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11 月 6 日消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近日在 Facebook 平台上發表長文,表示前幾天在 Meta 舊金山總部進行了一場線下分享:《禅宗遇到 AI》。
釋永信表示,當古老的東方禅宗思想遇到 21 世紀尖端技術的人工智能,人文與科技的交彙勢必會給當今世界的人們帶來新的啓示。
對于 AI 如何運用于禅宗,釋永信稱禅宗是強調修禅者通過自身的精進和努力,逐漸提升覺悟的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諸多困惑和煩惱,AI 作爲工具,可以檢索查找相關經典,從而對治各種疑惑,爲修禅者提供輔助和便利。
IT 之家附演講全文:
禅宗遇到 AI
尊敬的各位來賓和朋友:
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能同各位朋友分享 " 禅宗遇到 AI" 這個話題。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它正在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與此同時,這種技術的普及也對傳統信仰産生了巨大影響。當古老的東方禅宗思想遇到 21 世紀尖端技術的人工智能,人文與科技的交彙勢必會給當今世界的人們帶來新的啓示。
佛教到今天已經有 2500 餘年的發展曆史。禅宗是中國佛教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發展最成熟的宗派,其中心思想可概括爲 " 不立文字,教外别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禅宗追求心靈的覺悟,它是對佛陀思想的繼承和創新,同時又融彙了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思想,其修行方法以真修實證爲主,不受任何知識、邏輯、思維乃至意識所束縛,是修禅者對解脫智慧的流露。禅宗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的哲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同時也在服務社會、淨化人心、開啓心智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少林寺始建于公元 495 年,禅宗初祖菩提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創立禅宗。少林寺作爲禅宗祖庭,1500 多年來傳承不斷,其主要以 " 禅 " 爲核心,以養生、功夫、醫藥和禅藝等爲表現形式,方便度化衆生。少林養生功法以習練《易筋經》等氣功爲主,輔以素食、坐禅、經行等方法,以達到涵養精氣神之妙用。少林功夫是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爲基礎,具有完整的技擊理論體系,形成有擒拿、格鬥、卸骨、點穴、拳械等多種功法,并形成了标準化、規範化的少林功夫段品制的修學體系,其最高境界爲 " 禅武合一 "。少林醫藥來自對佛學 " 醫方明 " 的繼承,結合中國傳統中醫,主張運用佛法治心、草本治身,以達到調養身心之功效。少林禅藝則以繪畫、書法、雕刻、梵呗、茶器及圍棋等爲載體,以藝入禅來傳播禅宗文化。
少林文化通過不斷的傳承與交流,已在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近幾十年來,歐美各國也湧現出許多少林文化的愛好者。少林寺還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爲服務人類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少林寺在全世界 150 多個國家 200 多個地區都有少林文化交流中心。
少林寺在曆史發展中幾經興衰,但是如今依然傳承不斷,其原因在于少林文化的内動力,它兼容并蓄,并且提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和合共生,同時少林文化在溝通國際關系、推動世界和平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少林寺在未來也依然會堅持傳播平等、慈悲、清淨、圓融的佛教普世價值觀,更好的服務全人類。
當禅宗遇到人工智能時會發生什麽?技術進步能否取代道德倫理進步?人工智能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并且經由程序和算法可能會表現出類似于人類的感知,但是人工智能并不能具備我們禅宗所講的覺悟的心性。人類面對此人工智能應該保持頭腦清醒,應該如禅宗所倡導的那樣向内尋求,得到超越解脫的本覺智慧。
禅宗是強調修禅者通過自身的精進和努力,逐漸提升覺悟的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諸多困惑和煩惱,AI 作爲一作工具,可以檢索查找相關經典,從而對治各種疑惑,爲修禅者提供輔助和便利。
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我們不希望因爲閑暇時間的增多而使大衆變得懶散放逸。在未來,我希望禅宗智慧和人工智能可以有更多互動,特别是在少林文化方面,能夠攜手搭建一個交流平台,讓大衆在修學體驗少林禅、武、醫、藝文化時,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少林文化的獨特魅力,追求精神上的圓滿,也讓少林文化更好地服務全人類身心靈健康。
最後,祝願大家一切吉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