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電影市場暑期檔紅紅火火的大盤熱度不同,劇集市場入夏以來,一直沒有燃起來,比起去年接連爆劇的熱鬧場景,顯得不溫不火。
《長風渡》播放量不俗,但劇情邏輯一塌糊塗,緻使熱播期始終沒有掀起任何像樣的劇情讨論,所有話題熱點都集中在 " 真情侶 "。
被鵝寄予厚望的《玉骨遙》開播即巅峰,熱度始終橫盤,劇情毫無讨論度 +1,所有話題熱點都集中在 " 女主外形 " 上。
《安樂傳》更是幾乎撲成了笑話。
接檔《長風渡》的《蓮花樓》,以 " 恒久穩定 " 的歡瑞出品水準,靠粉絲努力沖上 9000 的熱度,緩慢爬升中。
更别提完全沒有存在感的《雪鷹領主》和《塵緣》,古偶差點全軍覆沒。
直到《長相思》的開播,多少挽回了些暑期檔古偶的頹勢,熱度上最快破了鵝的所有記錄,會員拉新空降年榜,市占率迅速登頂并逐漸拉大優勢。
如果說這些數據指标還不夠印證 " 實 " 火,那它在話題度上也肉眼可見大量真實劇情梗探讨和角色站隊。劇豆瓣專組人數和帖子數一路飙升,對暑期檔其他選手已呈碾壓之勢。
另一個體感印證是,讀者群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相對正面讨論偶像劇的劇情和角色了(是的《煙火》是負面)
紛紛以 ID 站隊
所以,有必要用《長相思》來聊一聊諸多大制作古偶的得失之處,看看《長相思》到底做對了什麽。
請注意:本篇以下和以下的全部論述,并非在論證《長相思》有多優秀,而是在論述它的【正常】和其他劇的【不正常】。比較才能出真知,如果這是拉踩,那就算是拉踩好了。
1
劇情開展不亂來
《長相思》的開篇,其實就呈現出一種非常回歸傳統電視劇的正常:不急不緩,塑造人物。
它用幾乎一集的四十多分鍾時間,叙述女主與哥哥的童年巨變,這是二人甚至更多角色一生悲劇的根源。在絕大多數類似劇集裏,爲了安排花大價錢請來的明星快速登場,由小演員挑大梁的這部分一般都匆匆而過,同期劇就有《安樂傳》。但展開不充分,刻畫不慘痛,觀衆又如何能與角色建立共情,感受角色的切膚之痛呢?
在成年演員登場後,《長相思》繼續不急不緩塑造人物,此後的五集裏,幾乎沒有可以被直接拉去短視頻傳播的所謂人物【高光】,都是由一些小事件小矛盾小沖突鋪陳出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雛形,有小起伏,無大高潮。
在這個篇幅裏,《長風渡》女主已經沖進妓院當衆大罵馴夫了,《安樂傳》女主已經對太子男主、皇帝男配耍好幾場流氓了,《蓮花樓》已經靠男主純嘴炮破三個案子了,《玉骨遙》已經男女主跳躍擁抱轉圈圈一場又一場了。
上述這些按短視頻【開大】【炸裂】【爽】【甜】思路打造的劇情,幀幀寫着 " 你們不是喜歡嗎管夠 " 的急功近利。
沒有耐心、也沒有能力踏踏實實塑造人物,隻會簡單粗暴給出刺激點,可刺激這種事,隻會讓觀衆的阈值越堆越高,直到徹底無感。
仔細看《長相思》對人物的鋪陳塑造,其實并無新鮮情節,但大量篇幅放在角色的反應與表情細節裏,不厭其煩去勾勒人物血肉,直至其豐滿自洽。
比如塗山璟從瀕死叫花子變身美男,多老套的梗啊,可劇并沒有給出夢幻的鏡頭、誇張的濾鏡和喧賓奪主的 BGM,沒有讓女主給出短視頻最常見的花癡臉反應,而是簡簡單單做出對比,讓女主不動聲色端詳幾秒,完成了一小塊人物填色,人物關系也微微前進一格。
這種難得的耐心,才真正符合 " 先立人物再搞事 " 的創作規律。
進入短視頻時代後,觀衆确實日漸急躁,願意接受延時滿足的耐心越來越低,但一味迎合隻會把路越走越窄,大量劇集在拍攝時就以短視頻思路倒逼創作,不顧戲劇與人物邏輯,隻想着 " 咱得拍點能出圈 " 的,真正是舍本求末。
看看隔壁現偶的《煙火》,凡是劇組精心設計與拍攝的橋段全被嘲上天,反而是沒有刻意改造的支線人物被二創徹底捧成現象級。
你以爲可以給觀衆把二創方向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觀衆立刻告訴你什麽叫掀桌。
觀衆不需要你嚼碎了喂嘴裏,我們自己會夾菜,也嘗得出正常的苦辣酸甜。
在我看來,《長相思》隻是盡到了一個廚子最基本的職責——好好做飯,就已經勝過了急躁的同行千千萬。
2
私心雜念排後面
《長相思》爲什麽能好好做飯呢?
可能是因爲全劇上下的私心雜念相對少一些。
出品方和主要演員之間,不存在深度綁定的利益關系;劇中咖位最高的演員,對角色和表演有基本的敬畏心;三位男演員從進入劇組起就呈現雄競的态勢,但業内地位上誰也沒有壓倒性優勢,更做不了劇組的主;而承制方也因爲 IP 的歸屬,在平台面前有較大的話語權。
這讓整個劇組維系在一個多方制衡的微妙平衡裏,沒有誰的話語權獨大,沒有可以讓整個劇組圍繞自己烘托自己的戲霸,經常不顧創作規律以大數據指手畫腳的平台制片人無法一言堂,原作者暨編劇駐組盯創作,導演業内地位不顯,能服從整個創作班底的指揮,最後出來的效果,基本不走形。
是的,上述每一句話,如果大家足夠敏感,應該都能對應找到我諷刺的對象。從互聯網資本進入影視行業,從流量經濟主宰娛樂圈,在一個劇組當家做主的,要麽是财大氣粗的平台制片人,要麽是被視爲劇集核心售賣點的流量明星,要麽是幾者的媾和。
而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不在意創作規律,不在意戲劇與人物邏輯,隻想要最直觀的流量數據,以純粹的結果導向,外行指導内行。
演員想紅,資本想賺錢,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正如開餐館想賺錢得靠做好菜的味道一樣,影視項目的那個 "1" 是内容本身,你往死裏沖後面的 "0" 使勁,最後也隻能得到 0。
長相思的記錄是 4 天,空降 23 名,鵝曆史爆劇的第一梯隊
來源見水印,侵删
最可怕的是,諸位項目裏的關鍵人,不僅不能幫助做出那個 "1",還往死裏禍害那個 "1"。
配角人設精彩?砍掉,不許妨礙流量獨美。
主角戲份細水長流?安排打戲開大,安排洗澡戲香豔一下,安排吐血戲美強慘一下,安排互捅戲虐一下!
立人物需要耐心?大量戲份插進去,插高光,插沖突,插觀衆最愛看的吻戲撕 x 戲打臉戲,讓觀衆甜起來爽起來嗑起來!
而且都給我前置,通通前置,觀衆哪有耐心看到後面,前面就給我刺激起來。
但其實,你預想的觀衆是什麽樣,你也就隻能吸引這樣的受衆。
《長相思》前幾集引發讨論的點,與短視頻流行的【開大】【撕逼】【吐血】【高甜】等常見劇情梗大相徑庭,它們是由人物與劇情細節鋪出來 " 看見銀發默默換掉床單 " 的男嬌妻梗,是原本以爲可依靠結果無人可依的跑男梗,是找表妹五百年表妹就在眼前卻視而不見的高度近視梗,等等等等。
而這些,是劇情正常塑造人物在先,觀衆吸收劇情玩梗二創在後,是人物成立且自洽後滋生出的傳播點。是先種樹,後結果。
你不能說《長相思》的三位男主不想紅,他們從路透開始就争奇鬥豔各自施展了,開播後更是各出奇招瘋狂營銷。
可是爲什麽這些營銷觀衆能吃下,能讨論起來,能自發傳播?
因爲内容本體給出基礎,前幾集塑造人物的耐心收到了回報。
所以想紅也好,想賺錢也好,我知道你們很急但你們先别急,你們踏踏實實把内容做好,觀衆自然會給予回報。
3
IP 選改有門道
但是當然,不是每一個兢兢業業做劇的項目,都能爆火,項目的基礎,确實有差異。
這就要說到此前聊過的話題,。
到底哪些 IP 有充分的影視化基礎,有爆款潛質,改編起來事半功倍呢?
是要在起點晉江扒榜購買嗎?是要去看社交平台讨論數據嗎?是要根據作者名氣和影視改編運來判斷嗎?
上述問題,大概能難倒 95% 的 IP 購置方,因爲他們大多既不懂 IP,也不真的懂影視創作。
《長相思》的稀缺,在于作者本人就代表着一部分資本,自己寫自己編自己參與制作,一方面最原汁原味保持了原著吸引人的精髓,另一方面,她也不是影視小白,有影視經驗能順滑二次元到三次元的轉化。
這很難複制。但也提示着諸位:尊重 IP 原始賣點,是能帶來實際利益的。
當然前提是,你能識别出一個 IP 真正吸引受衆的賣點在哪裏,能清楚鑒别出它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獨特性,能推測到它在影視化過程中有沒有必然的毀損度。
《長相思》的賣點是雄競嗎?是,也不是。買股文千千萬,不是每一部都能構成如此【均衡狗血】的戲劇效果。作者會不會做人設,有沒有合理化狗血的能力,會不會做出戲劇張力拉滿的人物關系,都在其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等另一部著名雄競買股文改編劇上了再來驗證)
而正是這些故事的筋骨,支撐了一部 IP 最大的看點,《長相思》的改編,也明顯保留了筋骨,替換了一些古早 IP 不符合當下價值觀的細節,并根據影視媒介的優勢,豐滿了大量血肉。
能做到保留精髓并發揚光大,需要原 IP 确實有精髓,需要精髓确實适合影視化,需要主創能準确識别精髓,需要改編過程中沒有恣意傷害精髓的指手畫腳,需要拍攝各部門的基本認真度。
上述每句都是一個大坎,折了不知道多少 IP 改編案例。
以上 IP 改編,除偷偷藏不住外,都可以稱得上撲街
所以我也很佩服業内大量買女頻 IP 改大男主的、買 IP 改到隻剩名字的、削弱原亮眼角色成全其他角色的、拼命填充原創戲份漏洞百出的你們真的是錢多,豪橫!願意用這麽多慘敗的改編實踐,爲大家指明錯誤的道路。
暑期檔當然還沒有結束,現在宣布誰勝出當然也爲時過早。但從調動劇情讨論度的層面看,《煙火》作爲反面案例,《長相思》作爲正面案例,應該沒什麽懸念。
失敗的原因千千萬,成功的大路隻有一條:
尊重創作,尊重觀衆。
是老生常談沒錯,可誰讓這市場上總有人不信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