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唯一重要的事,就是第一時間沖進電影院看新海誠新片《鈴芽之旅》。
看完之後,桃跟同事抱頭痛哭," 新海誠牛逼 "" 純愛賽高 "" 大臣,貓貓,嗚嗚嗚 " 的聲音和一些很久沒聽過的高濃度二次元詞彙不絕于耳。
同事抹着眼淚跟我說,他找回了 2016 年看《你的名字》時的那種感動。
" 純愛戰士應聲倒地!已經不想和不嗑草鈴的人說話了 "" 不懂草鈴和芹環的永别了 ",電影裏的男女主角草太鈴芽和芹澤環姨媽在互聯網上也掀起了一陣以純愛爲名的旋風。
号稱 " 新海誠集大成之作 " 的《鈴芽之旅》真有這麽好看嗎?
這部《鈴芽之旅》的故事主線很單純,少女鈴芽爲了拯救被變成一張椅子的男主草太,接替了他的使命(阻止日本各地的地震),追着貓貓 " 大臣 " 踏上了旅途,并在旅途的終點,終于同幼年的自己和解。
是不是看起來跟 " 純愛 " 這倆字根本沒什麽關系?畢竟這部片子的落點放在了同自己和解,而不是同心愛的人相守一生。
不少觀衆被新海誠 " 純愛戰神 " 的标簽給騙進電影院,被片子本身感動到一塌糊塗,卻在事後咂摸出味兒來了:是我變了還是新海誠變了,新海誠不夠純愛了?
女主鈴芽和男主草太隻在坡道上僅有短短的一面之緣,就爲了他課也不上,帶着手機直接離家出走,好好的女高變身背包客(甚至前期連包都沒有)窮遊日本。
比起雙向奔赴的純愛,桃感受到的是鈴芽強悍到激發無限體能的一廂情願,長距離障礙跑和閉門時的臂力訓練都完美拿下,網友銳評:下一屆奧運會沒有女主我不看。
雖然新海誠極力刻畫男主一頭長發,還有淚痣,英俊如同《哈爾的移動城堡》裏的哈爾(緻敬宮崎駿),還安排了一個 " 這個哥哥我曾經見過 " 的搭讪小橋段,不得不說,新海誠是真不會畫帥哥,男主草太除了會魔法、頭發長以及愛年下幾乎和哈爾沒什麽共同點。
至少大家爲草鈴純愛落淚時,大多不是被男主的美色迷惑,而是爲女主爲愛向前沖的一腔孤勇而倍受感動。
新海誠先生耗費三年釀造的這份純愛多少帶着點尴尬的味道,而這種尴尬在鈴芽喊出 " 不想活在沒有草太先生的世界裏 " 時到達了頂峰。
桃當時直接就裂開了,一半腦子想鈴芽你救人一定要順利啊,另一半想握着她的肩膀對她說:妹妹你才上高中,除了戀愛,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 ……
情不自禁就把自己代入了環姨媽的角色中。我們觀衆即使從始至終都跟随鈴芽的視角,卻更容易被喜歡女主鈴芽的小白貓大臣俘獲,跟男主角的情感鏈接反而很弱。
原因在于,開場就變成一把兒童椅的男主角,不僅沒能發揮他的帥臉優勢,跟女主的交流也是全程魂交,《你的名字》變《你的椅子》,就連配角組的環姨媽和貧窮男大芹澤這對沒在一起的也比男女主好嗑,活生生的姐狗不比一個人和一把椅子的戀愛實在多了?
這一作,新海陳的感情線确實牽強粗糙了一點,但戀愛線的内容粗糙,也沒人說新海誠這作拉了,反而稱之爲集大成之作,why?
《鈴芽之旅》的内容表達相比前幾作有了質的飛躍,就好像你點了一個草莓冰淇淋,店家卻給你端上來一整個草莓塔一樣,雖然草莓塔中間的冰淇淋形狀有些潦草,但周圍的可是貨真價實的草莓和奶油,物超所值,賺呐。
不僅如此,因爲内容填充得過于飽滿,新海誠還提速了,從一個節奏舒緩的動畫電影導演,變成了節奏幾乎是在飛馳的成熟商業片導演。
開場沒多久,巨大的 " 蚓厄 " 之災盤踞女主角老家九州上空,女主飛奔到災難發源地幫助男主關門,男主說出一串酷炫的祝詞,二人閉門成功,出片名。
在片名之前,我們甚至不知道男主叫啥,他幹啥的,他從哪裏來,這紅彤彤的大蚯蚓是嘛玩意兒,沒關系,不重要,我們觀衆都被災害 " 蚓厄 " 的壓迫感和閉門時的華麗特效給震懾住了。
What??? 這是我熟悉的那個新海誠嗎???
《秒速五厘米》畫風一轉,瞬間變成揮舞着神奇鑰匙閉門的少女結界師。
從前細膩憂傷又時髦的青春愛情讓位于緊張刺激的主題公路旅行——爲了拯救地震,少女踏上旅途。
女主角的旅行地點分别對應着五場日本地震,包括 1923 年罹難人數超過 10 萬人的關東大地震和 2011 年的 3.11 地震(東日本大震災)。
新海誠在采訪中說,他在 2011 年看到 3.11 地震,非常擔憂災區人民。可作爲動畫導演,他并不能做點什麽幫助他們。自己隻會做動畫,于是思考,比起做出讓人感動的動畫,不如做出給人力量的動畫。
于是這就有了新海誠的 " 災難三部曲 " ——《你的名字》裏是天外隕石墜落,《天氣之子》裏是異常氣象,而《鈴芽之旅》則是終于瞄準了日本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之一,地震。
《鈴芽之旅》中,他不再醉心于描繪少年少女甜點一般的浪漫愛情,而是把鏡頭拉遠,對準了地震一帶普通市民的生活和記憶。
新海誠把更多筆墨花在了一路上遇見的旅伴和他們的生活之上,采摘橘子,給家裏旅館小店幫忙的高中女生,單身帶倆娃的小酒館媽媽桑,還有男主一同考教資的普通死黨,最後一轉回到女主角的老家,原來她自己就是地震的親曆者和罹難者。
最嚴重的東京蚓厄爆發前,地鐵上的人群、街道上行走的路人、學校裏的學生,同時無數的 " 我出發了 " 疊加彙聚在一起,這是蚓厄到來前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演出,背景是空靈而悲憫的人聲吟唱,營造出一種災難來臨前一瞬間寂滅的感覺。
震前,人們的無知和無力讓他們愈發弱小,地震本身的無情和危害性就愈發強大。
公路片的内容成爲主線,隐含的表達也随之浮出水面:日本人在地震災難之下是如何生活的?
地震災害帶來的創傷深埋心中,隻能抛棄原先滿載着回憶的居所,換個地方接着生活。
當這種創傷沒能得到撫慰,被刻意忽視和避而不談之後,就造成了女主鈴芽和環姨媽别扭的關系——環姨媽盡心盡力爲鈴芽付出,爲她十幾年不談戀愛不帶男人回家,鈴芽卻無法正視這種感情。
在精神世界中,她還是那個在常世中徘徊着尋找自己母親的小女孩。
" 請問你見過鈴芽的媽媽嗎?她是護士。"" 請問你見過鈴芽的媽媽嗎?"" 請問 ……"
" 她好可憐 ……"" 她的媽媽肯定已經 ……"" 唉,這孩子還這麽小。"
混雜在周圍人的議論聲中,小鈴芽的發問一點點沉寂下去,找不到母親,她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和勇氣也一同喪失了。
鈴芽的兒童椅就像她自己,她是一把隻有三條腿的椅子,雖然還能穩穩地站在地上,但卻無法和别人一樣健全地生活。這場旅行卻讓她看見,椅子隻有三條腿也能向前奔跑,也能阻止災厄。
所以,她成了自己的拯救者," 雖然你現在覺得世界一片灰暗,但黎明一定會來,你會在陽光下長大成人,未來一定是這樣的,因爲那已經是注定好的事情了 "。
旅途過後,鈴芽迎接了自己的成長,她的成長和釋然也治愈了我們——災難之後,我們依舊能向前走,迎接充滿陽光的明天。
這次的新海誠或許确實不夠純愛,但他确實做出了給人力量的電影,着實是眼界打開了。
設計 / 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