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定焦,作者 | 唐亞華,編輯 | 溫故
網上流傳着一句話," 房貸近千萬、配偶不上班、兩娃上國際學校 ",是這個時代的中産 " 返貧 " 三件套,也有人叫中産 " 作死 " 三件套。
爲什麽會有這樣的說法?大概是因爲,這兩年,中産收入極其不穩定,而如果背負高額房貸,家庭消費極高,又沒有别的收入來源時," 返貧 " 确實不是一件遙遠的事情。
關于中産家庭的标準,說法不一。有說法是家庭年收入在 40 萬 -80 萬元,淨資産在 400 萬 -800 萬之間,也有人認爲這隻是一線城市的标準,放到更大的範圍内,個人年收入 20 萬就可以算做是中産了。
近年來,不少中産家庭正在面臨危機或者陷入困境。至于具體原因,突如其來的裁員或生病導緻失業、投資理财大範圍虧損、創業失敗等是最常見的。
遇到問題後大多數人才發現,自己家庭的消費竟然如此之高。每個月幾萬的房貸,孩子高昂的學費和課外培訓班費用,家裏的保險、家庭旅行,女主人的奢侈品、護膚品,一年下來總共要支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一旦收入斷了,這個環環緊扣的鏈條就跑不起來了。慌了的中産開始砍掉不必要的消費,同時消費降級,過上了精打細算的日子。
總結來看,中産返貧的罪魁禍首有幾個:中年失業且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加杠杆買房、不合理的資産配置、超出經濟能力的消費習慣、忽視健康等。
這一群體看似光鮮,其實脆弱,收入主要來源于工資,少有 " 錢生錢 " 的資本能力,借着一些行業的紅利崛起,過上了加杠杆高消費的生活,随着情勢變化,也很容易順着紅利的消失沒落。
借着一些人的親身經曆,或許可以讨論一下,中産遇到危機時,如何自救?
踩中 " 返貧 " 三件套的中産們
拖垮一個中産家庭的,有時候隻是一場大病帶來的失業。
生活在北京的飛魚今年 44 歲,最近兩年沒上班,老公在建築行業。他們家庭一年稅後的收入大概有 70 萬,能存下 20 多萬,剩下的基本都用于消費了。
早年間換了幾次房子,得益于時代紅利,飛魚家實現了房産價值過千萬。最早飛魚一家住的是父親單位分的小三居的房子。2008 年,爲了孩子上學,飛魚以 200 多萬的價格賣了這個房子,在西城區花 365 萬購入一套兩居室。兩年後該房子變成學區房,後來房價一度達到 1200 萬。等到孩子初中畢業,考慮到學區房暫時用不着了,居住環境也不夠理想,飛魚選擇再次換房。
該套學區房最終以 900 萬成交,新房買在了大興區,樓上樓下加起來面積有 300 多平,落地大約 1000 萬元,貸款 100 萬。飛魚對這套房子傾注了很多心血,裝修又花了 100 來萬,打算将來讓爸爸媽媽、公公婆婆都住在這裏養老。
因爲收入狀況尚可,去年底,飛魚和老公商量着提前把房貸還清了,一番操作後手裏留了幾十萬元現金。
一切按部就班的話也沒什麽問題,但今年,飛魚的老公突然查出心衰三級,家裏的頂梁柱突然不能貢獻收入了。
" 一切都太突然,我來不及思考,老公生病,孩子高三,突然要靠自己撐起這個家。" 她說,"我離開職場已經兩年,主要靠老公一個人的收入,現在一下變成了零收入,壓力瞬間就來了。老公住院那幾天正值北京暴雨 ,我心理上承受的壓力更大,每天要去醫院照顧老公,回家還要照顧女兒,手忙腳亂的。"
因行業衰落而失業,同樣是中産 " 返貧 " 的一大原因。
網友小美分享,她老公曾經在某地産公司任高管,她之前在互聯網公司工作。婚後,老公年收入上百萬,小美換了個相對輕松穩定的工作。憑借幾次倒騰,小美家在北京有兩套房,一套商住兩用,一套普通住宅,有幾百萬房貸。可能是前十年太順了,小美家也習慣了加杠杆買房和消費。
" 這幾年,我多少有點飄了,每月光是護膚品、奢侈品都要花一萬以上,孩子的東西選的永遠都是最好的,到了節日還要買包包、首飾。2019 年底,我們在順義交了一個小雙拼别墅的定金,計劃孩子以後上國際學校,我們以爲生活會越來越好。" 她分享。
沒想到,2022 年,地産行業大危機。小美的老公失業了,至今還沒有找到工作,想去新行業既沒經驗又面臨年紀瓶頸,也是難上加難。
再加上近年來小美家持有的股票暴跌,有幾十萬元套在股市裏,沒有了收入,存款又銳減,小美和老公都非常不安。還好他們及時退掉了小雙拼别墅,拿回來一筆錢,堵了一部分杠杆窟窿。
随後小美家辭掉了育兒嫂,由老公全職帶娃。這期間,小美老公的壓力特别大,時常心髒不舒服、失眠," 我原本提議實在不行就賣掉房子回老家,但老公覺得如果這樣,十年都白折騰了,很不甘心,将來孩子又要重複我們的路往一線城市沖。考慮到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和孩子将來的眼界,我們還是打算留在北京。他一度想等我下班了出去跑滴滴,我拒絕了,擔心晚上喝醉酒的人多,他脾氣剛,會出事。"
創業失敗 " 返貧 ",又是一類中産的現狀。
某網友分享自己家的情況,30 歲之前在廣州開服裝廠賺到第一桶金,後來轉行做餐飲,最近兩年生意不好做,虧了 100 多萬,家裏房貸、孩子的課外興趣班、生活花費加起來一個月要好幾萬,無奈之下,他們一家選擇舉家搬遷回長沙生活了。
因爲投資和理财虧掉大筆資金的中産也不在少數。
栗子 " 返貧 " 主要踩雷的是投資。" 一是股票投資加了杠杆,炒股虧了不少錢;二是買了兩套投資房,結果都爛尾了,還有一套商鋪,上個租期結束之後沒有找到新租客,危機感很重。"
不少風風光光一直走在上升路上的中産,一夜之間就陷入了迷茫。
" 返貧 " 後,中産開始消費降級
很多人說,所謂的中産陷阱,就是一些人收入上來了,不自覺被洗腦覺得應該做點什麽、買點什麽才能配得上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們瘋狂消費,開豪車、買奢侈品、卷教育、高房貸買房。
飛魚一直以來的消費理念是,錢是賺來的,不是存下的,家裏的消費居高不下。她的女兒上私立高中,學費一年 15 萬元;家裏有兩輛車,一輛價值 50 萬,另一輛 15 萬,一年車的保險 + 日常費用要三四萬;全家人的保險支出每年近 5 萬元。日常開銷上,家庭生活費一個月至少要五六千元;飛魚在護膚、保養上的開銷一年大概是 5 萬元;家庭旅遊暑假基本上是出國,其他假期在國内,出國人均 1.5 萬元,國内人均 5000 元。整體算下來,家庭年支出有四五十萬。
形勢變化之下,飛魚開始消費降級,首先就是旅遊,不僅不出國旅遊,國内遊也不去了。還有就是日常開銷,以前去飯店吃飯,吃自助之類的比較多,現在大部分時候在家吃。" 我的日常開銷,衣服、包包、護膚品,不必要的不買,消耗品先不囤貨了,夠用就好。"
" 現在不是脆弱的時候,我需要支撐起我們這個家。我慢慢也沒有那麽焦慮了,孩子高三學費也沒多少了,接下來家裏主要靠我,努力賺錢,開源節流吧。" 飛魚說。
上海的嘉姐算是中産中更爲優越的一類了,他們家的家庭年收入能達到 300 多萬元,一年的總支出大約在 150 萬元。導緻她開始消費降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她 40 多歲了,在互聯網公司擔任管理層,但是近年來互聯網行業裁員事件比較多,她有了強烈的危機感,如果被裁再找工作,很難拿到現在的收入,對未來收入的前景不樂觀;另一個是嘉姐父親癌症中晚期,每個月花費大約在 5 萬元左右。
身邊朋友的親身經曆也給嘉姐很多警示。" 我身邊有人比較早就意識到了這些風險,有個做私募的朋友,他們家近年來家庭開銷大大下降,兩個兒子都從國際學校轉到公立學校,司機也辭退了,把原本用于接送孩子的車也賣掉了。我還有個女性朋友,失業一年多了,現在每個月房貸兩萬,暫時還在拿自己的積蓄還,生活壓力很大,也在積極想辦法找機會。"
從去年開始,嘉姐決定過消費降級的中産生活。首先奢侈品不買了,包、衣服、手表已經很久沒有買新的;其次護膚品降級,且不允許自己剁手購物了。以前她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是囤貨,現在給自己立了 flag,不用完不許買。生活方式上,應酬、飯局、聚餐減少了很多;健身私教課頻次降低,日常鍛煉改成自己跑跑步;咖啡星巴克基本戒了,在家用全自動咖啡機,買大包裝的咖啡豆自己搞定;還有就是旅行,出國遊這幾年中斷之後也沒再恢複。
因投資失敗 " 返貧 " 的栗子坦言自己從前都是随心所欲消費,年花費多少都不做統計,現在砍掉的主要是奢侈品和出國旅遊,還賣了一輛保時捷。
小雨的老公炒期貨賠了幾百萬,現在追悔莫及,小雨家也隻得消費降級了。" 我個人支出砍掉最大的一部分就是不再買奢侈品和比較貴的衣服,之前我一直以來的消費理念就是不委屈自己,想買就買。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之前太庸俗,花在外表上的錢大都沒必要,太浪費了,投資在精神世界更能得到滿足。"
基本上,不管是完全 " 返貧 ",還是有财務危機的中産,都在拼命消費降級。砍掉一些華而不實的消費,隻剩下最基本的花費,守住爲數不多的現金,是大部分中産的共識。
中産 " 返貧 ",如何自救?
近十餘年來崛起的中産群體,身上有不少共同點。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提到,他們有比較鮮明的産業特色,過去經濟發展過程中有一些行業發展比較好,出現了一批收入比較高的群體,比如金融行業、科技互聯網行業、地産行業、建築裝修等行業的從業者,還有一些領域的銷售。
在他看來,導緻中産 " 返貧 " 的原因,第一個就是産業的衰落。一些行業近年來呈現了下行趨勢,比如互聯網、地産、金融。互聯網行業的高薪還在,可是以前一個位置能坐十年,現在可能 35 歲就出現危機了,出去以後再找工作,收入也不一定能保持了。
第二個因素是杠杠。" 如果一個人連續幾年的收入都是 60 萬以上,覺得前景一片光明,可能就會加杠杆去花還沒掙到的錢,比如背上高額貸款買房、買車用車貸,甚至投資理财也加杠杆,一旦市場不好,自身經濟條件變差,就容易‘返貧’。太多人花了自己還沒掙到的錢,但劇本沒有按設想的路徑往前走。"
此外,導緻中産 " 返貧 " 的原因還有一項是高消費。實際上,這個群體的資産抗風險能力并沒有想象中那麽強。
" 中産跟富人的區别就在于,中産能拿出來投資、買房、創業等的錢都是一次性的,如果虧了就返貧了。富人通常有産業,有錢生錢的能力,即便一兩項不順暢,整體抗風險能力還是比較強。所以,中産把錢投出去那一刻,就要清楚這是可能會虧的,但是大部分人沒想明白,都被眼前的一片美好給迷惑住了。" 葛甲說。
接下來該怎麽辦,是很多中産如今面臨的難題。
葛甲認爲,那些沒遇到經濟壓力的中産,之前應該就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可以繼續保持,但也建議适當去杠杆,如果房貸太高可以先還一部分,有多套房子且房貸高可以出手部分房産,國際學校之類的也可以結合收入情況重新考慮。
另外,不管哪類中産,一定程度的消費收縮、消費降級都有必要。" 中産消費比較多的主要是各種培訓班、美容美發機構、健身房,還有蟲草、燕窩、海參之類的保健補品,這些多屬于情緒消費,很多人覺得某些東西能體現身份,當危機來臨的時候,最應該先砍的就是這些。"
飛魚最近也在考慮接下來的安排,她這兩年不上班也沒閑着,積累了不少技能。" 家裏裝修,我參與了設計、施工,找到很多資源,百萬裝修,我親力親爲,至少省了 50 萬;因爲搬家,我去學習了整理師,整理師整理衣櫃每小時收費 100 多元,這也是我的新技能;因爲想減肥,我還考了一個健康管理師證,我非常看好大健康産業,接下來我要深思熟慮找一個合适的方向。"
冷靜下來,飛魚覺得,其實這也是一個契機,逼着自己去重新适應新環境,去開拓新的事業 。
人往往是吃了什麽虧,就最怕什麽。飛魚最後悔的是手裏沒有留足夠的現金,導緻現在很被動。" 我身邊也有朋友年收入比我們更高,但基本上也是月光,而且還有房貸車貸,車都是百萬級的,我強烈建議她留出一些存款以防可能的變數 。" 她給中産的建議是,盡量不要過度消費,投資要謹慎,即便是全職太太也要盡量保持有賺錢的能力,配置保險作爲最後一道保障 。
栗子和小雨吃的是投資的虧。栗子建議大家,投資千萬不要加杠杆,穩健爲主,有了錢之後切忌因爲貪婪再次亂投資,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得到教訓後她終于認識到,要學會守财,畢竟正常消費可能都夠這輩子花了,亂投資追求高收益反而會虧完。小雨則強烈建議,别碰大宗等金融衍生品市場。
另外,多位受訪者的建議是,不要折騰自己的資産,日常生活中少花錢、多記賬。
對于已經 " 返貧 " 的人,葛甲認爲可以再等待機會,尋找一些适合自己的道路。在他看來,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機會,一些新的領先性的行業和職業可能正在醞釀形成中,先求穩,再找新機會。
" 未來兩三年時間裏,‘返貧’的中産也差不多回到起點了,沒有‘返貧’的可能會更強大,随着新的産業行業發展,又會有新一批中産出現。" 葛甲說。
* 應受訪者要求,除葛甲外,文中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