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長期以來,我國養老金一直執行 " 雙軌制 ":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執行的是 " 退休金 " 機制,按照工齡來計算退休金與在職工資的替代率,退休金由财政支付,沒有庫存不足的隐憂。
企業退休人員執行的是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 的養老保險機制,屬于自己交錢給自己養老,模式 " 後人繳社保供養前人 ",很容易産生 " 斷供 " 現象。
所以,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與工齡密切挂鈎,40 年工齡的替代率達到 100% 左右。但是,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與工齡沒有直接關系,而是與社保繳費年限有關系,工齡往往大于社保繳費年限,所以,這是對企業退休人員不公平的地方。工齡不等于貢獻,社保繳費才行!
【三】40 年工齡與 20 工齡的補發金額差距多少?
我們需要知道養老金的計算和補發不是工齡而是社保繳費年限,所以,工齡 40 年與 20 年并非 2 倍的差距,有可能 20 年繳費的養老金比 40 年工齡的退休老工人還高。
我們來計算一下,如果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其他條件也一樣,40 年與 20 年的補發金額差距有多少?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有的人還有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等于養老金計發基數 *(1+ 養老保險繳費指數)/2* 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 *1%;
過渡性養老金等于養老金計發基數 *(1+ 養老保險繳費指數)/2* 視同繳費年限 * 過渡性系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 / 養老金計發月數。
假設老李和老張的其他條件一樣,老李是 40 年繳費,老張是 20 年繳費。
用兩個公式相除 =2 倍。養老金計發基數 *(1+ 養老保險繳費指數)/2*40*1%/ 養老金計發基數 *(1+ 養老保險繳費指數)/2*20*1%=2。
很簡單,其他條件一樣,40 年繳費的是 20 年繳費的 2 倍。
【四】" 雙軌制 " 造成嚴重的不公平現象。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穩定,是一種可以端一輩子的金飯碗,工齡普遍都比較長,大多數人的退休金都能拿到在職工資的 90% 左右,甚至有些單位在退休前突擊提高職級,退休金比在職工資還高。
企業退休人員除了央企和國企比較安穩之外,其他民企私企的工作都不穩定,工齡不穩定也不持續,而且很多私企民企不給員工繳納社保,繳費年限普遍遠遠少于機關事業人員和央企國企人員。所以,企退人員的養老金普遍偏低。
關鍵是:企業退休人員要自己繳社保,養老金還低;機關事業退休人員不繳社保,退休金還高于企退人員養老金的 2 倍。
從這個公告可以簡單計算出:
第一名:機關退休人員人均 5080 元;
第二名:企業退休人員人均 2369 元;
第三名:城鄉居保退休人員人均 207 元。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金)是企業退休人員的 2 倍多,是城鄉居民退休人員的 25 倍之多。
PS:這三類退休人員最心酸!
第一類:企業退休人員。自己要花錢繳納社保,機關事業退休人員不要繳社保,退休金是企退人員的 2 倍。
第二類:靈活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就是沒有單位為自己繳社保的人,需要全額購買社保,他們隻舍得按照最低檔次買最低 15 年的社保,退休之後養老金隻有 1000 元左右。
第三類:城鄉居民退休人員。他們需要自己購買不同檔次的社保,全國平均養老金隻有 188 元。希望給這些低收入群體多漲一些養老金。
PS:多多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共同呼籲政策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