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張雪峰女兒的綜藝首秀《寒暑假》,小姑娘的表現讓驚歎:
9 歲,離開父母,獨自錄制了一檔旅行綜藝。
一面感慨張老師竟已爲人父,一面又好奇,總給我們提供教育建議的他,會怎麽教育自己的女兒。
「所有的文科專業都是服務業」。
2023 年底,張雪峰在直播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自此讓他争議纏身。
在此之前,張雪峰是當之無愧的「高考頂流」,他在直播間爲廣大家長答疑解惑,爲學生填報志願,乃至未來的職業規劃路徑指點迷津,言辭犀利中肯,成爲不少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眼裏的「救命稻草」。
然而随着他的爆火,張雪峰時刻活在風口浪尖,也成了一些人眼裏博眼球,謀出位的負面網紅,他選擇關閉評論區,以此試圖平息所有争議。
然而不過半年,張雪峰再度被推上熱搜。
隻不過這次,他的風評卻迎來了 180 度的逆轉。
這一切,都得歸功于他九歲的女兒。
看了張雪峰女兒的綜藝首秀《寒暑假》,小姑娘的表現讓驚歎:小小年紀,離開父母,獨自錄制了一檔旅行綜藝。
看了張雪峰和女兒之間的日常相處,也讓很多網友感慨:
我羨慕的不是張雪峰女兒,羨慕的是有張雪峰這樣的爸爸。
在如今功成名就的張雪峰面前,有太多亮堂堂的名号。
時間倒退到幾十年前,在張雪峰生活的東北小縣城裏,他身上最大的标簽是「小鎮做題家」。
對于自己的家庭,張雪峰曾自嘲道:
别人說自己家窮,說的是窮得叮當響,而我們家響都不響。
身處國企改革帶來的下崗浪潮中,張雪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受到了重創,母親下崗,家裏的經濟來源,就靠作爲鐵路職工的父親,每月收入僅有 600 元。
在這樣貧瘠艱苦的環境下,張雪峰的父母對兒子下了「狠心」,要求他每次考試,必須考進全班前三,每次差幾個名次,就要挨多少個耳光。
張雪峰印象最深的一次,他考了全班第二十九個名次,那一次父親沒有手軟,他也沒有躲。
從小時候起,張雪峰就知道隻有通過高考,他才有可能改變命運,而後來的他也一路過關斬将,成功考上了一所 211 院校,走出了小縣城,完成了逆風翻盤。
雖然吃過很多苦,但是不同于大部分的中國式家長,就算沒苦,也得創造條件讓孩子吃。
張雪峰非但沒有成爲一個嚴父,讓孩子複制自己的成長路徑,反而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女兒奴。
節目開頭,張姩菡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就解釋了自己名字的由來。
從女兒張姩菡的名字來看,一方面寓意她可以長成荷花一樣的美女,出淤泥而不染;另一方面,孩子屬羊,希望孩子能吃飽,「念寒」的諧音,也希望女兒永遠記得自己是個東北人。
每一個字都經過父母的深思熟悉,翻了半年字典,巴不得将所有最美好的祝願都賦予女兒。
對于女兒的寵愛,張雪峰也并不是光嘴上說說而已。
以張雪峰目前的家庭條件,再要二胎不成問題,然而張雪峰打定主意,要給予女兒全心全意的愛。
自小父母忙于生計,孤獨幾乎是張雪峰對童年最大的印象。
等他做了父親,哪怕工作再忙,他也将抽出時間陪孩子,不願意讓女兒有着和自己一樣的經曆。
每周二、四,他都會騎上電動車,來到學校門口親自接送女兒回家。
哪怕冒着雨,他也準時等候,确保女兒一出校門就能看見自己。
哪怕手頭再忙,情緒多糟糕,一接到女兒的電話,張雪峰就笑開了花,語氣寵溺。
對于張姩菡來說,她和爸爸待在一起最多的地方就是公司。
他也會像一個小孩子一樣,陪着女兒一起從滑滑梯滾下來,逗得女兒哈哈大笑。
女兒獨自出行前最大的心願,是爸爸能陪自己再玩一次卡丁車。
他也毫不猶豫答應,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滿足女兒的要求。
或許在崇尚吃苦的中式教育認爲,隻有讓孩子吃苦,能夠最大限度鍛煉 ta 的意志。
然而這種沒苦硬吃的生活方式,有的時候也會導緻孩子的自卑心理。
吃苦教育并不是單指讓孩子體會沒錢的痛苦,體力的勞累。
就像這次張雪峰選擇讓女兒獨自參加旅行,不光是對女兒有一定的信心,也是想要通過這次脫離父母的旅行,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能力,讓孩子在這過程中學會遇到問題如何解決,想要放棄如何去堅持,幫助孩子更快成長。
雖然張雪峰自己的學習路上,某種程度上也是被父母「雞」出來的。
但是對于女兒,他在「雞娃」和「雞自己」之間,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
張雪峰的成名之路,想必大家也早有耳聞。
畢業後,他就在朋友的考研機構幫忙。
那個時候的張雪峰,和無數個年輕的北漂青年一樣,希冀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
他每天加班加點,費盡心思搜羅資料,就是爲了完善自己的課件。
在熬過寂寂無名的六年後,他憑借一條學生随手拍下的「7 分鍾解讀 34 所 985 高校」視頻意外爆火,自此開啓了他創業的契機。
從考研老師再到千萬網紅,他也從未松懈過。
2023 年頂着輿論帶來的流量高峰,張雪峰的熱度一再攀升,每天和團隊直播開會,一度還累到了強制住院。
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背後,有時候難免顧不上女兒。
面對女兒小小的抱怨,張雪峰也會耐心解釋:
爸爸可能有的時候忙啊,沒時間陪你, 他都是爲了能夠讓你有更好的生活。
然而就是這麽卷的張雪峰,爲了不讓女兒陷入學習的内卷,也是煞費苦心。
他早早就替女兒規劃好升學路線,讓女兒中學開始就讀國際學校,避開中考。
最後等到高中時将女兒送去留學,不考慮英美家庭,因爲考慮安全問題,大概率會選擇香港或是新加坡。
至于孩子是能上什麽學校,他也不會強制要求,對女兒的要求就是:
能考上大學就可以了。
他甚至曾經霸氣宣言,他已經爲女兒賺夠了一輩子需要用到的錢,以确保女兒不會爲錢發愁。
或許正是有着父母兜底的底氣,張姩菡可以盡情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愛好。
她喜歡畫畫,爸爸就給辦一個美術學校,讓員工的孩子免費去上課,學費他全掏。
她喜歡高爾夫,爸爸也會去認真去研究,指點女兒一二。
而面對這場未知的旅行,張姩菡自信心十足,表現出了少見的松弛感。
面對第一次見面的幾個嘉賓,她大大方方和所有人打招呼,絲毫不扭捏。
面對與父母短暫的分離,她選擇用嘻嘻哈哈沖散這份悲傷,就連王敬軒都感慨:
我很喜歡她的性格,是完全不會矯情的性格。
不「雞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不将全部目光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更何況都說「言教不如身傳」,做父母的不斷通過自我學習,有一個如此積極向上的榜樣,孩子也會受到熏陶和影響,更主動去學習和成長。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父母就是孩子的命運。」
教育到最後,拼的不隻是财力,也不隻是個人的才能,更是父母的三觀和眼界。
對于女兒的培養問題上,張雪峰從不給孩子輕易設限,而是完全尊重孩子的意念,将她視爲和自己平等的個體去溝通交流。
當節目裏給了短短的五分鍾通話時長,她興高采烈和爸爸分享一路的見聞。
張雪峰全程認真傾聽,不時鼓勵和肯定女兒:
你很棒。
爸爸就知道你最棒了。
給予女兒更多人生選擇的資本和底氣,也始終是張雪峰爲之奮鬥的目标。
對于女兒,他的教育理念始終是:「就是你想怎樣就怎樣,我作爲父母的,我是你堅強的後盾。」
張雪峰奮鬥多年積攢下來的資源和背景,也都是爲了給孩子鋪路,讓她可以有更開闊的視野,解鎖人生更多的新體驗。
在上節目前,他就專門寫了一封信,拜托好友汪涵照顧女兒。
簡簡單單「拜托了」三個字,背後是一個父親沉甸甸的愛和信任。
有足夠的物質兜底,又有眼界和規劃,有這樣百分百信任與支持的父母,孩子的眼神是完全不同的。
談到參加這次綜藝的目的,小小年紀的她邏輯清晰,目标明确,眼裏都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我想做一個大人,學會自己獨立,第二想突破自己,去完成十幾天的挑戰。
不僅有很多錢,更有很多愛,這也是很多網友最羨慕張姩菡的一點。
當一個家庭各方面實力和經濟都是頂配時,父母總難免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想讓孩子可以過得輕松點,這無可厚非。
然而每一個家庭條件不一樣,對于孩子所能給予的投資和規劃都是不一樣的。
縱然每一個家長都不是張老師,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可是身爲父母的,所能帶給孩子的情感支持和學習啓蒙,都是獨特且不可複制的,這些同樣也是給予孩子最寶貴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