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急速減退,大廠對風口的追逐變得比以往更加理性。當所謂的大熱賽道一個個變得擁擠不堪時,大廠們就會調轉船頭,翻炒早已過氣的老風口。隻因爲創新要承擔風險越來越大,大廠對風險則是越來越厭惡。
比如支付寶全量上線生活号 UGC 創作入口,第 N 次發力内容賽道;美團上線 " 團買買 ",重新點燃社區團購戰火;順豐打起了直播電商的主意,正緊鑼密鼓擴充供應鏈。
近日,高德也瞄上了一個不算熱門也不算新穎的業務:跑腿。日前,高德地圖 APP 悄悄在北京、武漢、杭州等地上線 " 高德秒送 " 服務,和網約車一樣走第三方聚合路線,目前僅接入了餓了麽旗下的蜂鳥跑腿一個平台。
艾媒咨詢的報告顯示,國内跑腿服務市場規模将在 2025 年達到 665 億元,最近幾年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看起來确實前途一片光明。但作爲阿裏本地生活的核心戰将,高德想要的恐怕遠不止那 600 多億市場增量。
(圖片來自高德官方微博)
沒有大規模宣傳也沒有全量上線," 高德秒送 " 更像是一次悄悄發動的 " 偷襲戰 "。
目前," 高德秒送 " 僅有 " 幫我取 " 和 " 幫我送 " 兩項服務,而且并未在首頁設置一級入口,用戶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進入下單頁面。滿減紅包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不過首單減 5 元的優惠力度算不上誇張,可見平台的投入是比較克制的。
針對這項服務的詳情,小雷也第一時間聯系了高德相關負責人。據内部人士透露," 高德秒送 " 也會走第三方聚合模式,打造開放生态,和外界了解到的信息别無二緻。而加入跑腿行業的初衷,高德方面回應稱是 " 響應用戶需求 "。
高德這點考量不無道理。作爲即時配送的延伸賽道,跑腿行業規模算不上大,但勝在符合市場發展潮流,用戶黏性也日漸提升。
在早幾年,辦公場景下的跑腿需求占據主流,比如同城急送的文件、小件貨品。但現在跑腿服務範圍已經延伸至各個領域,尤其是面向 C 端消費者的使用場景。同樣來自艾媒咨詢的統計顯示,有 38.4% 的用戶通過跑腿平台取、送忘記帶走的商品,37.3% 的消費者通過跑腿平台直接購買商品。
尤其是懶人經濟的忠實擁護者—— Z 世代,對跑腿平台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調查顯示,有 37% 的 19-25 歲年輕用戶每月至少使用 1-4 次跑腿服務,其中絕大部分位于一、二線城市。服務内容也不限于送、取物品,還包括代排隊等新興項目。
當然,除了響應用戶呼籲,高德自身也有擴大服務範圍的需求。
自阿裏進行 "1+6+N" 組織架構改革,并允許旗下業務集團拆分上市後,淘天集團、菜鳥、大文娛、阿裏雲、國際數字商業和本地生活集團就開始了一場上市競速賽。原因無他,告别吃大鍋飯的時代後,它們就需要爲自己打算,通過上市來争取較高估值、獲取更多資金,幾個業務集團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暧昧。
如今,阿裏雲、菜鳥已經領先一步,獲得董事局的批準有序安排上市事宜,仍在虧損的阿裏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也不時傳來上市傳聞。淘天集團的情況比較特殊,自身造血能力、影響力、内部地位都無可挑剔,上市與否并不重要。這樣一來,被落在後面的就隻有阿裏大文娛和本地生活,它們也急需奮起直追。
對比另外幾個業務集團,阿裏本地生活這幾年的内部調整不算多,目前仍延續到家、到店、到目的地三箭齊發的方針,由餓了麽、高德和飛豬充當核心力量。這當中,又以高德風頭最勁,獲得集團最多資源傾斜。
阿裏本地生活的三款拳頭應用中,高德确實是離用戶最近,擴張空間也最大的。高德早已不止一幅地圖,甚至不局限于出行賽道,逐漸深入到本地生活服務的各個細分領域。
這一次上線 " 高德秒送 " 隻是一個信号,高德和阿裏本地生活集團的擴張,仍未達到高潮。
回想剛并入阿裏那會兒,高德和本地生活服務沒有太大關系,甚至導航這個主業都經營得不是很好。
被阿裏私有化前的最後一份财報(2013 年 Q3)顯示,高德淨虧損 670 萬美元,市場推廣、研發費用同比激增 150%、75%,經營狀況算不上樂觀。當時百度已經全資收購了糯米網并和百度地圖合并,騰訊、美團也相繼向出行行業出手,高德可謂四面楚歌。
收購完成後,爲了重整旗鼓,阿裏向高德委派了一員大将——俞永福。作爲阿裏最懂本地生活、O2O 的高管,俞永福空降高德擔任總裁一職後反倒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砍掉所有 O2O 服務、聚焦出行主業,不和百度硬碰硬。
俞永福後來回憶道,當時做這個決定是困難的,但 " 如果不抓緊時間做高德就危險了 "。俞永福認爲,當時的 O2O 本質上還沒有脫離電商的慣性思維,根本不懂用戶。出行是高德的本行,隻有穩住基本盤、留住用戶,繼而從用戶的出行數據樣本中提煉出有效需求,其他服務才有意義。
以上帝視角看,俞永福當初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确的。百度糯米砸下 200 億後撲得一塌糊塗,最終于去年 12 月正式下線。而百度當初一直想追求 LBS+O2O 模式,經過高德的改良後反倒越來越紅火了。
打開高德地圖 APP,你能享受到什麽服務?
不誇張地說,現在的高德完全具備成爲 " 超級 APP" 的潛質——正如同微信、支付寶、美團所做的那樣。
導航、呼叫網約車、查詢公交 / 地鐵 / 航班信息是最基本的,電動車投屏、駕車巡航、企業商務用車都可以理解,畢竟也屬于出行服務範疇。但往下翻,高德提供的服務小工具遠不止于此。
作爲出行服務的延伸,高德提供智享車險和出行保等保險服務,以及優惠加油、特惠洗車等汽車後服務。除此之外,還有乍一看和出行沒有關系的各項生活服務:手機充值、送藥上門、餐廳訂座,甚至線上租房和線上門診預約。
2022 年以來,由于被阿裏本地生活确立爲核心項目,高德往本地生活領域滲透的速度、深度都在增強。今年 8 月,高德和全國 4000 多家 Apple 授權經銷商達成合作推出 " 随手買、順路取 " 服務,繼續探索 " 第三生活服務場景 ";更早前,高德還和星巴克合作推出 " 沿街取 " 服務,覆蓋全國過千家門店。
在高德的設想裏,地圖隻是一個載體和流量入口,但卻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入口:因爲出行本就是生活服務的其中一環,和其他環節一直是緊密相連的。
簡單來說,出行隻是一種手段,消費才是一種目的。用戶拿出高德導航到目的地,可能是想外出用餐、聚會,也可能是去酒店、景區度假。既然高德擁有導航功能,占據流量的源頭,爲什麽不把下遊的流量一并吃掉?
不得不說,高德的路線和李彥宏當初設想的 LBS+O2O 模式有太多相似之處了。LBS 即 " 基于位置的服務 ",地圖通過導航功能獲取流量,繼而将其引向各項 O2O 服務。而百度糯米的失敗,一是如俞永福所說并未真正洞悉用戶需求,而是通過大力補貼強行 " 創造需求 ";二是生不逢時,趕上了美團崛起的當口。
對比之下,高德當下的處境要樂觀許多。但有百度糯米的前車之鑒,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或許這次的跑腿業務就是一塊試金石,可以讓外界看一看,高德的邊界到底能延伸到哪裏。
分析一項業務的前景,無非考慮兩個問題:對外,能否抵住競争對手的沖擊,抓住行業發展紅利;對内,是否集中核心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前一個因素問題不大。跑腿行業雖然不缺新老玩家,但競争還談不上慘烈,做聚合模式的平台更是寥寥無幾,高德仍有機會吃到紅利。
目前主流的跑腿平台分爲兩類,一類是綜合性平台,以美團跑腿、餓了麽跑腿和達達集團爲代表,基本上覆蓋同城取送、代買和幫辦事等各種服務;另一類是單一服務型平台,如順豐同城,專注于 B 端商務件的同城取送。
順豐同城在 B 端的統治力毋庸置疑,基本上達到一家獨大的狀态。C 端市場則呈高度分散狀态,達達集團背靠京東,對接大型商超、購物中心,擁有固定用戶群,美團、餓了麽的流量和末端配送實力更突出,服務範圍也最廣泛。高德和餓了麽及其旗下跑腿平台合作則可以降低成本、共擔風險,對雙方都是有益無害的。
至于後一個問題,可能稍顯棘手一些。
業務線太多、不同團隊之間競争與合作的邊界模糊不清且難以形成合力,是阿裏本地生活,甚至整個阿裏巴巴集團的老問題。這一方面受制于客觀因素,比如本地生活服務涉及的範疇太廣,項目分得太細。另一方面,也和阿裏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不同團隊交流不順暢有很大關系。
比如生鮮電商這個賽道,不算菜劃算等 " 短命 " 産品,阿裏也先後派出淘鮮達、盒馬、淘菜菜等多個團隊。它們分屬不同的業務集團,有不同的彙報線和分管大領導,打法和目标用戶卻存在一定的重合,以至于陷入某種程度的内耗,造成不必要的資源分流。
好消息是,在本地生活集團之外,阿裏其他業務集團并未過多涉及跑腿這項業務,生鮮電商遭遇的難題應該不會再次上演。更關鍵的是,高德一直遵循聚合模式,打造開放生态,通過平台優勢聚攏流量、促成交易,不會和入駐的平台形成利益沖突——無論這個平台是否帶有阿裏背景。
高層們現在唯一需要解決的,或許就是内部資源調配和工作效率的問題了。
坊間盛傳,俞永福接管高德初期,對公司内部的辦事效率十分不滿意。當時高德同時發力車聯網、手機應用等多項業務,前線的業務團隊需要調集大量資源,中後台的技術、财務部門卻明顯跟不上節奏,繁冗的彙報線和會議上沒有目的性的自由讨論更是讓他無法忍受。
俞永福的決定,是停掉傳統的周會,改爲項目組制,後又形成了陳永海、韋東、董振甯、田密等高層分管不同項目的 " 班委制 ",并延續多年。雖然如今俞永福任務繁重,早已不在高德一線管理層,但他當初定下的規矩、灌輸給團隊的高效經營意識,仍在影響高德每一位員工。
掐指一算,高德加入阿裏大家庭也整整 10 年了。雖然阿裏并未對外披露高德詳細營收數據,但用戶規模的增長有目共睹,估值也必然水漲船高。加入阿裏時尚未實現穩定盈利的高德也算是爲自己正了名,打破了溢價收購的質疑。
接下來,或許就是高德回報阿裏信任,挑起本地生活大梁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