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幾條熱搜相繼引起了 Sir 的注意。
# 多模态 ChatGPT 上線 #
#ChatGPT 可以遊覽互聯網了 #
# 用淘寶 AI 辦了場不花錢的婚禮 #
不論是技術進步還是惡搞娛樂,可以肯定的是——
AI 已經全面入侵我們的生活。
既然是聊 AI,聊科幻。
那必不可少得聊聊這部新作——
明日生存指南
國産科幻。
小破站這回又整了一個大活。
劇如其名,在 20xx 年的未來世界,科技高速發展,一集故事就是一個生存小指南,幫你解決生活、工作、情感上的種種煩惱。
咱們先挑幾個,看看成色——
01
性格木讷,說話結巴,小小年紀就戴上了厚厚眼鏡的張春元(蔣龍 飾),怎麽才能在孩子堆裏尋得一席之地 ?
爲了找個朋友說話,他想到了學相聲。
可好不容易拜上師邁入相聲的殿堂,師傅卻收徒收了個單數,自己依然被冷落成孤家寡人。
像不像朋友聚會沒收到邀請、小組讨論找不到組員、同事吃午飯沒叫上自己的你我他?
找不到朋友?
有辦法。
AI 機器人張春誠(張弛 飾)橫空出世。
萬能捧哏,絕不讓話掉地上,而且能主打 24 小時陪伴。
有了 AI 的配合。
張春元的《莽撞人》說得潇灑紮實,既不結巴,也不怯場。
不僅如此,這個 AI 機器人還成了張春元的 " 朋友 "。
現代人用寵物、虛拟聊天勉強填補的情感需求,一台 AI 機器人一應解決,絕對忠誠,絕對言聽計從。
可是,AI 能創造真的友情嗎?
當春元逐漸長大,吉他、拳擊等新的玩具走進他的生活,春誠像《玩具總動員》裏的牛仔玩偶胡迪一樣,被曾經的朋友、長大後的春元給冷落了。
他像一台大玩具,蓋上防塵布,被遺忘在雜物架的一角。
無法共同進步、不再同頻的朋友,似乎隻能 " 沉船 "。
誰年輕的時候不把 " 愛好 " 當朋友,可随着長大,愛好變成一張張成績單、一份份項目書。
春元也隻能與相聲作别,跳入人海。
說到底,友情更多是自我的一種投射,固定程序的 AI 自然難以滿足人複雜的情感需求。
這種 AI 陪伴的主題,《黑鏡》也拍過。
當女主終于走出男友意外死亡的陰影後,AI 男友也成爲了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 " 雞肋骨,被束之以昏暗的閣樓。
但。
當關機多年的春誠突然啓動,曾經的朋友在成年後再次出現時。
當更具有中國本土化元素的 AI 友情重新融入了時代變遷中。
故事會怎麽寫?
Sir 先不劇透。
但國産喜劇人讓人哭的本領,即使放在科幻故事裏,也能大殺四方。
不得不讓人莞爾。
02
AI 能改變友情,那麽親情呢?
尤其是,親情中的遺憾,如何挽回?
這部劇中,《雲清明》和《記憶通道》就各自講述了一個有關 " 遺憾 " 的故事。
《雲清明》中,肖傑(楊玏 飾)的父親在旅行中意外去世,自己陷入悲傷中,還沒能好好陪陪父親。
因此,他用巨款買下一種叫做雲清明的服務,用先進技術提取父親的記憶,使死者與生者的意識在雲端團聚,以數字生命彌補未能盡孝的遺憾。
國産版上載新生了屬于是。
而《記憶通道》中,羅風(段奕宏 飾)的遺憾是妻子因入室搶劫被殺,自己因工作不在家,沒能保護好她。
因此,他多年來躲在記憶通道中,沉醉在往日的記憶裏,拒絕面對現實。
用科技來逃避現實。
" 後悔藥 " 與 " 緩釋劑 ",似乎能在生與死之間開辟一個灰色地帶。
給遺憾一個彌補和逃避的機會。
可之後呢?
不可避免的是沉溺與瘋狂。
肖傑沉溺在虛拟雲端中,斥巨資爲父親實現任何心願,一餐美食、一次旅行,甚至一個嬰兒 ……
而且一個細節是:
在 " 雲清明 " 中,情感也變成了可以量化的指标。
誘導着參與者去氪金,去消費,去滿足那些 " 達标 " 的欲望。
哪怕現實中妻子流産、女兒被誤導試圖自殺。
現實崩潰于虛拟世界之前。
而另一邊。
羅風沉溺在記憶通道中,忽視兒子,生活停滞,再也沒擁有過新的記憶。
人在 " 遺憾 " 中越陷越深,不必被迫振作和向前看,最該被關注的現實就成了背景闆。
幸運的是故事色調依然是偏暖的——
父親的意識将肖傑騙上熱氣球,在肖傑獨自升空,離這個虛拟世界越來越遠的時候,父親大聲喊着,向前看。
羅風的兒子化身記憶黑客,入侵羅風的潛意識,擁抱着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忘掉吧。
科技是冷的,人是熱的。
可當把親情一次次作爲解藥的時候。
科幻的現實批判力,就變成了隔靴搔癢。
03
當然,還有愛情。
《愛之狂想曲》的設定非常有意思。
在未來,人類情感大幅退化,即使面對面也無法開口交流。
面對好幾個月無法溝通的困境,蔚雙(孫千 飾)向男友尚燃(鄭雲龍 飾)微信提出了分手。
這時。
AI 化身丘比特,一種名爲 ADM 的頭戴式 AI 儀器肩負上挽救兩人感情的使命。
ADM 開啓了初戀模式。
相識已久的兩人不得不按照 AI 的指示扮演初次相遇,并鹦鹉學舌般,一字不落複述 AI 的話。
以此達到戀愛交流的目的。
甚至。
當女生的 ADM 突然損壞時,不會交流的兩人開始輪流使用一台 ADM。
此時幕後的 AI 不得不拿出台本,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和自己戀愛。
多少有點黑色幽默了。
更爲諷刺的是。
現實裏倆人還沒找到戀愛的感覺,幕後的兩台 AI(重新)墜入了愛河。
高概念的設定把當代人缺少溝通的困境推向了極緻,當 AI 接管愛情,戀愛模式被批量複刻。
就如同經典影片《她》一樣,這部短片也向我們提出了那緻命一問:
批量生産可複制的情感
那還是人類的情感嗎
但這一集的後半段,上演的從人工智能手中拯救真實愛情的戲碼。
怎麽說呢?
過于抽象了。
并不是 Sir 一直在挑刺。
而是七個單元故事,六位青年導演,共同創作了一部很先鋒的國産科幻。
更别說一衆知名藝人加盟:
段奕宏、劉儀偉,鄭雲龍、蘇曉彤,蔣龍、張弛 ……
可這回。
不論是從播放量和話題熱度,還是作品質量本身的糾結,這部《明日生存指南》都卡在了一個比較尴尬的位置。
或許,在這個中國科幻創作逐步登堂入室的年代。
它可能也是國産科幻創作的某種 " 踩雷指南 " ——
始終不夠硬。
始終在現實主義的面前縮了那一步。
爲什麽這麽說?
就舉《黑鏡》的例子。
通過呈現科技對于傳統倫理道德的沖擊,目的是讓大家發現當下現實中,那些堅信或者熟悉的真實中,可能藏着不少的可笑荒誕。
讓普通人意識到這種荒誕,最後讓他們對那些 " 理所應當 " 産生思辨,由此去探索未來的不同可能。
尤其是後者,幾乎也是科幻的價值所在。
并不是說《明日生存指南》中的故事科幻屬性不夠強,很多設定很硬核,門檻也很高。
但在科幻的作用,被扭轉了。
對于其中好幾個故事來說。
科幻,成了手段。
和解,成了目的。
當科幻故事都被安上一個溫情脈脈的結尾的時候。
也别怪網友評價爲——
反倒最後的,也是最短的《天府十三區》,有點回歸了科幻本源。
當龍哥看着巨型戰艦的時候。
那種真實被觸動的震撼,才是科幻作品最吸引人的東西——
當然 Sir 也完全能理解背後的原因。
題材,尺度,門檻,受衆 ……
國産科幻真正的突破總會受到各種方向的制約。
而這一次的問題,也和 B 站長久以來積累的二次元向用戶畫像有關,也與其成本不足、花小錢辦事的限制有關。
《明日生存指南》帶有這種 "B 站味兒 "。
沒錢做特效,AI、數據漏洞等高科技元素都幹脆真人出演。
全息投影直接 " 無實物表演 "。
反而有種出其不意的幽默。
但對比同類型的作品。
比如同樣是探讨 AI 的電影《機械姬》,以 AI 的成功逃脫表達了對 AI 技術的隐隐擔憂。
《人工智能》以被抛棄的 AI 小男孩的悲劇展現了人類情感的善變、探讨了人與 AI 的邊界。
不論是制作成本,還是創作的熟練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這些,也是緣何《明日生存指南》始終給人一種,隔靴搔癢,進兩步,退一步的遺憾。
但幸運的是。
這一次的幕後出現的新風向——
青年創作者湧現,原創科幻故事使用,各種類型混搭風格化明顯。
《明日生存指南》可能并不能給國産科幻指明前進方向。
至少。
它是一個開始。
畢竟,新手每一次的折戟沉沙。
都是在給更美好的未來,添磚加瓦。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