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永昌
編輯|李勤
36 氪獲悉,近日鈉電正極材料研發制造商 SIMT 鈉遠新材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爲金覺資本、新投天使基金,融資資金将主要用于中試線建設,預計将于今年底建成投産。同時,鈉遠新材已開啓千噸線規劃布局,計劃于 2024 年投産。
SIMT 鈉遠新材成立于 2022 年 3 月,專注于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公司擁有鈉離子正極材料研發制造,産線裝備設計,以及全電池電芯設計等能力。
鈉離子電池在正極材料上的選擇主要有三種路線,層狀氧化物、聚陰離子和普魯士藍類。鈉遠新材主要立足于層狀氧化物和聚陰離子材料進行開發,公司現擁有 SIMT 蘇州研發中心,SIMT 無錫工程技術中心,南科大 - 鈉遠新材能源存儲與轉化聯合實驗室等多個研發技術平台,擁有博士、碩士以及技術專家數十人。此外,公司千噸級 / 萬噸級生産基地正在籌備中,投産後年銷額可達十億元以上。
自 2021 年以來,锂離子電池的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也出現了劇烈的波動,鈉離子電池順勢站上舞台。理論上,鈉電在材料成本上相較锂電池可以下降 30%-40%,成本優勢使其在下遊的應用場景中具有更強的經濟性。因此,近兩年來,鈉離子電池産業化進展迅速。
鈉遠新材 CEO 劉衆擎博士告訴 36 氪,鈉電爆發期可能在 2025 年左右到來,鈉電面對锂電也有很強的競争力。從材料本身來說,鈉電可以摻雜更多樣化的元素,既可以走高容量路線,也可以走高穩定性路線,爲鈉電的終端應用打開更豐富的市場。
但鈉電的開發同樣需要克服諸多困難,劉衆擎博士說,我們在研發過程中發現,鈉電正極材料也普遍存在容量較低、均值電壓較低、水痕,堿痕較高、産氣問題、循環較差、多段充放電曲線、品控困難等不少難題。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鈉遠新材在無錫新吳區組建了工程技術中心(涵蓋百噸級中試線)。據介紹,該中心可實現材料從前沿研發到量産開發的穩定過渡,同時中心配備的最新标準全自動化生産設備,實現從入料到出料的一體化連續式生産,能夠更好的爲客戶提供工藝穩定、産量充足的産品。
鈉遠新材目前已經有三款主要産品,分别爲儲能型、動力型和容量型正極材料。
儲能型正極材料的單體能量目标爲 120-140Wh/kg,全電循環目标爲 4000 圈。動力型正極材料的單體能量目标爲 160-180Wh/kg,全電循環目标爲 2000 圈。容量型正極材料的單體能量目标爲 200Wh/kg,全電循環目标爲 1000-1500 圈。
在客戶端,鈉遠新材已經完成數百公斤的送樣與協同開發,并開發鈉電下遊客戶三十餘家,客戶期望産品需求已達批次百公斤以上,部分達批次噸級。
此次融資交割完成,将幫助鈉遠新材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擴建産能,與下遊客戶一起推進鈉離子電池的規模量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