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每逢七夕,總會有一大堆商家使勁宣傳這是 " 中國情人節 ",發願普天下有情的都來我這購物。常言道,愛錢之心,人皆有之,商家想找個小噱頭多掙點錢可以理解,普通人想給生活增添點儀式感更無可厚非。不過,要是我們真的翻開古書較真的話,在古代,七夕還真不是一個情人節。
七月初七,勞動第一
最晚自漢代起,古人就将七月初七看作一個特别的日子——不是特别浪漫,而是特别忙亂。
譬如《玉燭寶典 · 七月孟秋第七》引用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東漢時期過七月七日的風俗是:
遂作麹及磨。是日也,可合藍丸及蜀柒丸,曝經書及衣裳,作幹糗,采葸耳也。
又是采蒼耳,又是曬東西,又是造酒曲,又是炒幹糧,還要制作好幾種神秘大藥丸,一天要忙這麽多事,簡直比我打工還苦。
《古逸叢書》影抄本《玉燭寶典》書影
年年這麽累,誰也吃不消。這一大堆風俗并沒有全部流傳下來,後世流傳最久、影響最大的主要是曝曬圖書(當時紙書還不算特别流行,大多數書是用絹帛或者竹木寫的)和衣被。由此還留下了一大堆故事。
比如《太平禦覽》卷三十一《時序部十六》引用王隐《晉書》記載了一條傳說:
東漢末年,曹操想讓司馬懿出山輔佐自己。司馬懿不喜歡曹操,假裝中風不見他。曹操聽說司馬懿年紀輕輕得了中風,心裏老大不信。他可沒有三顧茅廬的雅興,而是派手下悄悄溜去司馬懿家打探一番。
這天恰巧是七月初七,手下一伸脖子,正看見司馬懿抱着一捆捆書曬得起勁。曹操收到彙報,下令強拉司馬懿入夥。後來百年間曹魏興盛和敗亡的種子就都在這個七月七埋下了。
《四部叢刊三編》影東京靜嘉堂文庫宋刊本《太平禦覽》書影
上面的故事屬于帝王傳奇,肯定不能全信,下面兩則文人故事可能更可信一些。
《世說新語 · 任誕》篇記載,三國時期 " 竹林七賢 " 裏的阮籍和阮鹹是一對叔侄。他倆都來自赫赫有名的貴族門閥 " 陳留阮氏 "。可貴族家越來越大,漸漸也分了貧富:住在北邊的個個既富且貴,而南邊的阮籍、阮鹹相對來說寒酸了不少。
到了七月七日,北邊的富親戚張挂起無數绫羅綢緞,既是曬衣,也是誇富的時裝秀。南邊的阮鹹望着富親戚那邊 " 彩旗飄揚 ",就高挂出了一條窮人穿的大褲衩,說是要跟風曝曬,其實顯然别有深意。
《世說新語 · 排調》篇又記,東晉的郝隆連大褲衩都懶得擺: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問其故,答曰:" 我曬書。"
《四部叢刊初編》影明嘉趣堂刊本《世說新語》書影
牛女傳說本悲劇
到了晉代,今人熟悉的傳統節日,有一多半都已出現。像一月一日是元日(民國後叫 " 春節 "),三月三日是上巳,五月五日是端午,九月九日是重陽,一個個都是又好吃,又好玩。
所有 n 月 n{n 屬于正奇數且 n 小于 10} 中,隻剩下七月七是頂着大太陽,汗滴院中土的勞動日了。要是能把七月七日也變成節日,那該多好呀!可是,該給它安排什麽風俗呢?若我們苦思冥想,急到仰天長歎,或許恰有機會在明亮的夏季夜空中看到異常耀眼的織女星和牛郎星。
" 織女 "" 牛郎 " 兩個星名在不同時期指代的星辰可能不完全一樣。至少自東漢以後," 織女星 " 指的是今人說的織女一,它是整個北天球裏第二亮的恒星;" 牛郎星 " 指河鼓二,稍微暗了一點點,其亮度也高居北天球的第六名。在夏季入夜時分,織女一、河鼓二升得高,光芒亮,隔銀河,悄對望,使人生遐想。
" 夏季大三角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古人自《詩經》時代起就喜歡将 " 織女 "" 牽牛 " 并提。不過,在早期記載中," 織女 " 和 " 牽牛 " 代表的可不是愛情應有的面貌,而是小心被渣的警告。
睡虎地出土秦簡《日書甲種》(古人算命用的書)告誡古人:
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3 背壹 /164 反壹)
" 歲 " 指年," 若 " 在這是 " 或者 " 的意思," 棄 " 指男人抛棄女人," 亡 " 是有人逃婚出走。它想說,戊申、己酉這兩天是牽牛娶織女的日子,千萬不要選這兩天結婚,是不會有好結果(" 不果 ")的。
還有一段秦簡說:
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155 貳)
" 三 " 是很多的意思。渣男抛棄怨女,還要連着抛棄好幾次,簡直不忍想象秦朝傳說裏的 " 織女 " 到底經曆了些什麽。
《秦簡牍合集 . 壹》(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4)第 1198 頁收錄的睡虎地 11 号秦墓竹簡圖版。
或許因爲早期傳說太過殘忍,漢魏之間,故事已經悄悄改了,織女和牽牛變成了一對恩愛伴侶。即便是 " 相煎何太急 " 的曹丕、曹植兄弟倆,他們對于織女、牽牛的故事,看法還挺一緻的。
曹丕名作《燕歌行》曰:"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植代表作《洛神賦》雲:" 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在這些吟詠中,已不見抛棄帶來的怨恨,隻剩下被迫分離的哀傷。可惜曹丕、曹植的兄弟關系最終也沒迎來牛女之間的那種修複。
織女、牽牛可是天上的星宿。誰有本事強行拆散一對星宿呀?當然是天帝(老天爺)了。在古人的認識裏,天帝也不算多管閑事。因爲織女不是普通的社畜,而是天帝的孫女。《史記 · 天官書》雲:" 織女,天女孫也。" 此外,也有古人說織女是天帝的女兒。
别管是什麽,晚輩不等催婚,自己找了對象,這不正合長輩的心願,天帝何苦非要拆散她的愛情的?古人對此也有不同說法。
馮應京《月令廣義 · 七月令》引《小說》雲,織女負責織造 " 天衣 "。可她婚後忙着戀愛,不想幹活,天帝缺少新衣服穿,這才發了脾氣。《太平禦覽》卷三十一《時序部十六》引用《日緯書》則說,責任在牽牛那邊:" 嘗見道書雲: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二萬備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是也。"
七夕隻拜織女星
不管是怪織女,怪牽牛,還是怪堂堂天帝小心眼,漢魏以降,古人把牛女傳說改造成了美麗的愛情故事,它也有了将七夕升格爲節日的資格。到了晉代,七夕節已經出現了。但是,從晉代到清代,七夕節祭祀的一直都是織女,基本就沒牛郎什麽事。
僅以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爲例:
是夕,婦人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爲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爲符應。
古人向織女 " 乞巧 " 時,最有趣的風俗是蛛蔔。
最一般的玩法是,乞巧的姐妹們每人抓一隻蜘蛛(" 喜子 ",肖蛸科的無毒長腿蜘蛛),放進不同盒子裏關一宿。蜘蛛被關一宿,閑着也無聊,織網呗!第二天姐妹們起床以後各自打開盒子,誰的盒裏蛛網多,織女就賜給了誰最多的靈巧。這古人的閨蜜遊戲,現代蟲恐穿越過去可能還玩不了。
五代,佚名,乞巧圖(局部)
織女是古代傳說中相對少見的女性神祇,所以古代的七夕節也有比較強烈的女性化傾向。不過男人也不是不想沾這個光。
唐朝有個爲消滅安史叛軍立下大功的名将郭子儀。有一本叫《感遇集》的古書記載:
郭子儀至銀州,夜見左右皆赤光,仰視空中,骈車繡幄,中有一美女自天而下。子儀拜祝:‘今七月七夕,必是織女降臨,願賜長壽富貴!’女笑謂曰:‘大富貴,亦壽考!’言訖,冉冉升天。子儀後立功,貴盛,年九十餘薨。
當然,每逢七夕,也肯定有人會挑 " 七月七日 " 的 " 夜半無人私語時 " 去祝願 "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然而,這更多是文人墨客的個别行爲,與流行在百姓中的節俗還是不太一樣的。
直到最近幾年以前,七夕都不是一個情人節。
策劃制作
作者|清潔工 南開大學博士生
審核|王弘治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