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表外表裏 ,作者 | 赫晉一、張冉冉,編輯 | 曹賓玲
今年 7 月,蔣凡和萬霖的名字一起被寫進阿裏合夥人行列時,關于二人 " 年輕有爲 " 的稱贊此起彼伏,鮮少有人意識到,一根無形的線已經把他們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兩個月後,菜鳥正式遞交招股書,蔣凡出任非執行董事,負責 " 提供專業意見及判斷 "。
在招股書的另一頁,菜鳥一語道破二者的關系:将通過在海外自建物流,扶持阿裏國際數字闆塊的增長,進而實現自身包裹量增長。
也就是說,菜鳥上市,一定程度上是爲阿裏國際鋪路。
事實上,菜鳥的 " 責任重大 " 不止于此,早在阿裏 2022Q3 業績會上,管理層就說過:" 菜鳥更好的成長,一定能夠反哺到集團其他數字商業業務,無論是國内還是國際的商業。"
說白了,就像當年京東物流協助劉強東突破蘇甯、國美的圍剿一樣,如今的菜鳥也要化作一把利刃,在阿裏重返高增長的過程中,先殺出一條血路來。
菜鳥似乎也做好了艱苦奮鬥的心理準備,CEO 萬霖在回應上市的内部信裏寫道:過去十年,我們很努力,今後的十年,我們要更努力。
畢竟阿裏一旦 " 再創業 " 成功,打頭陣的菜鳥,自然少不了回報。
但深入研究會發現,菜鳥上市的好處,恐怕蔣凡要拿走一大半,而身先士卒的代價,卻是菜鳥 " 獨自承擔 "。
隻有菜鳥能拯救阿裏國際?
空降國際業務後,難以做到一呼百應的蔣凡,一度走入 " 絕境時刻 "。
直到去年 7 月,速賣通(海外版 " 淘寶 ")下至管理三五人的小組長,都被蔣凡召集去開會。
一位知友爆料,平時沉默寡言的蔣凡,會上在全脫稿的情況下,羅列了所有跨境電商的模式,并逐一分析利弊,獨自一人滔滔不絕地講了近 2 個小時。
對此,外界解讀爲 " 蔣凡需要所有管理者達成共識,然後再迅速推進(新模式)"。
蔣凡的急迫并不難理解,他接手海外商業時,Shein 等同業的銷售額增速連年超過 100%,但速賣通一直不溫不火,主攻東南亞的購物網站 Lazada 也被 Shopee 壓制。
并且速賣通商家與天貓大賣家重合度一度高達 20%,但這些大品牌卻隻貢獻了 5% 的 GMV(2017 年)。
很顯然,速賣通的模式出現了裂痕。
參考大殺四方的 Shein,會發現其審美、設計、尺寸等均是爲客戶量身定制,産品非常接地氣,甚至不少美國消費者将其誤認爲一家土著公司。
反觀速賣通,以商家自運營爲主,相比于研發新産品去海外開荒,商家們更熱衷在消費升級的國内市場躺着賺錢。
随着海外電商加速冒頭,消費者變得挑剔,産品競争力不夠強大的速賣通,越來越難以獲得青睐。
蔣凡必須要再想一條出路。他在管理者大會上提出:" 要發力全托管模式,這是速賣通的未來。"
新模式下,商家隻需要負責供應商品(包括庫存),而平台将提供運營、物流售後等服務,雖然擔子更重,但也擁有了更大的權力。
比如,平台可以針對消費者喜歡的産品,網羅各路商家,然後調動商家競價,猛殺低價。
然而好景不長,全托管模式沒持續太久,速賣通又推出了 " 半托管 " 這種相對中和的模式。
畢竟對隻有全托管模式的 Temu 和自營的 Shein 來說,平台享有完全定價權。而速賣通全托管店鋪的歸屬權仍被賣家握在手裏,協商定價的規則使得平台難以大刀闊斧地 " 砍價 "。
更棘手的是,在流量池子有限的情況下,傾斜給低價托管産品的多了,數量占大多數的自運營商家得到的就少了,不少商家對此怨聲載道。
也就是說,速賣通錯失了以産品搶占市場的黃金發展期,到了價格内卷的時代同樣被束手束腳。
留給蔣凡的缺口,似乎隻剩 " 服務 " 一項了。
而物流服務是電商出海的薄弱環節,并且高效的物流服務往往意味着更低的退貨率和更高的複購率。
處于劣勢的速賣通,或可以像當年的京東一樣,依靠優質的物流履約體驗彎道超車。
目前,跨境電商物流主要分爲以 Shein 爲代表的 " 自建派 ",以及 Temu 爲首的 " 合作派 "。
Shein 來說,全球自建倉和空運結合下,其産品上架後生産、配送至消費者僅需 7 天。
但這注定是一個奢侈的模式,Shein 能做到産品包郵不虧錢,在于其高客單價(70-100 美金)、高複購帶來的規模優勢,消化得了高成本。
以速賣通目前的單價來看,其還需要再努力一把才能夠得上這樣的門檻。
相比之下,Temu 采取的是性價比打法:由極兔承包國際幹線,将成本分攤給合作夥伴。
調研顯示,同樣的運程,極兔(Temu 主服務商)歐美跨境包收費可以低至競對的 35%;在其他環節上,Temu 也可以通過優化規則省銀子。
即便關于 Temu 快遞體驗差的吐槽不絕于耳,但架不住 " 便宜到可以原諒一切 ",如一位美國用戶表示,自己在 Temu 買的東西需要等很久,但她并不介意,因爲 Temu 的商品比 Amazon 便宜很多。
然而正如淘寶成不了拼多多,阿裏國際估計也很難複制 Temu 的 " 精明 "。
換言之,Temu 和 Shein 都不是阿裏國際的 " 好老師 ",想做物流還得另辟蹊徑。
早年京東曾想過一個提升物流效率的法子:靠減少貨物搬運次數等方式,實現降本增效。
最簡單的方法是與通達系合作,但這相當于要改變其 " 商家→網點→分撥→分撥→網點→客戶 " 的網絡快遞模式,是動搖根本的事情,通達系自然不肯。
最後,迫不得已的京東隻能大手一揮,決定自建物流。
而當下的阿裏國際,恰似當年的京東,但比京東更幸運的是,其身邊有一個跟随自己征戰海外多年的兄弟——菜鳥。
目前,菜鳥運營着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倉庫網絡,如果蔣凡能依靠菜鳥現有的 " 物流基建 ",構建起差異化的物流服務體驗,或可少走 " 彎路 "。
巧合的是,當下的菜鳥也在尋求與速賣通深度捆綁。
" 菜鳥先飛 " 的代價
在重資産模式爲主流的快遞行業,燒錢開道的故事并不鮮見。
比如,順豐砸了 4 年利潤在鄂州機場;如今,菜鳥也可能要 " 豪賭 " 近 5 年的利潤,落地自己的電商物流樞紐—— e-Hub。
早在 2018 年,菜鳥就規劃在全球建設 6 大 e-Hub,其招股書顯示,目前吉隆坡、列日兩個節點已投入運營,香港點在建,而杭州、迪拜、莫斯科沒有明示進度。
在官方介紹中,僅香港 e-Hub 的總投資就達到 120 億港币。
而菜鳥 2023Q2 單季度收入爲 232 億元,參照海外成熟物流企業淨利潤 7%(區間爲 4-9%,這裏取中位數)估算,其年度淨利潤約爲 65 億元。
這意味着,僅香港 e-Hub,菜鳥就要付出 1 年半的淨利潤,全部建完剩下的 3 個 Hub,更是要花費成熟期近 5 年的利潤。
不僅是電商樞紐,爲了給阿裏國際撐腰,今年菜鳥還在關鍵倉、運輸幹線、人力終端等物流設施和配套上不斷加碼投入。
當然,菜鳥敢下如此重注,也是瞄準了背後有利可圖。
随着海外物流競争的加劇,菜鳥可以騰飛的天空被壓得越來越低,日均 400 萬的包裹幾乎由阿裏國際包圓,抱緊蔣凡的大腿成了無奈之選。
并且,讓電商吃上肉,菜鳥也能跟着喝湯:訂單越多,越能強化規模效應攤薄單均成本,進一步刺激訂單增長和利潤攤薄,最終實現利潤 " 滾雪球 "。
不過這一切都建立在 " 阿裏高增長預期兌現 " 的前提下,一旦結果出現偏差,菜鳥的日子恐怕會變得煎熬,尤其固定資産難以轉讓,遭遇逆風局可能連前期的投資款都難以收回。
而目前的阿裏國際不僅面臨激烈的同業競争,動蕩的國際局勢和經濟環境,也或多或少對其業績産生了影響。
要減少被拖累,避免日後過苦日子,菜鳥可以多發展幾個客戶,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裏。
但快遞信息作爲電商競争的關鍵,各大電商絕不會輕易拱手讓給競對。參考國内,平台們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電子面單系統,并且有自建物流或者 " 關系親密 " 的快遞公司。
基于此,出身阿裏系的菜鳥,大概率很難打動其他國内跨境電商平台。
這會進一步将菜鳥推向阿裏國際,甚至在一些悲觀者眼裏,菜鳥已經有阿裏國際 " 專用資産 " 的意味。
而在商業世界裏,淪爲 " 工具人 " 的一方,往往需要做出一些犧牲,以換取整體利益最大化。
早年 Shopee 與 Lazada 在印尼打得不可開交時,極兔爲了力挺 Shopee,就曾積極參與聯合促銷,變相給電商讓利。
合作雙方尚且如此,同出一脈的公司," 掏出左兜裝右兜 " 的情節更是多如牛毛。即便在有完備風險阻隔條款的上市公司之間,也可能會發生。
比如,去年恒大物業 134 億資金就被轉回中國恒大集團,用于集團的運營和償還境内外債務。
當然,相信阿裏是會對投資人負責的。可即便如此,菜鳥現在的處境也讓市場捏了一把汗。
一方面,跟着速賣通消費者涉足全球 200 多個國家,總會遇到一些難啃的骨頭。
以東南亞爲例,當地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偏遠地區的物流甚至需要用到水牛,物流成本高企,但消費水平僅相當于國内 2009 年的水平,投資回報率顯然不會太理想。
另一方面,跨國組織帶來的員工管理難題,也相當棘手。比如,東南亞勞工傾向于日結,非常考驗公司的 " 組織能力 "。
這些問題,會提高菜鳥的經營難度,進一步拖長其投資回報周期,讓出海故事少幾分性感。
事實上," 工具人 " 的角色設定,本身就意味着 " 任重道遠 "。
類似于早期的支付寶,哪怕到 2009 年,用戶已超過兩億、交易額超 2800 億,占到中國電商市場一半的份額,但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依然打在迅速騰飛的淘寶、天貓身上。
直到 2015 年,支付寶成爲僅次于阿裏和騰訊的獨角獸,才驚豔了衆人一把。而此時距離其上線,已匆匆逝去多年。
京東物流也是如此,入場整整 13 年,才宣告首次實現盈利,到第 14 個年頭,才終于上市成功。
很難說,如今的菜鳥不會踏入同一條河流。
小結
" 商業全球化的前提是物流全球化。" 蔡崇信的這句話,仿佛菜鳥的命運谶言。
押寶出海,意味着闆上釘釘的重投入,可能還要犧牲自己的利潤,甚至投資回報也難以保住。
但無論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還是站在撐起阿裏集團 " 重返高增長 " 的角度看,菜鳥都沒有退路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