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命未來研究所官網,3 月 22 日,生命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Life)向全社會發布了一封《暫停大型人工智能研究》的公開信,呼籲所有人工智能實驗室立即暫停比 GPT-4 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的訓練,暫停時間至少爲 6 個月。該機構以 " 引導變革性技術造福生活,遠離極端的大規模風險 " 爲使命。
信中寫道 " 隻有在我們确信它們的效果是積極的,風險是可控的情況下,才應該開發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 馬斯克此前曾多次表達對人工智能的擔憂,認爲人工智能是未來人類文明最大的風險之一,威脅程度遠高于車禍、飛機失事、毒品泛濫等甚至比核武器都危險得多。
截至目前,馬斯克、蘋果聯合創始人 Steve Wozniak、Stability AI 創始人 Emad Mostaque 等上千名科技大佬和 AI 專家已經簽署公開信。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 CEO 奧特曼在與 MIT 研究科學家 Lex Fridman 的最新對話中指出,AI 已經出現其無法解釋的推理能力,同時承認 "AI 殺死人類 " 有一定可能性。
圖片來源:futureoflife.org
馬斯克爲什麽反對人工智能?
深圳衛視直新聞報道,實際上,馬斯克反的隻是 OpenAI 和 GPT。
馬斯克是生命未來研究所的最初發起人,并捐贈了 1000 萬美元。
其實,馬斯克也是 OpenAI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但他在 2018 年離開了 OpenAI 的董事會,并撤銷了一大筆贊助款。美國《财富》雜志當時報道稱,離開的原因是因爲馬斯克雖然支持人工智能,但特斯拉智能駕駛技術與 OpenAI 之間有 " 潛在利益沖突 "。報道中的一句話引人浮想聯翩—— " 随着特斯拉更專注于 AI 技術 "。還有報道稱,馬斯克在離開前提出過由他本人執掌 OpenAI 運營的建議,但遭到了拒絕。
這就不難理解,爲什麽離開 OpenAI 後,馬斯克就一直在批評後者,甚至矛頭直指擊後者最大的支持者——微軟和比爾 · 蓋茨。
馬斯克解決與 OpenAI" 潛在技術沖突 " 的方式也十分簡單粗暴,那就是挖走它的人才。2022 年離職的特斯拉自動駕駛主管 Andrej Kapathy 就是其中之一。他堪稱 AI 界的超級網紅,也曾是 OpenAI 最優秀的人才之一
從馬斯克和 Andrej Kapathy 的愛恨情仇不難看出,馬斯克不是痛恨人工智能,而是痛恨自己沒有掌握最高級的技術。
馬斯克與 OpenAI 的重大分歧之一在于,OpenAI 宣稱其目标是專注于人工智能安全和道德規範的開放式研究組織。
3 月 16 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寫道:" 我仍然很困惑,一個我捐贈了 1 億美元的非營利組織是如何變成一個市值 300 億美元的營利性組織的。如果這是合法的,爲什麽不是每個人都這麽做呢?"
馬斯克此前就曾發推批評 OpenAI,稱 "OpenAI 最初是作爲一家開源(這就是爲什麽我把它命名爲‘ Open ’ AI)的非營利性公司而創建的,爲了抗衡谷歌,但現在它已經成一家閉源的營利性公司,由微軟有效控制……這完全不是我的本意。"
怎麽看待馬斯克等人叫停練?ChatGPT 回答
今日,第一财經記者提問 ChatGPT 怎麽看馬斯克等人叫停對它的訓練,ChatGPT 回答道:" 馬斯克叫停 GPT 訓練可能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可能是擔心模型被誤用或濫用,尤其是在自然語言生成和信息操縱方面。GPT 模型能夠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包括虛假或有害信息,這可能會對社會和個人造成危害。此外,GPT 模型也可能有隐私問題,因爲它可以生成人類語言,可能會包含敏感信息。"
ChatGPT 認爲,叫停 GPT 訓練主要是出于對社會責任和技術發展的前瞻性方面的考慮。它還提到,GPT 模型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或者不是解決某些問題的最佳方法,因此需要嘗試尋找更好的替代方案。
OpenAI CEO:"AI 确實可能殺死人類 "
據澎湃新聞 3 月 28 日報道,OpenAI CEO 山姆 · 奧特曼稱,并不否認過分強大的 AGI" 可能殺死人類 " 這一觀點。必須承認,(AI 殺死人類)有一定可能性。很多關于 AI 安全和挑戰的預測被證明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并盡早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據财聯社報道,近日,挪威機器人公司 1X Technologies 宣布完成 A2 輪融資,共籌集到 2350 萬美元。OpenAI 旗下創業基金領投此輪融資,Tiger Global 以及一群挪威投資者也參與其中。
獲得融資後,該公司創始人進一步表示,"1X 很高興能得到 OpenAI 的領投,因爲我們的使命是一緻的:将新興技術有意識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我們投資者的支持下,我們将繼續在機器人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并增強全球勞動力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機器人也是馬斯克十分關注的方向。去年 9 月 30 日舉辦的特斯拉 AI 日上,馬斯克展示了外界引頸期盼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馬斯克曾表示,機器人業務将比汽車更具價值。
彼時,馬斯克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的人形機器人沒有 " 大腦 ",沒有能在現實世界中導航的智能,而且非常昂貴且産量低。如今,OpenAI 與人形機器人的牽手則讓人期待。
高盛:全球将有三億人失業
據紅星新聞報道,ChatGPT 叠代升級的腳步加快,很多人失業的恐懼也越來越重。高盛分析師布裏格斯和庫達尼在 3 月 27 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就直面了這一問題。
報告稱:" 最近出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降低勞動力成本和提高生産率。盡管 AI 的潛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它可以生成與人類創造成果無法區分的内容,并能打破人機溝通障礙,反映出具有潛在巨大宏觀經濟影響的重大進步。AI 不僅節省勞動力成本,還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以及提高在崗工人的生産率。AI 的革命性就像早期通用技術(如發電機和個人計算機)一樣能爲社會帶來繁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Chat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的最新突破,料将給全球勞動力市場帶來重大颠覆,全球預計将有 3 億個工作崗位被生成式 AI 取代,律師和行政人員将是最有可能被裁員的崗位。
高盛研究發現,目前歐美約有三分之二的工作崗位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 AI 自動化趨勢的影響,而多達四分之一的當前崗位有可能最終被完全取代。該研究計算出美國 63% 的工作暴露在 "AI 影響範圍 " 中,其中 7% 的工作有一半以上的流程可以由 AI 自動化完成,這使他們很容易馬上被人工智能取代。在歐洲,情況也差不多。
據 21 财經,作爲一種具備生産創造能力的智能形态,以 ChatGPT 爲代表的 AI 近年來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文字、圖像、聲音的生成或輔助生成能力,也不斷刷新着人們對于 AI 最終取代絕大部分人類工作的擔憂。
更爲關鍵的是,當前的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無需工資,亦不存在失業的概念,作爲提供生産力的經濟單位,其與宏觀經濟間的邏輯關系較人類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而這或許将給經濟環境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深圳衛視直新聞、紅星新聞、澎湃新聞、第一财經、公開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