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 " 舉報門 " 困擾的萬科,股價一夜回到九年前。一向以行業指路明燈著稱的萬科掌舵人郁亮坐不住了,連連發聲,力證萬科很 " 行 "。然而,不斷下行的銷售額和回款量擺在那兒,萬科仍須不斷拆招,給投資者以信心。
作者 | 李 逗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4 月 12 日,深處輿論暴風眼的萬科董事長郁亮,高調現身成都,參加了一場萬科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 GIC ) 合作二十周年的慶典。
會後,郁亮特意發朋友圈稱贊道," 二十年,市場起起落落。連續二十年合作,隻有志同道合者才能做到 "。而在這番溫情的表述背後,萬科正在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輿論風暴。
▲(來源 / 郁亮朋友圈)
短短一周内,萬科接連曝出被煙台合作方舉報、萬科濟南公司負責人肖勁被公安機關帶走、集團高管傳聞被邊控等多個負面消息。萬科 A 股價一夜回到 9 年前,最新市值隻剩 840 億元左右。
而諸多輿論的矛頭,一緻指向了萬科引以爲傲的職業經理人團隊。要知道,作爲房地産行業的 " 三好學生 ",以郁亮爲首的萬科管理層,靠現代企業管理體制讓萬科長期站到了行業前排。
但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接連暴擊下,投資者不禁開始質疑萬科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内部控制機制。而在真相還未明朗前,由合作方舉報等事件誘發的恐慌情緒,持續籠罩在萬科頭頂。
關鍵時刻,郁亮的現身說法向外界釋放了一個積極信号,萬科和國際合作夥伴依舊攜手共進。但市場對萬科的債務償付能力、評級下調等種種疑慮不會輕易消除,郁亮還得連續拆招。
合作夥伴 " 掀桌子 " 了
郁亮是蘇州人,他的故鄉以精緻的園林和悠閑的生活著稱,但在大多數人眼中,這位精力旺盛的掌舵者,更符合深圳奮鬥不息的企業家精神。
萬科成立已經 40 年,郁亮也已加入萬科 34 年,從一名公司董事,再到财務負責人、公司總裁,一路坐到了萬科董事會主席之位,他是地産紛亂時代裏真正崛起的職業經理人。
憑借專業的風險預判能力,郁亮總能在行業遇到危機時充當 " 吹哨人 "。但沒人預料到的是,郁亮執掌萬科 7 年時間後,萬科的命運又來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近段時間以來,萬科不僅遇到了流動性壓力,還遭遇了合作方的接連炮轟。而前來 " 揭短 " 的煙台百潤等十家企業,都是與萬科合作多年的夥伴。其中,煙台百潤成立于 2017 年 8 月,同年 10 月與萬科合作成立煙台創盈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萬科持股 51%,煙台百潤占股 30%。
這些聯名舉報的數十家公司背後,則是一位叫李軍的煙台企業家。那麽,攪動萬科輿情風波的李軍又是何人?煙台本地房企相關人士李霞對「市界」透露," 李軍在煙台房地産市場很有名,許多人都聽過他的名字,江湖上傳說很厲害,但大多沒見過本人。"
據「市界」了解到,萬科和李軍合作開發地産項目已近 10 年,共合作有 7 個項目。而萬科和煙台合作方的糾紛爆發,最早始于 2023 年 8 月,煙台百潤等 10 家企業聯合舉報萬科涉嫌挪用資金,此後又于今年 1 月份舉報萬科偷稅漏稅,到近期則直指郁亮的管理問題。
在近期指控郁亮的舉報信中,煙台合作方的問題主要聚焦于 3 點:" 指控郁亮團隊成立影子銀行;以體外循環方式搞财務運作中飽私囊;涉嫌偷稅漏稅。" 樁樁件件,均指向了萬科管理層治理不規範的問題。
追本溯源來看,萬科和煙台百潤等股東的合作模式,最早源自郁亮一手打造的項目跟投制度。2014 年,由郁亮設立的項目跟投制度,讓所有萬科員工身份都發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化。
這一制度下,員工們和企業不再隻是簡單的雇傭模式,而是需要員工拿出真金白銀,從股權層面切實參與到項目利益分配中,和公司共擔利益與風險。
可以說,項目跟投制度的出現,直接把房地産公司管理水平推上了一個新高度,同行們紛紛效仿。後來,各家在這一制度的基礎上,各自演變出了不同的合夥版本,也催生了不少财富神話。
然而,市場順風順水的時候,大家有錢一起開心賺。可市場一旦進入持續下行,項目面臨虧損時,原本利益共擔的合夥人開始反目成仇,對簿公堂的更是不在少數。
" 好學生 " 萬科,同樣沒逃得掉 " 合作者倒戈 " 的魔咒。2021 年以來,萬科與煙台合作方聯合開發的多項目銷售不及預期,利潤無法達到指标。萬科發文提到,煙台合作方曾提出 16 億元的賠償訴求,後遭拒絕。
" 煙台本地市場很小,房企銷售額幾個億就能排進前十,規模都不算大。當年有錢掙的時候,不少企業還願意一起和萬科做,但現在沒錢掙了,内部矛盾就開始爆發。" 上述煙台房企人士說道。
對萬科而言,和合作夥伴的糾紛原本并不是一件急需解決的大事。然而,恰逢萬科面臨債務償付的關鍵節點,這封直指董事會主席的舉報信,一下子拉響了萬科輿情警報。
舉報信發布的第二天,國際知名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大通,将萬科企業的 A 股和 H 股評級均下調至低配。此後,萬科連續遭到了惠譽、标普、穆迪三大評級機構的下調。
股價一連跌到 9 年新低
面對合作夥伴的犀利指控,萬科曾作出過簡短回應,堅稱舉報内容嚴重失實,并稱已啓動司法程序。但市場對此卻并不買賬,萬科 A 股價直接創下了曆史下跌紀錄。
4 月以來,萬科 A 的股價走勢不僅跌回到了 9 年前 " 寶萬之争 " 的起點,更是頻頻創下公司 2015 年以來股價新低。而在輿論洶湧的關鍵時期,與多位高管相關的小道消息,再度讓投資者繃緊了神經。
先是 4 月 10 日,萬科濟南公司總經理肖勁被警方帶走,引發公衆對萬科管理層的擔憂。此後,有關萬科高管的傳言愈演愈烈,陸續傳出了萬科高管蔡平赴美不歸,集團高管被邊控等傳聞。
而這些空穴來風的消息,讓萬科的股價又一次繃不住了。受上述消息影響,截至 4 月 12 日收盤,萬科 A 股價跌至 7.1 元 / 股,市值僅爲 767 億元,較 2018 年市值高點 4524 億元已大幅縮水八成。
看着崩塌 bengta 的股價走勢,萬科的股價跌勢讓不少人感到唏噓。要知道,2018 年 1 月時,萬科 A 股價曾沖上 31.92 元的高點,相應市值約爲 4524 億元,同期萬科 H 股則約合人民币 3786 億元,總市值合計約爲 8310 億元。
不少萬科股民記得,僅僅在 3 年前的 2021 年,有投資者曾大聲呼籲 " 珍惜 30 元以下萬科 "。但如今,這樣的聲音早已消失。截至 4 月 18 日發稿時,萬科 A 最新市值爲 830 億元,即便加上萬科 H 股市值 418 億,萬科集團總市值爲 1248 億元。
也就意味着,相較于 2018 年的高點 8310 億元,萬科 A+H 股已有接近 7000 億元的市值蒸發。然而,萬科的股價下跌隻是房企市值蒸發的一個縮影。環顧整個房地産行業,曾經的金字招牌 " 招保萬金 " 市值都已大幅縮水,紛紛退出千億市值陣營。
而在如今的 A 股市場裏,幾乎找不出一家千億市值的房企。一家長期關注萬科的債券交易人士對「市界」表示," 房企不行的典型信号是,償付違約或大面積停工,可萬科還沒出現這個局面,然而它的股價走勢已經提前進入了爆雷前夕,可見市場恐慌程度。"
受股價市場拖累,萬科的債券價格也出現了異常波動,進一步考驗着債權人的耐心。要知道,債券價格持續波動下,萬科的債券收益也會持續下滑,最終或将無法覆蓋包括債務在内的剛性支出。
從事萬科債券交易的陳斌對「市界」表示," 當下萬科最需要保剛性兌付的是債券,而債券的輿情傳播性更廣,負面更容易放大,因此,保證經營節奏的穩定預期,對萬科至關重要 "。
4 月 14 日下午,爲穩住跌跌不休的股價和波動異常的債券,郁亮終于決定反擊,臨時召開了一場投資者交流會。對于被煙台合作方舉報,萬科強調,稅務機關已對煙台萬科進行稽查,不存在拒不交賬的情況,亦沒有認定煙台萬科存在偷逃稅款之主觀故意等。
爲了有力回擊 " 高管被邊控 " 傳言,當日萬科總裁祝九勝、朱保全等高管更是在微信群、朋友圈曬出自己的地理定位,祝九勝位于萬科香港的樓盤,朱保全位于日本東京周邊的千葉縣。
會議結束後,萬科将這份會議紀要一字不落挂到了公司官網上。文中坦誠," 從總的經營情況來看,當前萬科的确遇到了階段性經營性困難,流動性短期承壓。"
好在,回應多個輿論熱點後市場情緒平複,萬科 A 股價微漲。然而,單靠一次聲明并不能完全穩住市場預期。截至 4 月 18 日午間收盤,萬科 A 股價跌 1.55% 至 6.99 元。
資産處置更積極了
長期以來,萬科是一家被危機感驅動的公司,這是外界對萬科一直以來的認知。但面對持續下行的市場行情,萬科依舊沒有及時踩住刹車。
這次投資者會上,萬科管理層又一次詳細剖析了過去的戰略失誤," 太依賴慣性 "、" 在不少城市出現投資冒進和失誤 " 等。
如今,經曆了一輪的起伏和不确定性,萬科需要穩住陣腳,保持經營業務的持續穩定,而在這輪輿情風波倒逼下,萬科也加快了處置資産的節奏。
此前,郁亮曾在業績會上定下目标,今明兩年公司債務規模将下降 1000 億元,債務風險獲得實質性化解。萬科首席運營官劉肖亦曾透露,今年萬科資産交易會更大,特别是大宗資産交易。
據《财聯社》最新報道,針對近期市場上關于萬科資産處置的傳聞,萬科正從戰略角度出發,對旗下資産進行分類與結構優化。完成這一過程後,萬科将根據具體情況對資産進行處理。
一位金融機構人士陳斌亦對「市界」表示," 之前萬科很強硬,最近态度好轉很多,情況預計會轉化很快。" 在陳斌看來,萬科當前面臨的危機屬于流動性危機,還沒到資不抵債的階段。而在當下,萬科需要進一步梳理資産,以更好和銀行尋求新的貸款合作。
不過,想要實現千億削債目标,郁亮的壓力不低。作爲一家最早涉足資本市場、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萬科有着最爲豐富的融資手段,此前更是施展過配股、發行可轉債、增發等各類招數。
而到了最近這幾年,萬科更是成爲行業内唯二家建立起來 " 總對總 " 融資模式的房企。" 萬科原來的融資模式非常牛,總對總的模式下,它的資金量大價低,比其他房企便宜了不少。" 債券市場人士王偉對「市界」說道。
然而,在預售監管制度下,萬科的融資模式從 " 總對總 " 變爲 " 項目制 ",這也意味着萬科的現金流無法按償債需求提取,償債壓力進一步變大。" 對萬科而言,邊際惡化的後果是不可承受的,融資和行業持續下行,需要警惕加速擠兌的風險。" 王偉說道。
好在,從債務集中到期日來看,萬科的主要債務壓力集中在今年第二、三季度,合計金額約爲 224 億元。對于即将于 5 月、6 月到期的 56 億元境外債券的具體資金安排,萬科此前在投資者平台回應稱,公司已經提前啓動了相關置換和還款準備工作。
此前萬科業績會上,祝九勝曾提及萬科兩大新增融資渠道,一個是白名單輸血,另一個則是經營性物業貸。這兩項新增融資窗口也将成爲萬科的重要支撐。
不僅如此,萬科也在陸續對北京、南京、上海等關鍵地區進行城市合并,重組管理區域,任命新負責人。據「市界」了解到,上述區域尚未出現大幅減員現象。
一直以來,郁亮對中國未來房地産市場規模的判斷都一如既往,"9 萬億 -10 萬億是正常的市場規模水平 "。也就意味着,這個市場現在遇到了超跌,但地産行業不會消失。
但在房地産行業的一輪深刻變革下,真正能活下來的企業必将是少數。對于掌舵者郁亮而言,他需要想盡辦法帶領萬科穿越風暴。
而在剛剛結束的一季度,整個房地産行業銷售行情依然很拉胯,萬科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2024 年 1-3 月,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 579.8 億元,同比下滑 42.8%。
(文中王偉、李霞、陳斌均爲化名。)
© 市界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