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8 日上午 10 點,高德地圖與千尋位置戰略合作協議簽約現場,出現了一位重量級嘉賓,他就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作爲中國最頂尖的航天系統總體技術與工程管理學家,他的出席無疑爲高德和千尋位置此次的合作增添了關鍵性的加持。
高德和千尋位置宣布,将共同發起 " 北鬥出行應用創新計劃 ",助力北鬥這一全球高精尖系統在交通出行場景的廣泛落地。
楊長風在講話中指出,"北鬥應用已從解決‘有無’,邁入解決‘更高精度、更加可信、更優服務’的新階段。‘北鬥出行應用創新計劃’,是北鬥高精度應用面向大衆、面向服務的創新舉措,對北鬥産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将給衛星導航事業帶來深遠影響。"
簽約儀式現場,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向媒體宣布,截至 2023 年 1 月的最新數據,高德地圖調用北鬥衛星日定位量已超過 3000 億次,創下曆史新高。
3000億背後的故事
日定位量 3000 億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個數字在去年下半年還是 2100 億。短短數月,高德地圖調用北鬥衛星日定位量就激增了 900 億次。我們在歡呼北鬥系統實現對于國内導航應用定位的全面主導時,也不禁唏噓從 0 到 2100 億這 20 餘年 " 從無到有 " 的艱辛歲月。
首先是同場競技的機會。2014 年 1 月,三星電子宣布 GALAXY Note 3 國行版的兩個型号 ( N9006 和 N9008V ) 正式支持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這也是首款支持全球三大衛星導航系統 ( 美國的 GPS、俄羅斯的 Glonass 和中國的北鬥 ) 的智能手機。這奠定了導航系統在智能手機上競争基調:各憑本事,誰強用誰。
但 GPS 在衛星導航領域具有何種統治力相信已經無需多做贅述。明明是多系統兼容共用的衛星導航,一句耳熟能詳的 " 手機 GPS 信号弱 " 卻在過去幾十年間幾乎完全掩蓋了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作用。
敢于直面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操作系統、芯片等行業無數的案例都證明了,核心技術是一切高精尖科技市場競争的基礎。既然你們需要的是高精度,那我就給你們最好的高精度。
2020 年,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北鬥三号 " 全球組網成功後,北鬥系統在衛星數量和分布完整度上都更具備優勢,各項技術指标全面追上甚至超越了 GPS 系統,比如雙方在芯片支持率和信号強度方面已經基本持平,前者在手機定位過程中跟蹤衛星的數量上更勝一籌。尤其是在亞太地區,北鬥衛星的數量和密度相較 GPS 系統都有明顯優勢。
據高德定位系統首席專家方興介紹,在衛星定位的過程中,參與定位的衛星越多,定位成功率就越高,定位精度也會越高。
借助千尋位置遍布全國的衛星基準站,高德地圖實現了亞米級北鬥差分定位,通過傳感器融合和車道匹配,将定位精度從道路級進化到車道級别。曆經 19 個月攻堅,高德地圖和千尋位置合力打造出了國内首個可完全在智能手機上實現的車道級導航服務。
這是北鬥面向大衆應用的一次創舉,也代表了北鬥時空能力可以爲智能手機的能力升級和應用創新提供新的技術支持,爲人們日常出行的導航體驗帶來了革命性變化。這也是 2100 億到 3000 億數據激增背後的根本原因。
此時的北鬥系統,已經依靠着過硬的核心技術,奪回了中國導航系統的主導權,讓那些曾經堅持不願支持北鬥導航系統的手機廠商,也不得不支持北鬥。
去年上半年,我國境内申請入網的智能手機中,有 128 款支持北鬥定位,其出貨量占上半年總出貨量的 98% 以上。同年 11 月,高德地圖爲用戶導航定位時北鬥的貢獻率已超越了 GPS 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此外,北鬥系統還在平均單次定位調用衛星數量、民用定位精度等多個維度超越 GPS 系統,正式實現了對于國内導航應用定位的全面主導。
" 北鬥 +"的繁榮未來
楊長風在會上提出,新時代的中國北鬥,堅持在發展中應用、在應用中發展。希望所有北鬥應用開發者都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按照 " 融網絡、融數據、融終端、融服務 " 的理念,站在新興科技前沿,做大做強 " 北鬥 + 和 " 北鬥 " 新業态。
從區域到全球,北鬥應用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農林牧漁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進入大衆消費、共享經濟等民生領域。目前,北鬥系統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地區推廣使用,北鬥規模應用進入市場化、産業化、國際化發展的關鍵階段。
作爲北鬥系統在民用領域最典型的應用形式,地圖導航自然獲益良多,高德地圖作爲其中的佼佼者,在 2000 年第一顆北鬥衛星發射成功兩年後成立,并從最初大家認知中的 " 電子地圖 ",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成長爲服務全國人民日常出行的移動開放平台。
用方興的話來講,這時候的北鬥,已經實現了 " 人有我優,人無我有 " 的裏程碑式成果,成爲了高德衆多出行創新服務的新基石。
楊長風指出,手機車道級導航,是時空智能的典型應用,要以此爲抓手,積極發揮各方優勢,構建大衆與應用的良性互動機制,不斷拓展創新北鬥時空智能的室内外應用場景,實現大衆消費領域的北鬥全面應用,有效提升人民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
千尋位置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1 月,北鬥時空智能服務的全球累計接入智能設備超 15 億台,時空服務月調用次數超過 1700 億次,服務覆蓋全球超過 230 個國家和地區。從城市治理到電網、燃氣等基礎設施管理,從自動駕駛到共享單車、無人機等智能立體交通,從災害防治到智慧農業、旅遊,從地理信息到數字孿生等,助力各行各業進行數字化升級。
底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北鬥系統已經爲後續無數尚在襁褓中的科技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最終産業生态的發展方向則是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
除了精準定位上的綜合優勢外,北鬥獨具特色的國際搜救、全球短報文通信、區域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地基增強和精密單點定位,這些都能促使更多民用領域應用場景的誕生。
從車道級導航到紅綠燈倒計時、綠燈導航,再到北鬥衛星定位查詢系統、短報文通信報平安、綠色出行碳普惠,高德地圖已經上線了多項與北鬥系統密切相關的特色服務,并且還在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叠代。目前,車道級導航已可支持交通事件的車道級語音播報,并将推動從當前的 8 個城市試點,未來向全國範圍普及;高德地圖還将和北鬥短報文功能做更深入的結合,探索其中的價值。
當然,這些産品功能依舊隻是未來更多創新服務的開始,在北鬥的加持下,随着民用創新計劃的推進,未來更多企業和前沿技術結合後究竟能夠碰撞出何種火花,發揮怎樣神奇的化學反應,這才令人興奮和期待。這也正是高德地圖和千尋位置共同發起 " 北鬥出行應用創新計劃 " 的初衷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