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面前,窮人含撚。"
最近香港電影《毒舌律師》火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被電影裏這句台詞刷屏。
要知道,香港總人口不過七百多萬,但本片在香港本土卻收獲了一億多的票房,并超越《蟻人》成爲當日票房榜第一名。
也成爲目前爲止,香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港産片。
目前,香港電影票房史前三,兩名都是「黃子華」主演。
從「票房毒藥」到「票房神話」,從「退圈」到「封神」,62 歲的黃子華,用了整整三十年。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 " 子華神 "。他的人生,值得我們好好回味。
01
對内地的朋友來講,黃子華這個名字可能不熟悉,但你一定用過他的表情包。
沒錯,他就是傳說中「打工人的嘴替」,陪伴無數社畜度過在那些加班到深夜和調休的夜晚。
當領導問你 " 最近累不累 " 時⬇️
當老闆問你最近對公司有沒有什麽意見時⬇️
當下班回家跟朋友聊天時⬇️
當月末發工資交完房租時⬇️
這部劇叫《男親女愛》,黃子華飾演的 " 打工人 " 餘樂天吊兒郎當,但卻跨越時空和當時以及未來的廣大社畜産生深深共鳴。
時至今日那些金句依然激勵着我們:
" 我一提到上班就頭疼 "。
" 我一個禮拜有兩天比較上進 "
" 今天發薪水,這個月又沒有了人生意義 "
" 一千幾百,猶如垃圾,富貴于我如浮雲,但浮雲于我如命根啊 "
熱愛摸魚的打工人,下班時晚一分鍾都是吃虧⬇️
每一句話都是社畜的心聲就對了!
這部戲曾在 2000 年創下 TVB 史上最高收視 50 點紀錄,也算是黃子華真正意義上第一部代表作。
但誰能想到,在這之前,他幾乎無戲可拍,甚至還一度退出娛樂圈。
1984 年,畢業後的黃子華來到 tvb 報名訓練班,卻發現表演訓練班關停了。懷抱演員夢的他曲線救國,報考了編劇班,卻一直沒等來演戲的機會。
熱愛表演的他選擇去香港話劇團表演舞台劇,并自編自導自演了人生第一部獨角戲——《戲子》。
戲裏有句台詞:
在這個舞台上,沒有人可以做自己。
然而話劇圈并不好混,沒有資曆和背景、同時其貌不揚的黃子華,隻能一直跑龍套。他做過代課老師、數據搜集、電台 DJ 等工作,也在幾個電台間輾轉做着主持人。
1987 年,黃子華參加了無線電視舉辦的 " 全能司儀選拔大賽 ",才算走入了觀衆視線。
那是一個巨星雲集的時代,香港娛樂圈遍地是寶珠,沒人會在意一顆其貌不揚的石頭。據悉他曾經有過出演主角的機會,但當時他的競争對手是風華正茂的溫兆倫,于是隻能铩羽而歸。
1990 年,三十歲的他決定退出娛樂圈。臨走之前,他準備把自己這一路的辛酸血淚以 stand-up comedy 的形式做最後一場告别演出。
這是香港第一場棟笃笑——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脫口秀——多年後,遠在中國大陸的李誕、程路、楊波等人正是因爲看了黃子華的棟笃笑,才不約而同走上了脫口秀演員的道路。
當然這是後話。
這場棟笃笑,黃子華把它命名爲《娛樂圈血淚史》。當時他租了一個隻能容納三百人的會場,在台上盡情地把自己這麽多年在演藝圈摸爬滾打的所見所聞,包括那些内幕、醜聞,以一種非常無厘頭的方式傾瀉而出。
萬萬沒想到,正是這場告别演出,讓他一炮而紅,從此開啓了「黃子華」棟笃笑的時代。
02
從 1990 年到 2018 年,28 年的時間,黃子華做了 24 場個人棟笃笑,從 300 人小劇場做到上萬人的紅館。
黃子華從小父母離異,繼父生性暴虐嗜酒成性,經常喝完酒回家就開始打母親,有的時候甚至拿着菜刀就朝着母親砍,幼小的他每一天都是在這種膽戰心驚中度過的。
再加上他大學學的是哲學專業,原生家庭的傷痛和後天的哲學思考,讓他的「段子」不但好笑,充滿了諷刺和冒犯,同時還針砭時弊、對衆生相有着細緻入微的體察和思考。
自嘲自己人生失敗⬇️
" 爲什麽你的人生這麽失敗,因爲睡眠并不緻富啊 "。
爲打工人發言⬇️
" 我好喜歡上班啊——如果不是鬼上身,怎麽能說出這種話呢。"
" 爲什麽你要發工資給我,不是因爲我爲公司做了什麽。
而是我爲了這份工作,沒有爲自己做過什麽。"
諷刺香港社會和資本家⬇️
" 香港人生孩子可以沒老婆,但不可以沒菲傭。"
" 人類有人類自己的食物鏈,人類的食物鏈很簡單,隻有三種,最下層的是無産,中層是中産,頂層就是冚家産(粵語粗口,意爲詛咒對方全家死淨光,是十分惡毒的罵人話。")
"(資本家)你之所以這麽喜歡建設社會,會不會是因爲,你根本可以計算出,這個社會有幾分之幾是屬于你的?"
甚至如今的兩性議題,人家幾十年前就講過了。
先是調侃新一代男性的「三不主義」⬇️
" 新一代的男士講究的是 " 三不主義 ":我們對女性基本是三不——第一我們不主動,第二我們不抗拒,而第三,最重要的, 我們是不負責的。"
又聲稱,這種「三不主義」隻是男人的理想狀态,事實上他們根本做不到。
" 不是不主動,是整天都蠢蠢欲動。不是不抗拒,是不能抗拒。我們唯一比較能做到的就是不負責 "。
甚至對于童年陰影,也通過幽默段子來消解⬇️
相比于現在的藝人高高在上如坐雲端,黃子華從始至終都隻把自己當成一個小人物。金融風暴、社會弊病、資本剝削、娛樂圈怪狀、打工人心酸 … 像是一個朋友,無話不談,百無禁忌,道盡人生百态。
他的視角裏裝着芸芸衆生,跟所有掙紮在生活底層的人一樣——
隻是比他們更多了一分對世情人間的洞察,既痛苦于這個世界的千瘡百孔,又相信世界,好像還有得救。
黃子華的棟笃笑有多受歡迎呢?
二十多場棟笃笑,一票難求。張智霖袁詠儀、陳可辛吳君如、蔡少芬張晉、佘詩曼鄭秀文 … 等,都是他的粉絲。
如今我們熟知的幾位脫口秀演員,如前文提到的李誕楊波等,也都視他爲 " 啓蒙老師 "。
2018 年 7 月,黃子華在紅館舉行自己第 26 場,也是最後一場棟笃笑—— " 金盆啷口 "。
在這場棟笃笑中,他提起 " 豔照門 " 事件,認爲 " 封殺陳冠希是香港最離譜,甚至标志着香港大倒退的事件 "。加害者沒人關心,而故事裏的受害者們卻成了罪人。
某種意義上,黃子華走在我們前列,他的價值觀和洞察力穿越時空,通過語言的包袱和魅力,或荒誕、或無厘頭、或冒犯,卻指引每一個當下的你我。
也許正如此,人們封他爲 " 子華神 ";
他卻依然謙虛,自嘲自己是 " 衰神 "。
03
" 衰神 " 的稱号雖是自稱,但也道盡了他在演員路上的辛酸。
棟笃笑火了,但演員這條路還是沒那麽容易。
但好在有了一絲希望,開始有電視劇找他演戲了。
一開始還是一些配角。
《狀王宋世傑 2》,被他一手從棟笃笑中培養出來的張達明演了男主,他等到第二部才演了一肚子壞水的男二賴三。
但後續時來運轉,主演了一系列口碑收視都不錯的電視劇。
《男親女愛》《棟笃神探》《非常公民》等都大獲好評,以至于在當年高登(香港知名網絡社區)評選男神的時候,黃子華連續三屆都位列前三。
但風頭正盛的時候,黃子華選擇去拍電影。
2002 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蚊雞保镖》,隻有 17 萬票房。後來拍攝的幾部電影,如《棟笃特工》、《乜代宗師》也都差強人意。——從此二十年的時間裏,他沒有擺脫「票房毒藥」的稱号。
這部電影有多慘呢,黃子華曾多次在自己的棟笃笑和電影中對此自嘲。
雖然這不妨礙他在電視劇和棟笃笑領域依然風生水起——
2013 年,黃子華甚至憑借《My 盛 Lady》奪得 tvb 視帝。
但,顯然電影票房依然是他的痛。
于是在 2018 年決定結束棟笃笑事業後,他一股腦紮進了電影裏。
這才有了這兩年的《還是覺得你最好》和《毒舌律師》,口碑票房齊飛,終于一雪前恥。
從票房毒藥逆襲成票房神話,他用了三十年,今年他已經 62 歲。
他的故事并非簡單的勵志文學,值得回味的也并非是故事的起起落落,反而是他人生的底色。
也許很多人還記得,黃子華曾經演過《非常公民》裏的溥儀。
當年這部劇在内地非常紅,和他搭檔的是蔣雯麗和秦海璐——這個陰郁的溥儀,才是很多人小時候對末代皇帝的最初印象。
爲了演溥儀,黃子華曾減重了 20 斤,減的瘦骨嶙峋,還因爲入戲太深患上了 " 抑郁症 "。
後來他談起這部戲,說這部戲有個很大的命題:就是人這輩子,究竟是否有自由。溥儀身不由己,但或許,我們不同人都是不同程度的溥儀。
這和當年他在話劇《戲子》裏那句對白—— " 沒人可以做自己 " 不謀而合。
喜劇的底色是悲劇,無論是周星馳還是黃子華,看似嬉笑怒罵、自嘲譏諷,實則都包裹着厚重的酸楚悲哀和殘酷真相。
他們把自己傷口撕開,撕的越狠,觀衆越笑。
脫口秀有句 slogan,笑是生活的解藥。呼蘭的解答最得我心:笑才不是生活的解藥,是麻藥。
生活無藥可解,但笑一笑,又好像沒什麽大不了。
但好在——他雖然發現了生活的荒謬和無力,但他又相信世界,好像還有得救。
所以才會做棟笃笑,堅持拍電影,才有了《毒舌律師》裏伸張正義、不畏權勢的林涼水。
黃子華曾說:"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覺得這個世界是荒謬的,我就不會再做(棟笃笑)了。"
如今,距離他封麥,已經過去好多年了。
人們愛他,并不是因爲他成了票房神話,而是他在複雜的環境裏依然清醒,在曲折的人生中從未停止腳步。他一邊把血淋淋的痛苦咽下,一邊告訴我們:
世界還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