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職場,能幹的不如會說的。雖然有點負能量,但确實是個現實,不服不行。同時入職兩個人,辛辛苦苦三四年,人家坐火箭,你原地踏步,條件差不多,區别就在那張三寸之舌。會總結、會提煉、會發言,很容易脫穎而出,進入高層視野,獲得提拔機會。會發言是一門技術,做到 " 四要四不要 ",領導優先提拔你。
【一】要有表現願望,不要躲躲閃閃。
職場新人入職半年,就分成兩類群體:一種是開會想表現自己的,一種是開會溜邊躲避的。
領導發現人才、欣賞人才、提攜人才,往往從業績、文字和表達這三個渠道獲得,最直接的渠道就是發言。
業績可能是上司去彙報,文字可能署了上司名字,隻有開口說話才是 " 你自己的 "。
行走職場,你不願意表達,從起跑線就輸了半截。所以,職場新人遇到領導、參與會議,首先要有發言的主觀願望。
千萬不要貼在牆角坐,不敢看領導的眼睛,生怕領導讓他說兩句。你大會不發言、小會不發言,最後隻能是前列腺 " 發炎 " 了。
【二】要做好日常積累,不要言之無物。
世人認識 " 會說話 " 有誤區," 耍嘴皮子算什麽真本事 "。
領導都是過來人,更是聰明人,油嘴滑舌絕對不是 " 會發言 "。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
聰明人善于平時總結思考,注意學習領導講話,注重研習中心工作,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把零散的思路想法記在筆記本上。
開會時,要麽不開口,隻要開口必言之有物。隻要領導問他意見,總能對答如流;一點一滴,慢慢積累,給領導留下深刻印象。
相反,有些職場新人,平時不注意思考和積累,遇到問題,腦子裏沒有存貨,說話言之無物,更沒有幹貨,領導最多給你三次機會,以後就很少征詢你意見了。
【三】要習慣做好準備,不要臨陣磨槍。
原來有位年輕人,每次開會,不管有他沒他發言,他都習慣性地打腹稿,如果是我發言,我該怎麽講,在筆記本上劃拉個提綱,就當鍛煉自己的思維了。
有一次高規格的會議,大領導看見這位小夥子在筆記上寫字,突然就讓他談談看法,結果他一鳴驚人,從此遇到貴人,發展到很高職位。
相反,總有些職場新人,每次開會,就是頂着 " 腦袋瓜 "、帶着 " 耳朵眼 " 去,要麽是躲着不發言,不得已輪到自己發言,也是臨時組織語言,上花轎現紮耳朵眼兒,随便說兩句就應付過去。
領導隻要聽你一次這樣發言,心裏就給你打差評了,以後很少叫你發言了。你就算有想法,也失去了展現的機會。
【四】要帶思想邏輯,不要蒼白膚淺。
職場發言,不僅僅在于表達技巧,更多體現出内容深度。
有人善于把簡單、零散的事物,總結提煉成規律性、思路性的經驗,可以複制推廣,不斷擴大自己的成果。
有人卻背道而馳,把本來大家艱苦拼搏的成績,表達得雜亂無章、蒼白膚淺,降低了工作的含金量。
聰明的職場人,平時注意把領導講話中的核心觀點記下來,每次講話 " 代入 " 進去,有效提高講話的思想性。
提高邏輯性,也有萬能公式:" 爲什麽要做、怎麽做、如何保證做到位 "。
每次講話,你可以套用這個邏輯公式,再 " 代入 " 單位年度工作報告的主要觀點,讓你所做的工作,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圍繞中心,與時俱進,領導滿意,同事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