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 春節長假進入倒計時階段,而 2023 年新年伊始,A 股市場似乎卸下去年的 " 陰霾 " 行情,不僅順利實現 " 開門紅 ",且主要指數年初至今均迎來反彈行情。
截至 1 月 18 日收盤,上證指數年初至今上漲 4.37%,深證成指上漲 7.21%,創業闆指上漲 8.40%。
面對該市場行情,春節長假是持币過節還是持股過節的問題上,多數機構選擇了重倉持股過新春長假。
超 6 成私募高倉位過年
根據私募排排網調查結果顯示,64% 的私募認為 A 股中級行情已經展開,節後 A 股大概率繼續震蕩上行,并選擇重倉或滿倉過節,;27% 的私募選擇中等倉位過節,認為市場結構性機會仍值得看好,但需适當關注防守 ;9% 的私募選擇清倉或持币過節,認為市場進一步上行空間有限,且長假期間外圍市場波動仍有較多不确定性。
談及節後看好的闆塊投資機會 ? 私募排排網調查結果顯示,41% 的私募看好新能源、泛科技在内的偏成長主線 ;32% 的私募看好大消費、醫藥等 " 疫後 " 修複闆塊 ;16% 的私募認為市場各闆塊、各風格、各個主線将逐步輪動,整體機會相對均衡 ; 另有 11% 的私募看好金融、地産、周期等低估值闆塊。
展望 2023 年全年 A 股市場表現,7 成私募對 2023 年行情持樂觀态度;而 23% 的私募機構則持中性态度,認為指數表現仍需邊走邊看,重點聚焦市場結構性機會;此外,7% 的私募持偏謹慎觀點,認為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風險因素較多,全年市場可能先揚後抑。
後市可期
遠信投資聯席首席投資官周偉鋒在展望 2023 年市場時認為,2022 年很多重要負面因素即将消失或者減弱。比較明顯的是疫情管控對于經濟的效率降低在 2023 年會基本上消失,2022 年不斷影響市場的美元持續加息将大概率消失,地産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将大為減弱。與之相對應比較大的風險是全球經濟衰退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在 2023 年特别是上半年面臨着一定的考驗。
"2023 年對于中國而言,經濟将是重新開啟新一輪結構的時間,到 3 月份新一任政府的換屆,我們相信會有更多政策的調整與出台。在經曆疫情影響的一年後,我們的視野将重新回到中國未來 5-10 年比較确定需要發展的很多産業中來,我們過去判斷的很多領域仍然在現在這個時間段有效: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半導體、光伏等先進制造業,産品與客戶高端化的部分傳統行業龍頭,品牌消費特别是仍在消費升級的細分領域,醫藥行業特别是與中國老齡化密切相關的醫藥、醫療行業。目前市場整體估值較低,中證 500 與中證 1000 均在過去 10% 以内的分位水平,顯示了較高的估值吸引力與較低的下行風險。我們對 2023 年優質公司的表現充滿期望。" 周偉鋒進一步表示。
明澤投資基金經理郗朋認為,預計 2022 年以來一直壓制 A 個的多重因素将在 2023 年迎來轉折,股票市場迎來政策預期、人民币彙率、經濟基本面三大拐點:2022 年 11 月,防疫政策優化和地産支持乏力已明确政策預期拐點,改善風險偏好;2023 年 3 月,歐美加息或将結束,人民币彙率拐點或将出現,可能打開估值修複空間;2023 年下半年, A 股盈利拐點或将出現,增速彈性可能更大,預計将夯實中期修複基礎。2023 年二季度開始 A 股上行動能或将更強,2023 年 A 股資金預計淨流入優于 2022 年。
重陽投資認為,A 股與港股市場可能已經構築了未來 2~3 年的中期底部,盡管市場短期或許仍有波折,但新一輪中級行情正在醞釀,市場有望迎來估值預期與盈利共同擴張的 " 戴維斯雙擊 "。
重陽投資判斷,伴随着國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優化,病毒變異的确定性有望轉化為經濟環境的确定性,市場主體信心将顯著恢複。房地産供需兩側的信用收縮接近尾聲,2023 年将成為中國經濟的轉折之年,GDP 增速将自二季度起開始恢複,全年增速有望達到 5% 以上,對應 A 股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 5%~10%。風險偏好方面,2023 年宏觀政策最大的看點,是通過對防疫政策和其他領域收縮性政策的調整而釋放經濟活力,這将大幅提升市場主體的風險偏好。
警惕潛在風險
樂觀之餘,也有私募較為謹慎,鶴禧投資稱,今年宏觀經濟壓力較大,尤其是歐洲大概率陷入衰退、美國衰退概率也較大的背景下,高基數下的出口壓力尤其大;參考海外情況,消費的恢複程度大概率不容樂觀;而地産相關投資,2 月開始有望在基數效應下有所好轉,但最終還要看需求端政策和需求恢複的情況。
談及潛在風險,鶴禧投資進一步表示,從曆史看,出口下行、經濟周期複蘇初期,A 股有較好的投資機會。尤其是中美經濟周期錯位、國内疫情防控和地産政策大幅調整的背景下,今年有望迎來外資的明顯流入,H 股優勢會更大一些。但是風險方面,要擔心美聯儲加息超預期、國内經濟複蘇低于預期和新型有較大破壞力的毒株。
紫閣投資表示,今年宏觀經濟總體将觸底反彈,貨币政策保持寬松,财政政策強調加力提效,市場面臨的流動性環境較好,且市場估值水平處于曆史較低位置。" 相對而言,更加關注刺激内需和恢複信心政策的力度與效果,這是今年市場的主要矛盾。我們關注内需重啟、經濟回升帶給消費、醫藥、低估值闆塊的機會,也關注先進制造、新能源等自主可控領域的長期機會。另外,投資風險主要在于針對消費、地産的刺激政策效果不足,企業及居民信心恢複不夠;還有新冠病毒會否發生變異,也是一個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