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榮智慧
編輯 | 向由
唯物的中國芯片産業深度觀察
極越汽車 " 閃電式 " 崩盤,仿佛時間倒流。一年前威馬汽車破産,引發中國第一波新能源汽車 " 爛尾潮 "。此後,高合、恒馳、合創 …… 先後掙紮在倒閉邊緣,留下巨額債務和一群焦頭爛額的車主。
無獨有偶,瑞典電池巨頭 Northvolt 曾是整個歐洲的希望。現在,不僅希望破滅,申請破産,還連累了德國副總理兼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的仕途。Northvolt 不是小企業,拿過 150 億美元融資,能燒出至少 3 家威馬(350 億人民币)、4 家哪吒(228 億人民币),複活極越 14 次,如果後者真的隻有 70 億元虧空。
德國大衆汽車罷工持續,6.6 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集團關廠、裁員、降薪計劃。争議發酵 3 個月,勞資雙方 4 輪談判,均未達成協議。
2024 年 12 月 2 日,德國各地大衆汽車員工将發起全國範圍的警示性罷工
美國通用汽車取消 Cruise 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收購 8 年,花費近 100 億美元,通用依然 " 壯士斷腕 "。福特斷腕更早,2022 年就關閉了自動駕駛子公司。
日本日産汽車連續運營虧損,可能在 12 個月至 14 個月内破産。
2024 年,全球汽車業都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 " 生死時速 "。中國新能源汽車攻城掠地,已經使歐洲、日本顯著喪失市場份額,而國内市場也面臨新一輪優勝劣汰,傳統車企戰略收縮,新能源車企分化擴張,人人都想擠進 " 決賽圈 "。
形勢尤其殘酷。端着金飯碗的,也得要飯。
病來如山倒
病來如山倒的歐美車企,主要分成三類。
首當其沖的就是拿着錢不好好做産品的 Northvolt。
Northvolt 是含着銀湯匙出生的。創始人彼得 · 卡爾森曾爲特斯拉副總裁,2016 年回到家鄉瑞典投資建廠,報效故土。
2016 年正是電池創業的好時候。那一年,甯德時代剛開啓 A 輪 30 億元融資,估值才 200 億元左右。比亞迪發布純電車型 E5,特斯拉 Model3 剛剛上市。
Northvolt 一面世,借着 2016 年電動汽車起步的天時,歐洲扶持綠色經濟的地利,以及特斯拉高管的人和,引來多家豪門競相下單。大客戶大衆、寶馬、沃爾沃踏破門檻,金融機構高盛、貝萊德也不吝投資。
從 2019 年建立第一條歐洲本土圓柱電池生産線,一直到 2023 年,手握 300 億美元訂單的 Northvolt 仍無力量産電池。截至 2023 年 12 月,Northvolt 的電池産能隻達到了計劃目标的 1/200。
Northvolt 工廠生産的首塊锂離子電池
2024 年 6 月,忍無可忍的寶馬撤回 20 億美元的電池合同。5 個月後,Northvolt 宣布破産。
德國副總理兼聯邦經濟部長爲 Northvolt 背書,提供了 6 億歐元補貼,如今德國複興信貸銀行追上門要賬,在野黨更指責這位綠黨總理候選人 " 不懂經濟政策 "" 沒資格留在政府 "。
據中國供應商透露,Northvolt 不肯采用成熟方案,在自身電池生産零經驗的基礎上,一心 " 推陳出新 ",結果眼睛大胃口小,根本制造不出自己畫在 PPT 上的東西。
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評價:" 爲什麽歐洲造不出好的電池?首先,他們的設計是錯的;其次,他們的工藝是錯的;最後,他們的生産是錯的。"
第二類則是内外壓力巨大、要過緊日子的傳統車企,比如德國大衆、日本日産。
大衆要關廠、裁員和降薪,并非一時興起——雖然依然是全球利潤最高的車企,但賬面已經不好看了,幾乎所有數據都是下降而非增長。
2024 年 9 月,大衆汽車集團宣布終止就業保障協議
2024 年第三季度,大衆集團共交付新車 217.6 萬輛,同比下降 7.1%;1 至 9 月累計交付新車 652.4 萬輛,同比下降 2.8%。第三季度利潤爲 28.55 億歐元,同比下降 42%;淨利潤爲 15.8 億歐元,降幅爲 64%,爲大衆三年以來的最低業績。
9 月初,大衆集團就發出預警,考慮關廠和裁員,不惜撕毀 1994 年和工會簽訂的 " 保就業協議 ",該協議承諾大衆 2029 年之前不在德國裁員。消息傳出,全球震動,這是大衆集團自 1937 成立以來第一次宣布關閉德國境内工廠。
日産汽車也離破産不遠。其 2024 年業績進一步惡化。據财報,日産汽車 2024 财年上半年淨營收同比下滑 1.3% 至 59842 億日元,營業利潤下降 90.2% 至 329 億日元,淨利潤 192 億日元,同比下降 93.5%。
今年前 11 個月,日産汽車中國區累計銷量爲 62 萬台,同比下滑 10.53%。要知道,2018 年和 2019 年,日産在中國市場銷量都超過 150 萬台。但到了 2023 年,其銷量已經減至不到 80 萬台。
今年歐洲和日本經濟複蘇乏力,内需消費疲軟,沒什麽人買車。1 至 9 月,歐洲新車注冊量僅增長 1%,約 978 萬輛。同時,傳統車企的電動化轉型困難,燃油車供應鏈體系被颠覆,不少零部件商先一步破産。另外,中國電動車憑借傑出的性價比,更搶占了大衆和日産的中國市場份額。
2023 年,比亞迪年度中國市場份額已超大衆
第三類則是前景不明、沒錢可燒的初創公司。
由于特朗普競選成功,美國大部分電動汽車初創公司都陷入焦慮。一方面,來自拜登政府的政策利好和 7500 美元補貼将會消失;一方面,特朗普對燃油車的偏好将導緻電動汽車失去本土市場,而推高關稅又使美國電動車成本加高," 出海 " 肯定賣不過中國電動車。
大選之前,電動 SUV 制造商 Fisker 和公共汽車制造商 Arrival 已經宣告破産。有咨詢公司針對美國 36 家上市電動汽車和電池初創公司進行分析,其中四分之三正在虧損,13 家公司預計到明年夏天現金就會耗盡。
品牌合并潮
中國車企也不是一帆風順。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戰略:前者戰略收縮,後者戰略擴張。
中國傳統車企的戰略收縮,集中體現在品牌合并上。
2024 年,上汽集團将榮威與飛凡合并。長城汽車将歐拉與哈弗整合。吉利旗下,幾何并入銀河,雷達并入吉利,極氪從吉利和沃爾沃收購領克。
其實,這些品牌的 " 曆史 ",本來也沒幾年。
2018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雙雙突破百萬輛,傳統車企也開始發力推出新能源廠牌。
2018 年,長城發布歐拉品牌,長安推出長安蔚來新能源(阿維塔)和長安新能源(深藍),東風岚圖誕生,廣汽和蔚來聯合創立了合創。
廣汽和蔚來推出合創
2019 年,吉利推出幾何,長安推出啓源。2020 年,廣汽埃安獨立,上汽推出 R 品牌,即飛凡汽車和智己。2021 年,吉利推出極氪,長城推出沙龍。
2022 年,比亞迪推出仰望,廣汽埃安打造的高端豪華電動車品牌 Hyper 昊鉑正式發布,吉利推出睿藍;2023 年,比亞迪推出方程豹,奇瑞旗下首個新能源純電品牌 iCAR 品牌正式發布,吉利銀河問世。
傳統車企建立紛紛打造新能源廠牌,原因有三點:一是底子厚,推個新品牌不費勁;二是股東、投資者都希望發展新能源汽車,趕上政策紅利;三是進退無憂,做成了賺錢,做不成就切割。
經曆了市場的殘酷捶打,特别是比亞迪與特斯拉雙雄競争、新勢力虎視眈眈,一些定位不清晰、滿足不好用戶需求的品牌逐漸掉隊,還消耗集團的整體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車企合并品牌也是大勢所趨。
新勢力分化出擊
頭部造車新勢力今年大打分化戰略,新品牌、新系列紛紛曝光。
先是 8 月下旬小鵬 MONA 系列首款車型 M03 上市,起售價 11.98 萬。緊接着,9 月中旬蔚來便推出第二品牌樂道,L60 售價下探到 14.99 萬元。
此外,蔚來第三品牌螢火蟲明年上半年交付,定位是精品小車,售價暫定十幾萬元。
據兩款上市車型來看,賣得都不錯。
11 月,小鵬實現銷量 30895 輛 ,同比增長 54%,環比增長 29%,這是小鵬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 3 萬輛。其中,小鵬 MONA M03 上市 3 個月交付量連續超過 1 萬輛。據蔚來官方數據,樂道 L6011 月交付新車 5082 台,12 月将首次實現單月交付量破萬台。
小鵬 MONA M03
零跑的 B 系列也在年底的廣州車展亮了相,計劃明年一季度開售。
已經發展了 10 年左右的造車新勢力們,由于自身的品牌定位、消費群體已經有所固定,那麽推出新品牌、新系列,可以和主品牌實現區分,實現價格帶的互補,拓展客戶群體,最終實現銷量提升。這個邏輯,和當年傳統車企設立新能源廠牌,邏輯幾乎一樣。
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來說,最要命的就是銷量。如今倒閉的門檻越來越高,月銷量上千,也免不了倒閉。
而銷量靠的是什麽?是真金不怕火煉的過硬産品。放在汽車上,三電、機械素質、座艙,差哪一點兒都會被卷死。
12 月 11 日,極越破産消息傳出。有人在極越 CEO 夏一平的抖音評論區留言:" 夏總,這麽好的車爲什麽會這樣?"
極越員工圍堵 CEO
極越 01 的機械底子是極氪 001,能不好嗎?但是,照搬特斯拉的屏幕換擋、按鍵打燈、半幅方向盤,還集齊了沒有門把手、沒有交流充電口等新能源汽車所有反人類設計,能算好嗎?
如果極越能把花在營銷上的 30 億元的一部分,花在用戶調查上,用心打磨産品,也不至于背靠着吉利和百度兩大巨頭,最後 " 端着金飯碗要飯 "。
值班主編 | 張來
排版 | 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