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美國财長耶倫訪華,由于她提出中國在新能源産業(點名了新能源汽車,光伏,锂電池)有産能過剩的問題,因此産能過剩成爲了讨論的一個熱門話題。
我還專門去把耶倫在中國講話的中文版和英文版都找來看了一下,老實說,第一感覺是,美國人又在給我們确定發展方向了。
就說汽車吧,就以 2023 年爲例,中國汽車出口躍居世界第一,這個新聞相信大家都多次看到了,但實際上我國 2023 年的出口裏面,大多數還是燃油汽車。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 " 中汽協 ")統計分析,2023 年我國汽車出口再創新高,達到 491 萬輛,同比增長 57.9%。
而這 491 萬輛汽車裏面,
傳統燃料汽車出口 爲 370.7 萬輛,同比增長 52.4%,占比 75.5%;
新能源汽車出口 120.3 萬輛,同比增長 77.6%,占比 24.5%。
看到了吧,2023 年我國汽車出口裏面,傳統燃料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增長都很快,而且占大頭的還是傳統燃料汽車。
但是耶倫卻重點強調說新能源汽車産能過剩了。
實際上我國傳統燃料汽車出口也非常快,在去年 12 月出口增速甚至還超過了新能源汽車。
2023 年 12 月傳統燃料汽車出口 38.8 萬輛,同比增長 60.3%;
2023 年 12 月新能源汽車出口 11.1 萬輛,同比增長 36.5%。
我國汽車産業中,産能占大頭的也還是傳統燃料汽車,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23 年我國生産了 3026.1 萬輛汽車,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爲 958.7 萬輛。
我查了下日本的豐田 2023 年賣出了 1123.3 萬輛汽車,德國大衆集團 2023 年賣出了 924 萬輛汽車。
也就是說我國 2023 年的新能源汽車産量隻不過相當于德國和日本的一個大型車企集團,而且比我國傳統燃料汽車的産量也小的多。
美國人不說我國的傳統燃料汽車産能過剩,倒是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産能過剩了,背後的核心原因還是中國在這兩個領域的競争力大不相同。
相比傳統燃料汽車,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争力可是強得多了,裏面的核心零部件,包括電池爲核心的三電領域,車機系統領域,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廠家都具備強大的競争力;
2023 年甯德時代就靠着賣動力電池營收竟然超過 4000 億(4009 億,增長 22.01%),歸母淨利潤超過 400 億(441.21 億,增長 43.58%).
而在燃油車領域,中國出現一個比肩大陸集團,采埃孚,日本電裝,愛信,博世等的零部件供應商顯然難度就大得多,核心零部件大量使用國外産品。
品牌力也差不少。
不僅如此,電動汽車的出現還帶來了品牌的重新洗牌作用,
因爲在燃油車領域強勢的品牌,不管是國外的還是國内的,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品牌力優勢則大大下降,畢竟這是一個新的領域,
你很少在關于新能源車的新聞裏聽到豐田,本田,通用,福特,奔馳,寶馬這些名字,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理想,問界等這些車企才是電動汽車領域新聞的主角。
現在國外的知名汽車媒體,都在越來越多的測評中國的電動車了,像下面這個英國叫 "Carwow" 的汽車媒體,有點像國内的汽車網站之類的,在油管上有高達 915 萬名粉絲,就在 2024 年 2 月發布了對 Model 3 和比亞迪海豹進行了測評,而且這期視頻竟然有 300 多萬的播放量。
從下面的英國市場價格中可以看出,比亞迪海豹在英國的售價和特斯拉的 Model 3 是差不多的,并沒有太大區别。
不僅如此,中國以外最大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其 2023 年全球生産的電動汽車裏面有一半是上海工廠生産的(2023 年特斯拉全球工廠生産的 184.5985 萬輛車裏面有 95.77 萬輛來自上海工廠,占比 51.88%),特斯拉還有一個數據是交付量,也和這個比例差不多,上海工廠交付量同樣過半。
而特斯拉在其上海工廠生産的汽車裏面零部件來自中國生産的比例又超過 90%(當然注意是數量不是價值,特斯拉包括芯片在内的關鍵部件以及軟件還是來自中國以外)。
美國人顯然很清楚中國新能源汽車競争力強這一點,于是他們又對中國強調了這一點:你産能過剩了。
我覺得這些年美國人有一個優點,就是充分的體現了 " 燈塔 " 的作用,專門指着中國表現最優秀的産業打,原來國内對于未來新産業的發展可能還有不同意見,但是美國人通過科技戰,輿論戰等指明了方向,使得中國國内各方達成了空前的一緻,甚至連跳出來質疑的聲音都沒有了。
我一直覺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都很勤奮努力,但是爲什麽有的時候也會沉淪,像晉朝,南北朝,宋朝,晚晴時期,要麽國家由強而衰,要麽分裂戰亂不斷,要麽不斷被各種異族入侵,要麽華夏文明誕生以來首次被外國拉開了科技代差被吊打,就是因爲當時的執政集團出了問題,始終無法讓這麽一個龐大的國家和民族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實際上,中華民族自兩千年前秦漢一統之後,人口就在全球呈現絕對的,壓倒性優勢,
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單一民族能夠長達 2000 年的曆史中人口一直是全球第一,像羅馬帝國,大英帝國統治下的人口衆多,但并沒有一個人口占據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因此一旦解體後就失去了再次統一的可能性。而且關鍵是中華民族還勤奮努力,重視教育。
因此隻要方向正确,那一定是無敵的存在。
美國人在這幾年就充分的幫助中國确定了方向,2018 年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之後,又開始了以芯片爲武器對中興進行極限制裁,直接導緻六年過去了,在外界刺激下中國的半導體産業有了巨大的發展。
對于中國普通人來說,中國生産更多的高科技産品是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唯一出路,實際上中國新能源行業的薪資總體都很高,而且頭部企業淨利潤也不錯,随着市場競争那些落後的尾部企業出局是很正常的事。
這幾年新能源車企給出的薪資水平,蔚來,理想,小鵬之類,就明顯的高于傳統車企,
甯德時代去年淨利潤過 400 億人民币,其發展讓甯德和宜賓兩個城市都成爲了福建和四川省的經濟發展明星。
比亞迪在電動汽車爆發後淨利潤創下了成立以來的新高,2023 年淨利潤達到 300.41 億人民币,遠遠超過燃油車時代的淨利潤,比亞迪在以燃油車銷售爲主的年代,淨利潤最高是在 2016 年爲 50.52 億人民币 , 三百億對五十億,竟然有六倍之多。
比亞迪 2023 屆應屆生更是一口氣招聘了 3.18 萬人,其中超過 60% 是碩士和博士,在全國經濟受到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縮小招聘規模的情況下,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
像做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的陽光電源,根據其業績預告,
2023 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收 710 億元— 760 億元,同比增長 76%-89%,
實現淨利潤 93 億元— 103 億元,同比增長 159%-187%。
我之前寫過關于世界五百強的文章,全球淨利潤能過 10 億美元(70 多億人民币)的企業并沒有很多,像 2023 年的财富世界五百強,在這全球最大的 500 家企業裏面,利潤超過 10 億美元的公司也就 355 家。
世界五百強的營收門檻是 300 億美元多點。
按照美元算比亞迪去年淨利潤超過 40 億美元,甯德時代超過 50 億美元,陽光電源也超過 13 億美元,這幾年熱門的光伏企業通威股份,如下圖淨利潤從前幾年的幾十億人民币級别上升到了百億人民币級别。
而不管是比亞迪,甯德時代,陽光電源,還是蔚來,小鵬,理想等企業,其提供的就業崗位都在我國高校畢業生中是屬于受歡迎的。
說下我對新能源産業的理解:
1:新能源産業總體是先進的,新興的,而且是高薪資的産業,将其不斷做大應該是堅定不移的中長期目标。
2:從長期看,不管是全球還是中國的需求是在不斷增長的,因此我們的新能源産能還需要巨量增長才行,才能充分滿足國内外的長期需求。
我之前也提過,我國 2023 年人均才大約 1.3 萬美元,等我國到人均四萬美元,能源需求量一定會大大上升。
從台積電消耗了台灣 7% 的發電量說起 --- 能源技術進步與中國和西方的未來
像新能源汽車,即使在如此領先的中國,2023 年滲透率 ( 新車銷售中新能源車的比例)也才超過 30%;
像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美國,2023 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才 9.3%,美國市場向中國新能源汽車敞開大門多好,不能說一邊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進美國市場,一邊又說中國新能源車産能過剩。
3: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會有階段性,結構性的過剩,但這并不是壞事,隻要保持正常的市場競争秩序,不要去補貼,扶持在正常市場競争中自然淘汰的尾部企業,反而是擠壓落後産能出局的機會,市場需求是 100,市場供給是 105,才能讓尾部的 5% 落後産能淘汰掉。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市場一直需求大于供給,永遠沒有過剩,所有的企業都能賺錢,那麽尾部的那些不思進取,質量低劣,産品力低下,員工薪資水平低的企業就仍舊能夠存活,這些企業的産品在國内賣破壞消費者的體驗,甚至危及到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往國外賣還更會破壞中國制造的聲譽。
我縣城老家居住地出來的一條街上就有一個賣水果的中年婦女,長期缺斤少兩,被人發現後還會辱罵買家,然後這麽多年了就是沒有被淘汰,今年春節回去還在那裏買水果,其結果受害的就是縣城的消費者。
在對新能源總需求長期仍然增長的情況下,在階段性的過剩導緻落後産能淘汰出清後,中國制造的水平會更加上一個層次,而優秀企業的份額利潤都會增加。
市場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是華爲技術加持的問界,其 2024 年 3 月的銷量中,共計 31727 輛裏面 M9 爲 6243 輛,新 M7 爲 24598 輛,而 M5 隻賣出了幾百輛,M5 曾經也是主力銷售車型,充分說明産品競争力差,就會被市場淘汰。
4:在 2019 年底特斯拉開始在中國量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品牌力和産品力俱佳的特斯拉來到中國建廠,增加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能,并且這兩年特斯拉在中國的産量也在迅猛增長,但其結果并不是帶來了國内新能源車産量過剩,反而是在其帶來的競争下刺激了中國本土新能源車型的競争力增長,起到了很好的鲶魚效應。
這兩年華爲入局新能源汽車産業,也是同樣的效果,問界成爲了國内的各個造車新勢力的強大競争對手,不斷推出各種新功能。
不僅如此,中國的發展,受益的恐怕不隻是中國自己,人口占全球 88% 的非西方國家人民也會從中獲得巨大的好處。
最近在油管上看到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發的一個視頻,名字叫做 " 中國在老撾的 60 億美元鐵路:是海量債務陷阱還是超級工程的勝利?"
從标題可以看出,還是把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債務陷阱聯系在一起。
這條鐵路是從中國昆明到老撾首都萬象的鐵路,全長達到 1035 公裏,其中老撾境内有大約 418 公裏。
出乎意料的是,評論幾乎全部在噴 WSJ,網友們列出各種數據說例如像斯裏蘭卡這樣的國家來自中國的債務不過 10% 不到,最大的債主還是西方。
不過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面這個評論,說 WSJ 的視頻忘了提及中國工程師在修建這個鐵路的過程中清除了大量當年美國扔下的炸彈。
另外美國現在每天支付 20 億美元的債務利息,所以這條鐵路隻不過是美國三天的利息支付額。
這個評論讓我很感興趣,于是查詢了下,越南戰争時期,由于從越南北方向南方運送補給的胡志明小道經過老撾,
美軍對老撾進行了狂轟濫炸,其在老撾的投彈量高達 200 萬噸,竟然超過了美國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空中投彈量。
在去年也就是 2023 年 7 月,央視新聞曾經播放了一個報道,其中提到 " 老中鐵路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翁通 · 蘇潘通告訴記者,老中鐵路公司與老撾國防部協調研究,沿着火車線路探測、清理和銷毀炸彈,總共花費了大約 3 年的時間"
下面圖裏面這個小女孩叫做巴娜陽,央視播放這個報道的時候隻有 4 歲,在 2023 年年初的時候,一場意外爆炸事故造成她的右眼永久失明。
巴娜陽父親表示:" 應該就是戰争時期埋在地下沒有爆炸的炸彈。我們一直爲女兒一隻眼睛失明感到很傷心。"
試想一下,如果是我們中國人誰家的女兒出門,碰到了美國人留下的炸彈爆炸眼睛失明,影響一輩子的生活,但是美國人卻不給任何補償和賠償,這是多麽令人氣憤的事情,可是老撾的普通家庭,又能拿強大的美國國家機器怎麽辦呢?
在聯合國的官網上,有 2013 年的時候老撾常駐聯合國代表貢馬西特接受聯合國電台采訪時的表态,他說的兩個點讓我印象深刻:
https://news.un.org/zh/audio/2013/04/302802
其一是老撾竟然國土的三分之一面積上有未爆彈,"該國領土面積約爲 24 萬平方公裏,而其中的 8 萬 7 千公裏都爲可能存在未爆彈藥的區域"。這個數字實在太驚人了,意味着老撾人民在自己大約三分之一的國土上都是不安全的。
其二是清理未爆彈是需要錢的,老撾方面估計每清除一平方米的未爆彈藥區域需要花費大約 1000 美元的資金,這還不包括對受害者進行補償和救助以及對民衆進行知識普及所需要的資金,但老撾是個窮國,根本沒有無力支撐全面清理未爆彈的費用。
所以盡管在聯合國幫助下進行的清理工作從 1996 年正式展開,但到 2013 年差不多 20 年過去了,老撾隻有 1% 需要清理的區域得到了處理。
我又查了下,這個 2013 年的采訪到現在又是 10 年過去了,
根據新華社 2024 年 4 月 11 日從老撾首都萬象發回的報道,老撾方面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996 年至 2024 年 3 月,老撾境内清除的遺留未爆彈達 190 多萬枚。而根據估計,1964 年到 1973 年美國在老撾投下超過 2.7 億枚集束彈藥,約 8000 萬枚未爆小炸彈散落在老撾境内。也就是說按照這個 8000 萬枚未爆彈和累計清理了 190 多萬枚炸彈計算,也就是累計總共清理了不到 3%。
迄今爲止,未爆彈爆炸事故已導緻老撾 5 萬多人傷亡。僅僅今年(2024 年)初以來,老撾已發生 10 起未爆彈爆炸事故,造成 21 人受傷,其中包括 12 名兒童。
然而到現在爲止,美國既沒有對老撾道歉,也沒有積極賠償如此多的受害者,也沒有計劃出人出錢負起責任幫助老撾迅速的清理完幾千萬枚未爆彈。
我有的時候看到美國那種因爲生活中的民事糾紛索賠幾百萬美元幾千萬美元的新聞,有的人說這就體現了美國對個人生命和尊嚴的高度尊重,但是我想老撾那五萬多因爲未爆彈傷亡的人,美國爲什麽就不賠錢了?爲什麽不出錢去把老撾國土上的幾千萬枚未爆彈清理了呢?
而在這條中老鐵路(老撾境内大約 418 公裏)在 2021 年 12 月正式通車運營之前,整個老撾隻有在靠着泰國邊境的地方有 3.5 公裏長的鐵路,中國修這條鐵路,不僅根據工程需要清理了鐵路沿線的炸彈,而且随着鐵路開通帶動經濟發展,也能使得老撾以後更加有财力來處理國土上的未爆彈。
實事求是的說,當前這個由西方主導的世界是很不公平的,
一方面如果要西方對在全球各地侵犯人權和他國主權的行爲進行賠償,那将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他們也是絕對不會願意的,本文的老撾就是一個例子。
我在之前的文章裏面還寫過,就以《排華法案》爲例,2011 年和 2012 年,美國參衆兩院才分别通過了曆史性的議案,正式對《排華法案》表示道歉。
2023 年 12 月,美國白宮也在廢除《排華法案》80 周年之際發表相關文告表示道歉。但是要美國對華裔群體賠償,那就免談了。
另一方面,西方利用自己科技優勢從非西方國家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也對發展中國家中最爲出色,科技不斷進步的企業進行各種制裁打壓,以維持自己的高額利潤,中國今天隻是承受了最大壓力的發展中國家,如果在科技經濟方面冒頭的不是中國而是其他國家,也會是同樣的結果。
華爲這幾年面臨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就不用說了,
大疆僅僅因爲自己是全球最爲出色的商業無人機公司就上了美國的實體清單。
海康和大華作爲全球最出色的攝像頭供應商,也被送上了實體清單。
中國搞人工智能的公司,像商湯,依圖,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僅僅因爲研究的是人工智能這樣的高科技,也被美國制裁。
像航天領域,1999 年美國就對中國搞了個制裁,凡是有美國零部件的衛星都不準用中國的火箭發射,這就很大的打擊了中國火箭的商業衛星發射,通過國家機器不公平的打壓商業競争者。
這就對占全球人口接近 90% 的非西方國家很不公平了。
中國也同樣面臨着其他國家的競争,中國就沒有說就因此去制裁其他國家的頭部企業。
就以新能源爲例,我們在中國,歐洲,美國都習慣了有穩定的電力,但是這個世界還有大量國家和人口電力都還沒有普及。
根據國際能源署,聯合國等共同編制的報告,2010 年全球還有 12 億無電人口,到 2017 年下降到了 8.4 億,到 2021 年下降到了 6.75 億,這裏面中國在過去十幾年爲全球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基礎設施貸款,工程建設,以及平價的發電設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中國爲全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
舉一些例子:
像在 2024 年 2 月 6 日,中國承建的烏幹達卡魯瑪水電站項目最後一台機組成功發電并網,作爲烏幹達最大的發電站,将烏幹達電力裝機總量将由 1278 兆瓦提升至 1878 兆瓦,這一個水電站就讓烏幹達的電力裝機容量在原基礎上提升近 50%。
中國給埃塞俄比亞修的吉布 3 水電站,共安裝 10 台單機容量爲 187 萬千瓦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共計 1870 萬千瓦,2015 年 10 月 1 日首台機組投運,到 2016 年 8 月全部機組投運,是當時非洲最大的水電站。
而埃塞俄比亞投資委員會在 2015 年 8 月發布的投資指南中說當時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才大約 2300 萬千瓦。這意味着,一個吉布 3 水電站就将該國當時的發電能力提升了 80% 以上。
中國給埃塞俄比亞修建的複興大壩水電站,是目前非洲最大的水電站,2022 年首台機組發電,全部建成後總裝機容量會達到 5000MW,而 2021 年 5 月整個埃塞的電力容量爲 4498MW,這個複興大壩水電站全部建成後又能讓埃塞總電力裝機容量翻倍。
我們回到 2021 年全球 6.75 億的無電力人口,這個數字雖然看起來似乎已經不太多,但是有 80% 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也就是黑非洲地區有差不多五億多人沒有電力,而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總人口也才 10 億多點,換句話說非洲黑人國家到今天一半的人至今沒有市電。
另外在全球大量有市電的人口中,也面臨着市電不穩定經常停電的問題,
全世界還有這麽多對于能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而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技術和商業方案,中國一定是最大的提供者。
畢竟在過去,中國的能源工業崛起之前,長期以來全球能源設備主要依靠西方供應,其結果就是西方以外的世界長期電力不足。
而在中國發電設備産業崛起後,其結果就是全球發展中國家無電力人口在過去的十幾年迅速下降。
同樣的,一方面是全球還有如此多無市電和差市電的人口,另一方面又是經濟發展帶來的能源需求增長,這些全人類的需求不可能全部依賴化石能源,必須依靠新能源工業的發展,而非常明顯,極大規模産能 + 平價新能源方案,光伏也好,儲能也好,最終隻有中國才有能力提供,
這個世界,最終還要依靠中國來提供最終的工業解決方案,才能真正實現全人類的共同進步。
中國工業的發展,就是最終要打破 12% 的西方和 88% 的非西方是兩個世界,
打破一個世界對另一個世界搞霸權,
一個世界試圖用各種不合理手段維持對另一個世界的技術和工業壟斷,
一個世界從電力到網絡的基礎設施發達,另一個世界基礎設施長期落後的局面,
形成真正的多極化,實現全人類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