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昱
靠未發先售的 Mate 60 系列和折疊屏手機 Mate X5,吹響重返江湖的号角後,華爲手機的中高低端全面崛起也隻是時間問題。
這一天更近了一步。10 月 31 日,華爲舉辦 nova 新品發布會,單獨發布了代表中端産品線的——華爲 nova 11 SE。
但對于外界最關注的處理器問題,發布會上并沒有提及,更多聚焦介紹 nova 11 SE 搭載 HarmonyOS 4 操作系統,以及外形輕薄、影像功能等特點。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華爲 nova 11 SE 仍舊是 4G 手機,搭載高通骁龍 680 4G 處理器。這意味着,想要用上搭載麒麟芯片的華爲 5G 中端新機,還需要更多耐心等待。
華爲 nova SE 屬于華爲 nova 系列,在每一代 nova 中屬于定價最低的版本,此次發布的 nova 11 SE 定價 1999 元起。
今年 4 月,華爲已經發布了 nova 11、nova 11 Pro、nova 11 Ultra,售價 2499 元起,搭載的是高通骁龍 778G 4G 處理器,性能優于高通骁龍 680 4G 處理器。
有市場觀點認爲,Mate 60 系列回歸 5G 後,可能在年底發布的 nova 12 系列也有望與 Mate60 系列一樣采用自研 5G 芯片。
Nova 系列定位中端,主打注重顔值、拍照的年輕消費群體,定價相對低于主打高端的 Mate 系列和 P 系列。
作爲華爲手機的拳頭産品系列,nova 系列對華爲手機整體銷量起到重要支撐,無論是在 2019 年的最巅峰時期,還是在過去兩年的低谷階段。
據 IDC 數據,在 2019 年,華爲高端機 Mate+P 系列巅峰銷量高達近 7500 萬台, Nova 系列達近 3000 萬台。
在華爲手機銷量滑坡最嚴重的 2021 年和 2022 年, nova 系列的銷量站上了 C 位,是華爲手機所有系列中銷量最好的。
2022 年,華爲手機銷量僅 3000 餘萬台,其中 Mate+P 系列約 880 萬台,Nova 系列達到了 1490 萬台。
在失去 5G 的那兩年,定位中端的 Nova 系列較定位高端的 Mate 和 P 系列,顯現出了更強的韌性。
華爲 nova 系列曾經也是 5G 手機,而且過去每年發布兩代,但同樣因爲受到美國制裁影響,過去的 2021 年和 2022 年裏,nova 系列僅每年發布了一代新機,而且從 2021 年發布的 nova 9 到 nova 11 系列三代産品都隻能骁龍 778G 4G 處理器。
跟随高端系列發布節奏恢複正常的腳步,nova 系列今年也有望重返 " 一年兩代 " 的快速叠代節奏。
對于華爲而言,除了 Mate 系列外,P/nova/ 暢想系列全面回歸 5G 以及恢複正常更新節奏,也是華爲手機複蘇的重要影響因素。
可以看到,華爲手機正在一掃過去兩年的陰霾。
根據 BCI 的數據,自華爲 Mate60 Pro 上線以來,份額占比從 W35 的 12.7% 增長至第 40 周(10 月 2 日 -10 月 8 日)的 19.4%,重回中國市場第一。
而從第三季度的銷量來看,華爲也有亮眼的表現。Counterpoint 報告指出,華爲在 8 月底發售搭載搭載麒麟 SoC 的 Mate 60 Pro,極大地推動了華爲在 2023 年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 37%,以 12.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六,與第五名的市場份額差距進一步縮小。
多位業内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華爲手機今年銷量大概率是在 3500 萬部左右,能夠回到行業前五的位置。
新産品上市在推動華爲奪回手機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帶動了華爲手機上下遊産業鏈的回暖,這也是今年下半年資本市場備受關注的重點。
華泰證券指出,華爲的回歸有望利好消費電子産品規格的提升,以及加速手機産業鏈的複蘇進程,并對整體需求的恢複存在正面影響。
三季度以來,不少華爲産業鏈以及消費電子産業鏈上市公司的股價都有走高的趨勢。東方财富數據顯示,自 8 月 29 日以來,華爲概念闆塊指數已經從 2434.7 點上漲至近 2700 點。
業内預計,随着華爲手機交付能力的不斷提升,明年華爲及華爲手機産業鏈都将迎來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