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總是充滿挑戰。但這一步,遲早得邁出去。
撰文丨熊志
2024 年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公布,山西省會太原,成了 " 紮眼 " 的存在。
一季度同比增長 1.0% 的基礎上,半年數據有所回暖,但增速也隻有 1.6%,低于 5.0% 的全國平均線,在公布數據的省會城市中,處于墊底的位置。
太原的失速,其實談不上有多突然。過去幾年,太原經濟表現平平,2023 年 GDP 總量爲 5573.74 億元,增長 3.8%,也遠低于全國 5.2% 的平均增速、山西省 5.0% 的增速。
曾經的北方經濟重鎮,如今到底怎麽了?
01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明清時期晉商的崛起,正是當年山西經濟繁榮、商貿發達的一個縮影。對此,學者餘秋雨在《抱愧山西》一文中寫道:
在上一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内,中國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區,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紀初,山西,仍是中國堂而皇之的金融貿易中心。
作爲山西的省會城市,太原有 2500 多年建城史,長期處于區域乃至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明清時期的城建規模,甚至超過西安,是 " 北方第二城 " 的有力競争者。
山西是産煤大省,省會太原則憑借着豐富的煤炭等資源,在 1949 年後被委以重任,成爲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大力發展冶金、機電、煤炭、化工等産業。
" 一五 " 期間,國家 156 個重大工業項目,有 11 個落戶太原,太原的工業地位可見一斑。
良好的區位條件,加上煤炭經濟的助力,太原長期處在增長的快車道上。直到 2005 年,太原的 GDP 體量還要高于如今已經破萬億的合肥。
圖 / 圖蟲創意
但好景不長,2008 年之後,太原開始增長放緩,2009 年 GDP 增速斷崖式下跌,降到隻有 2.9%,在重點城市中逐漸掉隊,存在感越來越弱,被合肥等沖勁十足的網紅城市,徹底甩在了後面。
2023 年,合肥的 GDP 體量達到 12673.8 億元,而太原隻有 5573.74 億元。短短 18 年的時間,兩個平起平坐的城市,就造成了如此懸殊的體量差距。
2021 年,受益于煤炭價格大漲,太原經濟總量一舉突破 5000 億大關。這一年太原立下雄心壯志,要在 2025 年突破萬億大關,結果被現實狠狠打臉,當年的高速增長隻是昙花一現。不得已的太原,在 2023 年宣布,沖擊萬億的時間推遲到 2027 年。
但從目前的增長速度來看,2027 年晉級 GDP 萬億俱樂部,恐怕依然是奢望。
經濟減速的另一面,是人口增長的乏力。" 六普 " 到 " 七普 "10 年間,太原的人口增量隻有 110 萬,遠遠低于武漢(254 萬人)、長沙(300 萬人)等中部省會,扣除自然增長,每年的淨流入寥寥無幾。
02
太原經濟陷入低迷,山西的日子也并沒有太好過。
2024 年,山西的 GDP 同比增長隻有 1.9%,全國排名吊車尾。并且,相比 2023 年上半年,山西的 GDP 規模減少了 501.71 億元,成爲全國 GDP 增量爲負的省份之一。也就是說,上半年山西的名義增長爲負。
太原,乃至山西的 " 熄火 ",原因其實也簡單,它們因煤而興,也因煤而衰。
不難發現,太原的經濟增長軌迹與煤炭行業的興衰緊密相連,呈現出高度的同步性。
當大宗商品市場繁榮,特别是煤炭等能源化工産品需求激增時,太原經濟随之起飛;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之後持續加強的環保限産政策,煤炭行業遭遇重創,太原的高增長時代也一去不複返。
太原的工業總體相對薄弱,今年上半年,第二産業的 GDP 占比隻有 38.7%,而工業結構中傳統能源化工産業,又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所以,這座城市的發展命運也被煤炭價格深度綁架。
近些年來,太原開始艱難的産業轉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在 2020 年取代傳統能化産業,成爲太原工業總産值首位産業。其中的代表企業太原富士康,産值突破千億大關,貢獻了全市七成以上的出口額度。
▲太原市(圖 / 視頻截圖)
但想要擺脫 " 黑金 " 依賴,談何容易?
統計公報顯示,2023 年太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基本上看不到多少現代制造的身影,反倒是煤炭、鋼鐵、煉焦等傳統能源化工産業,繼續處在 " 霸榜 " 狀态。
資源産業依賴太重造成的隐患,不隻是對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高度敏感,經濟容易波動。更關鍵的是,第一,這類産業附加值低,産業鏈短,在産品的生産和加工過程中,創造的價值增值有限。
合肥爲什麽發展迅猛?以它蓬勃發展的汽車産業爲例,一輛汽車往往有上萬個零部件,制造工藝複雜,可以通過繁瑣的生産流程,精細的零部件制造,形成強大的上下遊産業鏈網絡,帶動經濟發展。
第二,傳統能源化工産業,作爲國民經濟的支柱性行業,往往由國有企業主導。國企占比過大,憑借優勢地位大量攫取市場資源,又會對民營經濟造成擠壓,影響經濟活力。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 2023 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名單中,整個山西隻有 8 家民營企業入圍,多數爲能源化工企業。而在山西省内的民企百強榜中,作爲省會的太原,隻有 14 家入圍,要低于晉中、長治、呂梁等兄弟城市。
産業結構傳統、單一,民營經濟缺少活力,太原經濟的低迷,自然成了意料之中的結果。
03
太原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開始全方位地反思追趕。
去年,面對曾經齊頭并進的合肥,太原組織了 55 名黨員幹部前往考察學習,學完之後還特别召開了 " 成果轉化彙報大會 "。
面對如火如荼的文旅經濟,這座傳統的 " 煤城 " 也不甘落後,大力發展演唱會經濟,并出台了系列扶持措施,關懷備至地寵客寵粉。
周傑倫、蔡依林、鄧紫棋等明星演唱會結束時,曾專門緻謝太原市委市政府,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而太原也收獲了 " 歌迷之城 " 的稱号,成功出圈,打破了人們對 " 煤城 " 太原的傳統認知。
▲周傑倫太原演唱會(圖 / 視頻截圖)
但還是那句話,演唱會經濟,甚至文旅産業,哪怕能夠帶來巨大的流量,提升城市的能見度和存在感,它們對經濟的拉動效果依舊十分有限。
太原的問題依然在于,産業結構過于傳統,過度依賴煤炭等傳統能源化工行業。
當然,和所有的資源産業依賴型城市一樣,太原乃至山西的轉型,首要的其實不是産業,而是觀念。
經濟發展有很強的慣性,在路徑依賴下,地方很難下定決心,告别躺着賺錢的好日子。對此,太原主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
煤價好的時候,錢夠賺,是無心轉型,要麽保安全生産,無暇轉型;煤價不好的時候,效益差,無力轉型,成本支付不起。
因此,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總是充滿挑戰。但這一步,遲早得邁出去。告别僵化保守、狹隘封閉、随遇而安的觀念,太原以及山西,才會有出路。