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後應當如何安葬遺體?除了傳統的土葬、火葬之外,爲了滿足逝者的願望,還有骨灰撒大海、骨灰放煙花等新型殡葬方式。
如今,有一種更加 " 瘋狂 " 的選擇——遺體堆肥,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遺體轉化爲營養物質豐富的有機肥料,用來滋養花草樹木。
在美國一些地方,遺體堆肥已經成了一種可供選擇的遺體處理方式。有位老太太甚至希望,死後自己的遺體肥料能用來養一棵蘋果樹。
可是,遺體堆肥真的更環保嗎?會有安全問題嗎?
遺體要通過堆肥的方式才能變成營養物質豐富的有機肥料(不是随随便便埋在樹下就可以)|Recompose
遺體堆肥,更 " 環保 " 的選項?
從環境影響上來說,土葬和火葬并不是理想的喪葬方式。
土葬的話,随着時間推移,屍體中含有的如農藥、防腐劑、金屬等毒素被釋放,會腐蝕棺木,污染周圍的土地以及地下水。而且随着人口越來越多,用于墓地的土地資源跟不上,土葬也逐漸讓位于火葬。
從節約土地的角度來說,火葬自然是處理遺體的首選項。然而,火葬會産生空氣污染物,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汞和其他重金屬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火葬還需要大量燃料——每次火化要消耗 285 千瓦時的天然氣和 15 千瓦時的電力,相當于一個人一整個月的能源需求。
除了土葬和火葬,沒有環保的辦法了嗎?
學建築的卡特裏娜 · 斯佩德(Katrina Spade)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兒時好友告訴斯佩德,一些農民幾十年來一直用牲畜屍體堆肥,她才意識到:如果動物的屍體可以拿來堆肥,人類的遺體是不是也行?
要把遺體變成肥料,并不是随便埋在樹下就可以。斯佩德與朋友一起設計了堆肥加熱系統,他們将自然界的碳循環微縮至一個分解倉大小,并通過設置合适的溫度、濕度及碳氮比例等條件,加速自然降解過程。
每個分解倉長約 2.4 米,高約 1.2 米,由不鏽鋼制成|Recompose
從這個系統來看,遺體堆肥是一種更加可持續的殡葬方式——隻需火葬的八分之一能量,就可以實現有機物的降解和合成,可減少人均約 1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後,她還根據這個系統,完成了自己的碩士論文《泥土與分解:爲城市逝者提供安息之地》。
斯佩德論文設計:集成式堆肥系統,旁邊布有螺旋坡道|Recompse
怎麽把遺體變成肥料?
2017 年,斯佩德創立了 Recompose,這是一家提供遺體堆肥喪葬服務的公司。從 2020 年 12 月開始到現在,已經有 200 多位逝者在這裏完成了生命的延續。
逝者會被安置在一張被稱爲 " 搖籃 " 的深綠色推車上,全身被布料包裹,身下鋪滿木屑、苜蓿和稻草。在衆親朋好友的注目下,遺體被推入白色分解倉。
逝者會躺在推車裏,等儀式結束後推入分解倉|Recompose
分解倉内适宜的氧氣、溫度和營養物質使大量有益微生物繁殖。這些微生物可産生酶,将人體軟組織分解爲氨基酸等有機物,隻需一個月左右人體就能基本被降解,形成約 0.8 立方米的有機肥。
要堆肥成功,碳氮比是關鍵,需要維持在 25:1~30:1 之間。人體含氮多,因此需要和高碳的木屑、苜蓿和稻草混合在一起堆肥。
氧氣、溫度和濕度也是重要指标。風機系統将空氣通過一組管道吹入每個分解倉,廢氣則通過另一組管道釋放,經碳活性過濾器過濾。溫度和濕度經傳感器監測,确保微生物可以在适宜的條件下滋生,同時殺死糞便大腸菌群和沙門氏菌等病原體。
工作人員還會在特定節點旋轉容器,使軟組織與微生物充分接觸,加速堆肥。
創始人斯佩德展示動物遺體(牛)降解成的有機肥|wbur.org
形成了有機肥還不算結束,還需要剔除非有機物。骨頭、牙齒等含有礦物成分,不會被完全降解;心髒植入物、關節置換物等也得挑出來,按照當地标準進行處理。此外還有安全性檢測,需要檢驗有機肥中的重金屬、病原體及 pH 值是否能達到安全标準。
最後,在兩到四周的幹燥和固化之後,遺體便轉化爲一抔沃土,重歸自然。
病逝的遺體怎麽辦?肥料安全嗎?
把動物堆到土裏沒人管,但把人的遺體變成肥料再摻到土壤裏這件事,遠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問題——人體做成的肥料安全嗎?有傳染病的風險嗎?
2018 年,斯佩德聯合華盛頓州立大學土壤科學教授琳恩 · 卡朋特 - 博格斯 ( Lynne Carpenter-Boggs ) 開展了一項試驗,探究遺體堆肥後産生的有機肥是否安全。
根據 Recompose 官網展示的結果,在最低加熱溫度爲 55 ℃、加熱時長爲 72 小時的情況下,遺體可成功堆肥,其病原體、重金屬含量等均滿足美國環保署污染物控制标準。因此,遺體堆肥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的殡葬方式。
該研究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堆肥中心進行,爲期 5 個月。試驗一共包括 6 具屍體,由支持人體堆肥的逝者捐獻。受試者兩人爲一組,同時開展堆肥,共重複三組。堆肥開始 4 周後,測定有機肥中的碳、氮、磷、鉀的含量,分析包括砷、镉、銅、鋅、鉛和汞等重金屬含量,以及通過二氧化碳和铵釋放、糞大腸菌群、大腸埃希菌群以測定物質的穩定性|Recompose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進行遺體堆肥。
現在還不太清楚堆肥能不能分解引起嚴重傳染病的病原體,比如朊病毒、埃博拉病毒和肺結核杆菌等,所以隻有經過醫療機構及法醫檢驗合格的遺體才能下葬。
Recompose 還特别指出,因新冠肺炎而死的逝者也可以選擇遺體堆肥,因爲人體堆肥産生的熱量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除了傳染病,在死前 30 天内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用來治療腫瘤)的患者也不能堆肥,如果逝者希望進行遺體堆肥,則必須切除經放射物質治療的器官。
遺體堆肥合法化
華盛頓州之前隻允許土葬和火葬兩種喪葬方式。當地國會代表參議員傑米 · 佩德森(Jamie Pedersen)受 Recompose 殡葬方式的啓發,在 2019 年立法會議上主張允許遺體堆肥和水葬兩種喪葬方式。
堿性水解遺體模拟圖。将遺體浸泡在堿性的化學液體裏(如氫氧化鉀),經加溫後即可溶解屍體的蛋白質、血液和脂肪,最後留下咖啡色液體和骨骸|Israkress/Wikipedia
佩德森認爲,隻要有嚴格的疾病審查,遺體堆肥會是一種安全、環保的下葬方式。他說:" 許多人死後需要新的安身之地。想象一下你所愛的人可以變成沃土,用來種一顆可愛的杜鵑花,不也很好嗎?"
2019 年 5 月,華盛頓成爲世界上第一個将遺體堆肥合法化的州。爲确保遺體堆肥安全合法進行,法律規定該活動必須在有資質的機構進行,且機構必須保留遺體處置的全部記錄。目前遺體堆肥價格并不便宜,像 Recompose 的服務就要收費 7000 美元(約 4.8 萬人民币)。
讓逝去的生命反哺自然,重新孕育新的生命,也算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不過,遺體堆肥目前還是十分小衆的殡葬方式,除了配套的設置與法規,人們的觀念也影響着殡葬的方式。
有的人希望逝世後滋養一棵樹,有的人想要歸于大海或是變成璀璨煙花,有的人則隻能接受傳統的土葬或火葬。想以什麽方式留在這個地球上,或許未來還有更多選擇。
參考文獻
[ 1 ] Recompose https://recompose.life/
[ 2 ] Soil Instead Of Ashes: Human Composting Is About To Become Legal In Washington State https://www.wbur.org/hereandnow/2019/05/16/human-composting-washington
[ 3 ] Recompose, the human-composting alternative to burial and cremation, finds a home in Seattle ’ s Sodo areahttps://www.seattletimes.com/life/recompose-the-human-composting-project-finds-a-home-in-seattles-sodo/
[ 4 ] Respecting the Earth, even in death: Seattle designer proposes human compostinghttps://www.seattletimes.com/life/respecting-the-earth-even-in-death-seattle-architect-proposes-human-composting/
[ 5 ] A Project to Turn Corpses Into Composthttps://www.nytimes.com/2015/04/14/science/a-project-to-turn-corpses-into-compost.html
[ 6 ] How do you compost a human body - and why would you?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7031816
[ 7 ] World ’ s First Funerary Human Composting Site To Open In 2021 https://www.iflscience.com/worlds-first-funerary-human-composting-site-to-open-in-2021-54392
[ 8 ] Alfus K M. Better Homes and Scattered Gardens: Why Iowa Should Legalize" Human Composting" as a Method of Final Disposition [ J ] . Iowa L. Rev., 2020, 106: 325.
[ 9 ] Should I ... be buried or cremated?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05/oct/18/ethicalmoney.climatechange
作者:亞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