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源 / 華爾街見聞
與小米和華爲的新品發布風格有極大不同,像紳士般冷靜的智能旗艦發布會風格,這幾乎成了 vivo 旗艦發布會的标簽。
看這樣的新品介紹,很難激發沖動型下單行爲。因而,打動用戶的,就隻能靠實打實的産品力,而非高度飽滿的情緒煽動。
vivo X100 Ultra,也因循了 vivo 的這一風格。5 月 13 日晚,這款就影像能力而言,堪稱業界超一流存在的新品,終于直面公衆。
由于 vivo X100 Pro 影像能力已屬業内一流水準,故而其升級款超大杯的影像能力,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看上去極爲困難。
那麽這一次,vivo 會怎麽做呢?
升級:芯片 / 傳感器和?
vivo X100 Ultra,與 vivo X100 Pro 相比,有哪些升級?
先說結論:這款超大杯,最大的升級,集中在影像上,分爲軟硬件兩個層級。
其中,硬件從主攝和超廣角鏡傳感器、鏡頭鍍膜技術和鏡片材質選用角度做了升級,軟件則推出基于原像引擎的全新長焦算法。
這些能力與 vivo 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疊加蔡司光學技術能力後,帶來的可感知體驗就是 vivo X100 Ultra 的視頻錄制,在曝光、防抖和清晰度三個維度,體驗超越了 iPhone 15 Pro Max。
國産高端旗艦智能手機,靜态照片拍攝能力早就能與蘋果比肩甚至已有部分領先,但視頻錄制相對較弱——以曝光、防抖、清晰度、對焦、色彩和流暢性六個維度做對比。
除了 SoC 由聯發科天玑 9300 改成了高通骁龍 8Gen 3,vivo X100 Ultra 的升級首先來自主攝傳感器,從之前的索尼 IMX989,替換成 LYT-900。
2023 年 12 月 11 日,索尼發布新一代旗艦傳感器光喻 LYT-900:像素尺寸和感光面積尺寸和 IMX989 一樣,都是 1.6 微米和 1/0.98 英寸,爲當前業界最大。
LYT-900 比 IMX989 強悍在哪裏?
答案是:滿阱容量提升約 25%:從 48000e 提升到 60000e(四合一模式,像素尺寸 3.2 微米)。
所謂滿阱容量,就是 Full Well Capacity,簡稱 FWC。指圖像傳感器中每個像素能容納的最大電子數量(飽和照度),這個指标絕對值越大,就越不容易出現高光溢出,充分曝光的照片也有更好的信噪比。
同時,滿阱容量越大,相機動态範圍也相應越大。所謂動态範圍,是指手機攝像頭同時能捕捉到的最亮和最暗部分的範圍。
在手機攝影中,動态範圍能顯著影響拍照效果。比如,日常生活的高對比場景,像日落或日出,逆光拍攝,夜景高光源等,這需要攝像頭具有合适的動态範圍,才能清晰呈現高亮或暗部的細節信息。
由于 LYT-900 用的是 22nm 工藝制程,故而與 40nm 的 IMX989 相比,能全時開啓 DCG HDR(雙轉換增益)特性;若再配合新一代超光影圖像引擎的 " 瞬時雙采 " 技術,就能在全場景中得到更高的畫質。
技術原理過于複雜,簡單說,或從體驗角度看,就是用這款傳感器的攝像頭,能在全天候(比如高光或弱光環境)拍出高度純淨的高清畫質(HDR)照片(低噪聲 + 高動态範圍)。
LYT-900 如此優秀,這是不是等于但凡用了這款傳感器,就能直接輸出優質照片?比如,OPPO Find X7 Ultra 主攝傳感器也用了 LYT-900,那麽與 vivo X100 Ultra 相比,孰強?
智能手機影像能力,由多維度因素綜合而成。除了主攝傳感器素質,也與鏡頭素質息息相關。
vivo 從 X60 Pro+ 開始,開始采用蔡司 T* 鍍膜鏡頭,而 X100 Pro 也首次獲得蔡司鏡頭 APO 認證。更重要的是,vivo X100 Ultra 的 T* 鍍膜長焦鏡頭,也做了重大升級,因而奠定 " 滅霸 " 地位。
滅霸 =T* 鍍膜 +" 石頭 "?
vivo X60 Pro+ 是 vivo 和蔡司合作首次将 T* 鍍膜工藝應用在手機上的旗艦智能手機。
蔡司 T* 鍍膜工藝是蔡司工程師亞曆山大 · 斯馬庫拉(Alexander Smakula,1900-1983)在 1935 年發明的。蔡司官網提到,"1935 年,蔡司開發了一種在玻璃上添加透光鍍膜的方法 "。1935 年,蔡司爲這種工藝申請了專利,并于 1939 年 11 月 30 日做了公布,專利号是 DE685767。
斯馬庫拉的發明具有雙重性:除了鍍膜工藝,斯馬庫拉在 1935 年還發現了能用于鍍膜的化學物質——氟化鈣,他将這種物質糅進了他的專利流程。蔡司官網認爲,蔡司單層 T 鍍膜工藝就此誕生。
1940 年,蔡司将自己的鍍膜鏡頭稱作 "T-Opitk"(T- 鏡頭)。其中,"T" 的意思是 " 透明 "(Transparenz 或 Transparence),也有人認爲 "T" 是斯馬庫拉。1943 年,德國肖特集團聯合創始人、德國化學家和光學玻璃專家奧托 · 肖特(Friedrich Otto Schott,1851.12.7-1935.8.27),在玻璃上成功鍍了三層膜。
1970 年代末,蔡司 T 單層鍍膜進一步發展爲 T* 多層鍍膜。此後,經不斷改進,蔡司 T* 多層鍍膜可應用于所有空氣 - 玻璃界面(最初被用于望遠鏡,具有軍事價值)。這項技術不是單純的一種固定配方,而是一種創新的多層鍍膜流程,它擁有六層結構,并且需要按照鏡片和玻璃材質單獨匹配。
蔡司 T* 鍍膜可提高人眼在暮色環境下對藍光的敏感度,并進一步優化光效率,能進一步提高鏡頭透射率,減少眩光,從而顯著地提高圖像質量。
所謂眩光,就是俗稱的 " 鬼影 "。
當用手機鏡頭取景時,在強光或逆光場景下,再強的設備或攝影師也無法避免鏡頭出現眩光,這導緻畫面産生光暈或出現大面積發白,嚴重影響拍照成像效果。
蔡司 T* 鍍膜主要作用是降低鏡片反射率,幅度高達驚人的 50%,再結合抗眩光效果,兩者綜合,帶來了高通透的畫面表現。在應用端,蔡司 T* 鍍膜具備抗反射能力,能消除在鏡頭内部多次反射的光線;在體驗端,采用這種技術的鏡頭具備抗眩光和減少鬼影的優秀實際體驗。
因此,vivo X100 Ultra 用的主攝傳感器和 OPPO Find X7 Ultra 一樣,但 vivo 的主攝鏡頭用了蔡司 T* 鍍膜技術,兩者綜合,故而成片效果理論上比 OPPO Find X7 Ultra 更出色。
但若與 vivo X100 Pro 相比呢?X100 Pro 也有同樣的 T* 蔡司鍍膜。這時,vivo X100 Ultra 的鏡片(光學玻璃)材質就出馬了。
光學玻璃大緻上分兩種類型:冕玻璃(Crown)和火石玻璃(Flint)。冕玻璃折射率較低但色散也較低,火石玻璃折射率較高同時色散也較高。
配備哪種玻璃,才能消除色散?或者兩者都用,以做色散差值的相互抵消?
經過多年摸索,無論是單獨用其中一種,還是兩者同時用,都無法消除色散。後來,業界發現,螢石幾乎是複消色差鏡頭的唯一選擇。因此,許多相機鏡頭和顯微鏡鏡頭就搭配了螢石鏡片。
必須說明的是,vivo X100 Ultra 隻有長焦鏡頭采用了螢石級玻璃鏡片,可能是成本問題?或工藝問題?vivo 沒有對此做出說明。
華爾街見聞從鏡頭化學材質工程師處了解到,螢石的人工結晶難度較大,物理性能極差(易碎易劃傷),所以價格昂貴,加工困難,隻有最好的部分長焦鏡頭才會使用,像一些價值 10 萬元以内的 400mm F2.8 或 600mm F4 長焦鏡頭,會用螢石鏡片。
華爾街見聞查閱技術資料後發現,螢石實際上就是氟化鈣。是不是很眼熟?這是蔡司的斯馬庫拉在 1935 年發現的鍍膜化學物質。
其實 vivo X100 Ultra 的 APO 蔡司認證鏡頭、與長焦螢石鏡片配合的基于原像引擎的全新長焦算法、端側 AI、包括藍廠全自研的算法矩陣、聯合研發傳感器技術、自研 V 系列影像芯片在内的軟硬一體化影像解決方案(藍圖影像)也很值得細說,但限于篇幅,就留待未來再做詳解。
總體上看,vivo X100 Ultra 在影像能力上來說,應當是當下頂流,堪稱智能手機長焦 " 滅霸 " 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