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鮑潔 葛嘉欣 記者 顧潇)包包子、炸肉圓 …… 這個寒假,揚州大學的 " 準大廚 " 潘澄奔走于村裡各家各戶,利用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烹饪技能,為村民們忙年菜,成了村裡最 " 搶手 " 的人。潘澄告訴記者,這将是他過得最有年味的一個春節。
△潘澄幫村民炸肉圓
1 月 13 日早上 7 時許,鹽城市建湖縣上岡鎮倉岡村還籠罩在濃霧之中。潘澄早早起了床,他要幫同村的黃奶奶(化名)做年蒸、炸糯米肉圓。" 村裡現在都是留守老人,最年輕的也已經 50 多歲了,我放假回來是這個村裡最年輕的。" 潘澄告訴記者,倉岡村離鎮上有 10 公裡左右的路程,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或者都搬到了城鎮居住,念舊的老人們舍不得老家就一直留在了農村。
黃奶奶今年已經 70 多歲,一個人住,正愁過年的饅頭、肉圓沒人做,聽說潘澄是個 " 準大廚 " 手藝非常好,于是便找到了他。" 我已經幫 20 多家村民蒸饅頭、炸肉圓了,都是他們相互推薦的。" 來到黃奶奶家,潘澄系上圍裙就開始忙活起來,隻見他将揉好的面團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再摘成大小均勻的胚劑,用擀面棍将胚劑擀成一張張面皮。" 其他人隻會擀一樣厚的面皮,我們經過專業訓練可以将面皮擀成中間厚,四周薄。" 潘澄說,用這樣的面皮做出來的包子底不會破,而且經過捏制可以保證包子的皮是同樣厚度。隻見潘澄将餡心放入面皮中,一隻手托底一隻手不停地提捏,一隻精美的包子就制作完成了。" 這小夥子手巧呢,比我們做了幾十年的還要好看。" 潘澄的巧手讓村民們連連稱贊。
△潘澄炸的肉圓大小均勻,深受村民喜歡
做完年蒸,潘澄又開始幫黃奶奶做糯米肉圓。" 我們這邊吃的肉圓都會加入糯米,需要提前一天将糯米飯蒸好。" 潘澄将糯米飯、雞蛋和蘿蔔絲加入到肉餡當中,不停地絞打。" 加入蘿蔔絲是我的新‘創意’。" 潘澄說,當地人做肉圓不放蘿蔔絲,吃起來比較幹。" 放入蘿蔔絲之後,可以讓肉圓更加嫩,吃起來也更鮮美。"
蒸包子、炸肉圓是鹽城的年俗,蒸包子寓意蒸蒸日上,肉圓是鹽城 " 八大碗 " 之一,同時也寓意着團團圓圓。沒到春節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忙着蒸包子、炸肉圓。潘澄告訴記者:" 我小時候一到這個時候就特别熱鬧,年味特别足。"
△潘澄幫村民做餡心
潘澄是揚州大學烹饪與營養教育專業大二學生,2022 年 12 月中旬學校放寒假後,他就回到了老家。" 一開始也是有點無所事事,經常玩手機、睡覺。" 當潘澄幫家裡做了年蒸,炸了肉圓後," 名聲 " 就在村裡傳開來了。" 我包包子的速度比較快,造型也比較漂亮,肉圓炸出來都是一般大小。" 潘澄立即成了村裡最 " 搶手 " 的人," 忙起來的時候都需要預約,大家都集中在那一段時間準備年貨。" 由于村裡現在多是老人,潘澄對大家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
就這樣,潘澄奔走在村子各家各戶,幾乎家家忙年時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忙的時候,光包子就用了上百斤面粉。" 潘澄告訴記者,不僅是倉岡村,他還去附近的宋樓村、肖蕩村幫過忙," 都是我們村的鄰居介紹過去的。"
△潘澄幫村民包包子
讓潘澄最緊張的是發面," 農村人都講究過年好彩頭,面發得好不好責任非常重大。" 為了發面,潘澄前一天晚上就要來到村民家中,用 " 老肥 " 也就是老酵進行和面,第二天淩晨 4 點多,還要加入堿水後再揉面。" 我們在學校都是用酵母發面,用老酵對用量和揉面的要求更高。" 讓潘澄開心的是,經他手發出來的面都非常好。
到目前為止,潘澄已經幫 20 多戶村民蒸包子、炸肉圓,每次都從一大早忙到下午," 最開心的是蒸完包子,每家都會煮骨頭湯,請大夥吃肉喝湯吃包子,就像是小時候的樣子。"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