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燃燒的島群 Author 群主飛龍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320篇原創文章,作者:深邃的星空。
全文共8630字,配圖12幅,閱讀需要17分鍾,2024年12月8日首發。
快捷閱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擊标題下方的作者"深邃的星空專輯"!
前言
俄烏戰争爆發後,出現了許多出人意料的結果。比如俄軍不算優秀的表現,持久戰的戰局,以及屢屢折損的裝備,當然不止是俄軍的武器裝備屢屢折損,還有一度被吹上天的美西方裝備包括不限與豹2A6坦克,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等。而這次我們要說的則是一款備受争議,而且也在戰場上屢屢折戟的戰鬥機:蘇-34。
一、發展曆程
說起蘇-34的起源,那可謂是系出名門,該機是由著名的蘇霍伊設計局研制,不過由于很多原因,該型戰鬥機的發展可以稱得上是身世坎坷。
1977年,蘇聯國防部要求各個設計局研制一款90年代的攻擊機。而大名鼎鼎的蘇霍伊設計局便在正在研制中的T-10戰鬥機(也就是後來的蘇-27)基礎上研制一款全新的攻擊機,并定名爲T-10SH,不過此時蘇聯軍方并沒有提出相應的技術指标,因此蘇霍伊設計局對此也隻是做可行性研究。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時蘇霍伊設計局以及研制了包括蘇-7BM,蘇17/22攻擊機,以及蘇24戰鬥轟炸機。進入80年代之後,由于美國開始在F15戰鬥機的基礎研制以對地攻擊爲主要任務的雙座超音速全天候戰鬥轟炸機,并用于取代F-111型戰鬥轟炸機,項目被成爲攻擊鷹。因此,蘇聯航空工業部則要求在T-10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研制,不過此時由于了解F15戰鬥機的真實指标,在總設計師西蒙諾夫的力推下,T-10戰鬥機開始進行全面大改,大改的型号被稱爲T-10S,于是新款的攻擊機的研制也改爲在T-10S基礎上研制。1983年,大改後的T-10S通過了國家鑒定,開始批量生産服役,被定名爲蘇-27戰鬥機。也就是在一年,蘇聯空軍總司令庫塔霍夫緻函航空工業部等單位,要求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研制戰鬥轟炸型和偵察型,并要求盡快提出相關方案。蘇聯航空工業部則将消息轉達給蘇霍伊設計局,其中,戰鬥轟炸型被稱爲蘇-27IB,偵察型被稱爲蘇-27R。很快蘇霍伊設計局便在雙座版的蘇-27UB的基礎上提出了蘇-27IB的設計方案并提交。不過相比較蘇-27M,蘇-27IB方案的審查一直未通過。而蘇霍伊設計局也提出了數種方案,不過都未能通過審查,直到1984年11月15日,蘇聯空軍和蘇聯航空工業部确定蘇-27IB爲新型戰鬥轟炸機的方案,并要求在1985年完成設計,1987年開始國家試驗。
新的戰鬥轟炸型的設計于1986年上半年完成,設計局的代号爲T-10B,初期,T-10B以蘇-27UB爲基礎,采用光電瞄準系統。而蘇聯航空系統研究院認爲,光電瞄準系統全天候作戰能力不足,故建議改用雷達,爲此,蘇霍伊設計局又重新設計方案,修改後的型号爲T-10V。爲了縮短研制進度,蘇霍伊設計局直接采用了列尼涅茲設計局爲T-60中型轟炸機研制的B-004雷達,由于該型雷達體型比較大,因此蘇霍伊設計局對機頭進行重新設計,采用扁平式機頭,同時采用了并列雙座設計。同時總設計師西蒙諾夫提出了更爲前瞻性的方案,通過加大座艙,飛行員從前起落架的梯子登機;座艙最大高度達兩米,飛行員可以完全站立;兩座之間寬度達到30厘米,空間相對充裕等方案大幅度提升飛行員的舒适性。至此,這款新式的戰鬥轟炸機的雛形已經完成,除了機頭部分,機身剩餘部分和蘇-27M大緻相同。1986年6月底,T-10V的初步設計完成。
圖1. T10V-1原型機
1986年10月15日蘇聯航空工業部正式下達了蘇-27IB的研制命令,而蘇聯空軍則在1987年1月下達了作戰技術需求,自此,蘇-27IB的研制進入快車道。1990年4月13日,首架原型機T-10V-1完成首飛。到這時,蘇27IB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首飛之後,展開全面試飛工作。
不過,很快,蘇-27IB的研制便遇到了挫折。1991年蘇聯解體,蘇-27IB的研制中斷。1992年2月13日獨聯體國家首腦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附近的馬丘裏奇空軍基地舉辦未來航空武器探讨會,并進行了裝備展示。在此次展示中,與會記者拍攝了大量蘇-27IB細節照片,也讓外界知曉,這款飛機爲一款戰鬥轟炸機,而非艦載教練機(有這樣的判斷源于1990年夏天,蘇-27IB在第比利斯号/庫茲涅佐夫号航母上進行低空通場飛行)。此次會議之後,蘇-27IB獲得了兩架原型機的研制經費,不過諸如雅克141和蘇37單發戰鬥機(和後來在蘇35基礎上改進的蘇-37 不是一回事。這是一款采用鴨翼設計的單發多用途戰鬥機。)等計劃均被取消。
圖2. 雅克141
圖3. 蘇-37(老款)
獲得經費後蘇-27IB的預量産機于開始生産,1993年12月18日,首架預量産機T-10V-2完成首飛,并被定名爲蘇-34,1994年12月28日,首架量産機T-10V-5完成首飛。自此,這款新型戰鬥轟炸機的發展告一段落。要說明的是,這款被稱爲首架量産機的T-10V-5其實仍是預量産型。而原本計劃是生産完成最後一家預量産型之後再進行量産型的研制。但是由于經費不足,所以便采取全力研制量産型的方法。可即便如此,這款量産機上的雷達系統和光電瞄準系統都未能及時到貨,因此爲保證首飛進度,不得不采用了一部分蘇24的設備。因此T-10V-5雖然号稱是量産型,但隻是按照量産方式制造出來,距離真正的量産型還差的遠。
由于俄羅斯經濟困難,這款戰鬥轟炸機始終無法如期服役。因此,蘇霍伊設計局将目光投向海外,意圖通過外銷來繼續推進該款戰機。因此,1995年6月,T-10V-5被送到巴黎參加巴黎航展,此時飛機型号被改爲蘇-32FN,同年又參加了莫斯科航展。除了參加航展,T-10V-5機也進行雷達系統,武器系統的試驗。不過由于經濟等原因,試驗進度緩慢,直到2000年才完成第一次實戰測試,發射KH-31反艦導彈。除了T-10V-5,蘇霍伊設計又生産了四架試驗機,其中一架型号被改爲蘇-32MF。不過2000年蘇霍伊将蘇-32FN和蘇-32MF統一定爲蘇-32,專供外銷;國内自用版依舊成爲蘇34。
圖4. 蘇-32FN
由于受限于經費,蘇-34的發展依舊非常緩慢,原型機的制造周期長達30個月。直到2003年生産的T-10V-8才算是完整版,并迎來了國家級試驗。2003年6月,第一階段的國家級試驗完成,證實改機具備量産條件,同年11月,俄空軍宣布訂購10架蘇-34。2003年12月20日,首架滿足俄空軍新需求的蘇-34量産型首飛,同時蘇霍伊設計局将T-10V-6和T-10V7兩款原型機改造成T-10V-8的規格,與T-10V-8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的國家試驗。第二階段國家試驗周期較長,而且蘇-34還參加了2008年的俄格戰争,執行了防空壓制,并用反輻射導彈摧毀了格魯吉亞軍隊的防空雷達。此後,蘇-34開始進一步改進。2010年,全新改良型的蘇-34參與國家試驗,2011年11月,蘇-34的國家級試驗全部完成,定型投産。
二、生産服役
2008年12月18日,俄空軍正式蘇霍伊設計局簽約,采購32架蘇-34,要求自2009年起分5年交付。2012年1月13日,俄國防部長又和蘇霍伊設計局簽約,繼續增購92架蘇-34,至2020年全部交付完成。而随着蘇-34的入役,俄空軍前線轟炸航空兵的蘇24也開始退役。至2022年俄烏戰争爆發前,已有132架蘇-34進入俄空軍服役,并且繼續生産。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後,蘇-34開始大量生産,并進行改進,随着新西伯利亞飛機制造廠對生産線的擴大,未來蘇-34及其改進型産量會将會增多,俄軍中蘇34的裝備數量也會更大。
三、技術特點
蘇-34采用了和蘇-27UB相同的總體氣動布局,但是機身結構進行全新設計。首先爲了滿足并列雙座座艙和體積龐大的電子設備,該機采用扁平式機頭和較大的前機身。其次,蘇-34的所有主要機身結構都得到了加強,以承受增加的操作重量,滿足挂載重型載荷的需求,爲布置大型設備和油箱提供了較大的内部容積。同時,爲了保證蘇34的空中機動能力,蘇-34具有與蘇-33艦載型類似的鴨翼,同樣還沿用了蘇-33式樣的前緣邊條,但增加了一條尖銳邊緣以産生穩定渦流作用在垂尾上,提高大迎角飛行時的偏航穩定性。由于蘇-34的前機身較大,也更重。鴨翼有助于恢複氣動平衡,提高機動性,并且能在超低空飛行中減弱因亂流引起的颠簸,降低作用在機身上的應力(鴨翼自動響應)。蘇-34的全新雙輪前起落架向後收起,收起方向與蘇-27相反。主起落架安裝了串列雙輪以支持增加的着陸重量,并能在粗糙鋪裝跑道上起降。進氣道改爲固定式,中央尾梁的直徑和長度都增加,以便于安裝後視雷達等設備。座艙内的乘員被钛"浴缸"包圍,保護他們不受直接傷害,一些重要系統也有相應的保護。
圖5. 蘇34的钛合金座艙裝甲
蘇-34的座艙設計還提高了機組的舒适度,新的前機身容納了并列雙座座艙,飛行員在左側,武器系統操作員(WSO)在右側。乘員可以從彈射座椅中走到過道上伸展一下身體,在長航時任務中甚至還能休息。K-36DM彈射座椅具有零/零彈射能力,抛掉座艙蓋後左右座椅按時間差彈射。乘員通過前起落架上的登機梯,穿過後壁闆上的艙門進入駕駛艙。
圖6. 蘇-34生産型的登機梯
圖7. 座艙後艙壁的登機口
與蘇-27UB和蘇-30的串列雙座相比,能大幅改善機組人員的工作環境,座艙空間大,雙重操縱控制也有利于機組的輪換休息。因此蘇34相比其他戰鬥轟炸機要更加舒适。
武器系統上,蘇-34可挂載更多種類的空面制導武器,共有機身的4個外挂點、翼下的6個外挂點、以及翼尖的兩個外挂點。除去翼尖挂點隻能挂載空空導彈,蘇34機身下部和機翼内側的挂點均可挂載重量較大的彈藥,如1500千克KAB-1500L激光制導炸彈或者3000千克FAB-3000航彈,以及Kh-31系列、Kh-58系列和Kh101巡航導彈.。機身挂點甚至可以挂在重達3.8噸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挂載能力相比蘇30更強。
四、戰場表現
說了這麽多,這款研制周期長達二十年的戰鬥轟炸機實戰表現如何呢?
蘇-34在服役之初就已經參與2008年的俄格戰争,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之後2015年,蘇-34參與了在叙利亞對ISIS恐怖組織的打擊行動。以上行動均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也讓蘇34獲得了不少的好評和關注。
不過,事情總不可能一帆風順,對于蘇34戰鬥轟炸機來說,進入2022年,該機的評價也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開始變得頗受争議。
2022年2月24日,俄軍進入烏克蘭頓巴斯等地區開展特别軍事行動,俄烏沖突爆發,蘇-34 戰鬥轟炸機也作爲俄空天軍主力之一參與其中,執行了大量的對地攻擊任務,取得了很多戰果。不過,損失也非常大。根據公開報道,自俄烏沖突開始以後,共有26架蘇-34戰機被擊落,約占俄空天軍蘇-34總數的五分之一。
由于損失較大,衆多媒體和網絡大V對蘇-34的評價也轉變爲以負面居多,有些甚至是大肆貶低和謾罵。比如某大V,對包括蘇-34在内的俄制武器裝備就是破口大罵了。說起來這位大V的文章筆者也讀過不少,而且他本人也在《航空知識》等有名軍事雜志發表過文章,這些文章簡介和觀點都還不錯,怎麽一到俄制武器裝備這塊,這位大V就如同身負大仇一般。這就有些不大合适了,而且這樣也很容易誤導讀者。
那麽蘇-34在俄烏戰場上的較大的損失是否說明這款戰機徒有虛名,性能是否如這些網絡大V們說的那麽爛呢?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五、探秘戰場損失原因
其實,抛去其他客觀因素,就單從對地攻擊機本身的任務說起,執行對地任務的戰機比如強擊機,攻擊機,轟炸機等,這些飛機在戰場的損失率是非常高的。二戰後,随着航空技術的發展,對地攻擊機的性能也有很大提升,加上材料等技術的突破,這讓對地攻擊機的生存能力有很大提升。不過防空武器的發展也很快,随着地空導彈,速射火炮,雷達技術的發展,防空裝備戰鬥力的提升甚至要比對地攻擊機的發展更快。比如20世紀六十年代,以ZSU-23-4自行高炮爲代表的第二代自行高炮服役,這款高炮在自行火炮上集成了雷達,能夠自動完成搜索、探測和自動跟蹤目标,并能測定目标的距離、高低和方位角,同時配合火控計算機進行自動射擊,由于配備雷達指揮儀,整套系統的反應時間更快。同時,肩扛式防空導彈的出現也讓攻擊機低空突防難度越來越大。當然,這些都還是20世紀60-80年代裝備的防空武器。而進入90年代和2000年以後,自行式防空導彈系統,彈炮合一系統,加特林式轉管近防炮,以及在76毫米速射艦炮上改進的76毫米自行高炮出現(采用可編程彈藥),配合各類地空導彈,極大的增強的防空部隊的作戰實力,這也讓攻擊機對地攻擊難度更大。面對這種方式,各國采用的辦法無非兩點,一,盡量采用航程較遠的精确制導武器,進行防區外打擊;二,使用電子戰飛機和帶有反輻射導彈的戰鬥機配合,壓制和摧毀敵防空力量,如防空導彈陣地和高炮陣地,以及防防空雷達等,并通過電子戰幹擾和壓制敵防空雷達等觀瞄設備和探測設備等。總之,矛與盾的對抗仍然在升級。
不好意思,扯遠了。對于蘇-34而言,是否因爲戰場上損失慘重而就一口咬定這款戰機性能差而且無用呢,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根據實際戰場情況仔細研究一下。
圖8. 蘇-34損失的概覽,截至2024年2月
這是自開戰以來蘇-34損失的概覽,截至2024年2月,約有26架蘇34 被擊毀,但是,約三分之二的蘇34損失在2022年,2023和2024年總共損失隻有約三分之一。我們可以看到,蘇34 的損失開始大幅度下降。在這些損失中,還有四架是在地面遭到而損毀,就在2024年6月13日,烏軍在向距離戰線240公裏處的莫羅佐夫斯克機場進行無人機襲擊中,又在地面摧毀了數架蘇-34(數目不詳,能夠确認的是兩架)。2024年8月6日,烏軍進攻俄庫爾斯克州宣稱擊落3架蘇34不過俄軍未證實。抛開在地面被摧毀的蘇34,單看一下被擊落的蘇34。我們會發現什麽?大部分被擊落的蘇34集中在2022年,我們結合2022年俄軍作戰情況和出動的蘇34照片就會發現一下幾個特點。
這時期俄軍戰況非常不利,烏軍在北約的情報、戰場監測等技術手段的支持下,找出俄軍的防線薄弱處,打的俄軍措手不及。爲了穩住戰線和支援地面部隊,俄空天軍不得不派出大量戰機對烏軍進行打擊,頻繁深入烏軍縱深,掩護地面部隊的後撤。
圖9、10. 蘇34使用的航彈
1,如照片上顯示,俄羅斯空天軍出動蘇34對地攻擊手段仍以無制導低阻航彈爲主,精确制導武器和防區外打擊武器較少。
2,烏軍手中仍有不少如道爾,山毛榉,S300等防空武器,後期美西方向烏克蘭陸續提供包括IRIS-TSLM、SAMP-T、星光、愛國者等先進防空系統。再加上烏軍手中還有大量肩扛式防空導彈如蘇制箭/針式和美國提供的毒刺等。這些防空系統仍然能夠爲烏軍提供覆蓋高中低空域的防空網。
3,俄軍電子戰水平落後。這個其實大家都很清楚了,從蘇聯末期開始,蘇俄的電子工業和技術就開始落後西方。而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惡化,長期低迷,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電子工業和信息産業,這使得俄羅斯的電子設備和信息技術與西方差距越來越大。同時,由于各個飛機設計局爲了維持生存開始大規模外銷軍用裝備,這些外銷的武器裝備也讓西方有更多的機會來研究。再加上烏克蘭全面倒向西方,更是把這些武器裝備向美西方直接公開。俄羅斯經濟長期低迷導緻軍費投入大幅度減少(俄軍一度連維持都做不到),俄軍武器裝備長期無法得到更新,外銷的武器裝備甚至比俄軍自用的還要先進。這使得俄軍的電子戰能力迅速降低,而且西方通過全面研究蘇俄裝備,甚至破解了俄軍使用的電子幹擾設備。這也導緻蘇-34的自衛能力進一步降低。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俄軍戰術失誤也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我們之前說過,現代對地攻擊作戰,除了攻擊機群外,還要伴随電子偵察機和電子戰機等輔助力量,同時在對地攻擊前要對地方重要的防空節點,如指揮所,雷達等重要目标進行打擊(攻擊機帶反輻射導彈打掉敵方預警雷達),攻擊機攻擊同時,電子戰機要對敵方進行全面電子幹擾和壓制。具體戰例大家可以參照一下海灣戰争、科索沃戰争和伊拉克戰争。不過俄烏沖突中,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俄軍戰機直接對烏軍進行打擊,并沒有看到伴随的電子戰機等輔助力量。
這個源于兩點,一,俄軍輕敵;二、裝備不足
由于俄烏兩國繼承了大量蘇聯軍事遺産,因此俄軍認爲對烏克蘭的防空系統非常了解,不可避免的也有些托大。輕敵在所難免,不過這代價着實比較重。
蘇聯解體後,俄軍長期缺乏軍費,因此将蘇-24MP電子戰戰機退役。而且由于俄羅斯電子工業水平長期落後,俄軍電子戰機等裝備長期缺乏,目前俄軍能用的電子戰飛機隻有圖-214R和伊爾22PP,數量少,而且技術落後。無法給攻擊機群提供有效的對地電子壓制和打擊,這也嚴重削弱了蘇-34的作戰能力。
所以,根據這些因素,我們可以看到,蘇34被擊落的原因除了航電設備和電子戰設備落後外,其他都不是蘇-34本身的原因,就以蘇34大量被擊落來否定這款戰機着實太草率了。
不過,進入2023年後半年,蘇-34被擊落的數量大幅度降低,這又是爲什麽呢?說起來也很簡單,俄羅斯進入戰備後,精确制導彈藥大量生産和使用,使得蘇-34可以在烏軍防空武器射程之外發起攻擊。另一方面,俄軍大量裝備無人機,使用無人機對烏軍戰線後方進行打擊。除了這些之外,俄軍通過給庫存的FAB1500和FAB3000加挂滑翔制導套件,
圖11. 使用滑翔制導套件改裝的FAB500
圖12. 蘇34投擲的改裝滑翔制導套件的FAB-3000重型航彈
增加的這類老式航彈的射程和打擊精度,這也讓蘇34可以在更安全的距離投放,也大大降低了蘇34的損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蘇34的戰鬥力。而俄軍也在繼續生産蘇34,目前新西伯利亞飛機制造廠已經新生産22架交付俄軍。同時,俄軍對蘇34的改進也在進行,已經開始在蘇34基礎上研制電子戰型号。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和完善蘇34的缺陷。
六、蘇-34在蘇軍作戰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不過,也會有人提出疑問,那就是當前各國都将多用途戰鬥機定爲未來戰機的發展方向,爲什麽俄軍在裝備蘇30SM這款多用途戰鬥機的同時,還要裝備這款用途相對單一的戰鬥轟炸機呢?
這就要從蘇聯空中力量體系說起了。
蘇軍的空中作戰力量按照戰備任務分爲兩個軍種,分别是空軍和防空軍;根據承擔的作戰任務還可以分爲三個大類,前線航空兵,戰略轟炸航空兵,國土防空軍航空兵。而前線航空兵根據具體的作戰任務還可以細分爲前線殲擊航空兵,前線強擊航空兵,前線殲擊轟炸航空兵,前線轟炸航空兵。同時,由于各個兵種/軍種執行的任務不同,裝備的戰機也不一樣。以前線航空兵爲例,前線殲擊航空兵主要裝備前線殲擊機/戰鬥機,代表機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米格15/17/19,以及後來的米格21,米格23,米格29;前線強擊航空兵在蘇軍系列裏經曆過一次裁撤,裝備的代表機型是大家熟知的伊爾-2/10和後來的蘇-25;前線殲擊轟炸航空兵是50年代以後才組建,裝備的代表機型有蘇7、蘇17/22,以及米格27;前線轟炸航空兵在二戰時期主要裝備pe-2轟炸機和圖-2ms轟炸機,50年代後裝備過伊爾28轟炸機和雅克26/28A戰術轟炸機,進入70年代後裝備蘇-24戰鬥轟炸機。
而國土防空軍航空兵的裝備也比較偏門,國土防空軍航空兵主要以截擊機爲主比如蘇-7/9/11,蘇-15,米格25和米格31,同時也裝備過一部分前線殲擊機,比如米格17,米格21,米格23。在國土防空軍成立早期,甚至還裝備過圖-4戰略轟炸機。而今天中俄空軍的主力機型蘇27,最早就裝備在國土防空軍航空兵中。
至于戰略轟炸航空兵,大家也都清楚這個兵種的用途,裝備不用說,從二戰後仿制美國B29的圖-4戰略轟炸機,米亞4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再到後來的戰略轟炸三劍客的圖-95,圖22M3和圖160。
我們說回前線航空兵,前線航空兵這四個兵種具體任務如下:
前線殲擊航空兵主要職責是與敵方殲擊機進行空戰,奪取空中優勢;掩護己方強擊機和殲擊轟炸機對敵戰役縱深的實施突擊,保護己方攻擊機群,支援陸海軍;攔截敵方的偵察機攻擊機和轟炸機,掩護己方海陸軍和目标不受敵人航空兵的突擊以及完成對地面目标攻擊偵察等任務。
前線強擊航空兵則主要執行距空中支援CAS(Close Air Support) 對接近己方的敵前沿和淺近縱深内直接影響到己方當前行動而進行的空中火力突擊,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其實說的簡單點就是幫助地面部隊摧毀敵方坦克,自行火炮以及野戰工事等目标。再說明白點就是飛行大炮(二戰時期德軍對斯圖卡俯沖轟炸機的戲稱)
前線殲擊轟炸航空兵的任務就比較多了,主要執行戰役戰術縱深攻擊任務,用于突擊敵戰役戰術縱深中的地面、水面目标。對敵方軍/師/旅一級防禦地段戰役縱深實施遮斷,防止一線戰役軍團在預定防段地幅上展開、對第二梯隊在開進中展開并投入戰場實施阻滞。
至于前線轟炸航空兵,則主要執行戰役級縱深攻擊任務。對敵方集團軍、集團軍群/方面軍一級的防禦地帶戰役縱深實施穿透性攻擊任務,打擊敵方戰役軍團第二梯隊行軍梯隊、攻擊敵方戰役軍團二線作戰樞紐等。
由于任務不同,這些兵種的指揮層級也不一樣。
前線強擊航空兵隸屬于空軍集團軍下屬混成航空兵師的強擊機團,但戰時該型機指揮權轉隸給陸軍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的航空兵前進指揮所,也就是說強擊機部隊戰時是直接配屬給陸軍諸兵種合成集團軍遂行戰術任務。
殲擊轟炸航空兵則隸屬于空軍集團軍下屬的混成航空兵師和殲擊轟炸航空兵師,指揮關系戰時也都放在師裏,戰時由各師受領任務後,既負責飛行組織,也負責飛行指揮,獨立指揮各團遂行作戰行動。
而前線轟炸航空兵就不一樣了,其指揮層級最高,直接隸屬于方面軍下的空軍集團軍,戰時前線轟炸航空兵師隻負責飛行組織,并不負責飛行指揮,由空軍集團軍指揮所直接指揮。
是不是很亂,由于蘇軍的裝備秉承"專機專用"的原則,作戰體系比較複雜,不過也非常高效。當然,這也隻是在蘇軍的體系中。而蘇-34的位置就在前線轟炸航空兵,而且該機本身就是蘇24的後繼機型。執行的任務之前有過介紹,就不再重複了,說白了就對敵方集團軍級和方面軍級的戰略戰役縱深目标進行轟炸。
當然,也會有朋友會提出疑問,現在不都是多用途戰鬥機完成這些任務嗎,蘇俄還搞專機專用,這豈不是落後的表現嗎?
額,話不能說的太早啊!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 給本站投稿,隻需輸入關鍵詞"投稿"-
- 加入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加群"-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裏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