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法善
編輯 | 劉楊
離 2023 年杭州亞運會開幕隻有一個月時間,浙江蒼南縣金鄉徽章廠的車間正加班加點趕制會徽、吉祥物徽章以及各類紀念章。
從 2015 年确定杭州爲亞運會主辦城市至今,亞運賽事周邊紀念品、文創産品的設計、制造就成了漫長的工程。其中,從閩浙交界的小鎮走出的金鄉徽章廠,生産了賽事約六成的徽章制品,讓亞運有了更高的 " 浙江制造含量 "。
據《浙江日報》報道,亞運會開幕前一個月是特許商品生産的火爆期,預計金鄉徽章廠日産徽章将達 10 萬枚。按此估計,金鄉徽章廠杭州亞運會徽章産品總産值預計達 1 億元。
這不是金鄉第一次接大項目,1990 年亞運會、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北京奧運會等近幾十年來中國的标志性事件,背後都有金鄉徽章的影子。
但在曆史上,金鄉并不以做生意出名,作爲明初設立的衛所之一,一直是海防要塞。直到改革開放後,随着全國高校恢複考試、擴大招生,校徽、飯菜票、工作證等 " 四小商品 " 需求暴增,當地人不僅在家辦起了 " 地下工廠 ",還興起一支走南闖北的 " 供銷大軍 ",并以質量好、價格低的優勢打開了銷路。
如今,像金鄉這樣的特色産業帶誕生了不少 " 隐形冠軍 ",爲浙江的亞運 " 内循環 " 提供了強大助力。
将小徽章做成大産業,金鄉人是如何做到的?
浙江小鎮的徽章生意
金鄉與杭州亞運會的攜手,可以追溯到八年前。
2015 年杭州申辦亞運會成功,當時公布的吉祥物徽章,就産自金鄉。從那時起,金鄉一直深度參與亞運會徽章、周邊文創的設計與制造。
據悉,擁有亞運徽章生産資質的隻有兩家企業,其中産量的 60% 來自金鄉。業内人士預測,亞運開幕後,将掀起特許商品銷售熱潮," 金鄉産 " 徽章的市場份額或将提高至八成左右。
這個人口不到 10 萬的小鎮,集中了 100 多家徽章廠,雖然其中不少是家庭作坊式生産,也足見徽章産業在當地的深厚根基。
金鄉生産的北京、廣州、杭州亞運會吉祥物徽章
不起眼的徽章制造工藝遠比想象中複雜。
金鄉企業家協會會長、金鄉徽章廠董事長陳加樞對《豹變》表示,一枚亞運徽章大概有 20 多道工序,包括電鍍、點漆、印刷等。在接到亞組委任務後,他們緊急成立了模具造型、表面處理等多個小組,除了生産官方指定的吉祥物徽章外,還需要自行設計周邊款式,經組委會審核通過後,生産出來投放市場,目前種類有幾十種。
實際上,大型賽事的周邊文創就像盲盒,爆款可能毫無預兆就火了。北京冬奧會期間,賽前被網友嫌棄醜的冰墩墩火爆出圈,一墩難求,在二手交易平台炒出了天價。
這樣的情況在亞運會期間或将同樣存在。在賽事籌備、舉辦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主題的徽章推出,例如倒計時 1000 天徽章、火炬交接儀式徽章等。在産品正式上市前,爆款往往難以預測,一旦某款産品火了,工廠就需要加緊進原料、備貨、組織生産,很考驗供應鏈韌性。
當生産波峰到來時,企業用工需求陡增,需要擴大招聘。在沒有徽章産業基礎的地方,恐很難短期内招到足夠多有經驗的臨時工,可能就錯過了訂單交付時間。而如果工人具備一定的徽章生産經驗,無疑将大大縮短培訓、生産周期。金鄉完善的徽章産業鏈已經經受了多次壓力測試。
由于當地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像蓄水池一樣吸納了充足的産業工人,當有大單時,就有充足的勞動力快速消化市場需求。
陳加樞表示,廠裏平時員工不到 200 人,最近已經陸續擴招了 100 多個臨時工,以滿足亞運生産需求。等亞運會正式開幕,訂單可能一下子變大,還需要再沖刺産量。
對于地處兩省交界的小鎮來說,用工需求容易解決,但高附加值的設計、研發等環節,在當地卻很難找到解決方案。杭州亞運徽章造型複雜,用到了镂空、琺琅等技藝,不僅色彩多,還用到漸變色,想要做到逼真難度很大。
由于當地設計人才稀缺,金鄉企業選擇走出去尋找解決方案。陳加樞就經常跑到北京、上海等地的科研院所、先進企業,通過合作共建的方式創新工藝,破解生産難題。
善用 " 外腦 " 也成了金鄉徽章征戰亞運的利器。
" 軍事要塞 " 變成 " 徽章聯合國 "
曆史上,金鄉最出名的不是徽章,而是軍事要塞。
" 金鄉 " 一名始見于南宋,公元 1129 年,南宋高宗趙構建置了金舟鄉,相傳是金舟鄉從海面浮起時,有沉船之骸附金銀珠寶而得名。
此後,海濱小鎮金鄉一直屬于曆史舞台的小配角,直到明初洪武年間,湯和奉命巡視海防,設立金鄉衛,才成爲浙南海防要地。随着各地軍士駐防金鄉衛,這裏逐漸發展成爲浙南軍事、貿易樞紐,民間手工藝也随之興旺起來。
除一部分從事手工業的能工巧匠外,不少居民有從事小商小販與日用小五金買賣、紙制品制作的傳統。
到改革開放初期,當地就有不少人從事與金銀器、鑄造相關行業。據陳加樞回憶,他的爺爺就是當地有名的金銀器師傅,從那時候算起,家族從事金屬加工行業已經有近百年曆史,屬于徽章行業少有的百年老字号。
由于 " 七山二水一分田 " 的特殊地貌,到上世紀 70 年代末,金鄉人均耕地 0.35 畝,隻有兩家國營工廠,100 多名職工,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急需找到出路。
因此,改革開放後,當地不少人加入 " 供銷大軍 ",靠着走遍千山萬水、曆經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的 " 四千 " 精神,在全國各地跑業務,通過賣校徽、飯菜票、工作證、标牌賺到了第一桶金。
海防要塞變身 " 徽章聯合國 "
據陳加樞回憶,當時他揣着 100 塊錢跑到山西賣 " 三好學生 " 校徽,一周下來跑了 7000 多元業務額,直接買了台時髦的收音機回家,成了鎮上 " 最靓的仔 "。
到上世紀 80 年代初,腰包鼓起來後,當地有識之士意識到,傳統家庭作坊的生産方式難以适應未來競争的需求,掀起了投資辦廠熱潮。
不過,由于當時經營管理水平落後,一些工廠的股東們隻想當老闆、不想抓生産,一段時間下來,不少工廠就成了虧損大戶,僅金鄉徽章廠一家就虧損了 30 多萬元,這在當時堪稱天文數字。
工廠經營不下去,股東們吵着要散夥,最後廠房連同債務都轉到了陳加樞名下,讓他收拾剩下的爛攤子。
當時的金鄉徽章産業技術水平落後,基本靠人力手工打造,屬于勞動密集型産業,因此工人效率如何直接決定廠子的生死。陳加樞帶領金鄉徽章廠成了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率先抓管理,搞計件工資,在淘汰了一批混日子的員工後,逐漸起死回生。
站穩腳跟後,金鄉的 " 徽章人 " 決定主動出擊,去上海打開一片新天地。由于位置偏遠,當時從金鄉去上海隻能靠步行,再換乘汽車、輪船,至少需要兩天時間。
1986 年,金鄉徽章廠花 4 萬多元在上海如意酒家擺了 30 多桌酒席,邀請 200 多家客戶到場訂貨,打出了 " 比質量、比價格、比速度、比服務 " 的廣告," 敢同大廠比高低,再向品牌争效益 "。
陳加樞回憶,4 萬多元刷新了酒店當時的營業額記錄,把酒店經理都 " 吓到了 "。到場的上海市領導稱他們是 " 劉姥姥進大觀園,鄉下人闖大市場 ",引得上海多家媒體争相報道,免費打了幾天廣告。
這次大手筆闖蕩上海灘爲金鄉徽章打開了知名度,不久之後,有一家美國企業慕名而來,定制了大批軍用帽徽、領花,金鄉徽章順勢打開了英國、聯合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市場,軍用、民用單訂紛至沓來。
1993 年,金鄉徽章廠共制作了 300 多萬枚徽章打入國際市場,創彙 100 多萬美元。1994 年世界杯足球賽的 35 萬枚紀念章也出自金鄉。
昔日的海防要塞,開始逐漸蛻變爲 " 徽章聯合國 "。
從年輕人到國潮,賺高附加值的錢
2021 年,在建黨百年之際,黨齡超過 50 年的老黨員獲得了一枚 " 光榮在黨 50 年 " 徽章,其中有 220 多萬套就出自金鄉。
該徽章制作工藝複雜,有 23 道工序,涉及啞金、亮金等五種上色工藝,光電鍍就需要七次才能渲染出效果。徽章中間的鼓面加工難度最大,電鍍材料必須瞬間凝固,否則很容易造成着色不均的情況。
而且,220 多萬套徽章必須在兩個多月内生産出來。
這不是金鄉徽章廠第一次接到時間緊、任務重的急單,當時全國隻有八家徽章廠入圍角逐生産資質,浙江僅此一家。而近 20 年前的解放軍世紀大換裝,是對金鄉徽章産業的極緻考驗,賺錢與破産就在轉瞬之間。
當陳加樞背着制作好的軍徽、領花樣品準備飛往北京交付 " 軍令狀 " 時,航班卻突然因天氣一再推遲,而第二天一早,軍委領導即将開會審定換裝方案。
" 那天晚上真把我吓到了,一直在打電話彙報航班情況。如果那天沒法起飛,就闖大禍了。" 陳加樞說。直到夜裏 11 點多,機場廣播才通知航班起飛,等降落北京,已經是淩晨一點多,連夜将徽章、領花别到新式軍裝上。
金鄉徽章産業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承接重大生産任務,與優質的服務密不可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軍警用徽章、領花主要由國企、兵工廠生産,但這些廠打樣周期較長,也缺少與國際接軌的外軍徽章可供借鑒。此時,金鄉徽章廠憑借多年積累的外軍款式、免費打樣、快速生産能力,在競标中脫穎而出。
而服務能力背後,是金鄉 " 徽章人 " 對先進工藝的追求。30 多年前,金鄉的徽章廠普遍屬于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跟上海徽章廠等老牌國企在技術上存在巨大代差,于是就跑到上海高薪 " 挖人 ",利用專家休息時間到金鄉指導生産,提高工藝水平。
" 當時他們廠長對我們意見很大,覺得我們把人才都挖走了,結果後來廠長自己都被我們‘俘獲’了,覺得還是民營企業有活力,退休後被我們返聘,發揮餘熱。" 陳加樞說。
在用服務、技術搶市場後,金鄉徽章産業如今已開始通過制定行業标準、專利構築新的護城河。
2021 年,浙江 " 品字标 " 團體标準《金屬徽章》 ( T/ZZB2532-2021 ) 發布,主要制定方便是金鄉的徽章企業,這也是國内首個徽章行業團體标準。
徽章文創:中國地圖拼圖
而随着電商、直播等新業态的興起,金鄉徽章産業逐漸告别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賺辛苦錢的模式,開始往設計、銷售等有更高附加值的環節進化。
以往,一個校徽隻賣一兩塊錢,由于門檻低,成了價格戰的重災區,利潤率隻有 5% 左右。金鄉徽章廠則根據眼下年輕人喜歡的國潮、拼圖元素,原創了一款中國地圖冰箱貼,每個省份被做成一塊拼圖,共同組成中國版圖,售價被拉高至 400 多元。這款冰箱貼已經申請了專利,用知識産權保護創新,讓徽章變成高附加值的産品。
此外,不少金鄉 " 徽章人 " 意識到,富起來的中國人有能力消費奢侈品,加工金屬是徽章廠的強項,同樣可以生産出附加值更高的貴金屬藝術品、奢侈品。這成了金鄉徽章産業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