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Wallace、毓肥
2 月 10 日晚,王傳福站在比亞迪智駕戰略發布會的舞台中央,高聲宣布要開創「全民智駕時代」。
随後,比亞迪品牌下共 21 款新車,冠以「智駕版」之名隆重上市。

包括秦 PLUS DM-i、海豚等熱賣車型,均在保持原價的基礎上加入「天神之眼 C」智駕體系,一舉讓「智駕」下探至 10 萬元價位區間。
降低智駕的體驗門檻是比亞迪推動「全民智駕」的重要一步,而接下來的問題是,消費者對「智駕」的感知如何,新上市的「智駕版」新車,能否勾起他們的興趣?
能否撬動大衆消費者,關乎着比亞迪智駕普及戰略的成敗。
其中,大衆消費者和老車主的反應能提供一部分參考;電動星球也帶着這樣的疑問來到比亞迪線下門店,店面的情況和銷售的反饋,則帶來了另一種視角。
先來看「吃瓜群衆」的态度如何。
每當新車上市,意向車主和老車主總是能分成兩個陣營,這一次也不例外。
意向車主的「興奮」和「糾結」與老車主的「哀怨」再一次形成反差,不過相同點在于,「智駕」對于入門消費者不再是被輕易「無視」的産品點。
準車主更糾結
發布會召開的第二天,在某證券營業部工作的朋友龍哥找到我詢問一些産品細節。
龍哥本就打算在近期購車,但對他來說買車并非剛需,在考慮到經濟的大環境,他一直處于觀望中。隻是令他沒想到的是,觀望了一段時間,「智駕版」新車突然上市,而且價格不變、配置升級,他很慶幸自己沒有着急下手。
現在新款、舊款車型擺在一起,龍哥更猶豫了。
「之前已經跟銷售談得差不多了,秦 L 全系車型都有一萬左右的優惠,我看中的 120KM 中配,落地下來也就 11 萬不到。現在智駕版出來,雖然沒有漲價,但也沒有優惠了,還可能要等車。」

說到底,這是在「老款更優惠」和「新款更高配」之間難以抉擇。
未接觸過「智駕」的龍哥,照理說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更優惠的老款秦 L,但他承認,被銷售「說動心了。」
「銷售說,這個智駕非常厲害,高速、快速路都能用,是行業領先的,可以自己變道、超車。」龍哥還半信半疑地向我詢問比亞迪的智駕到底屬于什麽水準,具備哪些能力,是不是可以做到「自動駕駛」。
做了相應的解答後,龍哥最終決定找個時間去試駕一下,然後再做決定。他表示,過去幾年他對「智駕」完全無感,平時關注到的智駕新聞,大多是來自網絡上的「事故合集」。
不過這一次,智駕功能由比亞迪推出,而且聲勢浩大地鋪向全部産品線,的确讓龍哥有些動搖。出于對比亞迪品牌的信任,他覺得可以給比亞迪,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越來越多鎖單智駕版新車的車友被邀請進群,其中一位車友表示,他最終放棄老款的優惠選擇「智駕版」,倒不是因爲看中高快領航,而是「哨兵模式」和「代客泊車」兩大功能。

這或許傳遞出來的信号是,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向下普及智駕的時機或已經到來。
老車主在歎息
不是所有人都對比亞迪的「智駕版」新車感冒,而其中意見最大的,恐怕是「老車主」。在車友群内,尤其是剛提車不久的車友表現得有些義憤填膺。
當中「最受傷」的恐怕是 2024 年購買海獅 07 EV 「智航版」的車友,去年隻有購買次頂配和頂配才能享受高階智駕;但 2025 款的海獅 07 EV,最低 18.18 萬元的入門版本,就已經配備「天神之眼 C」智駕系統,支持高快領航。

另一個配置差異是,2025 款海獅 07 EV 智駕體系所用的是更先進的「三目」方案,而 2024 款,支持智駕的海獅 07 EV,使用的還是「雙目」方案。
正因爲如此,車友在群内發牢騷,自稱正在「哀嚎」。

也有車主認爲,比亞迪應該給老車主一個解決方案,哪怕是「一萬元升級硬件」,以獲得一視同仁的智駕體驗。

業内并非沒有先例。
2024 年 11 月小鵬宣布,将開通收費升級芯片衆籌服務:老車主付費 4999 元可将座艙芯片從 820A 升級至 骁龍 8295;付費 19999 元,則能讓單 Orin 的車型升級至雙 Orin-X 芯片,從而滿足全場景無圖智駕的算力需求。
隻不過考慮到老車型的保有量和升級難度,比亞迪車友的「期望」大概率會變成「奢望」。
令人意外的是,車友們對智駕版新車的讨論并沒有持續太久,抱怨主要出現在發布會當晚,到第二天早上,這些聲音幾乎沒有再出現。
原因可能是,比亞迪的老車主們已經有些「見怪不怪」—— 2024 年 2 月比亞迪推出「榮耀版」車型,降價幅度在 1~2 萬元不等;2023 年由比亞迪掀起的「價格戰」,則讓秦 PLUS 這款 A 級車下探至 9.98 萬元。
相比起過去簡單粗暴的價格調整,這一次推出「智駕版」反倒顯得「溫柔」了。已經購買智駕版新車的車主表現得十分坦然,「買别的車也被背刺」。
或許大家都已經麻木了。
消費者對比亞迪的「智駕版」新車是否感興趣,到店客流量、銷售方面的一手信息,會是更直接的參考選項。
新車上市後我們多次探店,畢竟是工作日,位于廣州天河的三家比亞迪門店(包括王朝網、海洋網)客流表現,和節假日有一定差距。
接待銷售告訴我們,當天(2 月 11 日)的确有幾波客戶來詢問智駕版車型。據我們所見,三家門店都分别隻有一到兩波顧客與銷售洽談,看車的人并不多。

至于「智駕版」新車的表現,2 月 12 日廣州某王朝門店銷售發出試駕邀請,并強調「明天(2 月 13 日)過來試駕的客戶比較多,今天都定了好幾台」——銷情似乎不錯。
到店交流時,銷售并沒有「強推」智駕版,能夠相對客觀地給出一些導購意見。
「确實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有智駕的需求,有的人就是覺得自己開最放心。所以怎麽選就看自己,買老款的話有現車、有優惠。智駕版需要等車,可能一到兩個月吧,因爲産能還沒上去,也沒有優惠。」
「智駕版性價比也很高,價格不變多了一整套智駕。你可以這樣想,花幾千塊錢買智駕這些功能,其實也挺劃算的。」
銷售還表示,現階段最大的問題還是「車沒到位」,大部分非旗艦門店都隻有一到兩台展車,試駕車就更是短缺。
話雖如此,2 月 13 日下午到店試駕過程比較順利,因爲幾乎沒有同時前來試駕的其他消費者。「工作日是這樣的,有一些客戶約了周末過來試駕,還有一些車都沒試,就盲訂了智駕版的新車。」銷售如此解釋。

體驗高快智駕的過程倒沒有給我留下多麽深刻的印象,反倒是銷售演示「代客泊車」功能時,引來了一些到店客戶的圍觀。

重點是,這些圍觀客戶的年紀不小,符合傳統的「老司機」形象。簡單交流後他們表示,自己倒不是很需要「車子替自己泊車」,隻是覺得這樣的場面非常「炫酷」,感到相當新奇。
當問到「對智駕版新車感不感興趣」時,這些「老司機」則未給出明确的答複。
樂觀地看,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讨論比亞迪的新車,是「智駕」出圈的好機會。
但這幾次探店時現場所見,再加上意向車主和車友群内的言論,可認爲至少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裏,比亞迪新車就算加上智駕能力,其熱度也難稱「現象級」。
說到底,「智駕」二字的吸引力還是差點意思。
不過這種「吸引力不足」也僅是針對比亞迪内部的縱向比較。如果橫向比較競品的同價位車型,比亞迪的産品體系在維持價格競争力的同時配備高階智駕,吸引力自然能夠凸顯。
如果價格相差不大,且比亞迪的智駕能力表現得「可用」,消費者會選擇比亞迪的智駕版新車,還是僅有基礎 L2 輔助駕駛的競品?
這個猜測的答案,最快能在下個月的銷量數據中找到。

當我們将時間線拉長,或許當前比亞迪智駕版新車的不溫不火,也可以被視爲「前期積攢勢能」的表現之一。
宏觀層面,長安已經先行一步爲入門車型配備高階智駕;吉利汽車也宣布,将在 3 月召開「智駕大會」,屆時面向入門車型的智駕戰略很有可能落地。
2025 年,包括比亞迪在内的車企,将合共爲中國市場帶來超過 500 萬台搭載高階智駕的産品。在如此陣勢的沖擊下,智駕在中國市場普及似乎也隻是時間問題。
這一切的發展,就像當年新能源車的突然爆發一樣,而評判「成功」的維度也十分類似:當「奇點」突然來臨,才作出反應的玩家已經處于大幅落後的位置。
真正的赢家,總是提前布局的人。
因此,比亞迪的智駕版新車是否「一炮而紅」似乎不是那麽緊要。更重要的是,當全中國的汽車消費者都在讨論智駕時,比亞迪能不能成爲「繞不開的話題」?
不妨留個懸念,我們拭目以待。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