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先放下你們高貴的明星架子。
文 | 念蕪
編輯 | 扣馬
初代頂流鹿晗,最近口碑翻車了。
一位服裝測評博主稱自己花 1500 元,買了鹿晗潮牌 U.G.C 的衣服,但衣服質量遠遠不值這個價錢。視頻引起讨論後,U.G.C 官方發布了一條微博,表示在官方渠道購買,有問題可在合理範圍内解決。
事情發展到這兒,還在 " 合理範圍内 "。但轉頭鹿晗就在 INS 上連發兩條動态:" 鍵盤俠 ~ 鍵盤俠 ~ 好羨慕你們 真厲害 " 以及 " 還是鍵盤俠好當 哈哈哈 "。這兩條陰陽怪氣的動态,瞬間逆轉了輿論風向。
# 鹿晗潮牌遭吐槽 # # 鹿晗 還是鍵盤俠好當 # 等話題相繼登上熱搜,其中不乏網友吐槽:" 消費者花錢還不能說實話嗎?"" 名利雙收還要捂嘴普通人,無語。"
盡管之後又出現了 # 鹿晗實實在在做公益 # 的詞條,但從廣場上的發言來看,除了粉絲之外沒什麽人買賬。" 做公益 " 一直是明星常用的公關工具——用做公益帶來的正面影響,平衡其它問題的負面影響。
但這幾年,大衆對明星的各路招數見得多了,已經具有免疫力,不會輕易被公關手段收買。
與此同時,想借着新劇上映,營銷敬業人設的宋妍霏也同樣翻了車。" 明星掙的不就是這個錢嗎?有什麽值得上熱搜的 " 占滿了 # 宋妍霏淩晨 5 點起床直播 # 的廣場。大衆話語裏,也有着 " 早已看透套路 " 的自我防備。
肉眼可見,曾經 " 做什麽都是對的,是辛苦的,可以理解的 " 明星們,現在好像稍不留神就會被罵。按照之前的内娛遊戲邏輯,這兩位藝人沒有做錯什麽。隻是從某一刻起,明星們這些百試百靈的營銷手段不奏效了。
羅馬不是一夕建成,更不會一夕坍塌。這些年,明星一次次誇大其詞卻又翻車的人設營銷,超越大衆想象與自身努力成反比的收入數字,花式塌房甚至觸碰法律紅線後,大衆的信任危機早已産生。當 " 狼來了 " 的故事講多了,這些曾被捧上神壇,無比高貴的内娛明星們,也逐漸失去了(除粉絲外)的大衆偏愛。
在明星光環散去、口碑觸底後,輿論也逐漸收回了賦予明星的特權。網友們見不得明星無限制地賣慘、訴苦,或者一邊想割韭菜,一邊又抱怨韭菜沒有自我修養。畢竟拿着一天 "208 萬 " 的工資,總要讓渡一些權利。
有意思的是,在明星風評下行的背景下,曾經排在 " 内娛最讨厭藝人 " 榜首的張大大,居然在 2023 年最先實現口碑 " 逆風翻盤 "。
有人在他直播間裏許願、發瘋、整活兒 …… 追星族們把他 " 當人脈 ",樂子人們蹲在直播間看他手足無措。張大大本人也願意将自己放在 " 内娛客服 " 的位置上,還自稱是 " 許願池裏的王八 "。
或許,所謂逆風翻盤的張大大,隻是少犯了一些鹿晗們的錯誤。
濾鏡碎了
明星的濾鏡破碎,大緻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 2014 年開始,這一年被稱爲 " 劣迹藝人元年 " ——李代沫、房祖名、柯震東、黃海波等知名藝人相繼因吸毒、嫖娼被抓。國家不僅發布了 " 封殺劣迹藝人 " 的通知,還要求暫停播出劣迹藝人參演的作品。但在此時,輿論對于劣迹藝人的封殺程度還有着不同的讨論,明星群體的光環也沒有消散。
直到 2018 年,以一己之力将影視行業 " 陰陽合同 " 的操作擺到台面上的範冰冰,被國家稅務局罰了 8.83 億元,廣大人民群衆第一次對明星的薪資有了具體且直觀的認識,也見識到了巨大的收入差距。尤其是這個明星之前在娛樂圈,還處于鎂光燈最聚焦的部分。
此時國内影視行業正處于泡沫時代,大量粗制濫造的影視作品,捧出了一群有流量沒實力的明星。拿着八千萬片酬摳圖出鏡的女演員和靠遠低于同行演技水平的初代流量,一起登上權威演技獎項的領獎台,這樣的荒唐事在行業裏屢見不鮮。
他們巨大的流量淹沒了想要張嘴說 " 不 " 的普通觀衆。大家不滿的情緒,在娛樂圈叢生的亂象和流量明星粉絲漫天的控評裏持續疊加,此時,衆人對明星的負面情緒已經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2019 年,男星高以翔在錄制節目時意外去世,引起了大衆的同情與唏噓。但當張雨绮、宋佳、袁弘等多位知名藝人發聲,稱演員是 " 高危職業 ",呼籲全行業重視演員健康時,卻引來了網友的憤怒與群嘲," 踩着别人的傷痛,爲自己謀福利 "" 吃人血饅頭 " 的指責成爲輿論場最大的聲音。
變化已經發生,大家的神經不斷被明星 " 與業務能力、敬業程度成反比的收入數字 " 刺激,明星們既要又要的行爲,引起了普通人強烈的情緒反彈。
到了 2021 年,也是明星行業信任瓦解的最後一個階段。這一年,娛樂圈開始不斷往法制圈輸送 " 人才 "。" 日入 208 萬且代孕 " 的爽子和 " 選妃、強奸未成年 " 的吳某凡,突破了娛樂圈最後的底線。
大家發現,表面上風光無限的大明星,私下裏卻是法制咖、強奸犯。這也讓明星的信任值,一夜之間跌落谷底。
不僅如此,大家發現不少明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可能也遠遠低于普通人。在學曆上造假的内娛 " 博士 ",面對采訪和直播寫不出字、講不出話的 " 絕望文盲 ",比比皆是。
" 割韭菜 " 更是成了這幾年明星新聞的高頻詞彙。從世界範圍來看,内娛明星的副業之多,也應該算數一數二。但事實證明,跨行大部分時候是在掙快錢。開店跑路,做潮牌割韭菜成爲家常便飯。(點此閱讀:成爲歐陽娜娜,入門價 988)當然,更多的明星湧入了直播間,将最好的演技留在了 " 我說個數 " 那一刻。
大家發現,明星的人設是假,學曆是假的,跨界創業的光環也是假的。但大部分時候,賺快錢的心、私生活的混亂和收入表裏的天文數字都是真的。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一再降低的職業門檻和道德底線。
到了疫情第三年,娛樂圈流行起 " 體制内男友 " 人設。本就名利雙收的明星們還要跑去旱澇保收的體制内搶位置,讓大衆對于明星的負面情緒積壓到頂點,在考編這件事上集中爆發。
事情進一步發酵後,大家發現,不僅這幾年年輕明星忙于考編,不少星二代也早已出現在各大劇團的名單裏。明星不僅在争奪鐵飯碗,還想讓自己的娛樂圈資源變成特權傳承給後代,更加犯了衆怒。
随着濾鏡破碎,在現階段,明星的口碑已經很難提升,觀衆的信任也很難重建。而此時,相比其他人,沒什麽實質性黑料,隻是性格太作的張大大,在大衆心中就變得沒那麽難接受了,這也爲他的口碑翻盤打下了基礎。
張大大們做對了什麽
話說回來,在與普通人金錢、權利、地位極其懸殊的情況下,明星想要做好口碑管理,幹好本職工作永遠是第一步。
去年 " 文藝複興 " 的浪潮裏,翻紅了一批 " 過氣藝人 "。不論是 "0713 再就業男團 ",還是唱着《愛你》的甜心教主王心淩,都有着 " 業務能力過硬 " 的共同點。包括近期因《狂飙》熱播,走紅的張頌文、高葉、賈冰等演員,都是靠着多年打磨的演技大放異彩。同樣,已經 46 歲的言承旭,憑借着良好的身材管理,在偶像劇《夏花》裏和 20 出頭的女演員談戀愛,也不顯得違和、油膩。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演員就好好演戲,偶像就好好爲少女造夢,不要一門心思想着糊弄觀衆和粉絲,或者在本職工作之外,撈上一筆。
除此之外,明星或許應該思考,自己能給大衆帶來什麽樣的價值。作爲借鑒,和其他人相比,張大大顯然在做一件大部分内娛明星都沒做過的事兒。
在張大大的直播間裏,有些觀衆能獲得真實的福利。不論是在直播間裏送明星簽名照、簽名專輯,還是讓粉絲和自己的偶像直接語音對話,亦或是送粉絲禮物,送粉絲全家去旅遊 …… 都是張大大将自己的資源和金錢,以直接的方式回饋給大衆。起碼在當前,他還沒有急着割韭菜(雖然也沒有韭菜可割)。
還有些人能在張大大的直播間裏,收獲情緒價值。那些熱衷于在直播間裏整活兒的觀衆,比如要認張大大做媽媽的,想把腿鋸下來給他用的,在直播間學狗叫的,和他玩兒 " 離婚明星逛三園 " 的,亦或是把他當娛樂圈人脈,問明星八卦、家長裏短的 …… 不論有沒有劇本,都能博大家一樂。說到底,這也是娛樂明星本職工作的一項。
不知所措的張大大
有網友說," 在張大大的直播間能看到人生百态。" 而網友們在不斷與張大大互動的過程中,他也承擔了一部分大衆情緒,給了長期被剝奪話語權的路人觀衆,一個情緒釋放的出口。
在整活兒的那一刻,大家仿佛把明星從高高在上,被人捧着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變成了可以平等對話,甚至調侃的對象。而張大大 "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 的态度,也自然爲其博得了好感。
某種程度上,也成爲了他扭轉口碑的關鍵。難以想象,張大大直播間的生态如果平移到其他偶像藝人的直播間,會引起怎樣的罵戰。
從結果上看,不論是張大大的無心插柳,還是背後 MCN 無憂傳媒的營銷策略,至少在大衆對明星态度相對負面的情況下,張大大的直播間解決了一部分用戶的情緒需求。
與之相同的,還有去年無憂傳媒捧紅的劉畊宏,在直播帶貨前,劉畊宏曾在直播間做了網友們一年的健身教練,身體力行的帶着網友鍛煉。彼時,多數人因疫情原因無法到健身房或戶外鍛煉,劉畊宏的出現,無疑滿足了大衆的健身需求。
張大大和劉畊宏都打破了内娛明星邏輯,做着反明星的事情。也正因如此,他們在脫下明星光環的同時,也擺脫了明星這個頭銜的負面影響,短暫的被大衆信任,尤其張大大,還獲得了 " 洗白 " 的機會。
或許明星應該用産品思維打量自身,在消費時代,明星也不過是被娛樂圈包裝的更加亮麗的商品。資本泡沫時期,娛樂圈通貨膨脹,大把人爲之買單,但在後疫情時代,連大廠都紛紛降本增效了,大衆的明星消費也自然更加理性,更加考慮性價比。
每一位明星都應該好好想想,在當下能夠提供給觀衆的價值是什麽?是情緒價值,陪伴價值,還是更實用的工具價值。比如帶網友健身,實現心願,抑或是提供好的娛樂産品,無論是影劇綜還是脫口秀。
在這一點上,目前的張大大或許做得比 " 鹿晗 " 們更好。
對明星們來說,躺着數錢還要被誇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建議想要扭轉口碑維護路人緣的藝人,在保證自身業務能力的情況下,學學張大大,放下你們那高貴的明星架子,少吹實績,多做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