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周皮膚長小疙瘩,首先需要明确小疙瘩的性質。臨床上常見的情形爲以下幾類:
1. 粟丘疹
俗稱脂肪粒,是一種大小僅 1~2mm 的微小表皮下角化囊腫 ,因角蛋白堵塞小汗腺導管、毛囊導緻。看起來是小的黃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内裏有白色顆粒物。
常見于毛孔阻塞、油脂分泌過多人群。治療方法包括針挑、激光治療或者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Pubmed
2. 汗管瘤
多爲一個或多個的粟米粒樣的小丘疹,丘疹直徑數毫米至 1cm,可呈紅色、棕褐色、淡黃色或者和皮膚顔色一樣,表面有光澤,半透明,内裏無顆粒物。可見于脂肪代謝障礙、妊娠後,部分與遺傳因素相關。
治療方法包括電幹燥法、冷凍、激光、高頻電灼法等。
3. 扁平疣
通常表現爲米粒至綠豆大小,可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觸摸起來較爲光滑、略硬。淡褐色、與正常膚色基本相近,或者無顔色改變。可見于面部、手部及全身其他位置。
一般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激光、微波等治療和外用藥物治療。
各個種類疙瘩之間相似度高,常人難以分辨,以上圖示僅供初步了解,切忌自診自治,以免不慎損傷眼周皮膚,進一步影響美觀。
建議由皮膚科醫生評估診斷,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确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如果你對眼周小疙瘩還有更多疑問,我們整理了大家比較關心的一些問題,點擊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百科作者
丁香醫生健康百科團隊
審核專家
李錦 皮膚科主治醫師
上丁香醫生 App
查疾病、查症狀、查藥品、查病例
三甲醫生 24h 随時問
策劃制作
策劃:蘿蔔 | 監制:BruceLi
排版:娜娜
封面圖來源:丁香醫生内容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