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華夏基石 e 洞察 Author 何紹茂
作者:何紹茂 華夏基石高級合夥人、副總裁兼首席戰略财務專家
來源:華夏基石 e 洞察(ID:chnstonewx)
人多了,狼受不了。
狼多了,兔子受不了。
兔子多了,草原受不了。
自然無善惡,唯有枯榮交替;天道無正邪,隻重生态平衡。
對于企業來說,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
經營者的使命是:做好資源配置,把有限的資源用好。
全面預算的功能就是通過資源配置,保障戰略落地。
那麽,怎麽才叫用好了有限的資源,做好了資源配置呢?
核心是回答好三個問題:
第一,資源配給誰?第二,配多少?第三,何時配?
1
資源配給誰?
這是資源配置的方向問題。
其實是個戰略問題。
戰略戰略,一個戰,就是 " 選擇 "," 取舍 " 的 " 取 ";一個略,就是不選擇,是 " 取舍 " 的 " 舍 "。
這也是戰略大師邁克爾 · 波特的觀點:戰略就是取舍。
所以,戰略就是選擇做什麽?不做什麽?
這也是業務的邊界。
資源配給誰?
當然要配給我們戰略選擇要做的事情。
這叫" 資源配置對準戰略 "。我們從三個維度來看:
(一)第一個維度:客戶維度
1. 存量客戶 VS 增量客戶
存量客戶是我們的客戶基礎,而增量客戶可能是我們的戰略增長點。" 認識新朋友,莫忘老朋友 "。拓展新客戶,莫丢老客戶。
據調查顯示,企業 65% 的交易都來自于老客戶。一個穩定的老客戶通常能給企業帶來 8 個潛在客戶,且維護老客戶的成本通常僅爲開發新客戶成本的 1/5。
所以,要高度發掘現有存量客戶的價值,讓存量客戶給公司貢獻更多的規模(銷售額、收入額、回款額)和盈利(利潤額)。要把資源配給能給公司帶來更多盈利貢獻和規模貢獻的客戶。
2. 價值客戶 VS 戰略客戶
我們評價一個項目該不該做,通常用兩個标準:
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
所謂經濟價值,就是有盈利。
有盈利,一般是指貢獻利潤爲正,也可以是銷售毛利爲正。這就是價值客戶。
一般情況是:若經濟價值爲零,甚至爲負,這項目就不做了。
畢竟,虧錢的買賣,誰幹呢?!
但企業的實際情況往往是不一般的情況。
因爲客戶要突破。這個項目不拿下,也許公司就永遠沒有機會。
這就叫戰略價值。
這個項目沒有經濟價值,但有戰略價值,爲了公司未來的戰略增長,也要争取拿下。
尤其是地盤模式的生意。
所謂地盤模式,就是占地盤是首要任務。
占住了地盤,就占住了格局,就有相對穩定的可持續優勢。我的地盤我做主。
很多 To B、To G 的生意,都是地盤模式。比如電信運營商的基站設備業務,就屬于地盤模式。
你占住了電信運營商的 3G 地盤,4G 基站就很可能是你的。因爲 3G 升級爲 4G 的過程中,若切換供應商,對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這些運營商而言,風險很大,若中間有通信中斷,其龐大的數以億計的用戶電話中斷、網絡中斷,屬于重大質量事故,那是絕對不可接受的。他們對供應商的切換就非常謹慎。這就是典型的地盤模式。
這種地盤模式,我們也稱之爲果樹模式。
所謂果樹模式,就是前期培育的成本高一些,前期持續拓展客戶的成本高一些,時間久些,但後期可以持續挂果,持續獲取訂單。
比如蘋果樹,從小苗栽種後,2-3 年開始結出果實,5 年左右進入豐産期。根據蘋果樹的品種和對果樹的管理水平,可有 15-50 年壽命。挂果後可持續收獲果實。
再比如梨樹。梨花很漂亮,梨的味道甘甜,有止咳潤肺功能。新種的梨樹一般五年可結果,個别品種是四年。坊間有句話,叫做 " 桃三杏四梨五 ", 印證了梨樹開花結果的時間。梨樹适應能力強,大概 6~7 年就會進入盛果期。梨樹的壽命長,一般可達 20~30 年,長的甚至能超 100 年,盛果期在 50 年以上。白梨的很多品種樹體強健,壽命綿長,可達 200~300 年。
桃樹的樹齡也可維持 20~40 年。
這都是果樹模式的優勢:可持續産出。
與之相對應的是水稻模式。
無論是何種栽培品種,水稻的壽命始終都隻有一年,收割一季。在南方的一年兩熟制稻區,水稻可收獲兩季。不過,2022 年 11 月 7 日《自然 - 可持續性》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我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多年生水稻,隻需播種一次就能連續種植四年,每年可收獲兩季。
但即便如此,跟果樹相比,還是屬于一茬一茬的短期收割,即産出不可長期維持。
商業地産、電站供電、SaaS ……這些都屬于典型的果樹模式,而住宅地産、智能手機、海鮮産品……則屬于典型的水稻模式。
果樹模式有格局,水稻模式通常被認爲沒有格局。但也不絕對。
比如智能手機,我們通常認爲沒有格局,因爲消費者可以在蘋果、華爲、OPPO、vivo、小米等品牌間随時切換,用腳投票。
但若您習慣了 iOS 系統 , 可能就會一直選擇蘋果。
而您若習慣了安卓系統,則可能會在蘋果之外的其他品牌間選擇。
從這個意義上講,基于消費者使用習慣,在 iOS 和安卓系統之間,是有格局的。而基于安卓系統的各大手機品牌之間,則是沒有格局的。
我們要做的,是盡量把我們的業務,從水稻模式轉變爲果樹模式,增加客戶粘性。
從資源配置的對象來看,我們要盡可能把有限的資源配給有經濟價值的客戶、果樹模式的業務。再适當配置一些給戰略客戶。
比如,華爲 2014-2017 年推行全面預算管理變革 ( 簡稱 PB&F ) 項目,提出" 優質資源向優質客戶傾斜 "。對于中國移動、Vodafone 這些優質的價值客戶,華爲主動增加客戶回饋,拿出超額利潤的 5%,與他們一起建 4G 聯合實驗室,華爲出錢出技術,客戶提供場地、業務應用場景,由華爲幫其建立全球範圍内的技術領先優勢。
這個資源配置策略,幫助了中國移動、Vodafone 等價值客戶獲得技術領先、用戶體驗好、用戶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實現了華爲商業上的持續成功。
(二)第二個維度:産品維度
要識别公司的價值産品。價值産品是指能給公司貢獻利潤和現金流的産品。
資源配置向價值産品傾斜。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大多的産品并不賺錢。所以要有預算約束。
比如,在 2014 年開始的全面預算管理變革中,我們分析産品的回報,發現管理服務業務不掙錢。對于管理服務此類業務,定性爲非主航道業務,貢獻利潤率必須達 6%。達不到此約束條件,必須砍掉。通過此約束條件,倒逼産品線的持續改進和公司戰略的聚焦。
資源配置必須傾斜給價值産品。
(三)第三個維度:區域維度
識别價值區域,資源向價值區域傾斜。
價值區域是指能給公司貢獻利潤和現金流的區域。
資源在配置時,要動态調整。
比如 2013 年,委内瑞拉總統查韋斯患癌症去世,國内陷入動亂,貨币急劇貶值。華爲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資源配置改爲" 量出爲入 ",根據公司在委内瑞拉的總體開支,确定要簽訂多少合同,以降低公司損失。因爲訂單簽多了也沒用,錢彙不回來,放在當地則貶值。這個時候,資源配置就傾斜給其他國家。
小結一下:資源配給誰?
配給價值客戶、價值産品、價值區域。
什麽叫有價值?
一看經濟價值,貢獻正的利潤和現金流。
二看戰略價值,優先配置給果樹模式的業務。
2
确定了配給誰後,配多少?
" 配多少 " 就是資源配置的強度問題。今年投多少?明年投多少?再往後呢?主要看三點:
(一)戰略牽引
基于公司的戰略訴求,牽引配多少。華爲的戰略是聚焦戰略 --- 聚焦管道,聚焦價值客戶、價值區域和價值産品。也就是說,華爲的收入和利潤應來自這些聚焦業務,相關的資源投入也應集中在這些聚焦業務上,對非聚焦業務的資源投入均需要通過嚴格的評審和要求。
公司的戰略訴求是指對公司及各 BG、SBG、區域、功能領域的或對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業務,包括但不限于業務增長、盈利、競争、新技術、新産業機會、客戶關系、質量管理、人才等方面的訴求。
例如:作爲一家以銷售運營商網絡設備起家的通信公司,設備硬件是華爲的強項,而軟件則是短闆。那麽,如何構築軟件能力?如何從價值實現和價值定位等視角确定軟件發展的戰略?
對華爲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訴求。
而對于新興業務,公司要考慮聚焦哪些産品領域、哪些區域,哪些客戶能實現新的增長點,這些聚焦方向的選擇,也可作爲戰略牽引。
具體而言,可以從戰略匹配度和經濟價值兩個維度進行衡量:
1. 戰略匹配度高,經濟價值高的項目,加速投入;
2. 戰略匹配度低,經濟價值低的項目,停止投入;
3. 戰略匹配度高,經濟價值低的項目,保證下限投入;
4. 戰略匹配度低,經濟價值高的項目,重點監控;
(二)基線保底
公司基于過去的配置基線,作爲配置依據。一個是公司的基線,一個是友商的基線。看公司過去 3 年的業務基線、财務基線,同時參考友商、标杆企業的基線。用基線作爲參考,确定資源配置比率。
具體來說,就是資源配置時,先看看我們過去怎麽投的?友商怎麽投的?産出如何?Benchmark 在哪裏?
用這個标尺,作爲我們投入的參照,提高投入的效率,提出我們未來對産出的追求。這就是基線保底。但基線不是萬能的。因爲:
1. 基線是分場景的。
過去的場景未必适合未來,這裏的場景未必适合那裏。正如唐朝以胖爲美,這種場景未必适合當下;20 世紀初的馬列主義,列甯用它成功創建了蘇維埃,但這種場景在中央蘇區也不适合,得靠馬列主義的落地——毛澤東思想,才能行穩緻遠。
2. 有時根本沒有基線。
比如 2G 通信時期,誰有 4G 的各種業務基線?IBM 的創立者托馬斯 · 沃森曾表示,全世界隻需要 5 台電腦就足夠了;比爾 · 蓋茨則在一次演講中稱,個人用戶的内存隻需 640K 足矣。并非沃森和蓋茨愚笨,隻是因爲站在昨天看明天,很難準确預知未來。
此時,隻能靠戰略牽引。
對于基線,也要定期審視。
例如,華爲會根據公司業務結構的變化,對受領域基線約束的組織,如财經、法務、内審等,進行領域基線的合理性回顧和審視。
(三)彈性調整
基于每月對未來預算目标的實現程度,滾動預測。根據滾動預測,做彈性調整。
1. 對于成熟業務,按 " 率 " 配置,即按銷售收入變化,線性配置相關資源。這種基于規模的比率配置,是一種擴張性資源配置方法。它能使公司實現收入增長,保持資源投入不變,以及保持對客戶界面的投入。
2. 而對于戰略上需要壓縮,資源包總量受限,符合公司戰略但短期虧損的業務或變革項目、新業務,就不能采用按 " 率 " 配置的方法,而采用按 " 額 " 配置。
按 " 額 " 配置的業務,需要先列出項目優先級,再排序。
對于新業務要保證下限投入,以保證公司未來的第二曲線增長。如果新業務的收入超預算,可以向上彈性。若收入未達預算,則保證原來的定額配置,不向下彈性。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規模和盈利兩個維度進行衡量:
1)規模大,盈利好的項目,加大授予資源;
2)規模小,盈利差的項目,縮減授予資源;
3)規模大,盈利差的項目,控制授予資源;
4)規模小,盈利好的項目,保證授予資源。
3
确定了配給誰、配多少之後,何時配?
這是資源配置的節奏問題。
投入是勻速配還是加速配?前高後低,還是前低後高,小心試探慢慢加碼?
投入時間還存在中長期和當期的問題。
中長期的投入方向需要通過制定戰略來确定,這是拉通業務财務的戰略規劃要回答的問題。而當期投入是中長期投入的分階段落地和承接。
基于業務計劃的預算,當期投入實質上是未來一年的資源配置,也是未來 3-5 年中長期規劃分階段的落地,而不是簡單的平均關系。
何時配,主要取決三點:
1. 戰略牽引。越是公司的戰略方向,越是要早配。越是在行業的低谷,隻要符合公司戰略,越要抓緊、提前配置。
華爲強調聚集主航道,優質資源向優質客戶傾斜。2006 年,華爲出售了 H3C(華三的全部股份),讓優質資源及時地聚焦于核心業務,進一步鞏固了基于全 IP 網絡的 FMC ( 固定網絡與移動網絡融合 ) 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地位。這就是通過戰略牽引,聚焦主航道,優先配置資源。
2. 經營策略。根據公司業務的經營策略,把握配置節奏。比如上文提到委内瑞拉的案例,就要等政局穩定、局勢逐步明朗之後,加大當地的資源配置。
預算授予與經營結果要挂鈎,落實費用授予與收入、利潤、現金流等經營指标相關的彈性預算機制。經營計劃完不成,費用預算要減少。經營結果超預期,自動獲取增量預算,即彈性預算。
" 經營策略 " 的核心就是 " 比别人活得好 "。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活得怎麽樣;
其次,我們要知道别人活得怎麽樣;
最後要做比較,這就是所謂的看競争、看自己、看差距。
在經營策略中,要對資源配置提出要求。
例如,研發費用增長不高于銷售毛利額增長,銷管費用增長不高于收入與銷售毛利額增長孰低,機關銷管費用增長不高于區域銷管費用增長。也就是說,公司資源要向一線傾斜。
這體現了公司資源配置的導向。
爲加強銷管費用的過程管理,集團層面要在上半年從嚴授予資源預算,并處罰超彈性授予,以便爲全年的預算留有空間。
對于專項資源的評審,所有申請資源的組織需将各專項的業務計劃和資源配置标準,統一報董事會層面審議。
3. 滾動預測。滾動預測是站在現在,對年底或未來某個特定時段業務進展的預測。預測完成情況好,可按期或提前配置資源。若預測完成情況不理想,則要考慮推遲甚至取消原定的資源配置計劃。
滾動預測的主要管理工具是 "3 個 GAP(差距),3 個 List(清單)":
通過滾動預測、預算執行分析促進經營改進閉環,實現預測前瞻管理,促進經營目标達成。
3 個 GAP(差距)是指:
GAP1:目标差距,即目标與預測的差距;預測内,抓執行;預測外,找機會。
GAP2:執行差距,即預測與實際的差距;對差距要加強分析與管理。
GAP3:預測變動,即本期預測與上期預測的差距;
通過提升機會赢取能力,将預測外轉入預測内。同時,加強風險管控能力,即預測内的風險應對能力。
3 個 List(清單),是指:
List 1:确定類清單。抓執行,重效率;
List2:風險類清單。看隐患,清風險;确定類和風險類清單,都是預測内的,重點抓執行。
List3:機會類清單。找機會,赢機會。機會類清單,是預測外的,重點找機會。
公司爲什麽存在?
在于爲客戶創造價值。
如何更好地爲客戶創造價值?
要做好公司有限資源的配置。
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 · 德魯克認爲,一個組織必須有三個主要方面的績效:直接成果、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的人才開發。
價值的實現指的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未來的人才開發可以保證企業後繼有人。一個組織如果鼠目寸光,僅能維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視明天,必将喪失适應能力,不能在瞬息萬變的明天生存。
直接成果呢?郭德綱相聲的直接成果是博人一樂,醫院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企業的直接成果就是多産糧食,資源投入有産出。
要麽當期多産糧食,要麽中長期增加土地肥力。
其實,增加土地肥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最終指向還是多産糧食。
怎麽衡量呢?
有規模和盈利。
例如,銷售額上去了,利潤率提高了,等等。
例如,華爲的追求是基于合理利潤率的規模增長。
什麽是合理利潤?
貴州茅台 2020-2022 年的淨利潤率是 48%、48%、49%。通覽其近 10 年财報,淨利潤率維持在 45% 以上。這意味着,45% 可能是貴州茅台的目标利潤率。
2014 年,華爲将利潤率定爲 X%,而非追求利潤最大化。
所以,利潤率高的時候,需要耗散:耗散給客戶(如客戶回饋),耗散給上遊供應商(如提前付款,不會影響當期淨利潤,但影響現金流),耗散給員工(如漲工資、發獎金)。
華爲一向敢于進行中長期投入,才實現了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 2023 年新年賀辭所說的" 從應對美國不斷制裁的戰時狀态,逐步轉爲制裁常态化正常運營的一年,也是逐步轉危爲安的一年 "。
所以,全面預算,就是回答好資源配置的三個問題。
那麽,資源是什麽呢?
是人、财、物,是時間、空間……
圍繞資源的規劃與配置,要實現 " 關注當期向關注當期和中長期,以功能爲中心向以項目爲中心,機關集中管控向一線靈活授權 " 三個轉變,以戰略牽引和基線保底雙輪驅動,支撐一線業務多打糧食和卓越運營,最終實現當期和中長期的均衡發展。
怎麽衡量這三個問題回答好了呢?或者說,管理好了資源的規劃與配置?
有效率。
怎麽才叫有效率?
有效益,有效果。
1. 同樣的資源投入,産出更多的糧食;
2. 同樣的糧食産出,更少的資源投入。
資源的規劃,就是确定投入方向,更多的由戰略牽引驅動;
資源的配置,就是執行投入策略,由戰略牽引與基線保底驅動。
戰略牽引是站在後天看明天,基線保底則是站在昨天看明天。
戰略牽引,體現管理者的意志和追求,指導資源的配置。
基線保底,則提供了友商和公司曆史的衡量标尺。
我們講公司經營,全面預算是關鍵抓手。
全面預算的核心就是資源配置,就是講投入。投入的目标,就是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多産糧食,卓越運營。多産糧食,就是抓機會,要增長;卓越運營,就是提升效率,增加回報。
在回答好資源配置 3 個問題的同時,還需要管理好不确定性。
華爲輪值董事長兼 CFO 孟晚舟曾要求團隊管理不确定性:" 可以有異常,但不可以有意外 ",就是不要給公司 " 驚喜 "。
換句話說,要給公司以 " 确定性 ",這就要求管理好 " 不确定性 "。
确定性的事,可以個人負責制,考核效率與效益。
對待确定性工作,要及時、準确、精細地完成。
因爲管理水平、質量與成本,是一點一點摳出來的。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領域精益求精,敢于承擔責任,快速認真處理問題。
确定性工作與不确定性工作也符合管理的二八原理。确定性工作占 80%,不确定性工作占 20%。
對于确定性工作,考核效率;
對于不确定性工作,考核效益和對風險的把握。
比如:華爲爲了管理未來技術的不确定性,在研發費用的預算中,拿出 10%~20% 的比例投入預研,從現有的應用科學領域延伸到基礎科學領域。
這個預研的結果可能是 " 歪瓜裂棗 ",可能是 " 黑天鵝 ",但要允許它飛,自己颠覆自己。聚焦主航道,讓黑天鵝在咖啡杯中飛起。
華爲早期是從一個小公司走過來的,所以向美國 IBM 公司學習,學習規範,學習基于流程的管理。
如果不走流程化、高績效考核的道路,就是布朗運動,每個分子都亂動,形不成動力。
華爲走的路是先規範,後放開。
所謂的放開就是授權。管理不确定性要求有開放的心态。
華爲提出要和全球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合作,淡化工卡文化,如果固步自封,當 " 黑天鵝 " 出現時,就會無法應對。
不确定性就可能變成确定性:确定很糟糕。(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