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女星,明明最夠格當姐,卻從來不擺出大姐樣。
王琳,作爲這屆浪姐中年紀最長的那個,不僅毫無前輩架子,還全程給自己拆台,拿自己開涮。
我打聽了一下
我是年齡最大的一個
不是 " 乘風破浪的奶奶 "
也是 " 乘風破浪的大姨 " 了
不忌粉色嬌嫩,不在乎如今幾歲。
看完小輩表演,她當場化身雙眼發射星星的迷妹,說要求人家帶自己玩。
敢情你私底下不是雪姨而是雪 …… 雪寶?
這種反差,成了《浪姐》一開播我就鎖定她的原因。
從王雪琴到葉傳萍,王琳一直演的都是統一路數的刻薄惡母,導緻人們看見這張臉就聯想到心機與謀算。
但王琳本人,明顯不是這個路子的。
看到後輩向自己跑來,會回應一個比對方更熱情的擁抱。
當其他姐姐爲她歡呼,她下意識捂着心口,帶着一種職場新人式的 " 被表揚羞恥症 "。
相比掌控局勢的 " 姐 ",在她身上反而更容易發現一種 " 妹妹 " 人格。
而要論起這點不和諧,或許和她經曆有關。
在王琳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姨婆發揮了重要影響。
姨婆是個小資派頭的人,她講究吃穿,也講究教育。
在她身上王琳看到,有人會爲了一餐飯,特意換上高跟鞋,帶上小金表。
在她讀小學時,姨婆還教她英文和舞蹈。
這種遠超同齡人的起跑線,自小,便給了王琳更多面對生活的信心。
她自述那時有外賓來參觀學校,她多是那個接待的人。
優越感很多時候被當做貶義詞,但它在另一些情況,也能促人進步與變強。
因爲心裏有數,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于是便很難接受自己走下行路。
高中因爲虛榮心想成爲演員,她想到就做,立刻報考上戲。
大學時因爲想在專業繼續精進,便埋頭苦學,拿下獎學金後被公派至前蘇聯學表演。
這時期她的人生就像一段上揚的風筝線,筆直的,沒有任何停滞。
好運氣也一直延續到了她歸國。
剛回學校不久的她又遇到了《情滿珠江》選角。
恰逢原來待定演員史可要去客串《北京人在紐約》,檔期撞了。
就這樣,當時還沒大學畢業的她,順利出演了這部有時代意義的電視劇。
而那時,她不過 23 歲。
《情滿珠江》裏的王琳
少年得志者,往往對外界更有底氣。
甭管是微博興起的那幾年,和網絡噴子對罵,還是如今在綜藝裏,王琳都挺做自己的。
那幾年她經常會把噴子轉發出來,毫不留情斥責
但底氣這玩意兒也是雙刃劍。
一方面确實能讓她随心做自己,但另一方面因爲那個 " 自我 " 過于不設防,往往會招來不少誤解和輿論。
在她身上頗有代表性的事件,恐怕就是三年前在那檔戀綜裏,面對男嘉賓表白,舉棋不定的态度了吧。
面對設計師,她先是說自己爲對方眼神心動。
喝了一大口酒後,卻話鋒一轉,說,我們還是結束吧。
于是在一些看客眼中,這成了她 " 茶 "、不夠自洽的證據。
然而,我卻覺得在攝像機前還能不懼展示真實,恰恰是她的自洽之處。
若足夠了解她整段約會經曆,會發現方磊實在不适合當她的戀人。
不能否認她初期對對方有好感,畢竟人家的條件與态度都還可以。
她想法的轉變,是在私下看了對方一場演講之後。
方磊原本在平實地介紹業務,發現王琳到場後,他卻畫風突變,把現場變成了一場大型自我推薦 show。
王琳在這一刻就敏銳地感受到了不适。
作爲一個在自己行業頗有作爲的人,他卻全程強調自己在尋找所謂的 " 跨界 " 機會。
那麽自己究竟是他的理想戀人,還是跨界的跳闆?
王琳隻說了可能性,卻還是選擇了切斷這一切。
可是稍有社會閱曆便可知,她這話不光難以驗證,搞不好反而是給别人遞刀。
聰慧如王琳,不會不明白。
可,她并沒因此就打算糊弄過自己。
在兩人終于有機會再次坐下時,她小心翼翼問出了自己疑惑。
你平時的拍攝會很多嗎
是因爲你的帥氣嗎
接下來,她也在不斷檢驗着自己的懷疑。
去方磊公司參觀,從上車開始她就抓緊機會向他的司機、同事、下屬多方打聽。
她亦察覺到對方的急不可待——
僅僅幾次約會,他就能在朋友圈昭告天下,自己多愛王琳。
這種表達方式,要麽是過于幼稚,帶着危險的激情過剩。
要麽則是過于老辣,藏着難測的企圖心與目的性。
說王琳情緒不穩定,恰恰忽略了她言行之下的審慎與思考力。
有疑慮,是因爲她更冷靜,會去推敲熱情背後的真相。
有反複,則是因爲她也熱烈,會留戀當下的美好和浪漫。
當今社會能同時保留冷熱這兩種感知的人,屬實不多見。
所謂 " 不自洽 " 的壞處,從來隻是一個人因言行不一緻,而傷人傷已。
但看王琳,明顯是對自己和對方都負責的。
小女孩隻是她的表象,背後支撐的則是她成熟的思維邏輯。
一個被天真包裹的成年人,很知道如何對自己好的。
如果說她年少時期想到啥就立刻去做啥,是一種及時滿足,那等到她成爲演員多年後,便把這種 " 好 " 放在了經營自己生活裏。
好友銳評她,閉嘴上海女人,開口東北女人。
說得更通俗些就是,日常吃穿用度是對自己很講究的,但開口就如東北人一樣豪放。
在拍《情深深雨濛濛》時,軍閥太太的設定要求她時刻端着。
但隻要一下戲,她嫌熱先摘了風紀扣。打牌打得高興了,也不顧自己還穿着旗袍,一隻腳已經踏上了闆凳。
這種絕不憋着自己的性格,更體現在她很多訪談中。
不難發現在很多訪談中她的直爽,有時甚至會引起歧義。
一次和扮演 " 老爺 " 的寇振海一起做訪問,主持人問起寇和生活裏的太太相識的契機,又問起王琳是否在場。
結果王琳:
我不在
我在還有她的份
還是她的老熟人評價她準确,沒有她不敢說出的話。
而這種敢極度坦誠的另一面,也是變相把軟肋交給了外界。
這種允許自己情緒不穩的背後,也是另一種對自己的寵愛。
回到方磊和她的戀綜。
兩人約會期間,她曾數次因情緒崩潰叫斷錄制。
但這種崩潰又并非遷怒于誰或者耍性子,而更多是真情流露。
面對方磊的不斷表白,她的沖動和理智間産生了矛盾,崩潰不是因爲脆弱,而是害怕失去自我。
她緊緊握住了這樣轉瞬即逝的瞬間。
接下來的處理更值得贊歎——
待情緒平複下來,她摘下耳機,和對方來了場徹底的、推心置腹的談話。
其實對待一個接觸不深的人,她本不必做到如此。
可她還是選擇了這條看似不劃算的 " 捷徑 "。
捷徑是于她自己來說。
在發洩過之後,她有機會認識一個更立體的方磊,也能以更輕松的姿态面對接下來約會。
她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沉重,但實則能随時輕裝上陣的人。
就看看她做過多少外人眼裏略顯矛盾的事吧。
說着事業爲重,拍完《情滿珠江》沒兩年,就放下工作跑去結婚。
說着生完小孩就回來拍戲,事後又主動隐退兩年。
終于下定決心出門拍戲了,還因爲舍不得孩子哭了一路。
而這種随心所欲的規劃,自然成就不了多拔尖的事業。
可王琳在人生的大方向上,實際是很清醒的。
聊起如何收拾自己的殘局時,她從來都是自洽的——
她曾經曆過兩段婚姻。
對第一段,她隻歎自己沒來得及享受愛情,所以不甘心。
對第二段,她又感念自己擁有了兒子,是最好的禮物。
至于事業,等到她正式複出,已經 30+ 了。
這是一個對女演員并不友好的年齡,當時接演雪姨也并非她所願。
但她還是調整狀态,拿下了角色。
不僅很好消化了自己對 " 壞女人 " 的刻闆印象,在後期演類似角色時,還會給 " 壞 " 做出區别,帶觀衆也感受人性的豐富。
她自稱是累了就想歇着,閑了就又想拍戲,一個随遇而安的性格。
于是那些外人眼裏她的困境,也就不再成爲她真正需要邁過的坎。
" 姐感 ",其實是一個沒有标準的形象。
她的強大,也不需要靠人設與派頭來撐。
當不當姐,她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