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話題,老司機繼續介紹第十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的重量級裝備。話說俄烏沖突中,無論是烏軍屢屢建功的 " 海馬斯 " 遠程火箭炮,還是雙方頻繁使用的各種無人機,都表現出了驚人的實戰價值。那麽中國有沒有能力應對這些現代戰場的威脅呢?
首先說說攔截火箭炮的問題。其實 " 海馬斯 " 遠程火箭炮之所以對俄軍造成重大威脅,甚至成爲俄軍丢失赫爾松西岸的關鍵因素,就在于它的發射距離遠、精度高,同時具備快打快撤能力。當前俄軍僅有少數老舊的 " 動物園 " 系列反炮兵雷達,其探測範圍和反應速度都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現代戰場需求。
從這個角度說,俄軍之所以對 " 海馬斯 " 遠程火箭炮頭疼,就是因爲俄軍缺乏戰場監視能力,不但難以通過無人機等空中平台提前識别烏軍火箭炮的行蹤,甚至 " 海馬斯 " 火箭炮已經開火了,俄軍也難以及時發現和攔截,更說不上快速反擊了。
換成中國,有什麽應對方法嗎?老司機注意到,中國電科 38 所在這次世界雷達博覽會上推出了全新設計的 S 波段高機動雷達—— JYL-1A 遠程三坐标監視雷達。據介紹,該雷達基于先進的兩維數字有源相控陣雷達體制設計,能實時提供空中目标的方位、距離和高度等信息,具有探測、跟蹤炮彈、火箭彈、高速高機動戰機、戰術彈道導彈等各類目标的能力。依靠這種先進遠距離探測雷達,可以提高部隊的火力偵察和打擊能力,也可爲國土防空指揮部門提供對空情報保障和指揮引導。
此外,中國電科 14 所的 SLC-7 型三坐标警戒雷達同樣具備遠距離定位火箭炮的能力——沒錯,雖然這種雷達以反隐形能力而著稱,但它也可以用來定位火炮和火箭彈,還能探測常規固定翼飛機、直升飛機、無人機、巡航導彈、戰術導彈以及臨近空間目标等多類型目标。也正因爲如此,SLC-7 型雷達被譽爲 " 全能冠軍雷達 "。
無人機在俄烏沖突中的威脅是全球軍事界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正如老司機之前多次提到的,想要對付無人機,首先需要的是提前發現。在本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展出了多種針對無人機的探測系統。例如中國電科 38 所推出的三面陣低空監視雷達,就具有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測能力強,能同時探測大型、中型、小型、快速、慢速目标。該雷達采用最新的數字陣列技術和軟件化設計技術,三個陣面同時工作,采用 " 邊掃描邊跟蹤 " 和 " 掃描加跟蹤 " 同時工作機制,對重點目标進行高數據率跟蹤。
昨天提到的中國電科 14 所研制的 YLC-12 型 C 波段中低空多功能雷達,号稱 " 無人機克星 "。它采用多級套筒式舉升機構設計,能夠實現天線陣面 18 米的穩定舉升,解決樹林、城市房屋的遮擋問題,從而可以居高臨下地遠距離發現低空飛行的無人機。
還有一種針對無人機探測的 " 蜘蛛網 " 低空監視雷達則主打輕量化,該産品首次将 " 便攜式 "+" 相控陣 " 巧妙結合,雷達采用先進的兩維相掃圓形數字有源相控陣體制,實現 360 度全方位波束電掃,具有 24 小時連續工作能力,在無人值守狀态下,全自動工作,提供飛行物目标的方位、距離、高度和速度等信息。對無人機 " 低、小、慢 " 目标可實現有效探測。
在及時發現來襲無人機之後,各種反無人機系統就能大顯身手。這次世界雷達博覽會上展出了 " 雷電 " 低空防禦系統和 JN1101 車載綜合反無人機系統等多種 " 無人機殺手 "。其中 JN1101 車載綜合反無人機系統是以無線電對抗爲主要手段的反無人機系統,通過無線電信号偵察、雷達探測和光電探測等對各類無人機目标進行多傳感器聯合探測,實現對各類無人機目标的探測、識别、分類和跟蹤。系統通過對無人機的測控鏈路幹擾、導航壓制幹擾和導航欺騙等多種幹擾方式實現對各類無人機的高效處置。
而中國電科 27 所的 " 雷電 " 低空防禦系統更引起老司機的關注。據介紹,它是利用高功率微波摧毀來襲無人機内部的電子元器件,使其失控而墜落。當前流行的幾種硬殺傷反無人機系統中,攔截導彈成本太高;激光武器需要持續照射數秒甚至十多秒才能産生足夠的熱量摧毀無人機,無法同時應對多個目标;而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脈沖摧毀無人機内部電子設備隻需要幾毫秒,可謂瞬間見效;它具備連續發射能力,一分鍾内就能連續摧毀 6 架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