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香港地産股普遍承壓下跌,包括太古地産(01972.HK)、九龍倉置業(01997.HK)、恒隆地産(00101.HK)、長實集團(01113.HK)、新鴻基地産(00016.HK)、華人置業(00127.HK)等多隻知名地産股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截至 11 月 7 日早盤休市,太古地産股價報 15.32 港元,跌 3.89%,當前公司總市值約 896.22 億港元;九龍倉置業股價報 27.35 港元,跌 4.04%,當前公司總市值約 830.41 億港元;恒隆地産股價報 10.68 港元,跌 2.73%,當前公司總市值約 480.52 億港元。
同一時段内,長實集團股價報 39.75 港元,跌 1.97%,當前公司總市值約 1410.68 億港元;新鴻基地産股價報 79.2 港元,跌 1.49%,當前公司總市值約 2295.04 億港元;華人置業股價報 1.53 港元,跌 2.55%,當前公司總市值約 29.19 億港元。
早前一日(11 月 6 日),香港美聯物業發布樓價指數最新報 143.01 點,按周下跌 0.43%,且已連跌十二個星期;較一個月前已跌 2.02%,年初至今樓價整體下跌 2.07%,創下逾六年半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10 月 25 日公布的《施政報告 2023》中曾放出一系列 " 促樓市 " 大招,包括降低印花稅、實時數據服務、資本投資者香港入境計劃等等都被提及,被業内戲稱爲 " 減辣 "(放松樓市政策)。同時疊加美國息率與香港大型銀行利率維持不變,但都尚未在樓價指數中得到反映。
基于此,利嘉閣地産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早前曾表示,《施政報告 2023》減辣可緩和樓價跌勢,惟年内高息及經濟複蘇緩慢仍将困擾樓市,全年樓價恐難逃一跌。據陳海潮估計,今年第四季餘下的 11 月及 12 月,香港樓價仍難有反彈機會,預測會有約 0.5% 的窄幅波動,估計減辣隻能緩和樓價跌勢。
《施政報告 2023》,圖源:香港經濟日報
钛媒體 APP 注意到,太古地産曾于近日公布 2023 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公司的業務主要分布于香港市場和中國内地市場。
辦公樓物業方面,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止,香港整體辦公樓出租率爲 93%,同比減少 3 個百分點。其中,香港太古廣場出租率 97%,同比持平,租金跌 13%;太古坊(整體)出租率跌至 92%,去年底爲 96%,租金跌 8%。
中國内地方面,太古彙辦公樓租用率 92%,去年底爲 94%;頤堤港一座租用率 85%,去年底爲 94%;香港興業中心一座及二座租用率 99%,按年持平。
零售物業部分,香港地區的太古廣場購物商場、太古城中心、東荟城名店倉前三季度零售銷售額同比分别增長了 50.1%、8.8%、51.2%。
中國内地方面,北京三裏屯太古裏、廣州太古彙、北京頤堤港、成都太古裏、上海興業太古彙、上海前灘太古裏前三季度零售銷售額分别增長 20.2%、8.9%、24.6%、36.1%、41.6%、109.7%。其中,廣州太古彙、北京頤堤港租用率達 100%。
2022 年 3 月,太古地産曾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 1000 億港元,在香港和中國内地發展一系列項目,其中 500 億港元用于積極發展中國内地市場。在最新發布的公告中也披露了公司在内地已落實重點項目的進展,具體包括:頤堤港二期、三亞零售項目、西安太古裏等。
其中,頤堤港二期總建築面積約 37.6 萬平方米,目前在進行地庫和上蓋工程建設,預計 2025 年落成;三亞零售項目總建築面積約 20.7 萬平方米,目前在進行基坑作業,預計 2025 年落成;西安太古裏總建築面積約 22 萬平方米,目前正進行用地移交,預計 2026 年落成。
公開信息顯示,太古地産于 1972 年在香港成立,于 2012 年在港交所主闆上市,旗下經營業務主要包括商業、酒店、零售和住宅物業等。目前已經落成的内地購物中心包括北京三裏屯太古裏(全資)、北京頤堤港(持有 50% 權益)、廣州太古彙(持有 97% 權益)、成都太古裏(全資)、上海興業太古彙(持有 50% 權益)和上海前灘太古裏(持有 50% 權益)。
今年 2 月份,太古地産從遠洋集團(03377.HK)手中購入雙方合作項目 " 成都遠洋太古裏 " 餘下權益,轉讓完成後,該項目已由太古地産全資擁有。今年 8 月份,太古地産将爲其重新命名爲 " 成都太古裏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陳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