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中國企業家雜志 (ID:iceo-com-cn),作者:鄧雙琳,編輯:姚赟,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雙 11 之際,阿裏又有大事發生。
10 月 26 日,阿裏巴巴發布公告稱,同意支付 4.33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30.87 億元)以解決美國股東集體訴訟案。
随着和解達成,加上 8 月 30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宣布阿裏巴巴三年合規整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阿裏巴巴面臨的反壟斷調查和訴訟,在國内國外基本塵埃落定。
物換星移。徹底甩掉曆史包袱的阿裏巴巴,面臨着和五年前完全不同的局面。
過去兩年,無論是物流、光伏、汽車、電商," 卷 " 一切的時代到來了," 反内卷 " 成爲各行業年度詞彙。過度競争,已成爲現如今國内市場的重要命題。
以電商爲例。過去,電商競争拼的是價值創造,幾方是共赢格局:平台,比産品和服務,拼命做基礎設施和生态建設;商家,讨論如何用數字化提能增效,用互聯網洞察創新,滿足需求;消費者,以買到品質商品爲榮,同時推動企業和平台提質創新。
這個過程中,如 618、雙 11 這樣的消費洪峰,倒推信息流、物流、金融支付等基礎設施得到完善,進入全球一流行列。依托中國蓬勃的市場,中國互聯網企業也由此站到世界競争的舞台上,在電商領域領先全球。市場生态和競争相對良性向上,行業發展斜率總體向上。
遺憾的是,現如今的電商行業,内卷已成爲關鍵詞。談白牌的多了,談品牌的少了;談降費降級的多了,提打擊假冒僞劣的少了;談價格力的多了,談産品力的少了。
不少行業在内卷競争中,企業沒有達成 " 以價換量 ",運營壓力不減;行業則日趨靠近惡性循環的邊緣;市場偏離了正确的價格機制和有序競争的軌道,從有效配置資源的價格機制落入扭曲的競争陷阱。而消費者則不得不接受低質商品——商品價格的變動總是以其價值爲基礎,低價内卷一定導緻低質,這是無法改變的基本規律。
短期看,内卷消費者福利似乎有增加,但最終消費者隻會得到更差品質的商品,也因此抑制消費熱情。商家可能提升流量與份額,但長期看商家福利嚴重受損,劣币驅逐良币效應明顯。最終,優質企業創新動能受阻,平台口碑與忠誠度下降,消費者、商家、平台都是受害者,共處于下降螺旋,賽場上沒有一個赢家。
更重要的影響,是内卷式的惡性競争對商業文化的破壞。當企業家不再講創新驅動、合作共赢、社會擔當,而是靠極緻内卷構建起了财富大廈,其帶來的負面示範效應不言而喻。
堡壘,往往是從内部攻破的。
一
古典經濟學理論講市場應該充分競争。因此有企業家認爲,卷不可怕," 卷是競争,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所有企業家都要擁抱參與競争,從中脫穎而出 "。但要看到,正當的充分競争不隻包含價格要素,還隐含必要的法治要件,比如對原創的保護,比如杜絕假冒僞劣等。
脫離這些條件談 " 卷 ",其實是 " 耍流氓 ",這樣的 " 卷 ",絕不等于 " 充分競争 "。
從大衆消費角度看,當索取低價成爲自然,市場支付給創新的份額一定少,當行業極緻追求市場規模,資源的浪費和消耗将無法顧及長期發展。這樣的商業文化,既培養不出對于市場的尊重,也孕育不了偉大企業。
" 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内卷式’惡性競争。"今年 7 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着眼經濟和産業發展大局,在強調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時作出明确部署。
超大市場的成熟與發展進程中,價格隻是其中一個要素。從長周期看,技術的進步,創新的能力,高品質,商業文化都構成了商業拼圖不可或缺的一環。換句話說,企業間的競争,絕不是單純的在價格上,不能一味向商業窪地退讓,不能隻講規模競争、價格競争,需要邁向技術競争、創新競争。這不僅是對曆史教訓的汲取,也是對未來商業趨勢的前瞻。
這對企業家精神的要求,不是變低了,而是變得更高。因爲不壟斷,要求的是守正;而 " 反内卷 ",本質是要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創新。價格 " 真香 " 定律成立,但不是企業優劣的标尺,更不能指明中國企業的發展出路。
中國企業如果真的要 " 卷 ",不能在 " 低質低價 " 上卷,要卷服務,卷生态,卷創新,卷在長期國際競争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二
在全球競争中,Alphabet、蘋果、亞馬遜、微軟、Meta、特斯拉、英偉達等科技巨頭,與美國國家利益高度捆綁,成爲美國國際競争力最真實直觀體現。而過去兩年,中國所有互聯網企業市值加起來,離蘋果公司還有幾千億美元的差距。
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去幾年國内還有不少人高唱 " 一鲸落,萬物生 "。這個說法具有一定迷惑性,一度讓很多人奉以爲圭臬。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沒有什麽 " 一鲸落,萬物生 ",整個經濟是大海,頭部企業是群鲸,所有生物都活在一片海裏。大海需要魚蝦,需要海龜,需要微生物,也需要藍鲸。在高度分工的社會,經濟不是割裂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構成身邊人的下一道工序,身處一個生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全球化的拳頭不打出去,就隻能在内部卷;頭部企業不站起來,中小企業就沒有空間。因此,這四年來,中國企業正以更快速度走出去,一些企業成長爲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企業,更多企業直接嵌入更爲複雜的國際商業環境中去。
A 股上市公司 2024 年半年報顯示,近 5300 家企業中有海外收入的企業占近 65%,31 個申萬二級行業海外收入超 20%,增速超過 10%。新能源出海、半導體出海、金融科技出海,中國企業正進入一個大航海時代,華爲、阿裏、TikTok、甯德時代、比亞迪,頭部企業正逐漸走到全球舞台的正中央。
然而制度差異、監管挑戰、地緣政治,全球化的新挑戰撲面而來。在中國企業走向全球這個過程中,有三個命題值得被解答:
第一,如何不斷激發這些企業的創造力和競争力;
第二,如何讓這些競争力凝聚爲國家競争力的代表;
第三,如何制度性地保護這種競争力。
三個命題環環相扣。
尤其是這幾年國際地緣政治日趨緊張,技術出口管制、投資審查以及對敏感行業的限制、征收高關稅等等,這對于中國企業全球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阿裏巴巴在海外面臨集體訴訟就是其中一種表現。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更好地呵護來之不易的頭部企業,更要激發那些創新者的到來。要鼓勵那些真正推動了社會進步的企業,避免創新精神在内卷競争中耗散,要支持那些勇于走出去的企業,在制度政策上爲這些企業保駕護航。讓願意創新的企業能産生更多創新的成果,讓曾經包袱沉重的企業能夠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