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前,小雷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不知道各位差友有沒有動過整一台 NAS 的念頭?
我還真有想過。
要我來說,會動這個念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是我還可以把從網上下載的各類學習資料和影視資源全放在 NAS 上,這樣一來,在做到多設備遠程訪問的同時,也不用擔心這些資源會被和諧,比近年來審核強度愈發嚴苛的百度網盤那是好用多了。
其二,今年年初騰訊、優酷、愛奇藝聯手上演的好戲,讓我對視頻平台的電視會員置信度瞬間跌到了冰點,與其繼續每年花大幾百塊錢倒騰這些并不好用的會員,建立一個自己的視頻庫何樂而不爲呢 ?
事實上,随着互聯網的發展,家庭網絡的普及,如今 NAS 已經開始進入家庭網絡,被很多數碼玩家、甚至普通家庭所接受。
如今,NAS 似乎不再局限于小衆市場,不僅有群晖、威聯通、鐵威馬等一衆老品牌在持續耕耘,還催生出類似聯想、綠聯、海康威視這樣的新晉品牌,甚至于連華爲這樣的巨頭都迫不及待地推出了自己的華爲家庭存儲,隻可惜 4999 元的起步價讓人直呼消費不起。
那麽,有沒有更适合普通消費者的 NAS 産品呢?
(圖源:雷科技)
10 月 19 日訊,今天下午,極空間在北京舉行了新品發布會,爲我們帶來了一系列重磅産品——颠覆性旗艦級 NAS 極空間 Z423,内在全面升級的極空間 Z4 Pro,以及在目前業内頗具創新性質的極空間 T2 數據魔盒。
你别說,這幾款新産品,還真值得說道說道。
用過 NAS 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所謂的 NAS,其實就是一種以全天候提供可以通過網絡存取的硬盤空間爲目标,被灌以網絡附加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之名的低功耗計算機類産品。
既然是計算機類産品,那就必然存在着 CPU、GPU、ROM、RAM 等一系列令人熟悉的硬件參數。
隻是在傳統的 NAS 市場中,這類硬件參數往往不會成爲廠商們宣傳的重點,因爲絕大部分傳統 NAS 廠商都會在能夠保證産品的基本功能得以運用的基礎上,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配置。
而極空間的思路,和傳統廠商多少有些不同。
比如今天最新出場的極空間 Z423(旗艦版),就用上了 AMD 的 R7 5825U 處理器。
單看硬件參數的話,R7 5825U 似乎就是一顆平平無奇的筆電端低功耗處理器,基于 Zen 3 微架構的八核十六線程 CPU,搭配上一顆繼承自 R7 4800U 的 Vega 8 核顯,僅此而已。
但是和同類産品對比的話,你會發現——
在這個市面上充斥着賽揚 N5095、速龍 4 核 CPU 的年代,R7 5825U 真是一顆劃時代的 CPU。
搭配上預裝的 32GB 内存(可擴展),這款産品俨然成爲了當前性能最強的私有雲。
有的人可能就要問了,我一個 NAS 要這麽高性能的處理器幹什麽?
我不知道你能拿來幹什麽,我隻知道 R7 5825U 解碼 4K 杜比視界影片應該是不會卡了,Windows 虛拟機也能派上大用場了。
不僅如此,極空間 Z423(旗艦版)還提供了八個硬盤位——
其中包括了 4 個 SATA 接口(SATA 3 6Gbps,支持 2.5/3.5 英寸硬盤,最大支持單盤 22T/7200 轉)和 4 個 M.2 接口(16GT/s,M.2 NVMe 2280,不支持 PCIE 4.0)的八個硬盤位。
我不好評價,但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這都是對八盤位概念的一次革新。
其他方面,更加穩定的降噪機身設計,1*eSATA 接口、3*USB 3.2 接口(1 個 C 口、2 個 A 口),1*HDMI 2.1 接口,還有 2*10GbE RJ-45 萬兆口、1*1GbE RJ-45 千兆口,反正都沒落下。
最重要的是,極空間 Z423 集成了一個專用的 UPS U2600T 電源。
這回再也不用被傳統 NAS 愛好者嘲笑,說我用的就是個互聯網機頂盒了。
對了,這玩意的定價是 6299 元,雙 11 的首發特惠價是 5999 元,希望一步到位的大夥反正是有福了。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消費得起這個水平的 NAS,我們不妨把目光往下看看。
在過去三年時間裏,極空間幾乎每年都會發布一款被冠以 Z4 名号的産品,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這款全新的産品,名爲極空間 Z4 Pro。
事實上,如果按照 2020 年發布的初代 Z4 開始算起,這已經是極空間發布的第四台被冠以「Z4」之名的産品了。
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命名困難症」吧。
從外觀上看,極空間 Z4 Pro 和前面幾代不能說是十分相似,隻能說是一模一樣。
不過外觀沒變,并不代表産品力沒有提升,甚至可以說極空間 Z4 Pro 除了外觀設計以外幾乎全變了。
新的降噪結構?有了!
備受诟病的 SSD 設計?改了!
産品性能?這次也升級了!
不管怎麽看,标準版采用 Intel N97、性能版采用 i3 N305 的行爲,對于其他廠商來說屬實有些降維打擊了。
至于爲啥隻有一根内存……
那得問英特爾,因爲 Intel N 系列本身就是不支持雙通道内存的。
價格方面,極空間 Z4 Pro 标準版 8GB 售價 2799 元,标準版 16GB 售價 3099 元,性能版 16GB 售價 3999 元。
雙 11 期間,售價分别來到 2499 元,2799 元、3499 元。
和目前在售的極空間 Z4s 比較的話,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加量不加價」了。
最後,讓我們看看今天的壓軸好戲——極空間 T2 随身數據魔盒。
和我們印象中的 NAS 不同,極空間 T2 的機身格外小巧,而其主打的是所謂「便攜存儲分享」的理念。
簡單來說,如果你将它作爲一個單純的存儲設備,那麽極空間 T2 就隻是一個可以容納兩塊 PCIE 3.0 SSD 的硬盤盒。
當你将其接入網絡環境,那麽極空間 T2 就會瞬間化身爲當前網絡内的 NAS 存儲設備,讓多名用戶可以同時存取調用 T2 上的文件。
當你将其接入顯示設備,就可以打開 T2 上面的各種視頻 / 文檔,随時都能充當你的會議助手、Mini 藍光機。
而對于攝影愛好者而言,極空間 T2 甚至支持 SD/TF ( 自配卡套 ) 卡的直接讀寫,旅行拍攝再無壓力。
這玩意的獨特性,甚至很難讓人在市面上找到類似的産品。
不過,如此袖珍的産品,在參數上難免會有些妥協。
ARM 架構的 RK3568 四核處理器,雖然足夠應付很多日常辦公場景,但是讀圖、文檔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支持 PD 供電雖然很好,但是缺少内置電源讓人對文檔的安全性會有些疑慮。
最後,無盤版 1999 元,4TB 存儲版 3299 元的價格,确實有點小貴。
即便雙十一首發特惠 100 元,個人還是建議感興趣的消費者在深思熟慮後再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