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HiEV 大蒜粒車研所
L3 标準出台提速,智駕江湖的厮殺将更加慘烈。
近日,多位接近華爲的人士告訴 HiEV,餘承東正在力推自動駕駛 L3 标準盡快出台,華爲的多位技術專家深度參與了 L3 标準制定。
本月稍早前,餘承東在重慶參加阿維塔活動時曝出,"L3 的國家法規和标準,可能很快就要釋放出來,據說 6 六月份左右。"
之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 支持有條件的自動駕駛,這裏面講的是 L3 級,及更高級别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
知情人士透露,華爲積極參與 L3 标準制定和出台的原因有三:
解決法規缺失問題;
推動智駕國家層面評價标準确立;
華爲 ADS 将按照 L2+、L3 搭配的産品組合進入市場。
随着一直對智駕領域重金投入的華爲進場,賽道裏的其他參與者既會被帶動着迅速前進,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一場屬于高階智能駕駛的戰鬥打響了。
L3 标準将至,華爲率先殺入
一項行業标準的制定背後,往往有高層、大型企業的主導推動。智能駕駛領域也不例外,這一次出手的是華爲。
一位接近華爲的人士告訴 HiEV,這次 L3 标準的制定,華爲是作爲企業的代表,其它還有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部門。
" 華爲深度參與了标準的制定,比如,L3 應該如何定義,産品形态是怎樣的,應該具備怎樣的準入門檻,怎麽測試驗證,人機交互如何免責,從技術實現到量産落地,再到可能的政策補貼等,都有深度參與。" 該人士表示。
華爲參與推動 L3 标準出台,有幾重考慮。
1、解決政策法規層面的問題。
一位熟悉華爲的知情人士向 HiEV 表示,L3 和 L2.9 本質上是缺少了法規的問題。" 華爲會推進 L3 的标準盡快建立。目前智能駕駛普及主要有幾個障礙,包括技術、政策法規。L3 标準的出台,會把政策法規這個問題解決掉。"
2、爲行業立出技術評價标準。
近幾年,智能駕駛産業的節奏不斷提速,從高速 NOA,到現在大家比拼的城市 NOA,從大算力芯片、激光雷達,再到 4D 毫米波雷達,行業的話題不斷。這是餘承東要主推 L3 标準盡快出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 現在是一鍋粥,大家都說自己很牛,但消費者沒有一個量化或者客觀的國家層面的評價标準。有了标準之後,相當于畫了一條線,就會體現出技術的差異。公司都說自己能做城市 NOA,但你能不能滿足 L3?" 上述熟悉華爲的人士說。
在他看來,從消費者端看,L2.9 和 L3 在功能上差别不大,功能體現是一樣的。一些具體的指标,比如,變道的成功率,95% 和 96%,消費者挺難感知出差距。
從技術角度看,L2.9 和 L3 的差别,體現在系統方案的安全冗餘設計層面。
L3 除了對系統的安全冗餘有一定要求,對功能體驗也有一些緊急情況下的特殊要求,比如,系統在道路上出了故障,能不能做到自動靠邊停車,這其實對技術是有一定要求的。
3、推出華爲 ADS L3 産品。
華爲 ADS 2.0 發布時,定義爲了 L2.999 ……,新的 L3 标準出台後,方案組合上将會有更新。
HiEV 獲悉,華爲 ADS 的産品,接下來将采取 L2+ 和 L3 的方案高低搭配的方式。除了華爲,參與标準制定的其它公司也将推出類似産品。
諸多迹象說明,一場屬于 L3 的智駕領域戰鬥正在打響。而這場戰鬥,曾經預演過,隻不過推進不順。
L3 法規落地,難在責任界定
大約從 2018 年開始,乘用車企業開始布局 L3。
那年,國内造車新勢力裏的小鵬汽車提出打造 L3 的産品,并與德賽西威、英偉達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打造一款 L3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即後來的基于英偉達 Xavier 的 IPU03。
後來,三方合作的 L3 域控産品确實量産上車了,但量産的自動駕駛系統并非 L3 級别。
幾乎與乘用車發力同期,商用車市場,一些重卡公司孵化的科技公司出現,将打造 L3 自動駕駛重卡列爲目标,并最終小批量下線了前裝的産品。
向 L3 進軍的車企,大概從 2021 年開始,由于政策法規的原因,再加上技術能力本身未達預期而較少提及 L3。
反倒是更多的概念如 L2+、L2.9 開始出現。
一位擁有多年自動駕駛量産經驗的前 L4 公司技術負責人告訴 HiEV,這裏面,一些公司的确技術實力不錯,但因爲無法可依,所以隻能稱爲 L2.9,當然,也有一些企業屬于渾水摸魚,蹭概念。
甚至于,在一些做 L4 自動駕駛的高管看來,并不存在 L3,隻有 L2 和 L5。
直到 2022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台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将駕駛自動化分爲 0 至 5 級。
其中,對 3 級爲有條件自動駕駛的定義是," 駕駛自動化系統在其設計運行條件内持續地執行全部動态駕駛任務,動态駕駛任務接管用戶能夠以适當的方式執行動态駕駛任務接管。"
明确定義簡單,但 L3 法規仍面臨落地難問題,難點在于責任的界定和實施細則制定上。
均勝電子副總裁郭繼舜認爲,L3 的核心,在于是否可以通過政策法規,明确人機共駕時的權責。
在他看來,按照 SAE 定義的 L3 沒有太好的性價比,一方面,用戶交互體驗不太好,需要進一步優化人機交互邏輯和人車共駕安全性,算法上爲了應對駕駛員脫手脫眼後的 corner case,算法還需要持續地叠代和數據積累。
另一方面,爲了做好系統設計,需要做更多的冗餘,比如爲了做到脫眼、脫手、脫腳,需要做好轉向冗餘、制動冗餘、電源冗餘,ECU 冗餘,通信冗餘等。"L3 看起來是技術和功能的進步,但由于要增加成本,并不容易被廠商實施。"
當然,L3 無法落地,還在于它的人機共駕的交互方式不被現行法規所允許。
因爲,法律條款爲了通用、普适性,定義往往模糊。而在模糊的條款下,要劃分每一個事故或者每一個功能的權責是非常複雜的。
深圳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立法,側面說明了這項工作的複雜性。
2022 年,深圳出台了《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并于 8 月 1 日起實施。
從實際效果看,這項法規更多地支持了 L4。
深圳自動駕駛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郝景山向 HiEV 透露," 深圳的立法名義上已經正式實施,但是執行細則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做出來。深圳已經花了不少的立法資源,很主要的一點就是交通責任的認定。現在深圳的做法,是讓坪山區先行,坪山将牌照發給了百度 Apollo、AutoX 做無人化的商業載客,但并不是 L3。"
因爲,道路上很多事故,往往不是單方的責任。
L2 階段,責任是明确的,出了事故責任由駕駛員的承擔。L3 階段,涉及到駕駛員向車企的追責。
郝景山舉例,如果行人闖紅燈,L3 的車把行人撞重傷,在這樣的案例中,行人即使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在先,但不會負全部責任。此時,行人可能會被判 70% 的責任,駕駛員沒有在十字路口起到保護行人的責任,所以判駕駛員 30% 的責任。問題在于,L3 狀态下 30% 的責任,駕駛員怎麽向車企追責?給司機帶來的心理傷害怎麽彌補?這些都難以厘清。
接下來,國家層面的 L3 法規出台後,制定執行細則方面很可能是一項同樣繁瑣的工作。
L3 标準亮綠燈,智駕江湖厮殺将更慘烈
L3 标準出台,更多的是畫出了一條線,打響了高階智駕的發令槍。
多位業内人士向 HiEV 表示,智駕産業肯定會受益于政策法規的出台,但行業可能尚未準備充足。在業内看來,技術現在還無法達到自動駕駛大規模使用的程度,現在基本以 L2+ 爲主。
郝景山表示,現在的 L2 智能化程度不夠。智能化指的是,遇到什麽問題,應該知道怎麽處理。需要大模型帶來的智能的湧現,可以在車上實現。
他表示," 有可能過一年,國内就會有公司強行推出 L3。因爲如果上電子圍欄的話,是可以精挑細選位置的。但是 L3 可用的場景很少。"
地平線創始人、CEO 餘凱甚至提出, " 十年以後,連 L3 級自動駕駛都不會真正實現。"
不過,對于智駕領域來說,出台 L3 終究是一個利好信号。
上述 L4 公司技術負責人向 HiEV 透露," 就在半個月前,有地方政府已經組織了 L3 标準的座談會,細則的出台看起來還需要一段時間。L3 的風已經起來了,對整個賽道是一種正向推動。"
通常,一項法規的出台後,要征集意見稿,然後發布配套的實施方案。部委層面如工信、公安等部門将制定執行細則。到了省級,還要做細則的細則。整個流程下來,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現在,有了華爲等的加持,L3 标準的法規落地可能會加速推進。
接下來,大家不僅會看到城市 NOA 在各個城市遍地開花,也可能會在不久看到搭載國家标準認定的 L3 自動駕駛汽車出現。更細化的标準,會把各家的能力歸類到更精準的一檔,更是智能駕駛厮殺更加慘烈的信号。
對于華爲來說,這是一場向高階智能駕駛領域實施的陽謀。華爲在自動駕駛上的大手筆投入所換來的成績,有望早日獲得來自官方的認定,其他企業,也将不得不爲達到 L3 标準而迅速行動。
L3 标準的出台,相當于在同樣是優秀的學生中間,細化出了 95 分的學神和 90 分的學霸之分。學神們争奪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首款 L3 量産車,或許将成爲智駕賽道的下一個看點。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