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李佳琦被罵慘了。
曾經被捧成「勵志人物」的他,轉眼間,成了全體打工人的公敵。
起因是直播間裏,有人留言說眉筆 78 元太貴。
他看到後,皺了皺眉頭,一臉不耐煩:
「哪裏貴了,這麽多年都是這個價格。不要睜着眼睛亂說。
有時候要找自己原因,這麽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一旁的助理都察覺到了不對,神色緊張起來。
這句話中傷的不僅是提出質疑的網友,更是所有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中掙紮着的普通打工人。
普通人來直播間消費,怎麽還要接受如此傲慢的打壓和說教?
視頻傳開後,很快就激起了大衆的不滿情緒。
後續還衍生出熱梗「哪李貴了」以及打工人專屬貨币單位。
輿論聲越來越大時,李佳琦先是發文緻歉,說很抱歉辜負了所有人的期待,接受所有批評。
後又淚灑直播間,承諾會用心服務好所有消費者。
但依舊難以平息民憤。
一天掉粉近百萬,至今還在繼續掉。
李佳琦的翻車,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爲什麽這次會引發如此大的情緒?
一部新出的日劇,拍出了日版「李佳琦」的故事。
也一并替我們回答了這一問題——
北條雅人,完全是李佳琦翻版。
他長相清秀,卻不被傳統審美所容。
因爲他雖是男性,卻經常化着精緻全妝。
他的興趣點在美妝領域。
對美妝行業了如指掌,各種品牌和産品功效信手拈來。
經常在網上分享值得種草的單品。
他的理想就是靠賣化妝品賺錢。
他白手起家,自己創業美妝品牌。
前期做了細緻的調研,能貼心地替廣大消費者考慮。
研發出的「多用美妝棒」,可以用一支同時搞定口紅、腮紅和眼影。
貼心、專業、真誠,使其很快就成了女性之友。
他完全靠自身魅力吸引了女主——化工專業的博士後賴子。
他爲賴子化妝,帶她零基礎入門。
令賴子不惜舍棄高校研究員的體面工作,加入了他的創業團隊,做他的小助理。
前期創業階段,北條雅人完全是個拼命三郎。
因爲做着自己感興趣的事,他工作起來全情投入。
爲保證産品質量,沒有錢也不願降低研發成本,甯肯一個人打多份工。
清潔工、外賣員之類的什麽都幹。
不顧及自己的身體,經常累到病倒。
最初他和團隊都吃盡了苦頭。
因爲完全是個小透明,産品很難推銷出去。
很多店壓根不看質量,隻和銷量高、名聲大的品牌合作。
雅人每天跑斷了腿,說破了嘴,卻還是次次都吃閉門羹 。
好在困境沒有持續太久,他很快就成功翻身了。
幾乎一夜之間,他的産品登上了業界知名的時尚雜志。
品牌知名度打響,賬号粉絲暴漲。
大牌明星、知名品牌的合作邀約湧來。
自然,化妝品銷量也飛速增長。
雅人從一個小透明,一步登天成爲美妝界知名人物。
他的成功密碼,和李佳琦也極爲相似。
首先是自身實力和後天努力。
有多年化妝經驗,技術和審美都不在話下。
即使得不到認可,也一直未曾怠慢 ,堅持在社交平台分享美妝使用心得,筆記本上寫滿了化妝小貼士。
别人随口一句抱怨,他也會記在心上,納入對産品的考量。
爲了推廣商品,他花了比同行百倍的努力。
很多人看來吃力不讨好的事,他都拼盡全力在做。
不僅帶動了團隊的士氣,讓每個人都充滿幹勁,也感染了很多合作夥伴甚至是競争對手。
其次,人們對北條雅人的推崇背後是價值認同。
他很擅長用觀念包裝商品。
第一次給賴子化妝時,說「一旦化了妝,就變得強大了。」
這句話其實并無新意,但罕見的是它從一個化妝的男人口中說出。
解構了傳統的男子氣概的同時,也拉攏了女性消費群體。
賴子之所以加入他的團隊,也是因爲從他毫無攻擊性的男性氣質中,體會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等。
以前,她在實驗室工作時,無時無刻不受到來自男教授的性别歧視。
沖咖啡、打掃衛生都被默認爲女生的工作。
她的科研能力遠比同門優異,但老師卻認定她作爲女性以後肯定不能安心做研究,這讓她遲遲無法得到教職。
她找工作時,面試研發崗,卻因爲不化妝被嘲諷。
北條雅人又幫她解放了觀念上的束縛。
他的品牌口号是「展現自我态度」。
他不會因爲自己喜歡化妝就要求賴子化妝,反而指出貶低性質的言論都是必須要打破的詛咒。
受他的影響,加之生存壓力,賴子毅然離開了古闆的研究室,加入了順應時代思潮的年輕團隊。
但這些都還不足以讓北條雅人獲得突圍。
真正能出圈,靠的是運氣。
從職業劇的角度看,劇中的創業線設置了太多的意外和巧合。
比如,一個美妝網紅,正處于職業倦怠期時,看到了雅人和他的團隊熱情滿滿,就自然地給了他們一臂之力。
幫雅人迅速吸了一大波粉絲。
還有,原本雅人不被允許參加推廣會。
偏偏另一個品牌商臨時有事,他順勢救場,居然獲得了給當紅男星化妝的機會。
頂流帶貨,影響力可想而知。
種種機遇之下,命運的齒輪才得以轉動。
看得出來,這部劇算是勵志的創業故事。
但在豆瓣評論區,不少人卻都看出了不對勁。
劇中将男主設定爲平權代言人、成功的年輕創業者。
他僅僅用「化妝」就拯救了聰慧的博士後女主。
到頭來,女性的真實困境被擱置,性别議題也成了品牌營銷話術。
掩蓋真正問題的「僞勵志」,也是李佳琦這次翻車的重要原因。
李佳琦或許是真的相信普通人靠努力就可以改命。
幾年前的《吐槽大會》上,他就說了和直播間裏類似的話,隻不過在脫口秀舞台上誰也沒當真 。
「你不努力,你怎麽搶得到李佳琦的産品?」
畢竟他之所以能火起來。
除了浮誇、洗腦的營銷話術外。
他本人白手起家獲得巨大财富的勵志形象不可或缺 。
他作爲「口紅一哥」,爲「所有姐妹」親自試色,最高記錄一場直播三小時内試了 380 支口紅,試到嘴唇發炎。
專業、努力又貼心,很快拉了一波好感。
又乘着直播的東風,女性消費市場的打開,他迅速成爲民選頂流。
實際上,這時再回看,可疑的不僅僅是「勵志」人設。
關于他的種種标簽在充滿戲劇張力的同時,也讓人忽略了其中的矛盾性和撕裂感。
比如,爲商家賺錢的直播播主,和替網友考慮的國民閨蜜。
賺錢快道上的頂流,和被大衆所同情和憐愛的打工人。
營銷奇才,和女性代言人。
這次翻車,不過是撤掉了這些外界附加其上的濾鏡,還原了消費者和資本家的關系。
李佳琦站在資本的立場上,指責消費者的工作能力和賺錢能力。
實際上就是工作失職。
正如很多粉絲說的,他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樣,從原材料、加工成本等角度解釋價格高的原因。
但最後卻選擇了最不理性也最懶惰的方式,活像商場導購嘲諷窮人。
但網友的反應之所以如此激烈,原因也可以想象。
一方面,李佳琦本人被過度神化、偶像化了。
他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線上營銷者了。
因爲和工作賣力、高情商、婦女之友等标簽捆綁後,他靠着不斷被強化的人設,積攢了很多粉絲。
他在直播間也更像一個「養成系偶像」,極盡溫柔地陪伴「所有女生」。
不僅用誇張的營銷話術兜售商品。
還會貼心地替她們考慮。
比如賣貴婦品牌時,反而會勸年輕女孩沒有必要買,還告訴她們要努力變強大。
這使得很多人相信他的真誠和與衆不同,心甘情願在他的直播間支持他。
帶貨主播成了國民偶像後,消費行爲也被改寫。
最初人們因爲便宜的商品進入他的直播間,後來卻變成因爲他而選擇商品。
爲李佳琦個人 IP 所打造的綜藝節目,更是強化了他身上的偶像光環,很多人看後堅信「真該他成功」。
另一方面,觀念與資本契合得天衣無縫。
李佳琦用伶牙俐齒的營銷話術,建構起女性消費者認同的價值世界。
就像劇裏男主每次以塗口紅的動作結束化妝時,整個人的氣場會突然改變。
李佳琦推銷口紅時也會說「買口紅是你要駕馭顔色,而不是顔色駕馭你。」
他将女性獨立、自強的現代品格附着于口紅之上,吸引女性消費者主動加入消費狂歡中爲價值認同買單。
過度包裝和曝光後,翻車隻是時間問題。
這也并非他第一次翻車。
早年他就因爲虛假營銷不粘鍋、賣陽澄湖大閘蟹貨不對闆,還有開黃腔、巨額抽成等問題多次翻車。
隻是在大衆的無限包容下,才沒有引起太大的風波。
這次人設徹底崩塌,也是因爲觸到了當下最敏感的公平問題。
就像同樣草根出身的楊超越,在一次直播中開玩笑說了類似的話,也掀起很大的輿論。
當「208W」成爲一個刺眼的、随處可見的标簽時,普通人無法翻身的困境就經不起任何嘲諷或鞭策。
李佳琦在直播間的失言,暴露出的是傲慢而不自知。
他輕視自己的時運,認爲努力就能過上好的生活,輕而易舉地抹殺了大多數普通人的付出。
就像劇裏,男、女主一氣之下選擇創業的原因是,他們各自求職遇挫,分明是社會環境的差勁,卻被老師、家人指責說态度不端正,不夠努力認真。
這實際上也揭開了消費社會的本質。
它與女性主義和飯圈文化結盟,給消費行爲賦予文化和精神意義,從而引誘更多的勞動者投入工作,換取更多可供消費的資本。
劇中,人們買一支口号可以擁有「自信的女王範」,可以「重拾自我」。
全然不覺空洞的口号背後,是虎視眈眈的資本家。
可以猜測劇裏後續走向,小人物靠一腔熱血戰勝知名品牌,成爲美妝界的新星,但坐上資本的高位之後又是如何呢?
去掉主角光環後,大概也不過是下一個「李佳琦」。
戲裏戲外,捅破華麗的泡沫後,弱肉強食的世界是如此殘酷。
有沒有可能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呢?
大概唯有像羅翔老師說的——
「隻有對命運偶然性的強烈感覺,才可以激發出某種謙卑。
而謙卑是弱肉強食式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解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