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 28 日,遊戲業界等來了一個好消息: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了 2022 年最後一批遊戲審批信息,共有 84 款國産遊戲與 44 款進口遊戲獲得版号。
從國産版号數量來看,12 月是 2022 年發放版号數量最多的一個月。進口版号的發放更是難能可貴。對于寒冬中的遊戲人而言,這是一份讓人感到溫暖的禮物。
人們對版号的重視反映出對行業的關注。實際上,版号的發放是行業政策的具象顯示。我們嘗試在這篇文章中以公開信息為基礎,分析及預估 2023 行業政策走向的相關内容。當然,預測未來相當有風險,因此我們也會列明我們的分析方法和判斷原則。
版号
12 月的版号發放的時間點相比以往要晚。自 2022 年 4 月版号恢複發放以來,每次發放的時間點大多在當月上旬。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版号發放時間不斷延後,12 月版号發放的時間是在月末。
考慮到 1 月的元旦、春節等法定假期安排,留給 1 月版号審批的時間十分緊張。根據以往的情況來看,版号的發放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包括但不限于疫情、由疫情帶來的居家辦公、節假日等情況。換言之,即使 2023 年第一季度沒有發放版号,其原因也很可能與政策無關。因此,我們不必将其視作一個負面信号。當然,如果能在第一季度内發放一個批次的版号,絕對應當看作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号。
2022 年發放的版号總量為 512 個,相較于 2020 年的 1405 個、2021 年的 755 個,數量逐年遞減。不過,自 2022 年 4 月版号恢複發放以來,由 4 月的 45 個到 12 月的 84 個,除去受疫情影響的時間段,版号的發放頻率逐步趨于穩定,發放數量整體也呈現遞增趨勢。考慮到 2023 年疫情對人們工作生活的影響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各行各業都開始了全面的經濟恢複,2023 年的版号預計會逐漸恢複平穩發放狀态。
2022 年國産遊戲版号發放情況,總體呈遞增趨勢
自 4 月以來,2022 年年内總共發布了 7 次版号審批信息,每一批次通過審核的遊戲,平均數量向下取整後是 73 個。基于這些數字分析,在外界沒有重大影響的前提下,考慮到第一季度受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的情況,總體而言,2023 年發放的版号總數也許将會與 2022 年基本持平,或者略有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與國産遊戲版号相比,進口遊戲版号發放的數量和頻次在 2017 年後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18 年至 2022 年,每年通過審核的進口遊戲數量分别為 50、180、97、76、44。與此同時,審批結果發布的頻率也在降低:2021 年共發布了兩批進口遊戲版号(2 月、6 月),2022 年隻發布了一批(12 月)。基于以上情況判斷,2023 年進口遊戲版号發布情況大概率會與 2022 年相似。此外,在進口遊戲的審批過程中,代理公司必須同海外遊戲開發團隊就合規要求進行多次協調修改,考慮到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在當前形勢下,簽約進口遊戲仍要做好足夠的準備。
近 15 年來進口遊戲版号發放數量趨勢
自 2018 年以來,版号發放的狀況牽動着遊戲行業從業者們的注意力。但實際上,作為最直觀的政策指标之一,版号發放狀況的内在邏輯取決于主管部門的指導思想。為了更清晰地分析 2023 年的行業走向,我們嘗試回顧過往與行業有關的重要政策與指标性事件,尋找其中的内在邏輯與指示。
監管更叠與政策風向
目前,負責發放版号的部門是國家新聞出版署——近 20 年來,這一部門經曆了不少發展與變遷。為進一步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原先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 2013 年與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整合,組建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監督管理出版物、廣播影視節目的内容和質量以及進行著作權管理。
2018 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職責再次拆分,原先的新聞出版職責、電影管理職責等劃入中央宣傳部管理。根據 2018 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 (2018 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在中宣部加挂牌子,由中宣部承擔相關職責。幾經變革後,目前的國家新聞出版署已無實質機構,遊戲行業指導規劃由中宣部負責。
自 2018 年以來,中宣部出版局領導曾多次就遊戲管理工作發表講話。2018 年 12 月,中宣部出版局領導出席中國遊戲産業年會并發表緻辭,要求遊戲行業能夠更好地擔負文化使命、履行社會責任。2019 年 4 月,在全國遊戲管理工作專題會議上提出 " 管得住是硬道理,發展是真本事 "。在 2019 年、2020 年中國遊戲産業年會緻辭中," 做好防沉迷工作、嚴把内容關口、嚴格遵規守據 " 等要求被屢屢提及。從這些緻辭與講話中可以看出,中宣部對遊戲行業的主要工作重心是在監管與把控上。
在此基礎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出版工作委員會(簡稱 " 遊戲工委 ")作為全國性行業社會組織,是行業主管部門與中國遊戲産業密切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在管理政策實施與行業内部自律方面提供了諸多指導性意見。與此同時,遊戲工委倡導的行業規範也有可能成為監管政策的一部分,如 2016 年音數協印發的《移動遊戲内容規範(2016 年版)》,後來成為遊戲審批過程中的重要标準。
防沉迷政策的施行也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2021 年 8 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同年 9 月,遊戲工委以及相關遊戲企業在國家主管部門指導下,共同發起《網絡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自律公約》中除了明确要求做好各項防沉迷工作以外,同時寫入了落實實名認證、抵制不良内容、建立健全遊戲運營平台等條款。
遊戲工委牽頭發布網絡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
《自律公約》公布後," 最嚴防沉迷 " 政策迅速落實:遊戲企業及時上線了新的防沉迷系統,同時借助人臉識别等技術輔助驗證帳号的實名認證身份是否準确,并對夜間長時間在線的疑似未成年人帳号進行二次檢驗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防沉迷政策以外,《自律公約》中的另一些條款也已經得到了落實。例如《自律公約》第 4 條中規定,遊戲電商平台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帳号租賃交易服務。2021 年 9 月,多家主流第三方遊戲交易平台發布聲明,稱已采取嚴格措施禁止未成年人用戶參與平台上的任何交易。同時,未成年人的充值行為也受到了嚴格限制,截至 2022 年 1 月,騰訊旗下的遊戲中每天約有 1.1 萬個帳号觸發支付環節的人臉識别,其中 72% 的帳号被攔截了充值行為。
因此,《自律公約》其他條款中提到的内容也許可以成為從業者們後續關注的焦點。
值得關注的指标性事件
其一,遊戲工委《自律公約》《遊戲适齡提示》相關規範條款的落實。
除了已經落實的防沉迷等政策之外,遊戲工委發起的《自律公約》中仍有一些尚未推出管理細則的倡議,例如抵制 " 拜金主義 "" 耽美 "" 娘炮 " 文化,以及改善誘導玩家沉迷、引導玩家消費的規則與玩法設計,等等。2022 年,網絡上出現過一部分将獸耳、獸尾等元素視為 " 不良導向 "、建議弱化此類設計的聲音。鑒于遊戲工委的行業規範及指導性意見可能轉化為實際政策标準,因此這些内容,可以成為觀察 2023 年标準調整、行業政策指标變化的重要參考。
其二,大型遊戲行業會議上,主管部門領導出席的層級和講話。
主管部門相關領導出席遊戲展會、遊戲行業會議以及他們的緻詞也是行業的重要風向标。一直以來,國内舉辦的大型、重點遊戲相關展會上,最高會有副部長級領導出席。2020 年至 2022 年,出于疫情等原因,許多遊戲展會延遲舉辦或轉至線上,相關領導未能出席。
2023 年 2 月,受疫情影響延期的 2022 年度中國遊戲産業年會将在廣州舉行,ChinaJoy 等展會也有較大概率恢複線下舉行。屆時,遊戲行業從業者們可以從出席展會的領導層級中大概率判斷出主管部門對行業整體的重視程度。而如上文分析的那樣,這些會議上領導的講話也不是單純的官面緻辭,裡面往往能體現出接下來一段時間内行業的管理思路。
其三,新的遊戲扶持計劃是否會出台。
遊戲扶持計劃對遊戲行業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2004 年,新聞出版總署曾發布《關于實施 " 中國民族網絡遊戲出版工程 " 的通知》,緻力于振興中國民族遊戲出版産業,增強我國自主研發網絡遊戲在遊戲市場上的競争力,對優秀民族網絡遊戲進行政策扶持。這項工程一直持續到 2015 年,總計選出了 214 款自主研發的 " 民族網絡遊戲 "。
2016 年,廣電總局正式啟動了 " 原創遊戲精品出版工程 ",旨在 4 年内選出 150 款 " 原創精品遊戲 "。2017 年,2016 年度 " 中國原創遊戲精品出版工程 " 拟入選作品做出了公示,名單中共有 30 款遊戲。2018 年,2017 年度拟入選作品公示名單中,29 款遊戲入選。
我們可以将遊戲扶持計劃視為一種積極的态度。2023 年,如果有新的遊戲扶持計劃出台,或許預示着遊戲行業指導政策由監管把控向扶持發展的方向有所轉變。
2016 年度 " 中國原創遊戲精品出版工程 " 入選作品展示
結語
整體而言,我們對 2023 年遊戲行業相關政策寄予平穩發展的期待。在疫情對人們的影響預計會逐漸降低、各行各業開始全面恢複的前提下,期待短時間内遊戲産業政策發生颠覆性變化還為時尚早,版号發放、規範落實、展會舉辦、扶持計劃等方向逐漸走上常态化正軌也許是 2023 年值得關注的指标。
今天下午,遊戲工委發布通知,2022 年度遊戲産業年會将在今年 2 月 12 日至 14 日舉行。我們期待這次會議能成為 2023 年遊戲行業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