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爲,蘑菇的毒性和其 " 顔值 " 成正比,越鮮豔漂亮的越有毒,外表平平無奇的就比較安全,果真如此嗎?近日,鎮江丹陽的唐女士用親身經曆告訴大家,不可信!6 月底,她在野外采了一些外表看起來樸實無華的蘑菇,沒想到卻在重症監護室搶救了整整 7 天。醫生提醒,野生菌的種類繁多,非專業人士根本無法識别是否有毒,預防中毒的方法就是遇到再誘人的野蘑菇,一律不采、不吃。
△ 唐女士吃下去中毒的野蘑菇
中午喝完蘑菇湯,晚上進了醫院
6 月 26 日,出門遛彎的唐女士路過一片草叢時眼前一亮,隻見一片長勢甚好的野蘑菇,看上去甚是誘人:" 人家說紅紅綠綠的野蘑菇有毒,我看這種蘑菇顔色不鮮豔,跟香菇、平菇還有點像,就想采點回去嘗嘗鮮。"
當天中午,唐女士就把采來的野蘑菇做成了一鍋蘑菇湯。據她回憶,野蘑菇口感特别好,熬出來的湯超級鮮美,自己一口氣喝了一大碗。
可到了晚上 10 點左右,唐女士突然開始腹痛,并且頻繁地嘔吐和腹瀉,幾趟廁所跑下來,人已經沒了半點力氣,老伴見狀趕緊将其送到了附近醫院。
醫院檢查提示血象高、肝腎功能異常,治療兩天後未有好轉,便轉至當地另一家醫院,查肌酐爲 317.6μmoI/L(正常範圍 35-135μmoI/L 左右),谷丙轉氨酶 329.7U/L(正常範圍 0-40U/L 左右),提示存在嚴重的肝腎損傷,而且腹瀉、嘔吐的症狀仍未緩解,加上唐女士有高血壓、冠心病、哮喘、腦梗等病史,該院建議其轉至上級醫院治療。
6 月 30 日下午,唐女士被轉至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由于病情重且基礎病多,入院後立即被送入 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救治。
△ 唐女士正在進行血液淨化
每天腹瀉 20 次,搶救一周才脫險
" 患者食入毒蘑菇中毒導緻肝腎功能損傷、電解質紊亂,剛入院的那兩天,每天腹瀉多達 20 次左右,造成腸黏膜損傷,發生血便。"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任國慶介紹,一方面通過連續床邊血液濾過來達到清除毒物的目的,另一方面還要予以護胃、止瀉、保肝等對症治療。
唐女士的基礎病給治療增加了不少難度,常用的肝保護藥 N- 乙酰半胱氨酸,作爲哮喘患者必須禁用,醫生隻能轉而使用其他藥物。中毒還會加重心腦血管損傷,由于唐女士本身就有冠心病、腦梗病史,治療中就必須兼顧全局,綜合處置。
幸運的是,經過一周的全力救治,唐女士各項指标均有好轉,現已轉出 EICU,正在接受後續康複治療。
△ EICU 裏搶救了 7 天
醫生提醒:别拿生命去嘗鮮
" 夏季是野蘑菇的生長旺季,也是市民誤食毒蘑菇中毒的高發時節。" 任國慶介紹,毒蘑菇含有多種毒素,在人體内産生的中毒反應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胃腸炎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 吃菌子看到小人跳舞 " 就屬于其中的神經精神型,胃腸炎型也非常常見,而急性肝損害型是最常見的緻死類型,該院幾乎每年都會收治吃野蘑菇中毒的重症患者。
不少市民看到雲南人烹制 " 見手青 " 等野生菌時,高溫翻炒後就可以食用了,那是不是所有的野生菌都适用這個方法呢?任國慶強調," 見手青 " 屬于 " 條件食用菌 ",也就是合理烹饪後就可以安全食用,但對于毒蘑菇而言,無論是加入大蒜還是高溫烹煮,都不能破壞其毒性。
野生菌的種類繁多,非專業人士根本無法識别其是否有毒,所以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管住手和嘴,遇到再誘人的野蘑菇,一律不采、不吃。
此外,醫生介紹,蘑菇中毒黃金治療時間爲 48 小時,一旦食用野蘑菇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意識不清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最好攜帶剩餘蘑菇樣品,以便鑒定蘑菇的種類,确定有效的治療措施。
通訊員 孫卉 現代快報 + 記者 曹德偉
(通訊員供圖)
(校對 張靜超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