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王峰
編 輯丨周上祺
圖 源丨新華社
到點就停,無需補做。近日,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發布《緻家長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學校實行作業熔斷機制,保證學生充足睡眠。此舉引發網友熱議。
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在信裏寫道,小學生至 21:20(初中生至 22:00/ 高中生至 23:00)仍未完成作業的,可以停止作業,及時就寝。第二天向老師說明情況即可,未完成部分無需補做。
事實上,作業熔斷機制并非新鮮事,而是 2021 年 " 雙減 " 開展以來各地中小學校普遍采取的作業管理舉措。
作業熔斷機制創立多年卻屢次被重提,說明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依然存在。那麽,是哪裏出了問題?
并非個例
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的《緻家長的一封信》并非橫空出世。12 月 6 日,蘇州工業園區教育局的官方微信号發布了這封信,此後幾天,蘇州工業園區的中小學校也通過官方微信号、班級微信群等渠道轉發了此信。
這封信更像是一場專項行動的收尾。今年 6 月,在 " 雙減 " 三周年之際,蘇州工業園區開展了 " 作業精減 "" 書包瘦身 " 等系列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要求學校建立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嚴禁要求在家長群中作業打卡,持續實施作業熔斷機制,晚就寝時間小學生一般不晚于 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 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 23:00。同時,鼓勵學校平時設立 " 無作業日 ",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要嚴控書面作業時間總量。
這不是蘇州工業園區首次提出作業熔斷機制。蘇州工業園區星洋學校官方微信号 2021 年 11 月 9 日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學校提出了作業熔斷機制,初中學生作業當晚 11 點還不能完成的,可即時熔斷,後續由家長和老師跟進,了解情況,進行個别輔導。
蘇州工業園區作業熔斷機制也并非國内首例。2021 年 7 月,中辦、國辦出台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專門強調,個别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的,也應按時就寝。
在此之前的 2021 年 4 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下稱《作業管理通知》),要求學校要确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 60 分鍾;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 90 分鍾。
近些年,多地多所學校都在嘗試熔斷小學生晚間作業。2021 年 9 月,安徽省阜陽市清河小學實施作業 " 超時熔斷制度 ",即不管是什麽原因,不管是哪個學科的作業,隻要超過晚上 9 點,或總用時超過 60 分鍾,必須停止,并且不需要補做。
2023 年 2 月,江蘇一學校關于 " 作業熔斷 " 的話題曾沖上熱搜。常州市博愛小學發布通知,宣布新學期啓用作業 " 九點熔斷機制 ",即超過晚上 9 點無條件停止作業,未完成的作業隔天也不用補做,旨在保障學生充足的睡眠。
今年 4 月,廣西南甯的一所小學規定晚上 9 點半作爲 " 作業熔斷 " 的時間界限,9 點半一到,孩子沒完成的作業不用做,次日也不用補做,老師不會責備。
作業熔斷機制屢屢被重提,說明其執行效果不佳。北京市朝陽區家長王先生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他的女兒在當地一所作業量大、中考成績優秀的中學讀初一,孩子每天早上 6:50 起床,7:10 出門上學,參加學校在早上第一節課之前組織的早讀,18:40 放學回到家,20:00 左右開始寫作業,絕大多數時候都寫到 22 點之後。
作業爲什麽寫到很晚
作業熔斷機制爲何出現執行難?原因是多方面的。
王先生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雖然他認爲學校布置的作業量确實很大,但學生的拖沓也是作業超時的重要原因。
" 孩子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幾乎達到 12 個小時,我很心疼她,所以同意每天放學後讓她玩一個小時手機。有時候稍微磨蹭,就會拖到 20 點才開始寫作業。" 他說。
王先生的女兒剛讀了不到半個學期的初一,每天晚睡早起,已經多次在學校出現頭疼、頭暈等狀況,不得不中斷當天的課程回家補覺。爲了擠出寫作業的時間,他給女兒停掉了所有的輔導班,還打算從下學期退出學校課後服務的延時課,盡可能增加寫作業和睡眠的時間。
但王先生說,作業量大是很多學生共同的反映,他女兒寫作業到很晚并不是個例。那麽,爲什麽老師要留很多的作業?
山東省德州市一所公辦小學教師肖黎明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 作業量多少和老師個人的教育理念有關系,特别是有的老師從業久了,教學思維比較陳舊,認爲題海戰術能夠提升成績,可能作業就多一點。"
" 作業量多一點,學生的成績可能會上去,但是現在既要求老師少布置作業,又要求成績不能下去,确實有點矛盾。" 肖黎明說。
有的老師在作業設計方面有待提升能力。《作業管理通知》要求,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肖黎明是一名語文老師,他介紹,除了給學生布置練習冊的習題,所謂的探究性作業,最多的就是讓學生根據給定主題做手抄報。
" 創新型作業主要是在節假日布置。" 安徽省合肥市一所小學六年級英語教師胡帆說," 如果在日常作業中布置創新型作業,作業設計費時費力,題目資源也不夠,所以日常布置的還是抄寫類和背誦類的作業。"
胡帆曾經在日常布置了一個實踐性作業,要求學生畫一張上學地圖,應用課本裏的問路、路标等知識。同學們畫得很好,但是她作業批改和反饋的時間也比平時多了兩倍。
作業量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每科老師都覺得自己布置的作業不多,但加在一起,學生的作業量就大了。
《作業管理通知》要求,加強年級組、學科組作業統籌協調,合理确定各學科作業比例結構。
但肖黎明說," 我不和其他老師協調作業量,因爲我要根據我的課程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布置作業,如果爲了配合其他學科而改變自己的安排,我的教學計劃就被打亂了。"
作業熔斷機制應用不多也反映了家校協同不到位。" 老師布置的作業多了,容易被家長投訴,說你違反‘雙減’政策,布置的作業少了,也會有家長不高興,說老師不負責任。" 胡帆說。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認爲,一個熔斷機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孩子作業完不成的原因很複雜,教育教學需要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不把問題帶回家
作業熔斷機制是作業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需要科學進行作業管理。
" 老師爲什麽抵觸作業熔斷機制?因爲學校對老師批改作業有要求,如果學生不交作業,會影響老師的個人考核。"肖黎明說。
山東省煙台市一所公辦小學校長陸曉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地所有中小學校都已頒布了作業管理規定,包括作業量、作業難度、作業設計和作業批改等各個方面的要求。
但很多制度隻是文件的簡單傳達,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獎懲機制,導緻有的老師并不重視制度的執行。
陸曉介紹,學校對老師的作業管理缺少監督。監督主要體現在對各班作業公示表的檢查上,由教導處安排專人進班查看,但由于教導處人員短缺,對作業管理的監管流于形式。
多位老師表示,他們所在的學校規定一個學期組織兩次優秀作業展示與交流,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實施的次數很少。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認爲,除了學校發揮作用,教育部門也要參與進來,實現多方聯動,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今年 9 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持續鞏固 " 雙減 " 成果,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後服務質量。
" 減少作業量,就需要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把更多的問題在課堂上解決,而不是推到課後,讓學生把問題帶回家。所以,‘雙減’其實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 陸曉說。
本期編輯 劉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