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高飛昌 從撇開甯德時代自造動力電池,到與華爲分手宣布 " 自主掌控靈魂 ",廣汽集團近兩年的一系列動作,讓業界眼花缭亂。6 月 26 日,廣汽集團在舉辦的 " 廣汽科技日 " 上,發布了飛行汽車、氫電混動系統整車、乘用車氨發動機、N 合一集成電驅、魔方場景共創平台等多項科技成果,又秀了一把 " 技術肌肉 "。
從 2019 年提出 " 無科技,不廣汽 " 的口号之後,廣汽集團就不斷向外界展示自己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成果。幾屆 " 廣汽科技日 " 下來,廣汽亮相了很多 " 黑科技 ",其中有不少已經搭載到了旗下的廣汽傳祺、廣汽埃安量産車型上,例如石墨烯超級快充電池、矩浪混動系統、星靈電子電氣架構。
前瞻性轉型升級産業布局、可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靈活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是廣汽集團确立的向科技公司轉型的三大支柱。據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披露,目前廣汽集團的年研發強度爲 6%,即将營收的 6% 用于研發,累計研發投入已達 420 億元。
馮興亞在發布會後接受包括經濟觀察報在内的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幾年以來廣汽集團一直在推動集團向科技企業轉型,因爲現在的(汽車行業)競争,核心是以電動化和智能化爲主的 " 新四化 " 變革,及從傳統能源向電能、氫能轉變的能源變革。因此,廣汽主要圍繞這兩大領域展開科技創新。
廣汽集團已完成對旗下自主品牌矩陣的梳理工作,形成了傳祺、埃安兩大自主品牌。其中,傳祺主打燃油 + 混動,埃安主攻電動。從今年開始,廣汽又進一步加深了在多樣化能源方面的布局,如在此次 " 廣汽科技日 " 上展示了乘用車氨動力、氫電混合發動機整車。
在上述諸多科技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飛行汽車。廣汽集團将飛行汽車作爲其未來出行戰略的一環。在此之前,廣汽集團推出了如祺出行品牌,主打網約車、無人駕駛測試等陸路出行,而飛行汽車将彌補其在空中出行領域的空白,最終其将構建空 - 地立體出行生态。
據介紹,廣汽飛行汽車 GOVE 利用分離式機體構型,飛行艙和底盤可自由分離或組合,在動态一體中達到飛行和地面行駛、飛機和汽車兩大場景和屬性的最優利用,以場景化思維進行技術布局,拆解出地面行駛、空中飛行和空地對接三大場景。
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在采訪中提到了廣汽發展飛行汽車的幾個原因。一是國家政策層面,目前鼓勵利用低空空域出行;二是廣汽集團長期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而如何把大灣區通過交通連成一體是重要課題,在港珠澳大橋、在建的深中高速之外,像飛行汽車這樣的立體交通也極具想象空間;三是飛行汽車在國内國外都有非常多的研究,已經成爲未來多元化出行方式的熱門領域,廣汽也希望從造型、飛控、動力系統、安全設計等方面從事一些産品級研究。
能源變革方面,廣汽集團曾公布 2045 年挑戰産品全生命周期實現碳中和的目标,因而其不斷探索低碳、環保、多樣化的汽車能源方式。廣汽研究院制定了聚焦 REEV(增程式混合動力)、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HEV(混合動力)等 XEV 技術路線和氫、氨等多種靈活燃料發動機技術的研發路線。
去年 " 廣汽科技日 " 發布的钜浪 - 氫混動系統,經過一年的研發及驗證,目前已搭載在旗艦車型廣汽傳祺智電新能源 E9 上。該氫混版 E9 搭載了廣汽自主研發的 2.0L 氫發動機 +GMC2.0 機電耦合系統大扭矩版,實測百公裏氫耗低于 1.4kg,整車續航近 600 公裏。另外,廣汽自主研發了全球首款乘用車氨發動機,以液态氨作爲燃料,功率達到 120kW,減碳率提升到 90%。
廣汽研究院院長助理祁宏鍾表示,氨是由氫合成而來,是碳中和燃料的一種。氫在制、儲、運、加幾個環節,包括整車運營方面還存在巨大挑戰。而氨作爲液态燃料,更容易儲運,另外其辛烷值與汽油接近。但氨也有劣勢,主要是燃燒困難,需要高能點火的方式完成燃燒,還需通過其他優化控制方式來控制燃燒過程。目前,廣汽已經掌握了這方面的技術。
廣汽發布的另外兩項科技,即 N 合一集成電驅系統和 ADiGOMAGIC 廣汽魔方場景共創平台,分别聚焦電動動力、用戶軟件開發領域。新的電驅系統擁有更好的功率密度。基于星靈架構衍生而來的 ADiGOMAGIC 廣汽魔方場景共創平台,讓用戶成爲開發者,改變了 " 軟件定義汽車 " 的形态。
" 大家再回頭看電動車在中國的發展,是以舉國機制去發展的,因此才有今天這麽蓬勃的發展市場和空間。我相信在中國,未來一定也有解決碳中和的舉國機制,類似于像建充電樁一樣地去發展氫、氨,包括未來的多種碳中和燃料,并在加、充、儲、運等方面完成社會資源整合。另外也會有中國特色的 V2X 的加持,以最終實現既零排放又智能化的新的汽車業态。" 吳堅在分析中國汽車産業未來的突破引領路徑時表示。
根據廣汽集團發布的中長期戰略目标,力争 2030 年實現産銷超 475 萬輛、營收 1 萬億元、利稅 1000 億元的目标,成爲世界一流科技企業。
" 不管是飛行汽車的研究,還是其它前瞻技術的研究,對廣汽這麽一家汽車制造企業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持續的投入,廣汽不可能持續發展。如果沒有現在爲 10 年以後做研究,10 年以後就沒有技術。現在我們很多研究的技術都是爲了未來 5 年、10 年,甚至 15、20 年做一些前期準備的。(人們)老說廣汽不像國有企業,我覺得廣汽不像國有企業就表現在這種機制和前瞻性投入上,它比一般的國有企業大方、敢投入。我覺得這就是廣汽的特點。" 馮興亞稱。
此外,馮興亞提到了廣汽注重科技創新的另一大考慮因素,即加快推進埃安品牌 IPO。其表示:" 我們一直謀求廣汽埃安能夠在科創闆上市,爲什麽呢?很多人覺得汽車和科創、科技沒有什麽關系,往往一談到汽車就是把汽車作爲傳統産業、機械産品,但其實現在機械對汽車競争力的影響越來越小。真正影響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是科技水平,汽車産品的競争形式、核心競争能力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所以我覺得(科技創新)這一點将推動廣汽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快速發展,包括能源多元化也給我們提供很多支撐。"
廣汽埃安近兩年發展勢頭強勁。數據顯示,2023 年 1-5 月,廣汽埃安累計銷量 166323 輛,同比增長 119%。此外,廣汽埃安經曆了包括員工持股在内的多項體制機制改革,并完成了 A 輪融資,投後估值超過 1000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廣汽集團早從兩三年前開始就持續向外釋放埃安将要 IPO 的消息,但具體的上市時間和上市目的地遲遲沒有明确。而據馮興亞此次透露将在科創闆上市,或表明埃安的上市步伐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