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華商韬略
雅戈爾的老闆李如成,曾經有兩個外号:甯波地産一哥,服裝界巴菲特。
靠服裝起家,靠房地産和投資富到流油之後,雅戈爾在 2022 年 5 月 17 日發了一則公告:要把價值 13.6 億元的普濟醫院及相關資産,捐獻給甯波市政府。
爲什麽要捐,雅戈爾的理由是:下定決心淡出多元化,回頭好好做衣服。
01 第 N 次回歸
雅戈爾宣布要回歸聚焦服裝主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最近十多年,曾經一手把雅戈爾帶成中國西裝和襯衫老大的李如成,每隔幾年就要喊一次,公司将回歸服裝主業,做到更大更強。
第一次喊回歸的 2012 年,正是雅戈爾内憂外患之時。
此前回報豐厚的房地産,因爲行業低迷步入艱難,以至于公司營銷總監在微博上發牢騷,抱怨宏觀調控,扔下 " 最後大家都悶死 " 的狠話。
雅戈爾的服裝主業,當時同樣麻煩纏身,20 億元的庫存壓在手裏,還因爲質量問題,被山東消費者告上法庭。
在甯波,同爲甬派服裝三巨頭的杉杉集團老闆鄭永剛,也在這時候給行業吹風:房地産高潮已過,誰繼續搞,就是犯傻。
更糟的是,那年的股市也不景氣,上證指數走衰了三年,雅戈爾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賬面損失超過 16 億元。
股民罵李如成,員工也不滿意,《證券市場紅周刊》在那年寫了段報道:雅戈爾的員工對老闆的評論是——" 把做服裝賺的辛苦錢,都拿去打水漂了 "、" 一将無能,累死三軍 "。
2012 年的李老闆很被動,隻好向大家表了态:要 " 嚴格控制房産投入,适時調整投資規模,集中資源向品牌服裝投入。"
但李如成的話音剛落,雅戈爾就拿出 30 億元,參與了西氣東輸項目的投資。
2013 年,按鄭永剛的看法,李如成又 " 犯了一次傻 ",五個月裏,雅戈爾拿下了價值近 24 億元的地塊。
2016 年,雅戈爾又喊起了壯大服裝主業的口号,李如成的表态比上一次還堅決,聲稱要 " 五年再造一個雅戈爾 ",還找到了因果關系——" 雅戈爾如果真正要做強做大,服裝才是我們的核心。"
不到一年,李老闆又變卦了。
2017 年,雅戈爾以 39.9 億元拿地,7 月份宣布設立上海雅戈爾置業開發有限公司,目的是" 做強做大公司房地産業務,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8 年,股市地産雙雙低迷,雅戈爾在甯波開發的 " 紫玉花園 ",和北京的 " 紫玉山莊 " 撞了臉,因爲侵犯注冊商标權打起了官司。
麻煩纏身的李如成,又一次跳起了搖擺舞。
這一次的調子更高:美國有耐克,德國有阿迪,雅戈爾完全有實力成爲這樣的企業。
對着媒體,李老闆還搞起了自我批判," 有段時間好像放棄了夢想,想着的隻有賺錢。" 更進一步坦率承認,從 2007 年開始,雅戈爾的服裝業務徘徊不前,停滞了十年。
但李老闆最終還是滑回了夢想的反面。從 2019 年 1 月到 2021 年 10 月,雅戈爾在上海、甯波、蘭州等城市拿了 16 塊地。光上海浦東一個地塊,公司就花了 17.56 億元。這筆錢,比 2021 年上半年公司的淨利潤還多。
雅戈爾一邊大舉拿地,李老闆一邊大立 Flag。
2019 年是雅戈爾創立 40 周年,在《緻股東書》中,李如成又表露了一次回顧服裝主業的想法——要把雅戈爾建設成世界級的時尚集團。
由于擔心外界聽不懂什麽叫 " 時尚集團 ",時任雅戈爾集團副總經理的胡綱高,幹脆登台解釋:" 今後,上市公司雅戈爾就是一家純粹的服裝企業。"
一家企業的主業是什麽,當然可以讓企業家自行決定。但這樣反複橫跳,既是商業界裏罕見的怪相;也讓人覺得李如成的話不可信,不可靠;更讓外界看不懂雅戈爾。
某海外媒體下過這樣的結論:雅戈爾除股票和地産投資業務外,其他業務已變得無足輕重。
02 豪賺 400 億
這個 " 無足輕重 " 的評價,其實有點言過其實。
在雅戈爾 2022 年的中報裏,雖然房地産和康旅闆塊以 62.79 億元營收,占了 65.79% 的大頭。但營收 28.43 億元的服裝闆塊,還是有 29.77% 的比例,再加上營收占比 5.71% 的紡織闆塊,說這些業務 " 無足輕重 ",實在不夠嚴謹。
曆史上的李如成,是親手摸過剪刀針線的裁縫,曆史上的雅戈爾,也是靠服裝起家的。
1981 年,在甯波,青春服裝廠工人李如成,覺得自己要失業了。
這是一家 20 多個知青,湊了 2 萬元安置費,在 1979 年成立的小廠子。剛起步的 " 青春 " 服裝廠,主要爲國營廠代加工背心、褲頭、袖套。
用老工人的話講,這廠子 " 連件帶袖的衣服都做不出 ",活得奄奄一息。
1982 年,青春服裝廠發了個通知:所有員工放假三個月。雖然沒有理由,但所有人都清楚,這就是讓人自謀出路。
這個時候,入廠才一年多的李如成,展現了自己 " 能人 " 的一面,他不知道從哪裏得到了消息,吉林一個大廠有一筆面料的加工訂單。
李如成立刻遠赴東北,兩天喝了五頓大酒,然後拿下了這筆業務。靠一年 20 多萬元的利潤,把服裝廠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
" 能人 " 李如成,也因此成了青春服裝廠的廠長。
但這隻是個開頭,接下來,李如成用了三招,一下子讓青春服裝廠從當時數不清的街道小廠中脫穎而出。
第一招是 " 抱大腿 "。
當時的上海,是中國服裝業的高地。李如成找到上海 " 開開 " 品牌,用有償合作的方式,由 " 開開 " 提供商标和相關技術," 青春 " 作爲分廠自行生産和銷售。合作第二年,青春的利潤就從 40 萬元猛增到上百萬;第三年銷售額達 1000 萬元,利潤更是翻了番。
第二招,是自創品牌。1986 年,青春廠推出了第一個品牌 " 北侖港 ",三年後,北侖港牌襯衫的年銷量,就達到了 300 萬件。
第三招,是合資建廠。1990 年,青春服裝廠和澳門南光公司組建合資廠,并用 " 青春 " 的英文諧音,取了個聽起來洋味十足的名字 " 雅戈爾 "。
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雅戈爾的工藝水平算不上高,連李如成都自嘲道:當時我們做褲子,兩條褲腿差三公分。
但在商品短缺,需求又猛增的時代,帶着時髦感的雅戈爾襯衫、西裝,還是迅速打開了市場,到 1991 年,公司的利潤就達到了 2000 多萬,并逐漸成爲西裝、襯衫的本土品牌老大。
對這個 " 老大 ",同爲甬派服裝巨頭的鄭永剛,并不買賬。他曾評論說:" 我走了之後,他自然就是老大了,我在的時候,我才是老大。"
對于杉杉和雅戈爾誰是 " 老大 ",雖然有不小争議。但有一個事實卻很難否定,到 1997 年前後,雅戈爾在甯波當地,已經是數的着的民營大公司了,而讓它有實力的,正是一針一線的服裝業務。
1997 年,甯波商業銀行組建,當地政府希望雅戈爾參與進來,盡管有過 " 銀行不好做 " 的擔心,但李如成最終還是拍了闆,以每股 1.01 元的成本殺了進去。
銀行業的發展壯大,讓雅戈爾獲益豐厚。2007 年,曾經的甯波商業銀行,在更名爲甯波銀行後上市成功,股價一度上漲到 41.39 元。
2021 年 2 月 3 日,甯波銀行發布公告,截至 2021 年 2 月 2 日,雅戈爾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共計減持 2.96 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4.94%。過去半年裏,雅戈爾從甯波銀行一共套現 100 億元。
在李如成主導雅戈爾的投資中,最具标志性的一仗,當數投資中信證券。
1998 年雅戈爾入局時,持股成本僅爲 1.7 元,總投資成本不過 3.2 億元。在熊市的時候,李如成一度想把中信證券的股份抛掉,但差幾分錢沒出手,這反而成就了李如成的投資神話。
2007 年,A 股經曆了一輪大牛市,上證指數最高漲到 6124 點。作爲國内券商的龍頭老大,中信證券享受了最豐厚的溢價,雅戈爾在當年抛掉了 4500 多萬股,賺了 16.51 億元。
那一年,雅戈爾的全部淨利潤是 24.76 億元,而在 2006 年,這個數字隻有 7.726 億。
2007 年初,一家财務咨詢機構負責人在甯波見到李如成,當時正是中信證券股票漲勢最兇猛的時候,一向穩重的李如成也不免喜形于色," 我做了 30 多年服裝,利潤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李如成告訴他," 但投資就是不一樣,一下子就能賺制造業 30 年的錢!"
巨大的财富效應深深刺激了李如成。2007 年,李如成一邊喊出了 " 拿着一百億找項目 " 的口号,一邊正式确立雅戈爾服裝、地産、投資的 " 三駕馬車 " 戰略。
第二年,雅戈爾與人合作成立了凱石投資,瞄準了定向增發和 PE。僅 2009 年 -2011 年間,雅戈爾參與了蘇甯電器、東方電氣、華魯恒生等二十餘家上市公司增發,并投資了多個 PE 項目,一時間風頭無兩。
李如成将紡織服裝的業務交給了胞弟李如剛,房地産業務交給了公司副董事長蔣群,全身心投入到投資業務中。
" 賺了 30 年賺不到的錢 ",李如成這個說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實站得住腳。
根據 Wind 數據顯示,在 1999 年後的 22 年時間裏,雅戈爾的利潤總額在 580 億元左右,炒股等投資收益,爲雅戈爾貢獻了 400 億元的利潤。李如成 " 服裝界巴菲特 "、" 裁縫股神 " 的外号,也正是由此而來。
同樣讓雅戈爾大賺的,還有 1993 年就入行的房地産。
雖然相比資本市場的戰績,雅戈爾的房地産業務不算快,始終停留在區域地産企業,即使在規模相對較大的 2020 年,它的預售金額也隻有 129 億元。但從 2007 年到 2022 年,雅戈爾的房地産業務,還是實現了累計超過 168 億元的淨利潤。
但在房地産和股市大殺特殺的雅戈爾,确如李如成所說,服裝業務徘徊不前。
03 雅戈爾老了
2019 年 4 月,雅戈爾發布了一則公告:
" 公司拟對發展戰略作出重大調整,未來将進一步聚焦服裝主業的發展,除戰略性投資和繼續履行投資承諾外,公司将不再開展非主業領域的财務性股權投資。同時,地産也被定性爲唯一副業。
雖然反複搖擺,但能在公告裏撂下剝離投資業務的狠話,多多少少意味着一個信号,雅戈爾要向主業靠攏。
到 2021 年,這種信号越發明顯。李如成甚至在《緻股東信》裏自我反思:多元化經營,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是對還是錯?多産業經營雅戈爾能維持多久?
那個曾經對批評不屑一顧,硬氣回怼 " 什麽主業不主業,賺錢就是我的主業 " 的李如成,看起來動搖了。
他後來反思說:當年覺得那家海外媒體多管閑事,如今回頭來看,人家批評的還是很有道理。
實際上,在甬派服裝巨頭裏,李如成并不是對服裝主業最無情的一個。
和他争過老大的杉杉鄭永剛,在早年間嘗試多元化的時候,曾經表過态:做中國服裝業老大,是一件挺土的事。
比起 " 賺錢即主業 " 的李如成,鄭永剛的心氣更高,他最大的向往是 " 修煉成國際化的大企業家 "。
做投資、做偏光片、做锂電材料,1989 年帶杉杉出道的鄭永剛,用了 31 年時間,硬是和服裝 " 劃清了界限 " ——在 2020 年 5 月的股東大會上,杉杉股份把名字都改了," 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 将變更爲 " 杉杉锂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和鄭永剛不同,太平鳥的張江平、雅戈爾的李如成都是摸過剪刀、當過裁縫,這種經曆,很可能讓他對服裝有感情,也更難割舍。
盡管三番五次搖擺,但李如成還是沒把服裝丢幹淨,仍然抓住一切機會做大。
早在 2010 年,面對大衆服飾的自由化、休閑化趨勢,主打商務正裝的雅戈爾推出了瞄準年輕人的時尚品牌 GY。
2016 年以後,時尚成了雅戈爾的關鍵詞。李如成不僅着手打造多品牌時尚體驗店,而且對于被诟病已久的 " 土味兒 " 服裝進行重新改造,宣布要投入 100 億元,啓動科技與創新戰略,劍指服裝産業的時尚坐标。
在當時,100 億元是雅戈爾三年的淨利潤。
到 2019 年,雅戈爾又開始了新一輪變革。從與阿裏巴巴合作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到選擇年輕一代藝人熊梓淇作爲代言人,再到合作運營或者是收購運動、潮流品牌,一切動作的指向,都意在于吸引并留住年輕人。
2019 年,雅戈爾的研發費用超過 8491 萬元,同比上漲 82.94%。
但在主業和副業之間的來回搖擺,終究還是讓這些努力,顯得不夠努力。雅戈爾的服裝業務,也顯得不夠有實力。
曾被寄予厚望的 GY 表現不佳,2018 年前三季度營收 3291 萬元,占比不足服裝營收的 1%,最終被關閉,李如成給出的理由是 " 競争很激烈,毛利率太低 "。
更糟的是,十二年來,雅戈爾的服裝業務近乎原地踏步。早在 2009 年,雅戈爾服裝業務營收就超過了 69 億元,但到 2021 年,雅戈爾服裝業務營收爲 68.21 億元,不僅沒有增長,反而略有所下降。
與友商對比,雅戈爾也被抛在身後。
2012 年海瀾之家的營收爲 13.68 億元,僅是雅戈爾同期服裝業務營收的三成。但到了 2021 年,海瀾之家的營收是雅戈爾服裝營收的三倍還要多。
即便是曾經占據市場第一的西裝和襯衫,也被超越。
2021 年,雅戈爾品牌西服實現營業收入 12.05 億元,海瀾之家營收 12.82 億元。銷量上差距就更大了,前者爲 83.45 萬套,後者爲 532.2 萬件。
同期,雅戈爾品牌襯衫實現營業收入爲 17.81 億元,海瀾之家襯衫産品收入則爲 21.89 億元。
在知乎上," 如何評價雅戈爾這個品牌 " 的帖子引得不少網友的回答。其中,一位網友提到" 雅戈爾在老爸那一輩,确實很有影響力 "。
04 浪子難回頭
2018 年,由雅戈爾投資的普濟醫院開工建設,李如成對其寄予厚望,他表示," 普濟醫院一定可以建設成一個很好的醫學平台,爲社會謀更多福祉。"
當然,他沒說出口的話是,在大健康産業的風口下,通過醫療和養老結合,雅戈爾可以找到一個新的增長曲線。
但随着雅戈爾聚焦主業,普濟醫院最後成了棄子,隻是,捐贈公告一出便引起軒然大波。
一位投資人在互動平台上直指李如成:" 作爲大股東,您财大氣粗,每年分紅近十億,心懷天下,回報甯波,可我們隻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沒能力陪您做慈善 "。
有投資人甚至建議,大股東應該先将甯波醫院買下,再以個人身份捐贈。
迫于壓力,公告發布一周後,雅戈爾撤回了捐贈。2023 年 3 月 17 日,雅戈爾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醫院捐贈進程已經停止。
盡管剝離大健康産業不順,但李如成回歸主業的心,看起來越來越盛。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李如成曾坦言:" 房地産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金融投資的風險很大,而服裝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産業,靠一件件賣衣服賺來的錢更穩健、更長久 "。
除了這個大背景,上市公司财務報表機制的變化,也推着雅戈爾不能再走 " 賺錢即主業 " 的路子。
2019 年施行的《新會計準則》規定,上市公司持有的股票,即便不出售,無論是浮虧還是浮盈,都需要計入到利潤表中。對一度持有數十隻股票的雅戈爾來說,每一隻都可能是幹掉利潤的黑天鵝。
時代、環境、現實,留給李如成搖擺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而服裝老巨頭們曾經看不上的服裝主業,卻随着消費者民族自信的增強和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崛起,對國貨品牌越來越認可,迎來了第二春。
2022 年以來,雅戈爾動作頻頻。
當年 9 月,雅戈爾旗下渡過了孵化期的 MAYOR、HART MARX 兩大品牌,分别在南京和上海開出首店。此後,雅戈爾宣布要在全國建 30 個時尚體驗館,試圖通過線上推廣、線下體驗,直播帶貨等形式,豐富應用場景。
沿着 " 世界級時尚集團 " 的路子,李如成爲雅戈爾的未來 30 年,規劃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發展創立 5-10 個自有品牌;第二步,收購合作 5-10 個國際品牌;第三步建成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大平台,最終締造一個時尚帝國。
在李如成的辦公室裏,放着三塊展闆,上面寫着世界三大奢侈品巨頭:曆峰集團、開雲集團和 LVMH 的所有子品牌,以及它們對應的營收和利潤。
閑來無事的時候,李如成常常坐在展闆的對面,靜看無言。
在服裝業務上,雅戈爾能否王者歸來,至今仍是個未知數。它在曆史上的多元化舉措,也很難評價成功還是失敗,但至少,它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
開開、銀湖、天壇,這些曾經的 " 中國名牌 " 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美特斯邦威連年巨虧,抛售資産求生,牛仔褲之王真維斯更是破産清算。
相比那些同時代的品牌,做到這一點的雅戈爾,已經足夠幸運。
參考資料:
[ 1 ] 《公司錦标賽 2007-2008》吳曉波 [ 2 ] 《雅戈爾非凡崛起》蘇溢波 [ 3 ] 《李如成:改革開放這條路是不可逆轉的》浙商頭條 [ 4 ] 《李如成:青春不老 壯心不已》東南财金 [ 5 ] 《李如成:雅戈爾的每一步發展都得益于改革開放》中新社 [ 6 ] 《甬派服裝的宿命與野心》财經無忌 [ 7 ] 《A 股股神雅戈爾火了》溫州商報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