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 濤(江蘇澤景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 / 張 南
設計 / 師 超
2023 年中國市場 HUD 配置率 13.2%,預計 2026 年配置率将超過 25%。成本方面,如果以 2016 年成本作爲基數,到 2023 年下降了 79%。
2023 年 11 月 11 日下午的 2023 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上,江蘇澤景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濤在演講中分享了 HUD 市場的數據與現狀。
HUD 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市場,2015 年成立的澤景從 2018 年開始每年增長一倍以上,2023 年出貨量可達 60 萬套。
爲什麽以往隻在高檔車上搭載的 HUD 近幾年會取得這麽快的發展?張濤的答案是 HUD 重塑了駕駛者的視覺交互模式。
HUD 與智能駕駛是相輔相成的。景澤的第一個客戶是蔚來,隻是選裝功能,随着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提升,HUD 選裝率從不到 50% 上升到 70%-80%,客戶評價說有了 HUD 更敢用輔助駕駛了。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成本和價格的降低,如果把 2016 年 HUD 成本作爲基準,到 2023 年已經下降了 79%。" 我印象裏面在 2016 年我們最簡單的 WHUD 差不多能賣 3000-5000 塊左右,均價在 4000 塊左右。" 張濤說。根據這些數據,很容易推算出當前 HUD 的大緻價格。
以下是張濤的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是江蘇澤景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張濤。今天非常榮幸能夠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們對座艙裏面的一些思考和認識。
今天的題目是 " 座艙視覺交互的重塑 ",我們是 HUD 出身的,始于 HUD,但是對于座艙視覺交互的考慮遠不止 HUD,這是我今天演講的題目。
在演講之前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曆。2017 年時我們在德國出差跟一家整車廠在溝通交流,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剛開始中國習慣 120 公裏的開,結果就看旁邊的車唰一下就過去,唰又一部過去,甚至連 Polo 超得我們連尾氣都聞不到,所以意識到德國高速不限速,馬上加速。加到一定程度時發現車有點抖了,我開的是美國大型 MPV,橫風一吹感覺有點漂移感,很緊張。
開車的時候看多少速度想看儀表,但速度太快車又多,不敢低頭看,一看就 150、160 公裏的時速。這樣緊張的開,中間還錯過一個路口,2017 年導航系統不太好用,車機上導航都是德語半懂不懂,就繞了幾十公裏。這個時刻我的心情叫既煩惱,因爲繞幾十公裏差點耽誤事兒,但另一方面又開心,因爲深刻感受到我們的産品讓客戶提供價值,讓你在開車的時候更有安全感。
HUD 配置率已達 13.2%
用這個小故事介紹一下我們的産品。最近如果這兩年談起 HUD 市場隻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這是我們同事幫我統計了一下截止現在我們在這個市場上我們的友商,今天我看到我們現場也有幾位,包括康總、盧總,這個市場上已經有超過 30 幾家的我們的供應商在裏面,當然這裏面我們寫的量産的 21 家裏面不是說它已經開始量産産品了,還有拿到量産項目在研發過程當中的。
其中國際供應商、本土供應商,現在本土供應商已經明顯占據優勢了。爲什麽會出現這種場景?爲什麽 HUD 市場會這麽火?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的認識,HUD 正在跨越鴻溝。
從 2006 年中國第一台 HUD 的量産車型到蔚來 ES8 的定點,到 2023 年中國 HUD 配置率已經達到 13.2%。澤景 2015 年成立,中國 HUD 最早的廠家基本上是這個附近開始成立的,在前四五年我們市場占有率上升是比較緩慢的,但到 2020 年開始這個曲線加速向上,後面幾年是我們的預測,到 2026 年市場 HUD 的配置率會超過 25%,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市場。
有幸的是跟着這個市場的發展的節奏,澤景的出貨量持續上升,我們基本上從 2018 年到現在每年是翻一倍以上的速度在成長,到今年我們的出貨量差不多能達到 60 萬台,在中國我們是數一數二的供應商。
爲什麽 HUD 在這幾年會取得這麽快的發展呢?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的答案是 HUD 确實重塑了我們駕駛者的視覺交互模式。
大家看一看,剛才我用一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了在 HUD 裏面的安全場景,這個是我們常見的通過我們的儀表盤在觀察我們的路況、導航信息,看這個信息是必須要低頭的。但如果用 HUD 的話,我們視線不用離開路面,這是它安全性的基礎。在高速公路上,我們算一下以 120 公裏的時速飛馳的時候,如果低頭看導航、儀表,一秒鍾相當于盲開 33 米,這個是 HUD 核心價值——安全價值。
當然大家也會問如果隻有這麽一個價值的話,爲什麽 HUD 到最近幾年才爆發?因爲 HUD 在世界上最早的出現其實是 1980 年代美國通用就應用上世界上第一款 HUD,但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裏 HUD 都隻是作爲豪華車型上的配置,爲什麽最近幾年它的配置率會快速的突飛猛進呢?
帶着這個問題給大家看一張圖,因爲我們不少的朋友們可能對 HUD 的接觸還不多,我花點時間稍微介紹一下。這是我們今年年初量産的一款車型上的 HUD 的界面,跟以往它隻有車速、簡單的信息相比,我們現在分了三個區域:左邊是車身狀态區域,中間是環境區域,右邊是我們的導航區域。随着 HUD 它的硬件參數的增強,我們顯示的範圍更大,顯示的角度更大了,我們顯示的内容更豐富了,不低頭就可以完成除了車速之外我們其他的看導航、看周邊環境所有的功能。
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可以看這個視頻,車子處在輔助駕駛狀态,這個車子在告訴你 " 我需要變道 ",成功的完成了變道的工作。這個是電動化和智能化給 HUD 賦能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原來有開過輔助駕駛車的朋友,我這裏想調查一下,我們這裏面用過輔助駕駛功能的,它可以自動變道功能的朋友們,有多少,能不能舉手看一看?我問問你們,你們第一次開自動駕駛這個車讓它變道的時候,是不是有種特别心慌的感覺?
(台下互動:特别刺激。)
對,特别刺激。我第一次開蔚來 ES8 這個功能之後,開完之後背後的襯衫是濕的。所以你在開這個功能,很大的問題是你不知道車要幹什麽,它什麽時候要變道,這個變道可以不可以,那就增加了一個新的問題叫人機信任。HUD 非常好的提供了這樣的價值,所以我印象裏面當時我們第一個客戶是蔚來,原來它是選裝,輔助駕駛功能上去之後,它的選裝率從原來不到 50% 上升到 70%-80%,客戶都評價說有了 HUD 開始更敢用這種輔助駕駛了。所以在人機共駕的階段,HUD 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是電動化和智能化推動了它的發展。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裏面列出來了。大家可以看看 2016 年的時候我們按 100% 價格來算,到 2023 年我們價格成本下降了多少?答案是 79%。我印象裏面在 2016 年我們最簡單的 WHUD 差不多能賣 3000-5000 塊左右,均價在 4000 塊左右,大家都在講中國的市場卷,但從另外一個方面對于創新者來講卷有卷的好處,因爲通過卷我們把這樣産品的成本真正從原來的奢侈品變成了我們大家都用得起,所有用戶都用得起的産品,這是我分析了爲什麽 HUD 可以在過去這幾年裏面起到高速的發展。
配置率隻有 1% 的 AR HUD
談到 HUD,如果不談 AR HUD,我覺得趕不上形勢,沒有辦法講我們怎麽樣遙遙領先,所以這裏把 AR HUD 我們的觀點分享一下。
這個是我們把市面上的一些 AR HUD 的效果都拿出來做了一個簡單的彙總,大家可以看到特點就是非常的熱鬧,但是非常的混亂。因爲我們的整個市場對于 AR HUD 的定義不是特别清晰,還沒有形成統一和标準的定義。這個是一些假想圖,我們同事在暢想未來 AR HUD 應該能實現什麽功能,這裏包括 POI 都體現在裏面,這是一個美好的想法。再往下,澤景怎麽對定義 AR HUD?
第一成像距離要大于 7 米,它的好處是可以更好的實現我們的虛實融合,第二 FOA 要大于 10 度乘 3 度,這個是爲了可以覆蓋更多的車道。還有一點是虛實融合,通過軟件、通過我們的系統和信号和核算,我們要真正的實現虛實融合,這是我們對 AR HUD 的定義标準,當然能實現虛實融合我們叫 AR HUD 系統,能實現前兩點就可以稱爲具備 AR 功能的基礎的 AR HUD 的硬件了。
從我們對市場的判斷來看,AR HUD 目前仍處于早期,正在努力的化繭成蝶。大家可以看看真正按照澤景 AR HUD 的标準,在 AR HUD 隻有 1% 左右的市場配置率,它是典型的處于創新者的階段。爲什麽它還處在這樣的階段,沒有像 WHUD 一樣快速的增長呢?
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我們做 AR HUD 希望它的體積更大,希望它的顯示距離更遠,希望它的視場角更大。如果都采用這樣的系統,它的參數和體系是直接挂鈎的,越大就體積越大,但體積太大就很難塞到車的儀表盤裏。
第二點我們的軟件和系統,從空間上要對準,從時間上對準,時間上對準就是系統延遲要短,攝像頭拍到路上的車道線要顯示車道線警告,中間的延時一定要非常短,越短越好。第二個是空間,我們在空間上如果看到了障礙物或者人,我們想跟蹤它,我必須在顯示的時候我們這些虛拟的圖像和真實的圖像能重合起來,在空間上要對準。還有一點要在視覺上對準,我們現在的 HUD 更多的還是顯示的是平面的信息,但是我們真實的世界其實是三維的。用一個平面的圖像去模拟三維的顯示和三維東西重疊的話,其實這裏在人的認知視覺原理和心理原理上有很多挑戰。
因爲這麽多技術難題,導緻現在 HUD 雖然是百家争鳴、百花齊放但本質上大家都還是在解決怎麽樣能做出好的體驗的狀态。還有一件事,因爲 AR 的顯示方式之前是非常新的,我們沒有經驗。高頻場景是什麽樣的,大家都在探索。
這裏給大家看一個小短片,我們同事有一個很有趣的工作是我們經常通過視頻想象未來的 HUD 到底應該實現什麽樣的功能,這是在 L4 自動駕駛的狀态下,我們在想 AR HUD 可以做哪些場景,這是其中的一個場景。在以後如果我們的車型裏面有了 OS,我們把裏面的信号能做标準的話,那就很有可能這些場景不僅僅是我們,而且是我們的客戶甚至我們的最終用戶,大家一起能來定義的場景,這是非常有意思的。
爲了解決我們系統軟件各個方面的困難,我們非常深刻的體會就是必須要從封閉式創新走向開放式創新。大家可以看到爲了做 AR 系統,我們涉及的不僅僅是 HUD 本身還有我們這麽多的傳感器,還有我們整個裏面的算法。圍繞這些東西,單靠一家 HUD 廠商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如果想把這個産品真正的能推向市場就必須進行生态合作和生态創新,包括地圖廠、定位商、ADAS 廠商、雷達廠商,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整車廠願意出來跟大家一塊來把這些信息,把這些軟件全部都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顯示方式。
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技術趨勢,我們研發趨勢還是圍繞着我們剛才講的那些困難來做的。一個是減小體積,比如我們用光波導的方式,用全息膜模式在将來把 HUD 的體積減小。還有怎麽樣增強 3D 感,從原來的平面顯示,雖然它有顯示距離,但本質上它是平面顯示,怎麽樣把它變成立體的顯示,這個我們現在大家有人在多焦面上嘗試,有人在計算前期,長期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但目前在工程應用上還不夠成熟,所以需要觀察它的進一步的結果。我們很多同行、友商大家都在沿着這些方式不斷努力,希望能解決剛才講到的技術困難。
下面分享座艙視覺交互,澤景的一些看法。在座艙裏面,我們不僅僅有 HUD,我們叫 WHUD,正中間小一點的框子,還有 AR HUD,顯示區域更大。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現在還有 PHUD,我們的寶馬在 CES 上也展示出這樣的概念,我們還有 CMS 還有車窗投影,圍繞着座艙 360 度座艙内部,光座艙内部我們就會有非常多的顯示方式,以後真的會出現在車裏面可以實現屏讀,到處都是屏幕,當然這個屏幕會根據你的需求随時顯示,而不是一直亮在那裏面。
最後一點講講大模型,最近一段時間很熱,不講大模型好像無法講智能座艙了。具體的我們不細講,就講最近的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模型進入智能座艙之後,座艙真的變成智能,能感知到我們的駕駛員和乘客所有的狀态。
舉一個例子,原來我們後座的乘客我們期望把側窗投影給他們,讓他們能看到一些東西,但是測窗投影一直推得不太好,因爲找不到場景,大家不知道顯示這個有什麽用。舉個例子,大模型上車智能化提升之後,想象一個場景,你帶着一個小孩坐在後座去遊覽昆山、上海,正好看到外面的建築,小孩子指着特色的建築問,這是什麽?那時我們大模型能感知他的需求,能恰在其時給他展示在玻璃窗上我們外面是什麽建築,這是東方明珠,多高,它是什麽樣的一個曆史,它就真正可以變成人和人的智能交互的場景。
這個是我們對未來的一些暢想,當然大模型上車的話它應該可以産生的變化遠不止此,我們希望和在座的各位大家一起溝通努力,能夠把我們的座艙真正的讓它變到重塑座艙,讓中國的智能座艙能夠引領我們世界座艙的潮流之先。謝謝大家!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