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鋅刻度,作者 | 星晚,編輯 | 高智
" 搭子 " 社交正成爲年輕人時下的一種社交新風尚,搭子之間通過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念,主打着一個價值共享和精準陪伴。
近期,特産互換搭子就是在這樣的風潮下衍生出的社交新遊戲。從國慶節前開始,不少年輕人就開始在互聯網上尋覓 " 特産互換搭子 ",如果能夠談得投機,便互相寄送特産,這樣一來,即便是不出門去人擠人,也能夠體驗到一些本地人認可的美食或特産。
這項活動的初衷固然是善意的,隻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交換特産價值不對等的情況,因此産生了期待值落差。更有甚者,直接欺騙對方,不僅沒有寄出承諾價值的特産,還在收到特産之後拉黑互換對象,注銷賬号。
屬于陌生人之間的線上社交新模式,正逐漸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帶偏。互換遊戲的樂趣之下,也在湧現出更多問題。
真心換真心的遊戲,最終逃不過套路
十月以來,彭婷已經收到了三份互換特産的包裹,分别來自四川、上海和湖北。
" 不要輕易和别人互換特産,否則你會上瘾的。" 彭婷拆開國慶後收到的那份湖北特産包裹,滿滿當當的一大箱,連拆開就要費一些力氣。打開之後,孝感麻糖、泡藕帶、楚仙魚面、武漢熱幹面、手撕臘肉、珍珠果米酒、夷陵酥、武昌魚……通通都是彭婷這個中原姑娘平時沒有見過、吃過的新鮮玩意兒。
在這之前,彭婷收到的四川特産和上海特産也是同樣的豐富,至今都沒有吃完。" 一開始我也有點擔心會踩坑,收到價值差距很大的互換包裹,沒想到我遇到的都是神仙網友,玩了兩次之後就有點上瘾了,有種隔着互聯網感受到全國各地風土人情的魅力。" 彭婷談到自己的感受。
彭婷是幸運的,但也有不少跟風之後被騙的網友。胡飛向鋅刻度分享了自己的被騙經曆,在網上找到達成互換需求的網友之後,兩人約定好了互相給對方選擇 300 元左右的特産。
也有人能夠收到價值不菲的特産包裹
帶着誠信的态度,胡飛在包裹了塞滿了荊州武昌魚、老漢口酸梅膏、黃石港餅、蔡林記酸豆角、糍粑魚、漢口二廠汽車、一斤菱角、價值 100 元的鹵味以及價值 100 元的恩施茶等特産,實際花費已經超過了 300 元,還不算上好幾十的郵費。
在發出包裹前,胡飛向對方提過因爲想要分享的特産太多,所以寄出的特産價值超過了約定價值,不過并不要求對方加碼,隻需按約定完成就行。可沒想到的是,胡飛收到包裹後簡直傻眼了。
一包綠豆餅、一盒白涼粉、一個蛋黃蓮蓉月餅、一包廣味臘腸、一盒罐頭魚以及幾個散裝的肚臍餅擠在了一個小小的紙箱裏,到胡飛手裏的時候,因爲運輸過程的擠壓,餅類食品也已碎得開始掉渣。
" 最離譜的是,當我後來想去找他聊聊的時候,我發現他直接把我拉黑了。隻能說,這種在線上真心換真心,并且直接與金錢挂鈎的社交活動,還是太考驗運氣了吧。" 胡飛表示,之後不會再對這類活動提起興趣了。
新的社交方式,帶來新的流量
盡管互換特産在近幾個月中成爲了一項線上熱門社交活動,但的确有不少人本就對此保持着懷疑态度。
" 不知道是誰掀起的這股互換風,想不通其中的意義。"
" 這種社交方式實在是太考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了,既然選擇了去考驗任性,那就要有承擔結果的勇氣,即便吃虧了也别太往心裏去,當做是一場測試吧 "
……
諸如此類的質疑聲比比皆是,但事實上,除了交友這個目的之外,互換特産也是一個能夠輕松獲取的流量密碼。
鋅刻度從 B 站上看到,2022 年百大 UP 主 " 二喵的飯 " 在 10 月 11 日發布了一則名爲《花 600 元跟相隔 4500 公裏的網友互換特産是什麽樣的體驗?》的視頻,截至發稿時,播放量達 56.4 萬次。在評論區有粉絲對 " 二喵的飯 " 留言:" 喜歡這個系列,感覺還可以再拓展一些别的内容,隻介紹産品有點點單調 "。
對于内容創作者來說,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裏,找選題是一件令人 " 頭秃 " 的事情。像這樣找準一個熱點,随後衍生出一個系列的選題,更是可遇不可求。
有 UP 主借此話題起号
另一名 UP 主 " 蒙咕噜呼倫貝爾 ",粉絲雖然隻要 1.7 萬,但打開其列表可以發現,該 UP 主從 8 月 23 日開始才發布了第一條視頻,之後所有視頻都是圍繞着互換特産進行,既有爲外地網友打包特産的視頻,也有開箱網友給他寄來的特産的視頻。如今,這名 UP 主開啓了 " 内蒙特産換全國 " 的系列,已經與廣州、杭州、深圳、延吉、黑龍江、雲南、山東、貴州等地的網友完成了特産互換。
盡管對于這一類視頻,也有不少網友質疑其真實性。因爲從博主們收到的特産來看,不僅數量充足,而且品質不低,再怎麽也能達到價值對等的水平。可跟風來體驗的網友卻接連遇到了價值不對等、産品質量差等問題。因此網友們開始懷疑博主們是自己從網上購買産品來打造出這樣的假象,從而換取流量。
其實,互換特産作爲當下的熱門社交模式,不管是能交到朋友也好,得到流量也罷,都是社交新風潮帶來的正面影響。隻是這其中出現的一些矛盾也的确會對部分參與者造成損失、帶來欺騙。或許,無論哪種交友方式,最終考驗的都是人心。
找 " 搭子 ",需謹慎
時代的發展讓傳統 " 熟人社會 " 運行秩序式微,但卻讓年輕人的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形式變得越發豐富。
當真實的世界難以滿足年輕人的交友需求 , 他們便開始探索起更多方式實現拓圈。有數據顯示 ,66.49% 的年輕人選擇通過社交 App 認識新朋友 , 這意味着 ," 線上社交 " 已經成爲年輕人連接好友的主要通路之一。
另外此前,《2023 社交趨勢關鍵詞》2214 位平台用戶進行調研,且其中 80.21% 爲 Z 世代群體。調研結果顯示,對于 " 搭子 " 社交,68.9% 的受訪青年認爲是踏出社交舒适圈,尋求新型社交模式的勇敢一步,53.7% 的青年認爲是一種高效的人際交往乃至學習生活方式。
各式各樣 " 搭子 " 正在慢慢成爲一種新興的社交方式,不論是吃飯、看電影、減肥還是交換特産,年輕人都在積極尋找 " 搭子 "。不過調查中也有 49.3% 的青年認爲 " 搭子社交 " 可能導緻缺乏建立深度人際關系的意識與情感能力。
不少網友都在尋找互換搭子
互換特産也是年輕人尋求互聯網 " 搭子 " 的一種表現,也算是通過互聯網向網友交換個人名片和家鄉名片的一種形式。互換特産的過程中,雙方可以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互動,他們需要了解對方的文化、口味和喜好,這有助于促進雙方的交流和理解。同時,在交換特産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禮物和感謝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激,這也可以增強彼此之間的友誼和互動。
從初衷來看,這的确不失爲一種迅速拉近彼此關系,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社交行爲。隻是,年輕人的風潮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少 " 有心人 " 瞄準時機潛入,就很容易将真誠變成欺騙。其實無論要玩哪種社交方式,年輕人都還需學會擦亮雙眼。
" 互換特産這個操作我真的很不理解,網上什麽都能買得到,和陌生人互換食物,萬一對方投毒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