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筆記俠關注我哦~
内容來源:由編者整理彙總自網絡公開資料。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少将
第 7291 篇深度好文:7358 字 | 16 分鍾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2022 年大半的時間段,互聯網闆塊幾乎都在下跌。從去年 11 月以來,伴随港股的反彈,騰訊這家公司的市值漲幅非常明顯。
大家發現,被稱爲 " 中國巴菲特 " 的段永平又一次抄底成功了!
段永平不僅是著名的企業家,以創辦了 " 小霸王 "" 步步高 " 爲人熟知,與 OPPO、VIVO 等知名企業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他還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曾帶着黃峥與巴菲特共進午餐。
同時,段永平也被認爲是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價值投資者之一,是一個幽默直率的人,一直活躍在互聯網上,經常與網友交流對于企業、投資、商業模式的看法。
小編整理了段永平在 2022 年的有價值的思考,再結合他過往精彩的觀點,形成本文。希望能爲您帶來收獲和啓發!
一、如何理解本分、平常心?
1. 平常人往往很難有平常心。
2. 和打高爾夫一樣。投資,以及人生都沒有完美的。
很好的球手和一般的球手,大多數時候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别。唯一區别是,是否長期保有平常心。不管多好的球手,當失去平常心時,一樣會打得很爛。
3. 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态。也就是要努力認清什麽是對的事情,認清事物的本質。
4. 本分,我個人的理解就是 " 做對的事情 + 把事情做對 "。明知錯的事情還去做就是不本分。本分是個檢視自己的非常好的工具。
5. 個人認爲隻有在 " 不賺人便宜 " 的心态下,才有可能做到 " 雙赢 "。所以 " 不賺人便宜 " 就成了 " 本分 " 的内容之一。
6. 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
所謂本分,其實主要指的是價值觀和能力範圍。賺多少錢不是我決定的,是市場給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你賺的是本分錢,你會睡得好。身體好會活的長,最後還是會賺到很多錢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賺錢的人其實不快樂。
7. 什麽是對的事情?
我的理解是對的事情一般來講是指原則性的東西,而且往往是用什麽是不對的事情來表述的。比如,騙人是不對的等等。
所以說,做對的事情,在實際中往往就變成不對的事情不要做。比如,不做自己不懂的東西等等。
8. 普通人堅持做對的事情,結果是可以很不普通的!
二、在你無法超越别人的時候,
你隻能先超越自己
1. 人們關注我們,往往是因爲我們做了的那些事情。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爲我們,很大程度上還因爲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
2.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做一個有目标的人。所有的快樂就在于實現這個目标,而不是得到一個結果。
3. 我想不出一句話可以成爲面對所有人的忠告。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 " 享受生活 ",那是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4. 很多人到了最後都忘記自己最想幹什麽了,走着走着就忘掉了。
真的,不要把全部生命耗費在名聲、權力或金錢的積聚上,千萬不能隻使用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做人一定是先悠然掃一屋,再從容掃天下。
5. 常看到人們提到财務自由,感覺上多數人認爲财務自由主要取決于财富的擁有量,似乎到了一定量就可以自由了似的。
其實,個人觀點,财務是否自由未必和自己的擁有量有那麽大的關系,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擁有不少财富的人們來說。
我自己的定義是:當不爲錢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擁有了财務自由了。
然後就可以發現,其實很多不那麽有錢的人們可以很開心,因爲他們在做他們願意做的事情。
同時也會發現,有些很有錢的人其實不太開心,因爲他們每天還要不得不去做許多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情。
6. 你讓一個人回過頭去看自己走過的路,他都看不明白的,經驗是别人總結的。
創業有時候就是一種沖動。做事情也是一樣,如果你因爲一時沖動獲得了成功,人們會說這是冒險精神或者創業精神。但如果你失敗了,人們又會總結這是铤而走險,是賭徒。
7. 如果一個人不但能得到成功,并且能長久地駕馭成功,那麽這一定是素質。
曾有一位美國大學的校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統計所有世界五百強企業那些成功的 CEO 的特質,就是誠信、正直。人品相當重要。
8. 時間越長,運氣比重越小。
9. 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呆在能力圈内以及專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度減少犯錯的機會。
10. 我要碰到排解不了的事情就打會遊戲,反正是時間長了都會過去的。
11. 我覺得沒人天生有悟性的。我看到的有悟性的人一般都非常肯悟,會習慣想本質及長遠。
12. 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
曾國藩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
他說:" 打仗要打個穩字。" 他一生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指導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
曾國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誠爲本,以拙爲用。
他一生要求自己 " 不說大話,不求虛名 ",做事 " 情願人占我的便益(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别人以巧似僞欺騙他,他卻仍然以誠以拙相待。
曾國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笨拙之上,這樣的絞盡腦汁殚精竭慮之上的。
确實," 笨 " 到極緻就是 " 聰明 "," 拙 " 到極點就成了 " 巧 "。
13. 中國人首先就要把心态放正,要服氣,學會退讓。
就像一個農民剛從田裏來到城市,那麽他就隻能先做打工仔。隻有服氣,才能争氣,才能吐氣。
必須正視自己的底子不如别人,必須虛心向别人學習好的管理經驗,好的技術。
心态是最重要的。在你無法超越别人的時候,你隻能先超越自己,哪怕是超越自己狹隘的自尊心。
14. 牛人應該不太會盛氣淩人吧?我見過的盛氣淩人的,一般都是内心很自卑的人。
15. 無論學曆高低,一個人總會懂些什麽。而你懂的東西,可能有一天會讓你發現機會。我自己抓住的機會,也好像和學曆沒什麽必然的聯系。
三、做人要有平常心,企業亦是
1. 做人要有平常心,企業亦如是。
往往,企業規模越大,要保持平常心就越難。
對一個新企業來說,他唯一的目标就是生存。小企業去嘗試一件事的時候,它的機會成本很低,失敗了,再來過,談不上有多大的損失。
但是在企業有了一定規模的時候,管理者要保持平常心就有了一定難度,因爲他可選擇做的事情多了,選擇的範圍大了,同樣,他犯錯誤的可能性也大了。
大企業比什麽?比誰犯的錯誤少。
2. 你看死掉的企業哪一家是被别人打死的?還不都是自己犯錯死的。
世界上的長青樹企業,哪一家不是中規中矩地按照企業規則在操作?
在中國,最終能夠在世界上站住腳,能夠真正做大做強的一定是嚴格按企業規則辦事的企業家。這就像隻有九段棋手才能下出職業九段的圍棋來一樣。
3. 吉姆 . 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曾經總結過偉大企業的其中一項特質是 " 利潤之上的追求 ",喬布斯和他的蘋果給予了這項特質以最完美的诠釋。
有 " 利潤之上 " 的追求則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質,就會更容易堅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更不容易做錯的事情,就不大會受到短期的誘惑而偏離大方向。
如果你是一個有 " 利潤之上 " 追求的 manager(管理者),你就會找到很多 ideas(方法),但如果不是,别人怎麽說你都會用功利的角度看的。
補充一點:有 " 利潤之上 " 追求并不是好企業的充分條件,但有 " 利潤之上 " 追求的企業成爲好企業的概率要比一般企業大很多,時間越長差别越大。
4." 好公司 " 的定義是什麽?
所謂的 " 好公司 " 我覺得應該是有原則的公司,不是單純利潤導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知道什麽樣的事情不該做),然後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對的公司。
事情做對的過程,是個學習的過程。誰都會犯錯誤,好公司也不例外。
5. 沒有強大的文化,就不會有偉大的公司。
6. 核心競争力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争優勢的能力。是企業所特有的、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競争對手難以模仿的技術或能力。
所謂企業文化講的就是什麽是對的事情(或者說哪些是不對的事情),以及如何把對的事情做對。
7. 正直和誠信,這是所有偉大企業的共性,也是出問題的企業的最大 " 漏鬥 "。
8. 隻有極少數的企業,是真的在骨子裏具有 " 消費者導向 ",同時又具備實現 " 消費者導向 " 的能力的。這些公司,最後往往會被人們稱爲 " 偉大的公司 "。
9." 守正不出奇 " 的意思是 " 守正 " 不是爲了 " 出奇 "。
很多說 " 守正出奇 " 時腦子裏想的都是 " 出奇制勝 "" 彎道超車 " 啥的。好企業的 " 奇兵 " 大多都是熬出來的,不然也奇不了多久。
10. 經營企業和投資一樣,少犯錯很重要。但所謂少犯錯不是通過什麽都不敢做實現的,那叫裹足不前。少犯錯是通過堅持做對的事情來實現。
而所謂堅持做對的事情、是通過發現是錯的事情就馬上停止,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會是最小的代價。stop doing list(禁忌清單)也很重要。
11. 對一個公司而言,去找到(開發)能夠長期滿足用戶需求的産品,就是做正确的事情。如何找到是 " 如何把事情做對 " 的範疇。
12. 看上去很簡單的一件事情,做到卻非常難。銷售一線總是會要求品種多一點再多一點,決策者需要清醒面對這種要求。
13. 很難有企業不靠創新可以生存下來的,但創新是指在用戶導向前提下的創新,而不是爲了不同而不同的創新。
我們公司把這叫差異化,也就是滿足用戶需要而别人還沒有提供的東西。當然,用戶需要而大家已經提供的東西我們絕對不能少。盲目創新是危險的,而消費者導向前提下的創新,是企業生存的一個重要基礎。
14. 做産品和市場,往往喜歡很多品種,好處用于不同細分市場,用于上下夾攻對手的品種。壞處搞一大堆庫存,品質不好控制。
單一品種需要很好的功力——把産品做到極緻。難啊。因爲難,大部分人喜歡多品種。就跟投資一樣,價值投資簡單,但很不容易。做波動,往往很吸引人。
四、不要讓重要的事情,
變成緊急的事情
1. 企業首先要确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招的人必須符合這個核心價值觀。
2. 人才的合适性,往往比合格性重要。
合格性,指的是能力。合适性,指的是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
企業内部培養的人合适性強,有時候企業裏某些崗位外來引進人才合格性好。
合适性比較難培養,需要很長時間,有時很長時間也沒用。而合格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合格性是可以通過培訓提高的,合适性很難改變。企業文化如何傳遞的問題建議看韋爾奇的《赢》。
許多公司挑人時是首先看合格性的,概率上就容易出問題,許多公司本身價值觀就有問題,選人自然就困難了。
3. 好公司的收入一般都不是最高的。我在讀中歐 EMBA 時,學過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錢是保健因子而不是激勵因子。
企業員工的收入其實是保健因子,就是少了不行,多了沒用的東西。當然這個多少有時候不一定是絕對值,很多時候會體現爲相對值(就是一定比例)。
提升團隊的凝聚力靠加錢是沒用的,但減少錢會有顯著的破壞力。
激勵因子大概就是和錢沒直接關系,卻讓大家在一起工作很開心的那些東西,也可以叫利潤之上的追求。
4. 讀中歐時曾經看過企業家最重要的品質是 integrity(誠信),所以大概違背 integrity 的品質可能會是緻命的吧,時間足夠長的話。
5. 實際上,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講,重要的事是建立公司的各項制度,設定公司的服務章程,把重要的事都做好了,剩下的事,員工自己就能處理好。
6. 我當 CEO 的時候并沒有一個時間分配表,但大緻知道什麽是重要的。
簡而言之,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
7. 我覺得創業最重要的是,創業者會覺得自己的産品或想法,能夠提供點别人提供不了的東西。
如果隻是想做生意,成功的概率會小很多。
供需失衡的 " 賽場 " 大概沒人可以在創業前就 " 選到 " 的,就算碰上了也很快會掉進紅海。
舉個簡單的例子:茅台的供不應求可不是一個創業者創業前計劃好的。
8. 凡是員工見到領導就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
因爲這種公司的員工大多都會慢慢變得沒有擔待,凡事希望交給上級去決定,效率慢慢會降低。
除非這種公司的産品非常聚焦,大老闆确實可以照顧到所有大方面,不然早晚會出問題的。我覺得日本企業這些年在有些行業出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9. 關于授權的問題,能比我理解得更好或做的更好的人确實不多。
授權的過程一般是 : 指示、指導、協商、授權、放權,最後一條是 never out of control(隻有好的文化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這裏最重要的還是 " 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
10." 資本支出大的行業不容易出現好企業 ",我同意這個觀點。
11. 所有的高手都是敢爲天下後的,隻是做的比别人更好。
我們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堅持自己的 "Stop Doing List",篩合夥人,篩供貨商,慢慢地就會攢下好圈子,長期來看很有價值。
12. 敢爲天下後,指的是産品類别,是因爲你猜市場的需求往往很難,但是别人已經把需求明确了,你去滿足這個需求,就更确定。(敢爲天下後指的是 " 做對的事情 ",後中争先指的是 " 把事情做對 " 的能力。)
13. 所謂 " 商業直覺 " 不應該算天賦,應該是理性思考的結果。
五、對當前商業的看法
1. 我個人覺得遊戲市場有點下滑是正常的。遊戲無非就是時間,有些人可能在别的事情上(比如短視頻)花很多時間,于是在遊戲上就花少了呗。
2. 我能理解短視頻的厲害。我前段時間看微信裏的短視頻有時候不小心也能看幾個小時。估計這個對遊戲也有影響。
不知道短視頻這個産品能持續多久,我自己已經不太看了。
3.(騰訊和字節)兩家公司都很有價值,我不确定誰更高。感覺上長期而言人們對微信的依賴會更高一些,但我的感覺未必對,因爲我沒怎麽用過抖音的産品。
無論如何,誰高我都沒啥不高興的。
4. 我之前說過 Zoom,沒啥要更新的。我很欣賞 Zoom 的創始人和 CEO,也覺得 Zoom 的文化很好,但就是搞不清 Zoom 的護城河在哪裏(或者說商業模式不是很強大)。在看到強大的護城河之前,我是不敢大投的。
5. 我依然覺得特斯拉未來是個苦生意,商業模式不是那麽好,盡管他們做成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
6. 直覺上覺得車(包括電動車)的生意很難有特别好的商業模式,現在做電動車的企業 10 年後到底誰會活下來是很難預測的。
7. 多數人對完全自動駕駛可能都有點過于樂觀了。自動駕駛要達到目前人對各種路況的識别可能至少還要 20 年,20 年内可能都隻能是各種級别的輔助駕駛。當然,輔助駕駛是很有幫助的一個功能。
8.VR 出來的頭幾年我還是花了一些時間去了解的,甚至還去附近幾個大學的實驗室看過,直覺就是這個産品的受歡迎度恐怕會有點像立體電影。
一轉眼又過去了好幾年,當初的感覺還是沒能被改變什麽。
9. 很多公司都是倒在了借貸上,尤其是在犯錯誤的時候,很多人一時意識不到,于是會借很多錢來放大自己的錯誤,最後連回來的機會都沒有。房地産行業好多這種例子啊!
六、對投資、價值投資的理解
1. 多數人在投資時很習慣去看有沒有 " 把事情做對 " 這點,從而會很容易掉進短期表現當中。
即使是偉大的企業在 " 做對的事情 " 的過程當中也是可能會犯錯的,因爲 " 把事情做對 " 往往需要一個過程。
所謂 " 長期投資 " 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要能夠相信堅持 " 做對的事情 " 的有能力的公司最後會 " 把事情做對 "。
2. 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内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3. 我理解的投資歸納起來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
這就是我說的所謂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說我是從骨子裏相信,不會因爲任何影響而動搖。
4. 投資确實就是買的未來的現金流(折現),未來現金流(折現)最大的保障就是 " 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裏最強的就是 " 護城河 "。
5. 能漲價的東西就表示他有 " 護城河 ",能體會出這點來還是很有天賦的。
6. 投資是不是好價錢,要從未來看回來。
7. 許多人很想做投資的原因可能是認爲投資的錢比較好賺,或來的比較快。作爲既有經營企業又有投資經驗的人來講,我個人認爲經營企業還是要比投資容易些。
雖然這兩者其實沒有什麽本質差别,但經營企業總是會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犯錯的機會小,而投資卻總是需要面臨很多新的東西和不确定性。
而且投資人會非常容易變成投機者,從而去冒不該冒的風險,而投機者要轉化爲真正的投資者則可能要長得多的時間。
8. 我問過巴菲特在投資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麽,他告訴我說:不做空,不借錢,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東西。
這些年,我在投資裏虧掉的美金數以億計,每一筆都是違背老巴教導的情況下虧的,而賺到的大錢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賺的。
9. 如果你馬上投入投資行業,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别因爲一個錯誤,就再也爬不起來了。這裏唯一我可以保證的是,你肯定會犯錯誤的。
10. 适合投資的人的比例應該是很小的。可能是因爲投資的原則太簡單,而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難的吧。
順便說一句什麽是 " 簡單 " 的 " 投資 " 原則:當你在買一隻股票時,你就是在買這家公司!簡單嗎?難嗎?
11." 護城河 " 是用來判斷公司内在價值的一個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企業文化是 " 護城河 " 的重要部分。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很強企業文化的企業,可以有個很寬的 " 護城河 "。
12." 理性 " 地面對市場每天的波動,仔細地檢查每一個自己的投資理由及其變化是非常重要的。
13. 沒目标時,錢在手裏好過亂投虧錢。如果一有錢就亂投的話,早晚都會碰上個虧大錢的目标的。有合适的股票就買,沒有就閑着。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可以看得更好些。
14. 任何人要買的話,必須自己明白自己在幹什麽,不然你睡不好覺的。
15. 價值投資隻管便宜與否,不管别人的想法,找自己懂的好公司,别的不要太關心。希臘發生的事和大家有點八杆子打不着吧?
16. 偉大的公司要惜賣!偉大的公司賣掉後大概率很難買回來,而且因爲手裏拿着現金,很可能會投到沒那麽好的生意,損失會有可能是雙重的。
17. 因爲買公司是基于好的商業模式或企業文化,所以當覺得這兩個方面長期來看出現不可修複的問題時,就要考慮離場了。
18.PE(市盈率)是個曆史數據,可以讓你多了解公司的過去,但無法讓你決定是不是要投公司的未來。
19." 甯要模糊的精确,也不要精确的模糊。" 這句話不知道怎麽傳成這樣了,意思完全不對!應該是 " 甯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錯誤。"
20. 我其實也不知道閑錢的定義,我覺得這個需要每個人自己定義。如果你定義不了,大概說明你還沒閑錢。
21. 号稱自己會擇時的人,大多最後日子都不太好過。
22. 隻要堅持看圖看線,大概率會有效地避開大牛的。
23. 比特币不産生現金流,無法評估,屬于不懂不碰的範疇。同理,我也不會投資名畫,郵票,古董,郁金香……自己用的不算投資,雖然也可能會賺錢。
24. 沒有專門針對 " 普通人 " 的應對辦法。從投資的角度看,如果你有閑錢的話,多買點好公司,拿着就好了。
所有的金融危機都會過去的,人類總是會有辦法解決問題的,直到最後解決不了爲止,那時候也沒啥關系了哈。
25. 當你迷惘的時候,試試往遠處看?看 10 年,往往比看 1-2 年要容易很多,看一兩年,會比看一兩天容易很多。
比如投資上,很多公司其實是很容易知道他們 10 年後很可能會不行的,那爲什麽現在要買呢?避開這些公司,你會發現其實你的選擇會特别少,但心裏會踏實很多。
26. 你隻要一直本着 " 不懂不做 ",你就會少犯錯誤。時間長了,你的結果自然比你不懂也做要好很多。這是 " 要做對的事情 " 的範疇。
參考資料:
1.《看完段永平 10 年 50 條思考,我終于知道他爲何這麽牛》,粥左羅;
2.《一文看完段永平 2022 年分享精華:我相信我看到和理解的東西,當你對眼下迷惘時,試試往更遠的時間看……》,聰明投資者;
3.《段永平:用簡單去理解複雜》,格上财富。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