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叔 第 995 篇原創文章
之前寫了篇文章《一個人走下坡路的 5 大思維》,有讀者看完後在後台留言說,看得很過瘾,受益匪淺,啥時候整個走上坡路的!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讨下:
一個人想要走在上坡的路上,想要越混越好,有哪些必須要具備的思維方式和習慣。
總結起來看,依然有五點值得我們去借鑒。
01
南風效應(講究方式方法)
法國作家拉 · 封丹寫過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試威力,看誰能把路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率先發力,呼呼地刮着大風,寒風凜冽,結果不但沒有将路上行人的大衣吹掉,人們為了禦寒,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緊了。
南風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路上的行人越來越熱,最後紛紛将身上的大衣脫掉。
結果顯而易見,溫和的南風赢了。
後來,這則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成了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也有叫做「南風法則」。
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很多時候,好好說話,平心靜氣地溝通,遠比大吵大鬧,面紅耳赤地争吵來得更有效果。
這是「南風效應」最明顯的一點啟示。
往深處思考,我們還可以有這樣的收獲:
同樣的目标,采取的方法不同,策略不同,結果努力的程度和效果,往往會有雲泥之别。
實際上,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不可謂不努力,但是他們努力的方式和方向未必是對的。
比如在人際關系上的處理,對工作和生活的安排 ...
方式方法一旦出錯,那麼再怎麼辛苦付出,效果也是不好的,這就是當下很多人忙而無果的原因。
建議:有時候可以停下來思考思考,别讓忙碌麻痹了自己。
02
木桶效應(自我認知,取長補短)
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往往并不是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闆,而是最短的那塊。
這就是「木桶效應」,也有人稱為「短闆效應」。
這應該是很好理解的。比如說考研,如果你的英語很差,無法達到最低分數線,那麼你專業課、數學等其他科目考得再好也無濟于事。
對于落榜的人而言,英語就是決定你考研失敗的「短闆」。
一個人想要混得越來越好,那麼就一定要做到不斷地自我精進,盡可能地提高自己,取長補短。
看看那些在人前光鮮亮麗的人,有幾個背後不是苦哈哈熬過來的,這就是成功的真相。
但關于「木桶效應」,我還有一點其他的思考。
我們想要知道自己的長闆是什麼,短闆是什麼,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要做到有清醒的自我認知,也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基于對自己的這份了解,下一步自然就是取長補短,但「取長補短」也是有學問的,我認為有兩種方式:
1. 内在補短(自我提升,正如上述所講);
2. 借力補短;
為什麼要借力?
這其實是與自己的一種和解,是深度了解自己後的一種明智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闆,但并不一定都要去彌補和改善,因為很多時候你努力到死的上限都不及别人的起點,這是客觀因素。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并不會和自己的短闆過于較勁,而是懂得借助外力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将精力更多地花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做到極緻出色。
簡而言之,好鋼用在刀刃上。
無論是個人發展還是團隊合作方面,希望這能給你一點思考。
03
綠燈效應(接納和學習)
紅燈停,綠燈行,這是生活常識。
那麼,所謂「綠燈效應」,其實就是持一種開放的态度面對和接納所遇到的人和事。
比如說,當别人提到一個新興行業時,雖然并不了解,但能将對方說的話聽進去,而不是急于否定和排斥。
像後者這種對新興事物排斥,隻認可自己相信和接觸過的,無法接納不同和多元的事物,這就是與綠燈相反的一種思維:紅燈思維。
紅燈思維所帶來的弊端,并不難想象。
這是一種格局上的狹隘,眼界上的短淺,很多人敗就敗在這個上面,特别是在今天這個時代,這樣的固步自封無異于慢性自殺。
說白了,「綠燈效應」背後深層次的東西,其實是不斷地學習和接納,永遠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
一個人能做到如此,往往就不會錯過時代所賦予的紅利,就不會陷入越忙越糟糕的怪圈。
人生有時候需要擡頭看看路,環顧四周,耳聽八方,如此才能走得更順暢一些,更省力一些。
04
糖果效應(自我控制能力)
一位心理學家曾對一群四歲的孩子做過這樣的測試:
他對孩子們說,桌上有兩塊糖,如果你能堅持 20 分鐘不吃,等我買完東西回來,這兩塊糖就全部給你,但如果你不能等這麼長時間,那就隻能得到一塊糖了。
這對四歲的孩子來講,真得很難選擇,孩子們都想得到兩塊糖,但又不想熬 20 分鐘。
實驗的結果是:
有 2/3 的孩子選擇了等待,為了熬過這 20 分鐘,有人是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有人則是去玩耍了,以分散注意力,還有人則幹脆躺下來睡覺。
還有 1/3 的孩子選擇了不等待,在實驗者離開了,就立馬拿起桌上的一顆糖吃掉了。
後經過 12 年的追蹤發現,凡能熬過 20 分鐘的那些孩子,普遍都有較強的自制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強,敢于接受挑戰;而那些選擇一塊糖的孩子,在處事時往往比較猶豫,頂不住挫折、任性。
後來,又經過多年的跟蹤觀察,發現當年能耐心等待的孩子,事業上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就是「糖果效應」,主要關鍵詞有兩個:
1. 自制能力;
2. 延遲滿足感;
這兩個關鍵詞其實講的是同一種特質: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稱之為「自律」。
能抵擋住誘惑,抑制沖動,延遲滿足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這樣的品質太難得了。
一個足夠自律的人,并不一定會很優秀;但一個優秀的人,往往都是很自律的。
可以說,自律是優秀者的品質,也是一種習慣和特質。
同樣的,不自律也在毀掉、拖垮了很多人的人生。
05
飛輪效應(努力和堅持)
有點生活常識的人應該都知道:
如果想讓一個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開始你必須要使出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
但是,這每一圈的努力并不會被浪費掉,因為飛輪會轉動地越來越快,到最後不再需要你推,也能快速地旋轉。
這就是「飛輪效應」。
實際上,這種道理普遍存在于我們的人生中,很多事都在遵循這樣的運行規律。
比如說,你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或者說進了一家新的公司,那麼勢必會有一段難熬的日子,會走得很慢,很吃力,會遇到不少問題。
實際上,很多人其實并不是折在半路上或是死在終點,而是在出發的時候就已經堅持不下去了。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但如果你能堅持下去,能努力渡過難關,等一旦進入了狀态,走上了快車道,那麼結果往往是很喜人的。
這就是「飛輪效應」的力量,也是堅持和努力的力量。
最後來個小結,能讓一個人走上坡路的五大思維和習慣,如下:
1. 南風效應(講究方式方法)
2. 木桶效應(自我認知,取長補短)
3. 綠燈思維(接納和學習)
4. 糖果效應(自我控制能力)
5. 飛輪效應(堅持和努力)
願我們終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加燦爛的人生,上述這五點習慣請逼自己養成。
共勉之!
請在下方的「寫留言」處暢所欲言,互相交流。
高情商說話課程推薦
情商是一種能力,無論基礎有多差,都可以培養和鍛煉
如果你說話經常容易得罪人;
社交恐懼,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
與人說話交流時,常常不知道說什麼;
不太會拒絕人,常讓自己陷入尴尬;
那麼,我建議你應該好好聽聽這個專欄的課程。
備注:
2. 一次付費,永久可重複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