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 " 春眠不覺曉 ",但在這個美好的春天裏,還有很多人爲睡眠而煩惱。特别是晚餐要不要吃、什麽時候吃、吃多少,成爲很多人的糾結。
因爲很多人都聽說,晚餐吃得晚容易發胖,晚餐吃主食容易升血糖。
的确,同樣是營養素平衡、熱量又合理的餐食,晚上 8 點吃和 6 點吃相比,餐後血糖水平會顯著增加。
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晚餐吃飯時間太晚,或者上午吃得少、下午和晚上吃得多,這類吃法可能增加肥胖風險。
圖源 © Pexels
但是,很多人通勤距離比較遠,下班之後再洗菜做飯,晚飯難免會吃得晚一些。如果朋友聚餐,那就更不可能在晚上 7 點前吃完飯了。
如果不吃晚餐呢?對于絕大多數上班族人來說,累了一下午,晚上真的很餓啊。再說,難得晚上全家聚在一起,怎麽能省略晚餐呢。
爲了控制血糖,有些人會采取晚上隻吃蔬菜和肉類,不吃主食的方法。但是一部分人會發現,如果晚餐吃得早,或者主食吃得太少,晚間睡眠可能受影響。不是餓得睡不着,就是入睡時間長,或夜醒時間長。
爲什麽主食少了睡不着呢?
因爲攝入較多碳水化合物會促進血清素産生,血糖上升也會促進褪黑素産生。血清素使人心情平靜,褪黑素則直接使人産生睡意。
反之,饑餓是一種應激,它會使人壓力水平增高,清醒度上升。
圖源 © Pexels
西班牙學者招募了 845 名受試者,對晚上進食時間和褪黑素分泌的關系做了研究。他們讓受試者先空腹 8 小時,再喝含 75 克葡萄糖的糖水,測定他們餐後的血糖、胰島素水平和褪黑素産生情況。
第一次實驗,受試者在睡前 4 小時進食葡萄糖水;第二次,是在睡前 1 小時喝糖水。這兩次實驗,是爲了模拟 " 較早吃晚餐 " 和 " 深夜吃晚餐 " 的兩種情況。之所以喝糖水而不是吃食物,是爲了排除消化過程的影響,因爲葡萄糖水是不需要消化,直接可以吸收的。
結果發現,和睡前 4 小時喝糖水相比,睡前 1 小時喝糖水的血糖反應略有上升,但差異大小是因人而異的。但是,血液中的褪黑素水平差異卻非常大——睡前 1 小時喝糖水,和睡前 4 小時喝糖水相比,褪黑素水平提高了 3.5 倍!
比較有趣的是,那些褪黑素受體表達能力強的人,睡前 1 小時進食的血糖反應更差。
這個結果表明,褪黑素、胰島素、血糖三者之間有密切關系。
很多人午飯主食吃多了之後會昏昏欲睡,也是類似的原因。
由于遺傳特點不同,有一部分人進食碳水化合物之後,想睡覺的可能反應更明顯。下午犯困對工作學習都是個麻煩,但晚上本來就該睡覺,褪黑素分泌多點是好事啊。
但是,對那些褪黑素敏感的人來說,會面臨兩難問題: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後,褪黑素分泌增加,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使餐後血糖反應上升。
反之,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褪黑素分泌不足,又會使入睡更加困難。
那又該怎麽辦呢?
圖源 © Pexels
對于既怕失眠又要控血糖的人來說,早吃晚餐,正常吃主食,然後早點睡覺,才是最好的選擇。
早吃晚餐時,血糖反應會比較低,不會因爲吃晚餐而發胖。
如果實在不能早吃晚餐,也不能早睡覺,那麽可以考慮在晚餐之前五六點鍾的時候先吃點水果,喝點牛奶豆漿或吃點肉,墊一下饑,然後再吃一份減量的晚餐,餐後血糖反應就不會那麽高了。
如果夜裏要加班,也可以考慮在晚上睡前一小時再加點餐,比如一小碗蓮子百合小米粥、一小碗牛奶燕麥粥等。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動,但又能避免夜間低血糖應激,并促進褪黑素分泌。
即便需要防肥和控血糖,也一定要注意避免失眠。因爲如果長期睡眠不佳,出現高血壓、高血糖和肥胖問題的風險都會顯著上升,得不償失。
除了吃對晚餐之外,還有以下有利改善睡眠的其他措施,也不妨嘗試。
1. 感受光線變化帶來的晝夜節律。早起先在室外活動十幾分鍾,感受陽光的照射;傍晚出門走幾分鍾,感受日落的溫暖色調;晚上睡前 1 小時在室外散散步,感受黑暗狀态,促進褪黑素分泌。
2. 晚上調整燈光到琥珀色的暖色調,避免白光和藍光。卧室燈光尤其要暗,使用厚窗簾,關燈後盡可能保證沒有任何光亮來幹擾褪黑素産生。
3. 晚上 9 點就離開電腦和手機,不再做腦力工作,以便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圖源 © Pexels
4. 睡前做做拉伸動作,按摩一下肌肉,讓緊張的肩頸、上臂,以及酸脹的臀部、腿部得以放松,有利于安然入睡。
5. 白天有足夠的體力活動,但要控制心率,不要強度太高。中強度的運動有利于促進入睡和增加深睡眠時間,而過高強度的運動反而會降低睡眠質量。
6. 晚上調好鬧鍾,而且在睡前就決定好,明天穿什麽衣服和鞋子出門。把要帶的所有東西都準備好,和要帶的包包放在一起。這樣睡覺的時候就可以減少焦慮,放心入睡。
7. 補充鈣和鎂元素,降低神經興奮性,有利于預防失眠。充足的 B 族維生素也有利于預防失眠。
編輯 / 白迪
文字 / 範志紅
新媒體編輯 / 超楠
圖片 & 封面 / Pexels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