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螳螂觀察,作者 | 胖胖
近日,脈脈上有消息傳出,美團打車将放棄自營業務,全面轉向聚合模式。
在「螳螂觀察」看來,美團打車的戰略轉向,釋放了一個很明确的信号,要基于長遠發展與現實利益,以更小成本、體量更輕的聚合模式快速推進業務。
一個現實是,網約車市場的增量接近枯竭。存量運營,才是當下的核心方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美團放棄自營,或能達到自身與垂直打車平台更好的協同共生。
市場歡迎聚合模式
美團打車上線之後,雖然吃喝玩樂服務形成了一個閉環鏈條,強化了美團本地生活一站式的服務能力。但也經曆了從自營,走向自營 + 聚合模式的探索。
如今徹底走向聚合模式,也是嘗試之後的結果。
在滴滴實行安全審查的一年多時間,美團也與高德、T3 等平台一樣,以補貼策略搶占市場窗口期,以争奪更大的份額。
但在 " 一個月内在 37 個城市展開自營網約車業務 " 的試探之後,美團并沒有挖掘到更多的增量,并就此放緩了自營城市的擴張。
重度投入人力物力的自營模式,在存量市場裏,不讨好是常态。滴滴常年虧損已成習慣、曹操出行放棄全國 20% 市場的收縮、T3 的重點戰略是開源節流減虧 ......
根據易觀數據,當前中國網約車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日趨見頂,2022 年的 1-11 月,活躍用戶的規模和同比增長率都處于小幅下降階段,市場已經轉入存量競争,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
但随着消費者使用習慣的成熟,網約車市場又仍有可爲。
據 " 威爾森汽車智能決策 " 報告,2025 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預期将達到 4341 億元,2022-2025 年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複合增速約爲 10%。
尤其是對于做本地生活服務的美團來說,打車這個業務,不一定非得是頭部,但不能沒有。
這種情況下,資産更輕的聚合模式,會更符合美團的發展需要。
美團打車的用戶習慣也顯示了這一點。公開數據顯示,美團打車的日單量在 100 萬單左右,其中自營訂單占比約 40%。
美團打車用戶還更多的選第三方出行,與宏觀大數據也呈現了正相關。
國家交通部的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通過聚合平台完成的月度網約車訂單,超過了全部網約車訂單的 25%。
畢竟,對于用戶來說,有更多價格梯度的聚合平台,能夠更精準地滿足出行需求,提高效率。
市場也對網約車聚合模式給予了肯定。
全國人大代表郅慧在今年兩會期間就表示,網約車聚合模式的出現,優化了市場結構,初步扭轉了滴滴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促進市場公平競争。在幫助大量中小網約車平台解決獲客難題的同時,也有效增加出行供給,是平台經濟創新發展的結果。
在聚合模式展現了上揚的市場歡迎度情況下,美圖打車調整戰略積極擁抱,還有一個内在原因則是美團也如其他互聯網巨頭一樣,開始強調降本增效。
在 2022 年在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上,美團方面就投資者所關心的 " 新業務何時能實現盈虧平衡 " 問題,公開表示 " 關鍵還是在于優化業務模式,提高核心競争力 ",以降低成本和支出提升運營效率。
當然,美團方面同時也強調,短期内的成本優化不能以破壞業務的長期發展爲代價,要平衡長期發展和短期成本縮減兩方面工作。
從滴滴回歸并沒有引發波瀾來看,聚合平台或将成爲更有戰鬥力的網約車模式。美團打車放棄自營,确實是順應市場競争的戰略調整。
以退爲進
對于美團打車來說,徹底做聚合平台,實際上更是 " 以退爲進 " 的競争策略。
聚合模式的核心就是平台流量。這正是美團得天獨厚的優勢。
根據美團最新一期财報,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末,美團過去十二個月的年交易用戶數爲 6.9 億。
對于像曹操、T3、如祺、首汽、陽光出行等網約車平台來說,都需要借助流量池龐大的生态,在滴滴的 " 統治 " 下來獲取更多生存空間。
類似這樣的網約車平台數量還不少。根據交通運輸部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統計,截至 2022 年 3 月底,中國獲得許可證的網約車平台共有 267 家。
這也意味着,除了上述成績可圈可點的網約車平台之外,還有更多财力和技術都有限的中小品台,困于 " 無米之炊 "。
完全放棄了自營模式的美團,就能更多地将蛋糕分出來,爲垂直網約車平台導流。
相較于其他做聚合模式的平台,美團的流量不僅規模龐大,還天然具有被美團本地生活服務能力烙印出來的 " 吃喝玩樂 " 用戶肌肉記憶。
這樣的肌肉記憶,與 " 出行 " 需求天然高度關聯。比如,在美團上選了想吃的餐廳,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打車過去。
同時,在仍有增量卻被本地出租車把持的下沉市場,美團是垂直打車平台擴大滲透率的最佳助力。
畢竟,基于外賣、社區團購等強勢業務的成功,美團早已經實現了全國市縣的全覆蓋。這樣的優勢,或是進入下沉藍海的性價比之選。
對于美團自身來說,看似在 " 退 ",實際卻是穩固本地生活服務生态鏈的進攻之舉。
一方面,出行是美團生活服務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隻做網約車聚合平台,美團能節省高昂的運營成本,快速擴充運力池,将商業鏈條延伸到其他領域并相輔相成,不斷形成穩固的業務盤。
高德就是先例。以地圖爲核心,高德在 2017 年順勢做了網約車聚合平台。如今,據晚點報道,高德打車業務已實現盈利。
另一方面,入駐美團的網約車平台越多,美團就越能滿足不同梯隊用戶的出行需求,強化用戶黏性。但不管網約車平台從美團跑出多少訂單,都不會擔心用戶會被分流。
畢竟,很多出行平台連獨立的 APP 都沒有。
即便是做得還不錯的曹操、T3 等,從蘋果 App Store 下載量來看,僅有十幾萬,如祺等玩家更是隻有幾千。
反而,用戶會因爲美團生态的完整而不斷提升消費頻次。在各個 APP 都各自爲政、互相割裂的互聯網環境下," 一站式服務 " 能力就是提高用戶黏性的利器。
在新一季的财報中,美團就已經披露了,用戶在平台上的消費頻次仍在繼續提升,交易用戶年均交易筆數達 39.5 筆,同比增長 15%。
這麽看來,美團打車放棄自營,恰恰是及時調整戰略、拓高發展天花闆的 " 識時務 " 之舉。
當然,也不可能就此高枕無憂。
沒有哪個網約車平台想要 " 寄人籬下 ",淪爲聚合平台的 " 打工人 "。對于美團來說,還需要保持市場敏感性,不管是 " 蜜月期 " 還是 " 平淡期 ",都能與第三方出行平台長期保持住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關系。
更重要的是,在聚合平台迎來強監管的未來,美團還需嚴格遵守監管部門要求,嚴審合規問題,并持續保持訂單合規率。就目前的狀态來看,美團一直保持得不錯。2023 年 2 月,美團打車是網約車聚合平台訂單合規率的第一名。
在競争激烈的出行市場,放棄自營并不意味着鳴金收兵。選擇了聚合模式的美團打車,隻是想輕裝上陣,走進兵刃相見的新一輪厮殺中。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