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表外表裏,作者:陳梓潔,編輯:付曉玲、曹賓玲,題圖來自:AI 生成
" 最新消息,比亞迪今年可能不考慮港碩了。"
看到秋招群裏的對話,七月心底五味雜陳,本科畢業時,她陪同學去比亞迪面試,在現場親眼見證了比亞迪對海歸派的求賢若渴、來者不拒。
如今,她讀了個港碩、捧着 QS 名校研究生畢業證回來,面對的卻是通道關閉。
不止比亞迪,今年很多大廠甚至選調,都傳出将港碩爲代表的一年制碩士 " 泡池子 " 的消息——簡曆照收、面試照面,但基本一個都不錄取。
七月想不通,明明入學時港碩的行情還是,月薪 2 萬 5 起步的管培生 offer 随便拿,在大廠、投行端着國際範,盡享 work-life balance 的人生。
而港校的含金量,也依然睥睨全球,如下圖,港五院校(香港排名前 5 的大學)穩坐 QS100,進了港五相當于進了内地 TOP10 的大學。
怎麽一年後出來,就天翻地覆了呢?
這不是七月一個人的疑惑,我們聊過的所有逐港碩熱潮而來的學子,幾乎都被打了個 " 措手不及 "。
從雙非二本,到 QS 前 100
" 喜提新身份:研究生。"
" 天氣這麽好,曬一曬不過分吧!"
……
機械地刷着被考研上岸分享霸屏的朋友圈,曉淑邊點贊、邊心口泛酸," 這麽多幸運兒,爲什麽不能多我一個呢。"
雙非疊加疫情期入學的曉淑,一開始就将讀研拔高學曆、補短闆,放在了自己的規劃中,但卻屢戰屢敗:" 拼績點、争名次 " 蓄力 2 年的保研,以一名之差惜敗;" 點燈熬油 " 半年多的考研,也止步于面試環節。
而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準備二戰,發現考研形勢急速白熱化——同樣的院校、專業,第二年報考的人數比第一年暴增了 35%,換個學校情況也一樣,畢竟整體考研人數都膨脹了。
這讓她對二戰不确定起來,但就此放棄又不甘心,正左右爲難之際,一次家族聚會,給她解了局。
那是一個親戚的婚宴,某廣東表親 " 家裏孩子港碩畢業,進頭部大廠、月薪三萬 " 的炫耀性分享,惹來了一片贊歎聲,也讓曉淑有了新的思路:她二本就能讀港碩,那我豈不是 " 躺赢 "。
心念一動間,曉淑當場開始查資料,QS 排名前列的名校,不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地備考、申請通過即可拿 offer…… 她是越看越動心。
" 吃席回去的路上,我就和父母敲定轉向港碩。" 曉淑斬釘截鐵道,之後找中介、考雅思,在加了倍速鍵一樣推進下,她如願進了港五。
相比曉淑無意中踏上港碩之路,七月是自己迫不及待踩進來的。
建築學出身的七月,開局就趕上地産業 " 困難模式 ",設計院裏越來越空的工位,一年創造上千萬效益、年終獎到手三四千的回報等,都昭示着行業的不景氣。
她想過努力拼一把,博一個逆勢而上的前程。但院裏向上走的路,門檻高砌,學曆、背景、資曆樣樣都要拼。
" 有一位早我好幾年的同事,業務能力超群、實操經驗豐富,但因爲隻有本科學曆,一直晉升不順,到現在還在一線。"七月怅然表示,同事的現在就是自己的未來。
路路都不通,七月決定跳出傳統領域,擁抱新方向," 我覺得智慧樓宇、智慧城市等智能化方向,是下一個風口。"
可無奈缺乏相關技術,且這個賽道同樣卡學曆。因此,當得知港碩有相關專業,并能快進快出後,七月沒有任何猶豫就申請了。
且進去之後發現,條件比想象的還要好。比如專業課,不是内地高校的憑空畫圖紙,而是實打實把校内一塊地交給學生們去設計;隔三岔五,還有業界大拿來客座分享,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也能一起交流學習。
這樣優質的教育資源,對内地生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數據顯示,去年内地獲批赴港讀書的人數激增 32% 至 6 萬餘人。
張鏡也是奔着這點去香港讀研的,不過入學之後,他發現這背後也離不開校方的 " 推波助瀾 "。
" 和内地大學背後有财政支撐不同,香港的大學都是自負盈虧,而動辄二三十萬的港碩學費,是不小的添頭。" 張鏡分析稱,近兩年港校頻頻擴招、漲價。
不止創收,大招内地學生也能幫助港校提高 QS 排名—— QS 評選裏有個 " 國際學生比例 " 指标,而内地生在港校被算進 " 國際學生 " 範疇。
比如,内地生占非本地學生接近 9 成的香港大學,在 " 國際化水平 " 評選中,把麻省理工、哈佛、牛津等頂尖名校,甩在了身後。
然而,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是标注着價格的,花高價去香港讀研的年輕人們也發現,這幾十萬似乎回不了本了。
畢業找工作,被判成 "plus 版 211"
親曆一輪秋招,青池發現内地碩士才是真正的 " 候選人 ",自己是 " 備選人 "。
去互聯網中廠面試時,港 3 畢業的她信心滿滿,在與英碩、澳碩的 PK 中橫掃全場,面試官提問也對答如流,走出門那一刻,她仿佛看到 offer 向自己招手。
沒想到自己的對手,另有其人。
"offer 早就全發給内地碩士了,我們争來争去,都是陪跑!" 接到朋友同步的内幕消息,青池醍醐灌頂。
當初她以爲内地與其它碩士分開面試,是爲了保證公開競争,如今不得不懷疑,公司是刻意把留學生放在最後,方便挑選 " 備胎 "。
被區别對待的不止是青池,她的同學也常常被分到其他應聘通道,有時面試聊得好好的,提到港碩畢業,面試官會突然露出謎一般的微笑,然後不了了之。
" 在他們眼裏,我們就是比 211 碩強一點的‘水碩’。"青池氣憤又無奈。
她介紹,内地生在香港讀研的大多是 1 年制的授課型碩士,哪怕學業壓力并不小,聽起來始終不如内地讀 2 — 3 年的碩士紮實。
而在加莉看來,這種認知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 說是讀一年,但實際上課的時間,滿打滿算不夠半年。"加莉掰手指算道,上半學期,中秋、國慶、聖誕遇節就放假,下半學期爲方便大家找工作,課程強度直接減半。
時間支配權握在了自己手裏,很容易放飛自我,加莉班上的缺勤率開始直線上升,這裏面不乏忙校外實習無法兼顧課程的,但也有一些渾水摸魚,趁機結伴、四處遊玩的。
之所以這麽 " 有恃無恐 ",在于無論怎樣都能順利畢業。
" 授課型碩士 " 主打隻需要聽課不用寫論文,期末考核時,幾個同學組隊做報告,全部達标就可以拿學位證書。甚至想不達标都很難—— " 開門做生意 " 模式下,港校畢業率與申請率隐秘挂鈎。
就張鏡所知,部分學院爲了防止學生挂科,會要求教授在挂人前,必須向院長寫申請。
這樣一來,混子增多了,港碩的名聲難免被拖累。不僅如此,就他的觀察,港碩還在逐漸 " 祛魅 "。
" 企業招留學生,招的不隻是人,還有背景和視野。"他分析道,而對比英碩、澳碩,會發現讀港碩的費用近乎墊底,意味着學生家庭實力整體不如前者;同時,港校雖全英文授課,但終歸是在家門口打轉。
幾重 buff 疊加下來,港碩們求職自然被裹挾進了 " 困難模式 "。臨近拿畢業證的時候,張鏡班上還有一大半的同學,沒有找到工作。
而早早上岸的張鏡,則是托了 " 與衆不同 " 的福——在别人一門心思進大廠、投行時,張鏡的目标指向銷售," 大家都在幹相同的事情,你凸顯出不同,才有希望逃出生天。"
但他也承認,不是所有人都能及時轉向,畢竟 " 名校畢業要找高薪體面工作 " 太過根深蒂固,不經過足夠的職場毒打,不足以瓦解。
不過,港碩相比内地畢業生,還多了一條後路。
香港簽證易拿," 香港腦子 " 難長
2023 年,香港 IANG 簽證人數大幅攀升,有 4 成赴港讀書的人期望借此留港。
曉淑入學前,就聽說許多人拿港碩當跳闆——畢業後申請 IANG 簽證,在港工作滿七年,就能獲得香港永居身份。
但第一天去上課,她還是吓了一跳:班上不少位置,坐着身穿奢侈品、手戴名表的中年人,他們交頭接耳、春風滿面,愣頭青的自己,活像走進了大觀園。
曉淑好奇地去查了同學們的來曆,有人在百度上獨占一頁介紹,也有人名下關聯了好幾家公司,她打破腦袋也想不到,自己還能有跟大佬們互稱 " 同學 " 的一天。
" 感覺自己讀了個港版 MBA。"她調侃,但這可以理解,如今大家都想逃離内地激烈的競争,花三十萬學費來結交香港人脈資源,不失爲一種 " 破卷 " 的方法。
加莉也覺得多一個選擇多一條路,在内地投了近百份簡曆都石沉大海的她,回到香港求職沒幾天,就收到了一家快消公司的面試邀約。
" 請針對産品,做一份年輕化營銷方案。" 面試官的話音,點亮了台下加莉的眼睛,她暗自竊喜," 這把穩了 "。
畢竟這個選題,她在課堂和實習中已經接觸過無數次,網紅 KOL 聯動、社交裂變等花式玩法,她能說一整天不重複,還是帶數據、帶案例分析那種。
再加上她抽到了第一個發言——衆所周知,群面裏排前面的人往往更有利,她已經能想到,自己侃侃而談時,面試官驚豔的目光。
然而,一通行雲流水的輸出後,幾位面試官臉色絲毫沒有波瀾,直到聽到下一位香港本地候選人的發言,他們的眼神才有了變化。
" 那個本地人,操着一口流利的粵語,用香港動漫人物、飲食文化現場給産品編了段子,挺幽默風趣的,連我都忍不住跟着笑。"那一刻,加莉知道自己輸了。
果不其然,她的應聘流程止步于此。但她不覺得是自己能力差,隻遺憾自己沒長一個 " 香港腦 ":" 現在的香港年輕人壓力很大,快節奏、大規模的内地推廣模式無法觸動心弦,不如港式文化會心一擊。"
而思維是很難後天培養的,她不得不承認," 香港本地人就是比内地生優勢大。"
事實上,身爲廣東人的加莉至少還有機會争一争,同場另一位内地生因爲聽不懂粵語,面試開始不久就沉默着放棄了。
不過,也有人能成爲 " 留港潮 " 中的佼佼者。
子婳的表姐從港碩畢業後,順利入職香港的一所中學,稅後月薪高達 3 萬 5 港币(約 3.2 萬元人民币)不說,出入小區還被鄰居尊敬地稱一聲 " 老師 "。
過年家族聚餐,表姐也是 " 吾輩榜樣 " 般的存在,羨慕不已的子婳,一路追着表姐的腳步來到了香港讀研。
但她卻發現,在老家風光無限的表姐,回到香港失去了笑容。
子婳幾次約表姐周末逛街,她都沒空,好不容易見上面,還随身帶着電腦,随時掏出來敲敲打打,備課、改作業一件接一件,片刻不得閑,她甚至主動攬下了不少分外活兒。
作爲新香港人,表姐有自己的焦慮:校長經常敲打她,學校計劃裁員,首當其沖的便是非港籍老師。
" 沒拿到香港永居前,頭上始終懸着一把劍,根本不安穩。" 子婳感覺,自己心中的香港的濾鏡,正發出清脆的裂痕聲。
最近,她還聽說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位港 5 商科男碩士,今年秋招唯一的收獲就是保險公司的 offer。
隻因往年大量招聘港碩的中資券商,這兩年頻頻被傳鎖 HC,反倒是香港保險因爲具備一定的避險功能,成爲了香饽饽。
而港碩恰好是鏈接内地中産,甚至富豪群體的最佳橋梁之一,子婳苦笑 " 以爲自己是莘莘學子,沒想到是送财童子。"
(特别感謝博主 " 咖喱面包狗 "" 張眼鏡職場觀察 " 對本文的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表外表裏,作者:陳梓潔,編輯:付曉玲、曹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