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人物解讀第二百八十七期:女主明蘭已經讓很多人羨慕了。然而,這個女人不僅出身名門,就是皇後都敬重她!
明蘭與顧廷烨成婚後,因爲分府另住,成了京城貴族圈讨論的話題。
有人說明蘭目無尊長,不孝嫡母,恃寵而嬌,明明有嫡母在堂,卻另起爐竈;有人說顧廷烨就是個浪蕩子,成了朝廷新貴也改不了惡行。
爲了扭轉這種局面,明蘭借着爲蓉姐尋師,找到讓自己從心裏生畏,頗得公婆依賴,還被皇後敬重的鄭大夫人。
不得不說明蘭太會選人了,這位鄭大夫人從三點,都要甩老皇帝親自冊封的平甯郡主好幾條街!
對比平甯郡主,鄭大夫人才是真正的 " 賢妻 "。
因襄陽侯救駕有功,當時的皇帝封襄陽侯獨女爲平甯郡主。
相比之下,鄭大夫人的出身才讓人羨慕:出身高德厚望的宿族世家,先祖中有人享配太廟,忠烈祠裏供着她家的祖叔伯父,全國的貞節牌坊叫她家占了一成。
而且,鄭大夫人更是京城出了名端方正直的賢婦。
其一:鄭大夫人的公婆對她的依仗信服,平甯郡主的公婆對她卻有些懼怕。
原著中,齊國公府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懼内。
平甯郡主的婆婆齊老夫人看夫婿,看得如同蹲班房一般。平甯郡主是權爵獨女,過門後。就學着婆婆的樣子,将丈夫的通房妾室遣散了。
對此,平甯郡主的公婆都不敢言語,隻悶聲發财。畢竟,襄陽侯爺将半個襄陽侯府給平甯郡主做了嫁妝,頗得帝後喜歡的平甯郡主,也自帶優越資源。
鄭大夫人的婆婆鄭老夫人身體不太好。
鄭大夫人過門後,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阖家和美。就是她的小叔子小鄭将軍,都是鄭大夫人親手帶大的。
對于鄭大夫人這個兒媳婦,原著中曾寫到:十幾年婆媳,情誼非同一般,鄭老夫人對這這長媳素來滿意的很。
所以,在婆媳關系上,鄭大夫人穩赢平甯郡主。
其二:對待夫婿,平甯郡主是 " 嚴防死守 ",鄭大夫人卻處處彰顯古代貴婦的風度。
平甯郡主與齊大人的感情非常好。
所以,平甯郡主遣散齊大人的通房,齊大人沒有任何不滿。然而,平甯郡主卻有點獨大了。
古人講究枝繁葉茂,奈何,平甯郡主生了齊衡後,無法再孕,卻不肯爲丈夫納妾,爲齊家開枝散葉。
兒子齊衡的婚事,平甯郡主一手安排,不容齊衡和齊大人有任何置喙。
雖然,平甯郡主做到了一夫一妻,讓人羨慕。然而,在古代,她的做法,并不符合 " 賢妻 " 的标準。
鄭大夫人不僅爲丈夫選了老實規矩的女子爲良妾,對待庶出的子女也不錯。
因爲,在古代貴婦的正常想法,給丈夫納個小妾,幫着伺候服侍,既圓了自己的名聲,又顯派頭。
而且,那個年代讨幾房小妾就跟買車似的,有頭有臉的男人,沒輛上十萬的車,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隻要妾氏不出頭,不生事,完全無關痛癢。
鄭大夫人立身頗正,輕松拿捏皇帝的小姨子。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原著中,齊大人是齊國公的嫡次子。
古代繼承家業的都是嫡長子,所以,爵位注定與齊大人無關。
奈何平甯郡主沒有娘家兄弟,平甯郡主的父親襄陽侯爺百年之後,就要由嗣子繼承家業。
到時候,平甯郡主就要失去娘家這個助力。爵位又與平甯郡主的老公無關,将來分家出去,沒有爵位傍身。
其實,權爵世家分家後,旁支完全可以依附自家的爵位讨生活。奈何,平甯郡主與嫡長嫂關系不睦,大有勢同水火的意思。
平甯郡主的龍鳳胎孫子和孫女滿月時,平甯郡主向明蘭介紹長嫂齊大夫人:" 這是我大嫂子,你随着我叫便是。"
齊大夫人隻淡淡一笑,和藹道:" 都出了五服了,怎麽稱呼都好。遠近親疏,又不是光看叫什麽的。"
這句話卻讓平甯郡主失了顔面,因爲,齊大夫人是暗諷平甯郡主隻想攀附權貴。
然而,鄭家門裏也不消停。
皇帝将小姨子小沈氏嫁到鄭家後,鄭大夫人與這位弟媳婦也不算和睦。
小沈氏在鄉野長大,喜歡玩鬧。京城這個地方規矩多,讓小沈氏覺得煩悶,就總想抛頭露面,還纏着夫婿小鄭将軍去外頭遊玩。
小沈氏這般做法,讓最看重規矩禮法的鄭大夫人訓斥了幾句。
這讓小沈氏委屈了,她想着有皇後姐姐撐腰,進宮抱怨告狀,盼望由皇家出面,殺殺長嫂的威風,她好過得舒坦些。
然而,小沈氏剛剛在皇後姐姐那兒哭訴完,皇後都還沒想好怎麽跟鄭大夫人說,鄭大夫人就跪到鄭老夫人面前,言道‘妾身卑微,不足爲沈氏長嫂’,自請下堂歸去。
這把鄭老夫人吓個半死,立刻披挂上全副诰命穿戴,去宮裏請罪讨饒。
結果是,小沈氏被兩宮太後訓斥,被皇後姐姐訓斥,被哥哥訓斥,發回婆家時,夫婿小鄭将軍看她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爲了安撫鄭大夫人,皇後還給了很多她很多賞賜。
讓皇後敬佩的鄭大夫人,她的高明之處,是分得清 " 裏外 "。
平靜郡主與長嫂的矛盾,大概是平甯郡主的獨子齊衡茁壯成長,長嫂的兒子卻是一個病秧子。
妯娌倆又都是要強的主,都想高人一頭,才不和睦的。
然而,鄭大夫人和小沈氏妯娌倆的事情,都鬧到朝堂上去了,盛紘還透露,朝中已有言官禦史寫好彈劾折子,磨刀霍霍便要上本了。
這要是換作一般的女子,恐怕老死都不想往來了。然而,鄭大夫人在外卻處處維護小沈氏。
由于小沈氏在鄉野長大,難免被外人說一句 " 禮數不周,鄉氣得跟村姑般 "。
鄭大夫人卻擺出‘我的弟媳婦,我們自家會管教,輪不到外人說三道四’的架勢。當場放下臉來,甩袖就走。
其實,鄭大夫人做的沒錯,古代講究同氣連枝,小沈氏和自己的關系再僵,小沈氏也是鄭家的媳婦,是鄭家的一份子。
這般貶低小沈氏,就是打鄭家的臉面。
時間長了,鄭大夫人的做法,讓皇後都敬佩。
其實,鄭大夫人這般立身頗正,因爲她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原著中,甘老将軍借着酒席送了小鄭将軍一個妾室。
那時候,小沈氏與小鄭将軍剛新婚,小沈氏不肯接納那女子,哭死哭活的鬧了半個多月。
鄭大将軍生怕小沈氏的哭鬧,惹來皇後不快,就決意替弟弟小鄭将軍收了那女子。
然而,鄭大夫人不幹了!
因爲,她是出了名的端莊嚴厲,最看不慣那種妖娆女子。
于是,正大夫她二話不說給丈夫納了個良妾,還放話出來:" 納妾可以,但納這樣的妾萬萬不成 ……"
爲了平息家中的風波,是鄭老夫人出馬,替老伴鄭老大人收了那名女子。
最後服氣的小沈氏對明蘭感慨道:" 嫂子娘家家教,便是輕生死,重禮法,她真性情确如此,賠上性命也有數。"
明蘭畏懼的鄭大夫人,也明蘭打入貴婦圈的敲門磚。
明蘭與顧廷烨成婚後,在小秦氏的努力下,他們夫妻的風評一直不好。
在古代,名聲不好,會影響仕途的。所以,明蘭一直想找個突破口。不過,明蘭思來想去,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适的理由。
原著中,鄭大夫人的女兒在讀閨學,讓明蘭爲 " 蓉姐求學 " 爲由頭,求到了鄭大夫人。
明蘭這般做,無非是鄭大夫人有美名,連皇後都敬重。若是将蓉姐通過鄭大夫人的手送到閨學中去,就算搭上了線。
萬事隻要有了開頭,就能相互走動。鄭大夫人又立身頗正。隻要在關鍵時刻,鄭大夫人爲明蘭說句公道話,就事半功倍:
其一,鄭大夫人出身好,娘家夫家都是名門望族;
其二:鄭大夫人的品格德行滿京城有口皆碑;
其三:鄭大夫人素不愛多言閑聊,能與她爲友的寥寥無幾。如果這樣著名的一個京城貴婦承認了她,那麽,明蘭也算是 " 沉冤得雪 " 了
其四:鄭家和顧廷烨的立場一緻,鄭大夫人又頭腦清楚,通過種種渠道,她可以獲得一些顧府内情,很有說服的可能性。
人活一世,本來就艱難萬分。
女人的一世,要比男人還要艱難。所以,想要活的舒心,就要頭腦就要清醒。
就如鄭大夫人與小沈氏妯娌倆都鬧成那樣了,可她依舊要從大局出發,在外頭護着小沈氏。
更重要的是,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能守住底線。
如平甯郡主這般。明明答應齊衡,會去盛家求娶明蘭。在華蘭嫡子的滿月宴上,瞧出永昌侯府梁夫人看上了明蘭,她就向王氏求娶了如蘭。
一來,如蘭是嫡出的,能壓明蘭一頭;二來,自己能與永昌侯府結個轉折親。
然而,明明與王氏口頭約定了如蘭,見到首輔申家抛來的橄榄枝,立刻毀約迎娶了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